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雷中生 袁道阳 +2 位作者 葛伟鹏 何文贵 刘兴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2,共12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震区正好位于甘谷-武山断裂段的东端。综合分析认为,734年天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东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34年天水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
下载PDF
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4 位作者 何文贵 熊振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4-663,共10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野外调查,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的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其重破坏区位于武都县桔柑乡-舟曲县坪定乡之间,震中位于武都县两河口附近,震级为7~7%级,烈度达Ⅸ~Ⅹ度....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重新考证和野外调查,认为现行地震目录所给出的公元前186年甘肃武都地震的参数不确切,应做如下修正:其重破坏区位于武都县桔柑乡-舟曲县坪定乡之间,震中位于武都县两河口附近,震级为7~7%级,烈度达Ⅸ~Ⅹ度.这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大致与该区的迭部-白龙江断裂带中东段走向相吻合,时间上与探槽揭露的该断裂段最晚一次古地震事件的年代(83±46)BC之前可以对比.该断裂段至今仍保存有部分地震形变带的遗迹.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186年武都7~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应为迭部-白龙江断裂带的中东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186年武都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迭部-白龙江断裂
下载PDF
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2 位作者 刘兴旺 谢虹 苏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9-624,共16页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在中国西北的汉藏交界地区(现甘肃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地震裂,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的严重震害.经过对这次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考证和综合分析,认为其极震区大致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卓尼和迭部三县交界的光盖山—迭山山区,发震时间很可能为唐会昌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843年1月31日或27日),震级可达7~71/2级,震中烈度达Ⅸ~X度.在这次地震破坏区附近发育了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和迭部-白龙江断裂等3条以挤压逆冲为主兼具左旋走滑特征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带.根据近年来对上述断裂的最新考察结果和对该区现今小震活动的对比分析,认为这次地震应与其中的光盖山-迭山断裂西段的最新构造活动有关,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为中国大陆近10多年来7级以上大震主体活动区——巴颜喀拉块体北部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东段的重要分支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42年碌曲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断裂 光盖山-迭山断裂
下载PDF
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2 位作者 张俊玲 刘百篪 梁明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7,共10页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和实地调查,论证了公元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应为一次地震,而不是二次或三次地震.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地震参数宜做如下修正: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平凉和隆德一带,极震区介于...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和实地调查,论证了公元1219年宁夏固原地震应为一次地震,而不是二次或三次地震.现行地震目录所给的地震参数宜做如下修正:发震时间为8月7日11时左右;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平凉和隆德一带,极震区介于三者之间的固原附近;震中烈度≥Ⅸ度,震级可达7级左右.本次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北北西向,大致与该区的六盘山逆掩推覆构造带的走向相吻合,其新构造活动导致了1219年固原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原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六盘山东麓断裂带
下载PDF
1738年青海玉树地震考证及其与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关系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1 位作者 何文贵 刘兴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50-1958,共9页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 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树发生的Ms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财产损失.根据现场考察结果,本次地震形成了长约51 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性质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位错约1.8 m,其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在此之前,于1738年12月23日前在玉树附近还发生过另外一次大地震,造成全户伤亡无存或不堪成户的达56户,被伤157户.现行地震目录将其震级确定为6(1/2)级.本文通过对地震史料的考证研究,结合历史地震形变带特征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震级可达7(1/2)级左右,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断裂的玉树段和当江段的组合破裂,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仅是其中的玉树段再次破裂的结果,因此,其西侧的当江段具有再次破裂活动的较大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年玉树7.1级地震 1738年玉树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分段破裂
