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加州地区地震释放的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F.Press C.Allen 高伟 《世界地震译丛》 1998年第1期25-36,共12页
南加州经历了发生在垂直右旋以走滑占优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统上的地震,以及发生在一个由逆断层、斜滑断层、左旋断层和其他类型断层组成的次级断层系统上的地震。应用模式识别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分析1915~1994年间M≥5.5的地震目录... 南加州经历了发生在垂直右旋以走滑占优势的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统上的地震,以及发生在一个由逆断层、斜滑断层、左旋断层和其他类型断层组成的次级断层系统上的地震。应用模式识别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分析1915~1994年间M≥5.5的地震目录。我们用模式识别来找出一组能够表示上述两个系统各自特征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性。模式识别和聚类分析这两种方法都表明,当地震活动的两种体系中的任何一种成为主要形式时,则进入了地震释放期。近20年来,次级系统成为活跃的系统,板块在运动方向上的微小变化可能会解释这一现象。在圣安德烈斯系统上的地震释放之前,大盆地或加州湾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活动。这些事件大致上表明了大盆地地区的扩张和加州湾地区转换断层的扩展和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州 地震活动性 地震释放方式 断层
下载PDF
长周期潮汐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 被引量:9
2
作者 解朝娣 吴小平 +2 位作者 雷兴林 冒蔚 孙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25-3433,共9页
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 采用1850—2012年期间USGS全球M≥5.0地震目录资料,构成全球地震能量-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变换和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地震能量释放的时间序列存在9年、19年和45年的3个准周期,其中,45年准周期最为突出.结合起潮力周期的物理背景,对长周期潮汐起潮力与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没有发现全球地震活动的能量释放与潮汐短周期相关的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潮力 潮汐周期 地震能量释放准周期 小波变换
下载PDF
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前地震矩加速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霞 蒋长胜 +4 位作者 闫德桥 张志慧 尹相好 陈传华 王铮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9,共11页
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前的矩加速释放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提取了与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作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的扫描模型参数。采用震前1年逐3个月的扫描方... 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9年以来华北地区12次MS≥5.0中强地震前的矩加速释放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删除余震后的地震目录,提取了与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作为AMR现象在华北地区的扫描模型参数。采用震前1年逐3个月的扫描方式,得到了12次震例在震中附近与时间相依的m值的空间演变图像,并考察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华北地区MS5.0~5.5地震前AMR现象与实际震中和发震时刻的关联性不明显;而MS5.6~6.4地震前67%的震例在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矩释放加速区域,说明华北地区MS≥5.5中强震前AMR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利用AMR现象对未来中强震发震地点的预测有一定的潜能和可挖掘性,但仍需其他方法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释放 空间扫描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对一个有争议的地震前兆的回溯性震例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现象.用"破裂时间分析"方程中的幂指数 m 作为描述震前加速矩释放"程度"的参量,在时间-空间-地震序列截止震级组成的三维参数空间(T,R,M_c)内考察 AMR 现象存存的客观性.考虑了多种因素对 m(T,R,M_c)分布图像可能的影响,其中,余震是否删除和 M_c 对计算影响不大,但 M_L 6.0以上"干扰"事件的影响则较大.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但得到的 m(T,R,M_c)分布图像较为复杂,可观测到两个明显的 AMR 集中分布区.此外,在以实际震中为圆心的多个圆形区域内,使用固定时间窗向实际发震时刻滑动逼近,可观测到 m 值逐渐减小,即加速特征逐渐明显的过程.对震前矩释放程度 m 值的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出现 AMR 现象的空间区域与震中位置似有较好的对应,但其时-空演化图像与滑动时-空窗的选取有关.这表明,本次 M_s 7.3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并与其孕震过程在物理上相关.但本文仅是一个震例的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此外,用 AMR 来约束地震发生的时间看来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Ms7.3地震 加速矩释放(AMR)现象 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地震释放程度扫描
下载PDF
强震前后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丛集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时军 马丽 +1 位作者 王丽凤 David Harte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8,共10页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奇异谱估计方法,研究了部分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震中区附近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维数谱随η变化复杂,在强震发生前多重分... 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重分形奇异谱估计方法,研究了部分强震前后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震中区附近一定范围内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维数谱随η变化复杂,在强震发生前多重分形维数谱没有明显的变化。广义地震应变释放过程的多重分形奇异谱形态和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能提供更多关于地震活动过程的信息,特别当η取较大值时Hausdorff奇异指数范围在强震前明显变窄。研究还表明深源地震和浅源地震发生前广义应变释放过程多重分形特征存在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重分形 广义地震应变释放 奇异谱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6.6级地震的“回溯性”地震矩加速释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明 李芳芳 +1 位作者 张锦玲 罗国富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2期15-21,共7页
