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部一次暖区暴雪过程锋面结构及中尺度云团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晶 李娜 陈春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通过对2014年1月29-30日北疆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过程中常规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及卫星红外云图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00 h Pa极锋锋区偏西急流与中纬度西南急流交汇,锋区在巴尔喀什湖附近加强并东移进... 通过对2014年1月29-30日北疆北部地区出现强降雪过程中常规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及卫星红外云图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00 h Pa极锋锋区偏西急流与中纬度西南急流交汇,锋区在巴尔喀什湖附近加强并东移进入北疆偏北地区,为此次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有利的环流形势;高低空急流耦合明显,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下垂直上升运动再次得到增强,是暴雪发生的有利动力抬升条件;(2)中低层暖锋锋生,锋区随高度向东北倾斜,暖湿气团强盛并沿底层冷楔爬坡,推动冷气团向北移动,暴雪区位于暖锋锋区前沿处;(3)巴湖附近带状云系中不断有中尺度云团生成、合并和消亡,暴雪区与中尺度云团边缘TBB等值线梯度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雪 地面暖锋锋生 中尺度云团
下载PDF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玲 史丹妮 《黑龙江气象》 2014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 本文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以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降水 地面暖锋 暴雨
下载PDF
2013年8月14-16日辽源连续两场大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红霞 刘姝妹 于男洋 《气象灾害防御》 2015年第1期5-8,13,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两场过程的降水性质、成因、强对流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8.14"大暴雨为副高后部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伴有强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灾害;而"... 本文通过对两场过程的降水性质、成因、强对流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8.14"大暴雨为副高后部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伴有强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灾害;而"8.16"大暴雨为系统性的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地面暖锋,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两场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有显著差别。"8.14"过程为典型上干冷下暖湿结构;而"8.16"整层均为湿层,强对流天气主要以短时强降水为主。连续出现两场大暴雨天气,与高温高湿的天气背景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低空急流交叠处形成较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是强风暴产生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两次大暴雨的落区均在急流交叠处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高、低空急流 高温高湿 强对流天气 地面暖锋
下载PDF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高玲 史丹妮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196-197,共2页
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 对2013年8月7日发生在黑龙江省中部和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分散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卫星云图、动热力条件等情况,详细讨论分析了此次暴雨天气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中小尺度系统产生的对流性降水,强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是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背景条件;暴雨由地面暖锋为触发机制,暖锋在黑龙江省南部停留时间长,是本次对流性降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行降水 地面暖锋 暴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