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浪地球2》:媒介场域中数字生命自我意识的合理性研究
1
作者 周翔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8期243-247,共5页
媒介场域逐步朝着数字化、超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致力于辨析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命具有的时代特征、研究缘由、作用,以及数字生命的新定义,得出数字生命具备自我意识的合理性所体现出的内外因素,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数字生命的特... 媒介场域逐步朝着数字化、超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致力于辨析媒体融合时代的数字生命具有的时代特征、研究缘由、作用,以及数字生命的新定义,得出数字生命具备自我意识的合理性所体现出的内外因素,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数字生命的特性与其自我意识合理性的原因。文章以广受好评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作为案例,运用影片中的数字生命桥段进行文本分析,并通过数字生命和这部影片的近期文献获得相关概念、见解和思路,而且以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的核心思想“关联性”为逻辑框架,研究分析现实与数字化媒介场域中数字生命的内、外合理性的实在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生命自我意识的合理性研究通过媒介技术、政策法规、用户惯习数字化的外在因素,数字生命意识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形成的“数字智力”与量子计算机提供“算力”形成的其意识的延续性和认知迭代升级的内部因素,在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造就的数字生命意识合理性存在。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数字生命所在的场域是相对独立于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第三世界,即数字世界。影片中的数字生命自我意识在今后的相关媒介技术发展成熟之际,能够形成超经验性,作为独立于自然生命体态的新型生命本体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数字生命 意识 合理性 关联
下载PDF
公开与隐蔽的媒介场域——教育场域中的显性、隐性媒介规则
2
作者 李硕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7期93-96,共4页
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并根据不同的资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不同场域,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场域从传统的专业媒介机构扩展为社会性基础场域。通过与合肥市Y中学8名中学生深度访谈,笔者发现作为青少... 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客观关系的网络或形构,并根据不同的资本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等不同场域,而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媒介场域从传统的专业媒介机构扩展为社会性基础场域。通过与合肥市Y中学8名中学生深度访谈,笔者发现作为青少年社会化重要环节的教育场域,在不平衡权力结构下形成公开与隐蔽的两个媒介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媒介 教育 媒介规则
下载PDF
出版媒介场域对抗战歌谣的传播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兆辉 肖军 闫峰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7,共5页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 在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生成过程中,抗战歌谣创作者的广泛性、出版物的繁复性和受众的普及性,为抗战歌谣的创作出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抗战歌谣得以广泛传播的有力保证,给抗战歌谣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抗战歌谣成为中华民族抗日解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抗战救国"舆论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谣 出版物 媒介
下载PDF
分割社会: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场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世华 黄盛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介形态涌现,通过细分市场,成为"子媒介场域"。"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概念及其关系构成了场域理论的基本框架。媒介场域具有关系性、相对自主性和争夺性的一般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媒介形态涌现,通过细分市场,成为"子媒介场域"。"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概念及其关系构成了场域理论的基本框架。媒介场域具有关系性、相对自主性和争夺性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中介性、低自主性和场效应的特殊性。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场域体现出细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但也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结构洞增多、社会分裂、群体极化等问题。相应地,我们要把握好细分度,发展"中媒介场域";发展弱关系,打通结构洞;发展"主惯习",引领"子惯习";加强场域间对话,实现群体智慧,从而使媒介场域更加稳定,增进社会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布尔迪厄 媒介 惯习 社会整合
下载PDF
时代语境·媒介场域——中国新主流电影文化实践的双维审视 被引量:28
