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场景意象分析
1
作者 常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29-31,共3页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西厢记》作为元代极为著名的杂剧之一,虽然以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但其思想极为深远,包含了大量的理学思想,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当代文学爱好者可通过探讨杂剧中...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而《西厢记》作为元代极为著名的杂剧之一,虽然以爱情故事作为主线,但其思想极为深远,包含了大量的理学思想,因此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追捧。当代文学爱好者可通过探讨杂剧中的“月”“花”“长亭别宴”“逾墙幽会”等场景分析其意象,并阐述不同意象对于情感及剧情的推动作用,有效加深读者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景物意象、情节意象、喜悲意象三方面入手,帮助读者深入分析其表达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甫 杂剧《西厢记》 场景意象分析
下载PDF
创伤视角下凯瑟琳·安·波特“阴暗寓言”中的场景意象与人物群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懿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被称为"阴暗寓言",因为它们大多描写现代人恐惧、孤独、暴力、疏离等负面心理状态。波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模式的场景意象群与人物形象群。这些场景意象和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丰... 凯瑟琳·安·波特的小说被称为"阴暗寓言",因为它们大多描写现代人恐惧、孤独、暴力、疏离等负面心理状态。波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模式的场景意象群与人物形象群。这些场景意象和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丰富象征性不仅烘托了小说的主题,而且也营造了波特小说所特有的阴暗文风。波特的"阴暗寓言"展示了现代人在急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的精神状态与精神走向,在美国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瑟琳·安·波特 阴暗寓言 场景意象 人物形象群
下载PDF
论《桥》的场景意象和社会风俗画
3
作者 胡秦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1期64-69,共6页
《桥》是京派小说家废名的长篇代表作。《桥》在场景意象化、社会风俗画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创一格。这种意象化描写和风俗画营造乃抒情化小说一脉特有的艺术表现方法,能收到平中见奇、淡中藏味之效,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迷... 《桥》是京派小说家废名的长篇代表作。《桥》在场景意象化、社会风俗画和语言运用技巧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创一格。这种意象化描写和风俗画营造乃抒情化小说一脉特有的艺术表现方法,能收到平中见奇、淡中藏味之效,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迷人的乡村田园风景,渲染出一组组诗意般的江南山水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小说 《桥》 场景意象 风俗画
下载PDF
舒婷《致橡树》意象场景建构的多级接受空间 被引量:1
4
作者 陶陶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婷诗歌 意象场景 接受空间
下载PDF
《千与千寻之神隐》与《辛巴达七海传奇》的意象性场景空间比较
5
作者 邓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4-35,共2页
意象性思维是高层次的创意形式,意象性思维的有效应用往往能使动画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境界得到进一步升华。本文将对动画片《千与千寻之神隐》和《辛巴达七海传奇》的意象性场景空间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阐述意象性思维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意象 意象性思维 意象场景空间
下载PDF
多义校园
6
作者 董屹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基于中小学校园的设计和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校园的多义性进行讨论——以空间元素的多义来讨论其对场地赋能的过程,以场景意象的多义来讨论场所记忆点的形成,以城市角色的多义来讨论校园的城市属性,以深层结构的多义来讨论城市化... 本文基于中小学校园的设计和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对校园的多义性进行讨论——以空间元素的多义来讨论其对场地赋能的过程,以场景意象的多义来讨论场所记忆点的形成,以城市角色的多义来讨论校园的城市属性,以深层结构的多义来讨论城市化校园模式的发展潜力。希望通过讨论,验证在校园中通过功能的转化来激发新的活动,以及通过模式的转变来激发新空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校园 空间元素 场景意象 城市角色 深层结构
下载PDF
当代艺术观在《2012》电影场景中的呈现
7
作者 蒋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4-35,共2页
本文对美国大片《2012》当代艺术美学观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2012》之所以成为一部在当代艺术美学方面的电影典范,该片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1)强烈的人文思想与其真实性的幻想体验;(2)极强的末世恐惧和忧患的隐喻力量;(... 本文对美国大片《2012》当代艺术美学观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2012》之所以成为一部在当代艺术美学方面的电影典范,该片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1)强烈的人文思想与其真实性的幻想体验;(2)极强的末世恐惧和忧患的隐喻力量;(3)"大气磅礴、恢弘震撼"意象场景。《2012》这部影片在灾难的想象中展现了人性的深刻和伟大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美学观 《2012》 人文关怀 忧患意识 意象场景
下载PDF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从花园春色到荒野秋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勤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100,共14页
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为文本,以其中作为戏曲故事发生场景的自然意象——《紫钗记》《牡丹亭》中的"花园",《南柯记》中的"孤槐",《邯郸记》中的"荒野"为研究对象,解析它们在戏曲文本中的情感... 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为文本,以其中作为戏曲故事发生场景的自然意象——《紫钗记》《牡丹亭》中的"花园",《南柯记》中的"孤槐",《邯郸记》中的"荒野"为研究对象,解析它们在戏曲文本中的情感内涵和时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自然场景意象 花园 孤槐 荒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