下载PDF
公元前47年甘肃陇西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1 位作者 吴赵 冯建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836,共18页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 西汉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即公元前47年4月17日,在陇西郡所属的豲道县附近发生了1次强烈地震,造成"坏败豲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等严重震害。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确认豲道县城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东南的三台王家新庄附近。豲道城是这次地震史料记载中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理应位于极震区内,其烈度达Ⅸ—Ⅹ度,估算其震级达7级左右。结合其他破坏点烈度的综合评定结果,绘制了这次地震的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WW向。这次地震极震区位置和等震线长轴方向与该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相吻合。该段断裂全新世晚期新活动的地质地貌和地质剖面证据明确,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N倾的正断特性,断错了冲沟T_1—T_2级冲洪积阶地,沿断裂至今仍保留有部分深切的地震断层沟槽、黄土中密集发育的张性构造裂缝、滑坡体和串珠状落水洞等地表形变现象遗迹。结合该区现代小震活动精定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应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西段新活动的结果。该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前47年陇西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豲道城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史志刚 雷中生 +1 位作者 袁道阳 刘兴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8,共7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重新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圈定的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开城和朝那一带,极震区(Ⅸ~Ⅹ度)位于固原开城附近,其震级达7级左右。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NNW向,大致与该区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固原...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重新考证和野外实地调查结果,圈定的1306年宁夏固原地震重破坏区(Ⅷ度区)位于固原、开城和朝那一带,极震区(Ⅸ~Ⅹ度)位于固原开城附近,其震级达7级左右。地震重破坏区长轴方向为NNW向,大致与该区六盘山东麓断裂的固原—和尚铺段相吻合,该段断裂为全新世活动的左旋逆冲断裂,局部段残存有类似地震破裂带遗迹,推测与本次地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06年固原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六盘山东麓断裂
下载PDF
1590年7月7日甘肃永靖东南地震考证 被引量:3
8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4 位作者 张俊玲 葛伟鹏 刘兴旺 刘百篪 梁明剑 《震灾防御技术》 2007年第2期158-165,共8页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 公元1590年7月,在甘肃临洮附近有破坏性历史地震记载"……坏城廓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同月,青海东部的冰沟城(今乐都县东北)也因地震而城崩。在过去出版的地震目录中,均按两次地震列出,分别称为甘肃临洮51/2级地震,震中烈度Ⅶ度;青海乐都5级地震,震中烈度Ⅵ度。根据史料考证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上述两次地震很有可能为同一次地震,其震中位于甘肃永靖东南的马衔山区,震中烈度达Ⅷ—Ⅸ度,震级61/2级左右,其发震构造很可能为兰州马衔山北缘断裂带的中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90年永靖东南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马衔山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冀 冯希杰 +2 位作者 李高阳 李晓妮 师亚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8-188,共11页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 研究历史地震事件是认识地震活动规律、分析发震构造的重要途径之一。1568年5月25日(隆庆二年四月十九日申时),在西安东北高陵地区发生一次强烈地震,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毁坏"尽如平地","人畜伤亡甚众"。此前的地震目录将这次地震命名为陕西西安东北地震,震级为6级,极震区烈度为Ⅸ。文中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再考证及野外调查,认为该次地震的极震区位于在泾河以北的泾阳县东南的永乐镇、高庄镇北部至高陵县及其东南姬家乡、张卜乡一带,并命名为陕西高陵地震,烈度为Ⅸ+(Ⅸ~Ⅹ)度,估算其震级可达7级。同时,对震害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重绘制了该地震的等震线图,得到其极震区的位置,同时发现其等震线长轴为NWW向,与渭南-泾阳断裂相吻合。该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正断层,沿断裂地貌保留了部分断错阶地陡坎,断层剖面中可见砂土液化、张性构造裂缝等新活动遗迹,最晚活动时间为(180±30) a BP至(1 600±30) a BP之间。文中分析认为1568年陕西高陵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渭南-泾阳断裂,该断裂与渭南塬前断裂、华山山前断裂共同构成渭河盆地东南缘的重要边界活动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8年陕西高陵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渭南-泾阳断裂
下载PDF
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和1552年10月27日地震考证 被引量:1
