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风区有自记风记录参照站风速的均一化订正 被引量:3
1
作者 辛渝 汤剑平 +2 位作者 陈鹏翔 陈洪武 李元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对新疆风区有自记风记录的4个参照站2 min与10 min时距的风速统计序列在参考测站"元数据"直接进行迁站前后一致性订正、时次一致性检验与订正、高度一致性订正以及观测与测量系...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对新疆风区有自记风记录的4个参照站2 min与10 min时距的风速统计序列在参考测站"元数据"直接进行迁站前后一致性订正、时次一致性检验与订正、高度一致性订正以及观测与测量系统一致性订正基础上,采用SNTH、POTTER、CUSUM等手段进行了客观的非均一性检验与均一化订正。结果表明:(1)对于达坂城与阿拉山口站而言,EL型感应仪使用期,2 min与10 min时距年平均风速序列并未因风的观测与记录系统由EN型测风处理仪替代而间断;EN型测风处理仪使用期,10 min时距平均风速序列也并未因感应仪的变更而间断。(2)达坂城、哈巴河、托克逊站2 min时距统计序列均在20世纪80年代存在间断现象。(3)阿拉山口、达坂城、哈巴河站2 min时距统计序列在2005年观测系统改变前后的间断具有不确定性。(4)EL-J电接式自记仪使用期,哈巴河气象站10min时距平均风速统计序列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有别于2 min时距统计序列的间断现象。(5)阿拉山口、哈巴河、托克逊参照气象站的年平均风速序列经客观均一化订正后,仍然存在显著的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自记风记录参照站 年平均风速 均一化订正 新疆
下载PDF
新疆气象站年均风速均一化订正与基本风压估算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辛渝 陈洪武 +3 位作者 李元鹏 陈鹏翔 余行杰 王铁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4-196,共13页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根据新疆各风区挑选的参照站历史风况资料序列特点,在参考测站历史"元数据"直接进行非均一性检验与一致性订正基础上,对其中4个长期无自记风记录参照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P... 为了较好地开展风能资源的详查与综合评价工作,根据新疆各风区挑选的参照站历史风况资料序列特点,在参考测站历史"元数据"直接进行非均一性检验与一致性订正基础上,对其中4个长期无自记风记录参照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Potter检验、平行累计和等客观方法对1970~2009年的年平均风速序列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与均一化订正,同时对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换算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布尔津、淖毛湖、红柳河站的年平均风速存在因测站环境改变或其它不明原因而使序列间断的现象。从年平均风速序列SNHT非均一性订正结果以及测站四周建筑群体的发展规模看,布尔津测站受测站环境变化等不明原因的影响程度最大,三度间断,累积订正量平均达0.9m.s-1左右。淖毛湖站两度间断,其中1次与近距迁站而又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1。红柳河站的1次间断,也与未进行迁站订正有关,订正量约为0.1~0.2m.s-1。2)在构建测站无自记风时期历年最大风速序列的时距时次经验公式中,十三间房站适于西北统一经验公式,其余3站适于在一定阈值风速条件下,根据有自记风时期2min时距平均风速与10min时距最大风速的相关比值系数进行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资源详查区 长期无自记风记录气象站 年平均风速 均一化订正 基本风压估算
下载PDF
基于昼夜温差序列非均一性的高空温度订正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慧 翟盘茂 林建兴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74-80,共7页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75个高空探测站1958—2005年逐日08时和20时资料和元数据信息,采用昼夜温度对比和二相线性回归法,对不同等压面的温度序列进行均一性检测和订正。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缺测率30%作为序列取舍标准,对49个探空站订正前后的... 利用中国东部地区75个高空探测站1958—2005年逐日08时和20时资料和元数据信息,采用昼夜温度对比和二相线性回归法,对不同等压面的温度序列进行均一性检测和订正。在此基础上,以最大缺测率30%作为序列取舍标准,对49个探空站订正前后的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探空仪器变化和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东部地区高空温度序列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196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是两个较为可靠的间断点,且1966年前后的非均一性更突出。非均一性最明显的等压面主要在100 hPa。1958—2005年,500 hPa以下等压面温度的上升趋势较订正前减弱,但200 hPa到50 hPa等压面温度的下降趋势也被削弱,削弱幅度为0.04—0.08℃/10 a。与1958—2005年相比,1979年以来东部地区对流层各层温度增温趋势明显,而平流层底层降温趋势也较为显著,该时段内订正前后温度变化趋势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温度 均一化订正 昼夜温差 二相线性回归
下载PDF
1880-2020年安徽芜湖气温长序列构建及年代际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蕾 李鸾 +2 位作者 张丽 孙大兵 张晓忆 《干旱气象》 2022年第5期831-839,共9页
完整的百年气温长序列是气候变化分析的基础,局地百年气温变化既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1880—1937年、1952—2020年安徽芜湖站气温观测资料和1901—2020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格点气... 完整的百年气温长序列是气候变化分析的基础,局地百年气温变化既有共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1880—1937年、1952—2020年安徽芜湖站气温观测资料和1901—2020年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limatic Research Unit,CRU)格点气温资料,首先对芜湖站气温观测资料进行检验和订正。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芜湖站1880—2020年月平均气温序列,并统计分析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差值和均一化订正进一步提高了芜湖站1880—1937年月平均气温观测数据质量。用1901—1937年、1953—2020年观测的月平均气温和1901—2020年CRU格点气温拟合的两套气温平均值插补,能够更好地反映芜湖站1938—1951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近140 a来,芜湖春、夏、冬季增温显著,春季气温增幅最明显,而秋季增温趋势不显著;各季节均存在冷暖交替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但近20 a增温有所停滞,且存在40~50 a、20~30 a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值和均一化订正 百年以上气温序列构建 年代际特征 安徽芜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