5
作者 陆晓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 新主流电影代表着新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创作要求和审美取向,同时也深受以互联网等为基础的新媒介传播理念的影响。因此,在时代语境与媒介场域这双重维度之中考察审视新主流电影的文化特质和文化表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发展态势和多重文化属性进而指导未来实践。由是观之,新主流电影之“新”主要凸显为两点:一是其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为基本理念和精神支柱来引导电影创作,并以开阔的艺术视野将世界电影优长兼收并蓄,在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产业规律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文化品格;二是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新媒介挖掘创作素材、创新呈现形式、提升传播流量,并不断调整运作方式以适应更具不确定性的新媒介场域以应对挑战,呈现出与以往中国电影迥然不同的全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语境 媒介 新主流电影 文化实践
下载PDF
媒介场域理论观照下的“长尾剧”——从电视剧霸屏到网播剧回流 被引量:5
6
作者 尤达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8,共7页
互联网时代的网播剧回流现象频频发生,其与传统电视时代的电视剧霸屏现象形式极为相似。根据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理论观察分析,媒介场域的变化及场域内行动者、惯习和资本争夺的转变造成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尾剧&q... 互联网时代的网播剧回流现象频频发生,其与传统电视时代的电视剧霸屏现象形式极为相似。根据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理论观察分析,媒介场域的变化及场域内行动者、惯习和资本争夺的转变造成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尾剧"现象是媒介场域改变过程中一系列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分析其在新旧媒介场域内的诸多变化,有助于深入思考该场域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长尾剧 行动者 惯习 资本
下载PDF
媒介场域:从概念到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20
7
作者 丁莉 《社科纵横》 2009年第8期104-106,共3页
"媒介场域"是对媒介实践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但目前学界很少有针对这一理论概念的解读。本文对"媒介场域"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操作化进行初步的学理建构,以期避免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 "媒介场域"是对媒介实践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但目前学界很少有针对这一理论概念的解读。本文对"媒介场域"概念进行梳理,分析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的操作化进行初步的学理建构,以期避免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和方法运用上的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迪厄 媒介
下载PDF
当代中国建筑与媒体的关联式图景研究--以媒介场域为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邓小骅 李凌燕 支文军 《新建筑》 2020年第2期29-33,共5页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 文章以媒介场域视角切入,将建筑媒体理解为一种关系的构筑与文化生态的维持线索,以建筑师、建筑批评、国际交往与影响力构建这三个典型领域深入研究建筑媒体与当代中国建筑的关联式图景,以此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当代建筑专业场域的建立与动态发展的过程,提供了观察当代中国建筑的独特路径。之所以引入媒介场域的视角,一方面,是因为媒介传播与建筑师及其思想观念始终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媒介场域视角是考察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历程演变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建筑 媒体 媒介 关联 实验建筑师群体 建筑批评 国际影响力
下载PDF
规训、惯习与认知语境:论博物馆媒介场域与观众认知间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迪 《文化与传播》 2017年第5期1-6,共6页
作为社会"子场域"之一的博物馆,是一种有着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媒介场域。此场域的活动主体之一——观众,是有意识、有知觉、有精神属性的人,认知是其在博物馆场域中主要行为类型之一。从媒介场域理论角度考察,观众作为在博物... 作为社会"子场域"之一的博物馆,是一种有着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媒介场域。此场域的活动主体之一——观众,是有意识、有知觉、有精神属性的人,认知是其在博物馆场域中主要行为类型之一。从媒介场域理论角度考察,观众作为在博物馆媒介场域中具有既定位置的存在,其认知行为的发生除了内在的认知语境作为先天图式发挥作用外,还受制于外在的博物馆媒介场域规训以及中介于观众内在与场域之间的惯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认知 媒介 认知语境 惯习 规训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公民道德审美教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芝英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新媒介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新媒介场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缺失对公民道德审美心理的戕害、"知识沟"及道... 新媒介是公民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源。新媒介场域为公民道德审美教育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着私传媒对主流传媒"象征"审美形象的消解、互联网企业的责任缺失对公民道德审美心理的戕害、"知识沟"及道德芜杂局面对道德审美教育的影响等问题,需要从积极利用新媒介,重新编码"象征"审美形象,探索新的解释框架;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打造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社会责任的新形象;缩小新媒介场域中的"知识沟",塑造主流意识形态在新媒介场域的大美形象等各方面入手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公民道德教育 道德审美教育