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模型,对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的6.6级地震进行"回溯性"预测研究。采用不同的空间半径进行了"时—空"扫描计算,结果表明该地震前具有显著的地震加速释放现象,随着扫描半径的不同,异常表现为"... 利用地震矩加速释放模型,对2000年9月12日青海兴海的6.6级地震进行"回溯性"预测研究。采用不同的空间半径进行了"时—空"扫描计算,结果表明该地震前具有显著的地震加速释放现象,随着扫描半径的不同,异常表现为"异常出现—消失—出现—发震"的特点。分析认为地震矩加速释放模型在实际地震预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加速释放 “时-空”扫描 异常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矩加速释放现象的震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茹 张素欣 +2 位作者 刘晓丹 王想 宫猛 《高原地震》 2014年第3期27-32,共6页
通过对华北地区13次Ms5级以上地震在震前不同时间的贝尼奥夫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中强地震前存在地震矩释放加速现象,同时从空间上分析了应变释放特性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很多地震在震前1~2年震中附近区域会出现大范围... 通过对华北地区13次Ms5级以上地震在震前不同时间的贝尼奥夫应变释放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中强地震前存在地震矩释放加速现象,同时从空间上分析了应变释放特性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很多地震在震前1~2年震中附近区域会出现大范围类椭圆形的低m值区域,这个区域与未来主震的位置有着很好的对应,这为华北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危险性判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释放加速 破裂时间方法 华北地区 震例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地震矩释放现象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宏伟 王霞 +1 位作者 宋美琴 陈慧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对山西及邻区22次M_(L)≥5.0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累积benioff应变释放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约55%的地震震前存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对地震矩释放异常空间区与主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1年内大部分地震震中附近出现大范... 对山西及邻区22次M_(L)≥5.0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的累积benioff应变释放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约55%的地震震前存在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同时对地震矩释放异常空间区与主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震前1年内大部分地震震中附近出现大范围椭圆形的地震矩低值区域,且主震震中位于异常区内部或边缘。由此认为,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在山西及邻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为中期地震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释放现象 benioff应变释放 山西断陷带
下载PDF
东南沿海地区中强地震震前地震矩释放研究
9
作者 李盛 张慧 +1 位作者 李志雄 郭昱琴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114-115,共2页
根据临界点理论,地震的孕育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这一临界现象的典型特征是大地震之前往往存在地震活动的相关长度増长及主震周围矩释放加速(accelerating moment release,AMR)现象.一些物理学家认为,AMR现象可作为一种中期地震前兆.Va... 根据临界点理论,地震的孕育过程是一种临界现象,这一临界现象的典型特征是大地震之前往往存在地震活动的相关长度増长及主震周围矩释放加速(accelerating moment release,AMR)现象.一些物理学家认为,AMR现象可作为一种中期地震前兆.Varnes、Bufe和Varnes将重整化群的思想应用到AMR研究中,提出破裂时间分析(time-to-failure analysis)方法,通过AMR来预测强震的发生时间和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释放 地震前兆 东南沿海地区 中强地震 RELEASE 临界现象 临界点理论 AMR
下载PDF
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网格计算
10
作者 黄建平 胡彬 《国际地震动态》 2011年第7期29-33,共5页
根据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基本原理,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基于网格的并行处理,即按时间分解和按空间分解。如果要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资料预测某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可以采用空间分解的方式;如果要根据某地区历... 根据临界加速地震矩释放模型的基本原理,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基于网格的并行处理,即按时间分解和按空间分解。如果要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资料预测某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可以采用空间分解的方式;如果要根据某地区历史上特定时间段的地震活动情况来检验地震加速破裂模型,则可以采用时间分解的方式。最终,能够在同样计算精确度下缩短计算时间或者是同样计算时间下取得更大的计算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加速地震释放模型 网格计算 GLOBUS
下载PDF
