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苦苷元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韩体微 袁凤玲 +1 位作者 王艳鹏 曾彬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4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地黄苦苷元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二甲双胍组(C组)、地黄苦苷元低剂量组(D_(1)组)、地黄苦苷元高剂量组(D_(2)组),各10只。A组大鼠用1%羧甲... 目的探讨地黄苦苷元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二甲双胍组(C组)、地黄苦苷元低剂量组(D_(1)组)、地黄苦苷元高剂量组(D_(2)组),各10只。A组大鼠用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10mg/kg),其余各组大鼠以0.1mg/mL来曲唑灌胃,每日1次,连续21d,以复制PCOS模型。建模成功后,C组大鼠灌胃二甲双胍(270mg/kg),D_(1)组和D_(2)组分别灌胃地黄苦苷元(50,200mg/kg),A组和B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均每日1次,连续21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检测空腹血糖(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Westernblot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卵巢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结果B组大鼠卵巢大多数卵泡严重闭锁,闭锁卵泡直径增大,颗粒细胞层被挤压,排列稀疏,甚至消失;C组、D_(1)组、D_(2)组大鼠闭锁卵泡的数量明显减少,次级卵泡及黄体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层增厚且聚集紧密。与B组比较,C组、D_(1)组、D_(2)组大鼠FBG,FINS,HOMA-IR,T,LH,FSH水平,以及ERK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I3K和AKT蛋白及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地黄苦苷元可减轻PCOS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恢复卵巢形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ER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苦苷元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大鼠 卵巢功能 PI3K/ERK通路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地黄苦苷元的雌激素样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赵莹莹 陈燕 +4 位作者 韩杜菀 单增福 李孟 冯卫生 郑晓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8-312,共5页
探讨地黄苦苷元(rehmapicrogenin)的植物雌激素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MCF-7细胞增殖实验对地黄苦苷元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动物实验操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 探讨地黄苦苷元(rehmapicrogenin)的植物雌激素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MCF-7细胞增殖实验对地黄苦苷元进行雌激素样活性筛选。动物实验操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表达量, 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采用特异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雌激素受体α阻断剂(MPP)、雌激素受体β阻断剂(THC)、雌激素膜受体GPR30阻断剂(G15)进行MCF-7细胞增殖拮抗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黄苦苷元(50 mg·kg-1)显著提高性未成熟小鼠子宫指数(P<0.05),显著降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P<0.01);地黄苦苷元(6和8μmol·L-1)能极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P<0.01),且其对MCF-7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可被ICI182,780、MPP、G15拮抗;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地黄苦苷元能显著增加小鼠子宫ERα、GPR30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地黄苦苷元具有雌激素样活性,且通过ERα、GPR30共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苦苷元 雌激素样活性 子宫指数 拮抗剂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周俏苑 陈洪 +2 位作者 刘海全 黄桂琼 秦佳佳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0期2427-2435,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中国药典》2020版筛选候选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和删减得到最终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潜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中国药典》2020版筛选候选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和删减得到最终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的作用靶点。通过权威数据库(Genecard、Drugbank、TTD)检索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软件建立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模型进行网络分析,并将交集靶点导入至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并进行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护骨胶囊59个活性成分、78个交集靶点。PPI网络分析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酪氨酸蛋白激酶3(MAPK3)、雌激素受体α(ESR1)等可能是护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护骨胶囊主要通过细胞外空间、质膜、宿主细胞核等细胞组分参与细胞生存、生长、分裂等众多生物学过程,继而与蛋白质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核受体活性、过渡金属离子结合、类固醇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核心成分与TNF、VEGFA、SRC、MAPK3、ESR1核心靶点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护骨胶囊中的地黄苦苷元、大黄素甲醚、甲基异茜草素、阿魏酸和大豆苷元等可能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能够作用于TNF、VEGFA、SRC、MAPK3、ESR1等多个靶点,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参与骨骼重塑、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与分化、促进骨形成和抗炎作用,进而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骨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地黄苦苷元 大黄素甲醚 甲基异茜草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