10
作者 曲乐 李俏 钟以章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 辽宁是历史地震资料比较缺乏的地区,深入研究历史疑难地震,尤其是确认一些破坏性地震,对补充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开展地震预测及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在历史地震研究中认真考查,论证已有的地震史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若能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地震资料,按"地震重复"发生理论反推一些历史上可能存在的破坏性地震,也可以认为是对历史地震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按照这一思路,本文在进一步分析地震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与现代地震活动图像和大地震震害现象的对比,确认辽宁地区1509年4月21日的地震是一次破坏性地震,并对1552年10月27日的地震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考证 辽东湾 辽阳地区
下载PDF
1944年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考证
11
作者 谢虹 雷中生 +1 位作者 袁道阳 苏琦 《内陆地震》 201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通过对1944年初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史料的搜集和现场考察、采访,获得了此次地震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而核定了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瞿昙寺附近,震中位置大致为36.3°N、102.2°E... 通过对1944年初青海乐都瞿昙寺地震史料的搜集和现场考察、采访,获得了此次地震更加丰富的资料,进而核定了此次地震的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青海省乐都县以南的瞿昙寺附近,震中位置大致为36.3°N、102.2°E,精度2类,误差小于等于25 km,震级约5.5级,震中烈度可达VII度。此次地震位于拉脊山北麓与西宁—民和盆地的交界部位,靠近拉脊山北缘断裂带附近,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呈近东西向,与拉脊山北缘断裂走向大体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拉脊山北缘断裂的最新构造活动可能导致了此次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瞿昙寺 历史地震考证 1944年瞿昙寺地震 发震构造
下载PDF
1329年福建闽江口51/2级地震与1517年福建福州43/4级地震考证
12
作者 林松建 林琛 +1 位作者 罗咏梅 张颖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4期404-409,共6页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收集与考证以及历史地震传言调查,得到如下认识:(1)1329年在福建闽江口曾发生过1次震级约为51/2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6.1o,东经119.7o。(2)1517年5月10日福州市附近曾发生过1次43/4级震群地震,其等震线呈北东向...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收集与考证以及历史地震传言调查,得到如下认识:(1)1329年在福建闽江口曾发生过1次震级约为51/2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26.1o,东经119.7o。(2)1517年5月10日福州市附近曾发生过1次43/4级震群地震,其等震线呈北东向,震中位置为:北纬26.0o,东经119.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1329年福建闽江口51 2级地震1517年福建福州43 4级地震考证
下载PDF
1765年甘肃卓尼—康乐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维桐 袁道阳 +1 位作者 雷中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4-720,758,共8页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考证、现场考察与综合分析,1765年5月1日发生在临洮南的一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其极震区位于卓尼、康乐交界的洮河连麓盆地附近的柳林、宗石一带,其名称应修改为卓尼—康乐地震,震级约51/2~6级,震中烈度可达Ⅷ度,极震区长轴方向大致与该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西段的锅麻滩断裂段东端相吻合。根据野外实地调查,锅麻滩断裂在极震区附近存在新活动的地质地貌现象,出露的断层剖面揭示出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向北倾的正断特征,宏观地貌上沿断裂保留有断层陡坎、冲沟左旋位错等地貌标志。结合该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本次卓尼—康乐地震发生在锅麻滩断裂段与漳县—黄香沟断裂段之间的左阶拉分区,是受区域应力影响引起断裂带在交汇部位与端点处应力集中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锅麻滩断裂带东端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尼—康乐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下载PDF
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考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存善 吴伯荣 +1 位作者 武玉霞 雷中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97-100,共4页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历史地震 地震考证
下载PDF
1318年广西平南地震考证
15
作者 袁媛 董瑞树 +1 位作者 于红梅 杜龙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公元1318年广西平南地震进行了考证。通过查阅有关该地震的地方志,并根据现代方志学家、元史学家对已有的史料及修纂者的评价,确定了资料的可信性。在确定有感范围等震线图的基础上,根据有感范围的几何中心和震...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资料,对公元1318年广西平南地震进行了考证。通过查阅有关该地震的地方志,并根据现代方志学家、元史学家对已有的史料及修纂者的评价,确定了资料的可信性。在确定有感范围等震线图的基础上,根据有感范围的几何中心和震级与地震有感半径的统计关系,确定该地震的震中为23.9oN,110.7oE,震级为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平南 地震考证 史料评价
下载PDF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史志刚 袁道阳 +5 位作者 李廷栋 耿树方 雷中生 刘兴旺 何文贵 金卿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8-52,共5页
