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兰-C导航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唐金元 王翠珍 尚新强 《航空电子技术》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针对罗兰-C远程导航系统机载设备在机务内场利用ATE系统进行定检测试时无信号模拟器的状况,研制了一种罗兰-C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该模拟器具有较强的使用环境适应性,既可通过GPIB接口进行程控操作,又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手动操作。... 针对罗兰-C远程导航系统机载设备在机务内场利用ATE系统进行定检测试时无信号模拟器的状况,研制了一种罗兰-C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该模拟器具有较强的使用环境适应性,既可通过GPIB接口进行程控操作,又可通过控制面板进行手动操作。本文分析了该罗兰-C系统地面台站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思路、电路工作原理和操作使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C导航系统 地面台站 信号模拟器 GPIB接口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1935-2021年重庆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变动特征分析
2
作者 廖伟 朱君 +2 位作者 赵美艳 李奇临 盖长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4-69,共6页
利用重庆1935-2021年37个地面气象台站(含2个已撤销站)元数据(LD文件),统计分析元数据主要项变动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面气象台站最早建于1935年,建站年份集中在1957年、1959年;截至2021年,所有台站共计迁站76次,迁站年份主要是1954年、... 利用重庆1935-2021年37个地面气象台站(含2个已撤销站)元数据(LD文件),统计分析元数据主要项变动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地面气象台站最早建于1935年,建站年份集中在1957年、1959年;截至2021年,所有台站共计迁站76次,迁站年份主要是1954年、1961年及2015年,迁站较多的是北碚站和武隆站;元数据主要项总共变动16997次,平均每站变动459.4次,酉阳站、沙坪坝站、北碚站变动较多,金佛山站、陈家坪站及大足站变动较少;观测要素和观测仪器的变动占比70%,构成了元数据变动的主要部分;观测要素的变动集中在1957年、1959年及1980年,变化最多的台站是天城站,其次是北碚站和巫溪站;观测仪器的变动主要发生在1980年、2004年、2014年、2015年,变动频繁的台站是酉阳站、沙坪坝站、北碚站,八大主要观测要素仪器变动最频繁的是风向风速仪器,其次是气温,变动最少的是蒸发,仪器变动频繁的年代与新观测规范的实施、台站观测任务的调整或者自动观测设备启用的年份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地面台站元数据 变动特征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地面气象台站网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燕 邱新法 刘明丽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8-342,共5页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制图等功能 ,分别将我国的国界、省界、县界、县城位置和全国 16 0个标准气象站、194个公开气象站、4 79个内部气象站及“92 10”工程的 2 5 13个气象站的有关信息加载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并... 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制图等功能 ,分别将我国的国界、省界、县界、县城位置和全国 16 0个标准气象站、194个公开气象站、4 79个内部气象站及“92 10”工程的 2 5 13个气象站的有关信息加载到地理信息系统中 ,并以不同的图层分别进行管理 ,建立了全国气象台站网信息库 ,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有关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及其它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信息系统 地面气象台站 GIS 文件格式 气象信息
下载PDF
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网络直报系统设计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迟文学 《微计算机信息》 2011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改变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监测传统的上报方式,建设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网络直报软件系统。方法采用基于互联网进行直报的方式,解决了使用Excel文件上报方式带来的查询、统计等困难的现状。系统使用WebGIS实现探测环境... 目的研究改变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监测传统的上报方式,建设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网络直报软件系统。方法采用基于互联网进行直报的方式,解决了使用Excel文件上报方式带来的查询、统计等困难的现状。系统使用WebGIS实现探测环境监测专题图的制作等。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建设的国家级地面气象台站探测环境网络直报系统更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可为各级气象部门进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直观的决策支持服务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环境 直报系统 地面气象台站 WEBGIS
下载PDF
台站如何制作机制地面年报表
5
作者 张红娟 高雪相 《陕西气象》 2004年第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地面测报台站 测报软件 报表报表 方式位 数据准备
下载PDF
基于DEM的四川省地面气象台站地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晓龙 徐晓莉 +2 位作者 吴薇 龙柯吉 王丽伟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2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利用DEM资料,获取四川省地面气象台站的海拔高度并进行精度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台站所处的坡度、坡向、地形粗糙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EM数据能较为精确地反映四川气象台站的地形高度,具有较高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国家站、... 利用DEM资料,获取四川省地面气象台站的海拔高度并进行精度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取台站所处的坡度、坡向、地形粗糙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EM数据能较为精确地反映四川气象台站的地形高度,具有较高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国家站、区域考核站和非考核站的台站地形特征发现,3种站网类型均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且在500 m左右地区最密集,国家站分布相对均匀。3种站网类型台站所处坡度主要分布在0°~15°,且在缓斜坡地形最为集中,国家站较区域站分布均匀。3种台站类型在阳坡、阴坡、东坡和西坡各坡向站点分布比较一致,超过81%的台站地形粗糙度在1.05°之内,国家站地势相对平缓。总之,国家站较区域考核和非考核站更具有区域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地面气象台站 地形特征 地形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概况分析
7
作者 杨鹏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5期133-135,共3页
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是气象观测记录数据的重要背景信息,是了解气象数据、管理气象数据、应用气象数据所必须的基础信息。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进行整理,对本区所有地面气象台站的台站名称、区站号、台站级别、所属机构、... 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是气象观测记录数据的重要背景信息,是了解气象数据、管理气象数据、应用气象数据所必须的基础信息。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面气象台站元数据进行整理,对本区所有地面气象台站的台站名称、区站号、台站级别、所属机构、观测要素等情况进行了逐项分析,使读者对本区地面气象台站的历史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台站 元数据 分析
下载PDF
台站布置对TDOA系统测定飞机高度的影响
8
作者 田建学 王公浩 《导航》 1997年第2期88-93,共6页
主要介绍利用TDOA系统测定飞机高度时。
关键词 精度因子 TDOA系统 地面台站 飞机高度测定
下载PDF
基于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技术的震源高度误差控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传朋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3,共6页
针对近水平煤层因所有微震监测台站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导致震源高度定位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从震源求解偏微分导数的角度,理论分析了水平煤层震源高度求解误差较大的机理,提出了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技术,同时研究了地面台... 针对近水平煤层因所有微震监测台站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导致震源高度定位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现场监测要求,从震源求解偏微分导数的角度,理论分析了水平煤层震源高度求解误差较大的机理,提出了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技术,同时研究了地面台站的层状波速模型,利用爆破事件反演得出最佳P波波速。并通过分析门克庆煤矿和大海则煤矿的井上下微震联合监测数据,证明了该项技术对震源高度求解误差具有较好的改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地面台站 震源高度 定位精度