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的加速释放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晓庆 李春贵 朱鹏涛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针对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研究了其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采用不同的空间半径进行了"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随着扫描半径的不同,异常表现为"异常出现... 针对2013年9月20日甘肃肃南、青海门源交界5.1级地震,研究了其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采用不同的空间半径进行了"时-空"扫描计算,结果显示该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随着扫描半径的不同,异常表现为"异常出现—减弱—增强—发震"的特点,因此该方法在实际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但由于地震矩加速释放模型的研究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也只是针对一个震例进行了研究计算,因此更深入的研究工作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时-空”扫描 地震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周缘地区中强震发生前地震矩加速释放时空特征
12
作者 冯亮亮 邵辉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12-22,共11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周缘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矩加速释放时空特征,选取去丛集后的地震目录,基于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1年以来鄂尔多斯周缘地区10例MS≥5.5中强地震进行二维时空扫描,提取与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相关的时空尺度作为矩释放... 为研究鄂尔多斯周缘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矩加速释放时空特征,选取去丛集后的地震目录,基于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1981年以来鄂尔多斯周缘地区10例MS≥5.5中强地震进行二维时空扫描,提取与地震矩加速释放特征相关的时空尺度作为矩释放程度时空扫描模型参数,以3个月为扫描步长,对震前12个月m值及累积Benioff应变释放进行拟合计算。结果显示,震前破裂成核点附近存在显著的AMR现象,7次震例存在累积Benioff应变加速释放特征,说明鄂尔多斯周缘地区MS≥5.5地震发生前AMR现象存在一定普遍性,应用矩加速时空扫描方法具有一定优势,但仍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 Benioff应变释放 空间扫描 鄂尔多斯周缘
下载PDF
一个关于临界地震的临界区域判别的方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文政 David Vere-Jones +1 位作者 马丽 刘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38,共11页
由临界地震的概念和外推 Bowman等人关于孕育未来地震半径的思想 ,发展出一个临界圆重叠方法来寻找未来强震的临界区域位置。模拟实验的对比检验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使用主震前一定时间内地震目录 ,这个方法能找出临界区域 ,而未来... 由临界地震的概念和外推 Bowman等人关于孕育未来地震半径的思想 ,发展出一个临界圆重叠方法来寻找未来强震的临界区域位置。模拟实验的对比检验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使用主震前一定时间内地震目录 ,这个方法能找出临界区域 ,而未来震中位置将位于临界区域内或其边缘。使用新西兰和中国新疆南部的中强震目录检验 ,该方法可以在震前较准确地定位出强震的临界区域位置。使用中国 1 995年至 1 999年 8月的小震目录 ,给出 1 999年 8月以后中国未来强震临界区域的分布 ,而 1 999年 8月以后至 2 0 0 0年 6月 1 6日 (截稿日期 )在中国 (除西藏地区外 )所发生的 5.0级以上的地震几乎均位于所给出的临界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圆重叠 临界区域 地震短加速释放模型
下载PDF
板内与板间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时军 孙龙梅 马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7,共10页
利用多重分形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新西兰的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与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关系密切.强震活动时间分布在板间地区具有比板内地区更... 利用多重分形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新西兰的地震活动广义应变释放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与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关系密切.强震活动时间分布在板间地区具有比板内地区更明显的丛集性,对中小地震这种丛集性差异较小;强震活动空间分布在板内地区具有比板间地区更强的丛集性,但对中小地震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地震应变释放 多重分形 板内地震 板间地震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_S7.3地震前后的微震活动集中区及对地震危险区的可能指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朝忠 陈丹 +2 位作者 杨攀新 熊仁伟 李长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6,共6页
2001年以来,在巴颜喀喇地块周缘相继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2年芦山7.0级地震等。对比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同时间长度内,与其地球动力学上相关区域的地震应变释放... 2001年以来,在巴颜喀喇地块周缘相继发生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2年芦山7.0级地震等。对比分析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相同时间长度内,与其地球动力学上相关区域的地震应变释放强度变化特征,发现该地震发生之后,龙门山地区、巴塘地区、温泉盆地西侧南北向谷地的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第一个地区发生了汶川地震,第二个地区与玉树地震的发生相关,说明巴颜喀喇地块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破裂后,其南侧的物质向东南运移,将构造变形集中在龙门山构造带上,并在其上发生破裂。该震例说明基于地震地质背景分析、找出的地球动力学上相关联的地震活动增强区域是中长期破坏性地震的易发区。