公元600年12月16日,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 公元600年12月16日,甘肃天水与陕西陇县一带,发生1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震害及社会影响。长期以来,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确切震级、震中位置、震中烈度的认识存在分歧,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不甚明确。秦陇地区位于南北地震带的北段,在构造上处于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与青藏块体东北部的祁连断褶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对公元600年秦陇地震详细考证,对其发震构造进行探讨,对于评定秦陇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其未来地震危险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有关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成果,发现一些新的可能与该次地震有关的佐证资料,通过史料考证及震害分析,推断公元600年秦陇地震震中应在天水陇县之间,更靠近陇县的陕西境内,震中烈度达IX度,震级634级左右,本次地震极震区长轴方位大致与陇县-宝鸡断裂带相吻合。经过野外实地考察,综合分析认为,公元600年秦陇634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固关-县功断裂带的八渡-龙尾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固关-县功断裂带
原文传递
四川北部地区三次中强历史地震补充考证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道阳 杨青云 +2 位作者 雷中生 苏琦 吴赵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 四川北部地区位于南北强震构造带的中北段,区内活动断裂众多、构造关系复杂、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早期历史地震因时间久远、史料记载简略等原因,其地震基本参数确定和发震构造分析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地震史料的系统梳理和实地考证,对该区1900年以前的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公元638年松潘地震、1738年南坪地震和1748年松潘北地震)进行补充考证,对其震中位置、震级和烈度等基本参数进行重新核定,并综合分析其发震构造特征。研究结果对分析该区地震活动特征及判定未来强震危险区等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北部地区 历史地震考证 发震构造
下载PDF
1884年云南宁洱63/4地震补充考证与发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谢虹 雷中生 +1 位作者 袁道阳 苏琦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3-673,共11页
对1884年11月14日云南宁洱地震参数进行了重新核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普洱府(今宁洱)周围,即23.1°N、101.0°E,精度为1类,误差≤10 km,震级6级,震中烈度Ⅷ度。等震线破坏区呈NE走向,而有感区长轴呈NE向,二者之间有... 对1884年11月14日云南宁洱地震参数进行了重新核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位于普洱府(今宁洱)周围,即23.1°N、101.0°E,精度为1类,误差≤10 km,震级6级,震中烈度Ⅷ度。等震线破坏区呈NE走向,而有感区长轴呈NE向,二者之间有一定差异。1884年宁洱地震区位于滇西南地区的龙陵—澜沧江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思茅次级地块内的普洱断裂带附近,其极震区长轴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应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南 历史地震考证 1884 年宁洱地震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发震构造分析及考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师迪 师亚芹 任凤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57-168,共12页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 据史料记载,公元600年秦陇地区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关于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级、震中烈度和发震构造长期存在争议。根据在陇县固关一带发现的地震崩塌体,同时结合史料考证、卫星影像判读、野外调查、探槽开挖、年龄测试等手段,研究认为:公元600年秦陇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固关段;秦陇地震震中在陇县固关镇一带,震级为6级,震中烈度为Ⅸ度。该地震的研究对于六盘山地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青藏块体北东向扩展的动力学过程理解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600年秦陇地震 发震构造 地震考证 六盘山东麓断裂南段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青海当江公元1738年M6(1/2)(?)地震同震变形特征再研究
20
作者 肖鹏 陈柏旭 +3 位作者 余中元 杨光亮 王昌盛 焦轩凯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1期1-11,19,共12页
公元1738年发生在青海玉树西北当江地区的一次强烈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约260余人。但受高海拔缺氧与交通不便等条件所限,对其同震变形特征研究尚存争议,属于历史疑难地震。此前的地震目录将本次历史地震的宏观震中定在玉树附近,震级估算为6... 公元1738年发生在青海玉树西北当江地区的一次强烈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约260余人。但受高海拔缺氧与交通不便等条件所限,对其同震变形特征研究尚存争议,属于历史疑难地震。此前的地震目录将本次历史地震的宏观震中定在玉树附近,震级估算为6(1/2)级。本次研究根据卫星影像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次地震在甘孜-玉树断裂带当江段形成了明显的长约120 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最大水平同震位移为3.6±0.1 m。破裂带沿线发育了一系列左旋断错、河流阶地断错及断层陡坎等地貌特征。通过震例类比和同震地表破裂长度与最大同震位移经验公式综合分析,估算此次地震震级可达M 7(1/2)级。讨论认为当江段1738年地震的离逝时间已接近其强震复发周期,当江断裂与玉树断裂之间存在明显的破裂空区,其大震活动潜势不容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 当江断裂 1738年M6(1/2)(?)地震 历史疑难地震考证 同震破裂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