下载PDF
微观政治与新媒介赋权:数字媒介场域中的微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旭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6期71-75,共5页
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文化,数字媒介场域中微文化的兴盛带来了微观政治和微观权力的崛起,也给新媒介赋权带来一条新通道,通过文化话语权的转移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合流",微文化... 微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文化,数字媒介场域中微文化的兴盛带来了微观政治和微观权力的崛起,也给新媒介赋权带来一条新通道,通过文化话语权的转移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与"合流",微文化正在重构中国当代文化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微观政治 媒介赋权 数字媒介 微观权力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内的符号斗争与政治参与机制研究——回顾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姚 《太原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28-133,140,共7页
对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回顾,特别是对新媒介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理性和深入地思考其在政治动员发生机制中的实质性作用。重点对新媒介场域使用"符号暴力"进行政治动... 对2011年埃及"1·25革命"前后的网络传播行为进行回顾,特别是对新媒介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过程中的重新审视,理性和深入地思考其在政治动员发生机制中的实质性作用。重点对新媒介场域使用"符号暴力"进行政治动员的符号化过程及政治组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而发现了场域内符号暴力的滥用和符号效果的凸显,并不能有效推动对公共事务的理性参与和民主进程,反而会出现意识形态盲从、群体意见极化等,对所谓"新媒介革命"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符号资本 符号暴力 新媒体革命 公共参与
下载PDF
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报刊媒介场域研究
13
作者 张立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189,共8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传播媒介构筑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生产与传播空间,它利用场效应,对抗战诗歌进行传播,为作者与读者建构起一个共同的精神想象空间,实际参与着抗战文化空间的建构,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规范着诗歌的发展方向,内在地生...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报刊传播媒介构筑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生产与传播空间,它利用场效应,对抗战诗歌进行传播,为作者与读者建构起一个共同的精神想象空间,实际参与着抗战文化空间的建构,直接或间接地引导、规范着诗歌的发展方向,内在地生成了大后方抗战诗歌的某些重要品质,从而推动着大后方抗战诗歌风格、文体的演变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媒介 抗战诗歌 大后方 大众化
下载PDF
论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的形成
14
作者 刘安东 肖军 王兆辉 《云南档案》 2015年第2期29-34,共6页
出版媒介是抗战歌谣的基本传播媒介。伴随着抗战大后方图书、期刊和报纸三种载体形式的文化出版的兴起以及文艺创作者和阅读者等群体的发展壮大,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应运而生。出版媒介场域对于抗战歌谣的传播已经成为抗战历史文化的... 出版媒介是抗战歌谣的基本传播媒介。伴随着抗战大后方图书、期刊和报纸三种载体形式的文化出版的兴起以及文艺创作者和阅读者等群体的发展壮大,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应运而生。出版媒介场域对于抗战歌谣的传播已经成为抗战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抗战歌谣的历史发展脉络,也生动表现了抗战大后方全体军民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光辉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歌谣 出版物 媒介
下载PDF
重庆抗战诗歌在期刊媒介场域中的版面争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程 石崇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75-77,共3页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重庆抗战诗歌的繁荣与重庆众多文学期刊的创办、复刊有着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促成了期刊媒介场域的生成。而期刊媒介场域内部也发生着某种"权力"... 抗战时期,重庆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经济条件。重庆抗战诗歌的繁荣与重庆众多文学期刊的创办、复刊有着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促成了期刊媒介场域的生成。而期刊媒介场域内部也发生着某种"权力"争斗,从而推动着重庆抗战诗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抗战诗歌 期刊媒介 版面争夺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下粉丝权利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磊 《科技传播》 2019年第17期137-138,共2页