下载PDF
西南区域气象网格实况产品检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筱铭 杨雪 +2 位作者 黄晓龙 徐晓莉 吴薇 《软件工程》 2023年第8期58-62,共5页
西南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站网分布不均匀,针对复杂地形下气象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快速检验的需求,提出了质量评估数据预处理分段计算思路和缓存加速优化方法,设计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并优化了高分辨率格点场显示技术和检验评估产品检索技术。... 西南区域地形地貌复杂,站网分布不均匀,针对复杂地形下气象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快速检验的需求,提出了质量评估数据预处理分段计算思路和缓存加速优化方法,设计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并优化了高分辨率格点场显示技术和检验评估产品检索技术。测试成果表明,预处理分段计算方案较传统的指标完整实时计算方案的运行耗时有10倍及以上的提升,能够满足用户实时交互的要求,并且通过平台实现了复杂地形不同坡度、坡向场景下评估指标的实时显示、任意时段分析评估和站点格点对比分析等功能,为气象实况分析产品的示范性应用和实时检验评估提供了系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实况 检验评估 复杂地形 地面气象台站 地形因子
下载PDF
如何提高气表-1数据文件质量
11
作者 高雪相 张红娟 《陕西气象》 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气表-1 数据文件 格式检查 质量检查 气象观测 地面测报台站 天气预报
下载PDF
Relocation of Earthquakes in the North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Area and Improvement of Local 1-D Crustal Velocity Model 被引量:1
12
作者 Sun Anhui Chen Qifu +2 位作者 Chen Yong Li Gang Zhang Zhiqi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2年第3期321-334,共14页
We apply three methods to relocate 599 earthquake events that occurred from August 2004 to August 2005 in the north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area ( 85°30' ~ 88°30'E,43°00' ~ 44°40... We apply three methods to relocate 599 earthquake events that occurred from August 2004 to August 2005 in the north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area ( 85°30' ~ 88°30'E,43°00' ~ 44°40' N ) by using travel times recorded by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and 10 portable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around the Urumqi city. By comparing the reliability of different results,we determined a suitable location method,and an improved 1-D crustal velocity model of the study area. The uncertainty of earthquake loc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combined data of seismic network and portable stations. The relocated events are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regional tectonics of the north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area, and are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active faults imaged by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The relocated seismicity discovers some potential traces of buried active faults,which need to be validated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relocation Velocity model The north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area Active faults
下载PDF
S-wave Q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beneath Yunnan from surface waves 被引量:4
13
作者 CHEN Jia HU JiaFu +3 位作者 YANG HaiYan ZHANG XiaoMan WEN LiMin PENG HengChu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858-868,共11页
A phase-matched filter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xtract fundamental mode signals from Rayleigh waves recorded at 62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Yunnan and Sichuan regions.We use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vibration... A phase-matched filter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extract fundamental mode signals from Rayleigh waves recorded at 62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in the Yunnan and Sichuan regions.We use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vibrations at two stations that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great circle as the focus to calculate an inter-station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Rayleigh wave with periods between 0.40 and 80.64 s,and invert for the inter-station S-wave Q-factor (Qβ) at depths of 0-200 k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Qβ in Yunnan is 20-140,presenting a low Qβ background with apparent lateral variation.Taking the Honghe Fault as the boundary,Qβ of the crust is only 20 on the west side,extending to a depth of 120 km.The distribution of Qβ is consistent with large-scale Cenozoic volcanic and intrusive rocks in western Yunnan,implying that the crust and mantle are in the thermally active state.In the eastern Yunnan Block,east of the Xiaojiang Fault,Qβ in the upper 120 km is 140 in the south but only 20 in the north.Additionally,around the Dukou-Chuxiong in the mid-Yunnan Block,Qβ in the lithosphere is relatively high at 60-100,corresponding to a stiff crust.This is because the suture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reversed the tension in the rifting stage into the compression of orogenesis,leading to the closure of a gap in the crust.After some time,interstitial fluids gradually disappeared,resulting in a high velocity layer in the crust and low heat flow on the surface.The Yunnan region consists of an obvious block of elevated Qβ,distributed within the low background,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flow values on the surface.The Honghe and Xiaojiang faults are tectonic boundaries in addition to being boundaries between regions of high and low crustal Qβ.The low Qβ is probably the result of crustal rupture and disturbance caus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and the upwelling of hot substances along the deep faul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region attenuation of surface wave phase-matched filtering S-wave Q-fac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