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角网格参数化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成谷 张宝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矩形网格参数化是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传统参数化方式,然而这种参数化方式本身的缺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差,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差)却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存储量大、计算量大、计算耗时... 矩形网格参数化是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的传统参数化方式,然而这种参数化方式本身的缺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差,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差)却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不利因素: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存储量大、计算量大、计算耗时久,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差、求解难度高等。鉴于矩形网格参数化层析成像的上述缺点,将三角网格参数化应用到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研究发现三角网格参数化本身的优点(如剖分的灵活性强,对速度界面的描述精度高)在层析成像的正反演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有利因素,大大减少了网格的数目,在正演模拟和层析反演时大大减少了存储量、计算量和计算时间,并改善了层析反演的方程性态,降低了求解难度。因此,三角网格参数化与矩形网格参数化相比在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中更有优越性,模型试验表明两种参数化方式得到的层析反演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三角网格参数化 矩形网格参数化
下载PDF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反演在速度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爱琼 周霞 +1 位作者 朱海东 杜浩坤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41-43,共3页
基于在均匀介质中的波射线传播理论,应用直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了射线走时正演计算,并选用了SIRT算法根据不同的点源和不同的检波点的走时观测值进行快速反演成像,并对不同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在不同走时观测值所反演得到速度异常区... 基于在均匀介质中的波射线传播理论,应用直射线追踪方法进行了射线走时正演计算,并选用了SIRT算法根据不同的点源和不同的检波点的走时观测值进行快速反演成像,并对不同的反演结果进行比较,获得了在不同走时观测值所反演得到速度异常区域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反演 直射线追踪 SIRT算法
下载PDF
利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确定西昌地区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 被引量:1
3
作者 樊计昌 王夫运 +6 位作者 张先康 段永红 赵金仁 张成科 刘宝峰 刘启元 海燕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断裂深部产状和空间几何关系是研究地壳运动变形、动力作用及其地表响应的基础,也是模拟发震断裂与强震关系的基础。为了研究川西南地区强震活动与安宁河、则木河和金河断裂的关系,对盐源-西昌-雷波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初至Pg波走时和断... 断裂深部产状和空间几何关系是研究地壳运动变形、动力作用及其地表响应的基础,也是模拟发震断裂与强震关系的基础。为了研究川西南地区强震活动与安宁河、则木河和金河断裂的关系,对盐源-西昌-雷波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初至Pg波走时和断层面反射波走时进行模拟,获得了川滇活动地块东边界带安宁河、则木河和金河断裂的深部形态。结果表明:在上地壳内,安宁河断裂和则木河断裂东倾32°~35°,其速度结构为舌状低速带,二者规模较大,延伸到了基底。金河断裂东倾约30°,向下延伸至少5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产状 高分辨率地震折射 断层面反射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下载PDF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中大型稀疏矩阵方程解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波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0期51-52,共2页
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中,对大型稀疏矩阵方程解算方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列举了五种用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算法:SVD、SIRT、Jacob i-ICCG、SSOR-ICCD和LSQR,并在求解一般问题和病态问题的试验中,分析各方法... 在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中,对大型稀疏矩阵方程解算方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的研究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列举了五种用于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算法:SVD、SIRT、Jacob i-ICCG、SSOR-ICCD和LSQR,并在求解一般问题和病态问题的试验中,分析各方法的误差、计算效率和稳定性;进而使用各算法对同一地质模型进行速度成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给出针对各种方法的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稳定性 计算效率 误差分析
下载PDF
井间地震数据直达波走时层析成像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赟 张中杰 +1 位作者 滕吉文 王光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00年第z1期60-66,共7页
本文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直达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 本文利用矢量射线追踪正演模拟技术计算地震波直达波传播的路径及走时,进而利用射线走时及路径的内插,发展了弯曲射线迭代反演技术.该方法可用来重建井间地层的速度图像.基于所发展的方法,我们对较为复杂的典型地质模型进行了井间速度重建.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项快速、高精度的走时层析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矢量射线追踪 走时 层析成像.
下载PDF
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春 刘玉柱 +1 位作者 董良国 杨积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7-883,819,共7页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被用来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传统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计算效率低,且在复杂模型计算中存在不稳定性问题。为了快速、稳定地进行初至波走时层析,本文基于程函方程的有限差分形式,利用快速扫描算法实现初至波走... 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通常被用来反演近地表速度结构。传统的射线层析成像方法计算效率低,且在复杂模型计算中存在不稳定性问题。为了快速、稳定地进行初至波走时层析,本文基于程函方程的有限差分形式,利用快速扫描算法实现初至波走时的快速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伴随状态法计算目标函数的梯度,进而实现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将该方法与传统射线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理论模型实验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基于程函方程的伴随状态法初至波走时层析可以取得与传统射线层析近似的反演结果,但计算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快速扫描法 伴随状态法 初至波 近地表速度
下载PDF
多尺度逐次逼近退火遗传算法反演地壳速度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纪顺 唐杰 +4 位作者 刘越 潘素珍 田晓峰 吕芝全 李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根据多尺度逐次逼近思想,建立了多尺度逐次逼近退火遗传算法。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收敛"早熟"问题。采用该方法对一个高速异常体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速度结构实... 根据多尺度逐次逼近思想,建立了多尺度逐次逼近退火遗传算法。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遗传算法中存在的收敛"早熟"问题。采用该方法对一个高速异常体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部地壳速度结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多尺度逐次逼近退火遗传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地震走时层析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逐次逼近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 退火遗传算法 阿尼玛卿缝合带
下载PDF
Joint inversion of P-wave velocity and Vp–Vs ratio: imaging the deep structure in NE Japan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志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19-127,252,共10页
A new inversion scheme is present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P-wave velocity(Vp) and P–S-wave velocity ratio(Vp/Vs) using P- and S-phase pairs, i.e., the same source–receiver pairs for the P- and S-... A new inversion scheme is present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P-wave velocity(Vp) and P–S-wave velocity ratio(Vp/Vs) using P- and S-phase pairs, i.e., the same source–receiver pairs for the P- and S-wave arrival-time data. The S-wave velocity(Vs) was separately inverted using the S-phase arrival times. The earthquake hypocenters were simultaneously relocated in the joint inversion. The method considers the Vp/Vs anomaly as a model parameter in the inversion. The proposed method thus provides a more robust calculation of the Vp/Vs anomaly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of dividing Vp by Vs. The method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ay path difference between P- and S-waves, and hence yields a less biased Vp–Vs ratio than the method of inverting S–P-wave data for Vp and Vp/Vs anomalie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identical P and S ray paths.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used to image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northeastern(NE) Japan taking advantage of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arrival times of P- and S-wave source–receiver pairs. The inverted structures suggest that the subducting slab of the Pacific plate is an inclined zone of high-Vp and Vs anomalies with low Vp/Vs perturbation. The mantle wedge is characterized by low-Vp, low-Vs, and high-Vp/Vs anomalies at shallow depths beneath active volcanoes. These features are also observed at greater depths in the back-arc region. Although these features have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Vp/Vs anomaly pattern obtained in this study shows much less scatter and is much better correlated with the seismic velocity perturbation patterns than previous studie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velocity anomaly patterns, to quantify therm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plate sub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tomography P and S source–receiver pairs Pacific subduction zone Mantle wed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