文章借用布尔迪厄“媒介场域”的相关理论,从惯习、资本等角度分析新媒介环境下,粉丝群体的特点及其传播心理,并探讨在新媒介赋予受众传播权的大背景下,粉丝群体在媒介场域中权利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 群体心理 粉丝文化 传播嬗变 媒介
下载PDF
媒介智能化场域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叙事嬗变及靶向治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永刚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4-109,共6页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媒介智能化趋势,不断变换抹黑和歪曲“四史”的叙事手段,表现为媒介融合化覆盖与话语大众化浸染、信息扁平化传播与算法精准化推荐、内容碎片化渗透与形式多样化吸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其危害机理在于以谬误... 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媒介智能化趋势,不断变换抹黑和歪曲“四史”的叙事手段,表现为媒介融合化覆盖与话语大众化浸染、信息扁平化传播与算法精准化推荐、内容碎片化渗透与形式多样化吸引,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其危害机理在于以谬误理论逻辑挑战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以歪曲“四史”干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构、以西方价值渗透侵蚀核心价值观思想共识、以数智技术推荐抢占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为此,应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体作用力、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吸引力、提升信息受众网络素养、构建网络渗透的风险防范机制,靶向批判和有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媒介智能化场域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智能化 历史虚无主义 “四史” 主流意识形态 网络风险
下载PDF
新媒介场域中灾害性事件报道的舆情衍化
18
作者 咸玉柱 罗彬 《新闻论坛》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交织的今天,灾害性事件的报道过程,是新媒介场域与传统媒介场域互动、碰撞的过程。灾害性事件报道所产生的主体舆情,在交错的媒介场域和信息内容报道偏向的影响下,会导致多种次生舆情的出现,使得整个舆论场更加... 在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交织的今天,灾害性事件的报道过程,是新媒介场域与传统媒介场域互动、碰撞的过程。灾害性事件报道所产生的主体舆情,在交错的媒介场域和信息内容报道偏向的影响下,会导致多种次生舆情的出现,使得整个舆论场更加复杂多变,甚至成为网络群体事件的诱因。本文旨在对重大灾害性事件的舆情衍化进行梳理,探寻其舆情的走向规律及其舆情的疏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灾害性事件 主体舆情 次生舆情 舆情衍化
下载PDF
遗忘对抗:个体社会学视角下的媒介记忆书写——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19
作者 林杨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2期92-95,100,共5页
媒介记忆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以及锻造个体信念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是遗忘对抗的利器。相比于过去主要依靠官方媒体的媒介记忆建构,当下扎根于数字化生存场域并从中不断被赋权的个体,正在作为媒介记忆形塑的新兴力量悄然崛... 媒介记忆在传承民族精神、凝聚社会力量以及锻造个体信念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也是遗忘对抗的利器。相比于过去主要依靠官方媒体的媒介记忆建构,当下扎根于数字化生存场域并从中不断被赋权的个体,正在作为媒介记忆形塑的新兴力量悄然崛起。从个体社会学视角出发,围绕共情、共境和共识三个层面剖析媒介记忆的建构路径,可获得有关媒介记忆的新启发。研究认为,个体作为媒介记忆的书写者,可使记忆图景焕发新的活力;同时,由个体力量改写的媒介记忆叙事结构并不意味着“主流媒体-个体”之间非此即彼的权力争夺,而是置身于宏观记忆场中,实现多元化主体进行记忆书写与建构的平衡与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记忆 个体社会学 媒介 集体记忆 网络短剧 社会化媒体
下载PDF
场域视域下人的媒介行为及其媒介化过程阐释
20
作者 刘宴熙 《新媒体与社会》 2016年第2期144-157,共14页
当下媒介技术迅速发展,媒介形态日新月异。媒介技术在改变媒介场域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介场域内部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场域视域着手,运用场域理论分析框架,着重探索媒介技术资本发展过程中媒介行为实践主体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当下媒介技术迅速发展,媒介形态日新月异。媒介技术在改变媒介场域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介场域内部人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场域视域着手,运用场域理论分析框架,着重探索媒介技术资本发展过程中媒介行为实践主体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媒介发展过程中人的媒介化趋势;并进一步指出人的媒介化是在以媒介技术资本为诱因,媒介场域为土壤,媒介行为实践不断加速的媒介化过程中形成的;这其中人的主体意识的丢失是造成人的媒介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行为 主体丢失人的异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