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电离层扰动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丙霞 薛敬宏 乔晓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7,共7页
回顾了地震-电离层扰动机理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数据观测方法.总结了地震电磁卫星观测电离层扰动的应用发展情况以及基于卫星测量数据对异常辐射源定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无线电探测方法的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方法.为未来中国探测电离层扰... 回顾了地震-电离层扰动机理的研究进展和主要的数据观测方法.总结了地震电磁卫星观测电离层扰动的应用发展情况以及基于卫星测量数据对异常辐射源定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无线电探测方法的实验情况和数据分析方法.为未来中国探测电离层扰动进行短临地震预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地震预测 地震-电离层扰动 地震电磁卫星 无线电探测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姚宜斌 翟长治 +1 位作者 孔建 刘磊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方法。通过对尼泊尔地震震中周围GIM格网点TEC时间序列的探测,发现在2015年4月23日震中东部区域出现电离层正异常。进一步利用二维电离层地图分析异常空间分布,发现出现电离层正异常的区域为... 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方法。通过对尼泊尔地震震中周围GIM格网点TEC时间序列的探测,发现在2015年4月23日震中东部区域出现电离层正异常。进一步利用二维电离层地图分析异常空间分布,发现出现电离层正异常的区域为25°N—37.5°N,90°E—110°E,时间为2015年4月23日UT9:00—15:00。利用中国陆态网数据计算异常区域卫星穿刺点轨迹STEC变化情况,发现2015年4月23日穿刺点轨迹进入异常区域后STEC值比前后几天明显增大,而离开异常区域后又恢复正常。采用CIT(computerized ionosphere tomography)方法详细地呈现了电离层异常的三维形态,发现4月23日UT9:00—15:00在震中东部区域出现电离层正异常,峰值位于约30°N,115°E,高度范围为100~500km,且异常峰值随高度变化与电离层本身垂直密度分布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离层异常 奇异谱分析 STEC CIT
下载PDF
基于COSMIC掩星数据的电离层分布特征及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新欣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3期47-48,共2页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技术具有全球覆盖、垂直分辨率高等优点,为电离层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基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电掩星技术具有全球覆盖、垂直分辨率高等优点,为电离层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料。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基于COSMIC(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掩星电离层数据,详细介绍了电离层的基本理论;阐述利用掩星技术探测电离层的基本原理;针对COSMIC掩星数据分布特点,建立了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COSMIC 峰值密度 电子密度 分布特征 地震-电离层扰动
下载PDF
基于GPS和DEMETER卫星数据的地震电离层电子浓度异常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相相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7期45-47,共3页
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特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以及空间信号传播和介质特性变化的重要途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震电磁信号在大气层、电离层的传播与耦合机制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美国阿拉斯... 地震电磁现象的观测与研究是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特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以及空间信号传播和介质特性变化的重要途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震电磁信号在大气层、电离层的传播与耦合机制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震中区上空出现电离层异常扰动现象以来,有关地震空间电磁、电离层扰动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地震电磁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电离层 全球定位系统(GPS ) DEMETER 卫星 电子浓度总含量(TEC) 异常信息 统计分析 孕震区电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