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后,阿尔金断裂带东部与祁连山构造带交汇地区的地震频度和地震应变释放明显增强,该区域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区 地震应变释放 于田Ms7.3地震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8.1级大地震前后喜马拉雅带地震活动图像演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杰 赵根模 吴中海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81,共9页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8.1地震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通过对喜马拉雅带历史大地震应变能释放和在尼泊尔地震发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带很可能已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此次尼...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8.1地震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问题,通过对喜马拉雅带历史大地震应变能释放和在尼泊尔地震发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喜马拉雅带很可能已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跃期。此次尼泊尔大地震不足以将喜马拉雅带中段的地壳应变能全部释放,喜马拉雅带中段的地震活动和藏南裂谷带地震活动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喜马拉雅带中段和藏南裂谷带还将有大地震活动。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现今在喜马拉雅带的东段存在阿萨姆围空区和不丹围空区,在喜马拉雅的西段出现噶尔围空区,喜马拉雅西段新德里和西藏接壤地区以及喀喇昆仑断裂上噶尔县地区地震危险性很高,喜马拉雅东段林芝山南地区以南的阿萨姆和不丹地区危险性很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地震 地震应变能释放 地震空段 地震围空区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东北第五活跃期中强震前的矩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宇彤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95,共16页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并作为时-空扫描的模型参数.采用震前5个月逐月扫描的方式,得到了震前m值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结果显示,其中4例在未来的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地震矩释放加速区.这表明东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矩释放加速扫描方法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震破裂成核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相同的计算参数设置,还考察了震前破裂成核点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显示,有3例在破裂成核点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明显.这表明,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强地震,利用矩释放程度时-空扫描寻找未来中强震的破裂成核点,尚需其它方法作为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 释放程度扫描 东北第五活跃期 Benioff应变
下载PDF
关于中强震前的应变加速释放现象(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 ,研究了 1 990~ 2 0 0 3年中国MS7 0以上地震 .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 ,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结果表明 ,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 ,研究了 1 990~ 2 0 0 3年中国MS7 0以上地震 .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 ,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结果表明 ,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多 .因此 ,将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 ,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尼奥夫应变 释放加速现象 地震的临界点模型
下载PDF
青海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19
作者 刘文邦 张丽峰 李启雷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59-59,共1页
地震视应力为单位地震矩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或者是在单位断层面积上的单位错动释放的地震波能量。视应力σapp可以反映区域地壳应力场的强弱。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地质构造活动活跃。研究青海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可以发现具有震兆意义... 地震视应力为单位地震矩释放的地震波能量,或者是在单位断层面积上的单位错动释放的地震波能量。视应力σapp可以反映区域地壳应力场的强弱。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地质构造活动活跃。研究青海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可以发现具有震兆意义的地震事件,了解区域地壳应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视应力 青海地区 时空变化特征 地震波能量 青藏高原北部 地质构造活动 地震释放 地壳应力场
下载PDF
2000年上半年全球地震活动
20
作者 范洪顺 《国际地震动态》 2001年第2期19-20,共2页
20 0 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 MW≥ 6 .5地震 1 4次。其中 MW≥ 7.0地震 7次 ;浅源地震 1 0次 ;中源地震 3次 ;深源地震 1次。浅源大地震发生的区域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南印度洋地区。 6月份发生的地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上半年全球所有地震... 20 0 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 MW≥ 6 .5地震 1 4次。其中 MW≥ 7.0地震 7次 ;浅源地震 1 0次 ;中源地震 3次 ;深源地震 1次。浅源大地震发生的区域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南印度洋地区。 6月份发生的地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上半年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的一大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地震活动 2000年 地震释放 震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