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均势论”及其实质 被引量:8
1
作者 焦世新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7-63,共7页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理论建构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认为,软均势理论仍属于现实主义理论范畴,它的提出意味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前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单边主义 “软均势论 美国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论争议中的均势论
2
作者 曹志海 《克拉玛依学刊》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 ,在国际关系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然而 ,这一概念不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为均势不是一种精确的、能够计算和量定的概念。为此 ,本文就...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最大、历史最久的传统理论 ,在国际关系中对西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也最为显著。然而 ,这一概念不论在语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着许多争议 ,因为均势不是一种精确的、能够计算和量定的概念。为此 ,本文就争论中的均势论进行一定的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形成与发展 作用
下载PDF
“软均势论”及其实质
3
作者 佑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均势 《现代国际关系》 伊拉克战争 世界形势 外交行动 欧洲盟国 单边主义 俄罗斯
下载PDF
浅析杜鲁门政府中东政策中的理论运用——以权力政治论与均势论为例
4
作者 刘徳会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6-17,共2页
权力政治论与均势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较大的两种理论,对二战后美国中东政策有重要影响。在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的伊朗危机,1947年的希、土危机,巴勒斯坦分治及以色列建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处理中,体现了这两大理论在战后初期美国中东政... 权力政治论与均势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较大的两种理论,对二战后美国中东政策有重要影响。在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的伊朗危机,1947年的希、土危机,巴勒斯坦分治及以色列建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处理中,体现了这两大理论在战后初期美国中东政策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政治 均势 杜鲁门政府 中东政策
下载PDF
均势、霸权与国际稳定——兼论“单极”与“多极”的矛盾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怀普 《太平洋学报》 2003年第2期45-51,共7页
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 ,概述了均势论与霸权论、两极论与多极论的争论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当前国际态势仍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 以结构现实主义为理论分析框架 ,概述了均势论与霸权论、两极论与多极论的争论 ,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但并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当前国际态势仍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格局过渡的阶段。多极化过程虽然是曲折的 ,它将始终伴随着“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 ,但多极化的历史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现实主义 均势论 霸权论 两极论 多极论 多极格局 国际稳定
下载PDF
均势供应链及其利润分配机制探讨 被引量:19
6
作者 廖成林 孙洪杰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3年第4期83-85,共3页
基于供应链的结构设计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在供应链结构构架上的短视和不足,提出了均势供应链的概念和思想。在均势供应链的构建中,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可剥削性准租金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指出在什么情... 基于供应链的结构设计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在供应链结构构架上的短视和不足,提出了均势供应链的概念和思想。在均势供应链的构建中,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可剥削性准租金理论对其进行了阐释,指出在什么情况下均势供应链的构建是有意义的。均势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发展及其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利润分配机制的设计,因此运用共生理论对均势供应链中利润的分配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供应链 可剥削性租金 共生
下载PDF
奥斯曼扩张与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的演变 被引量:6
7
作者 宋保军 王晋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00,共7页
国际均势是近代国际体系的重要特征。国内多数学者着眼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期的基督教文明内部阐释欧洲国际均势的起源。然而,文明史的时空结构分析表明,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的整个演变过程受到外部力量——奥斯曼扩张的重大影响。奥... 国际均势是近代国际体系的重要特征。国内多数学者着眼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期的基督教文明内部阐释欧洲国际均势的起源。然而,文明史的时空结构分析表明,16世纪欧洲国际均势的整个演变过程受到外部力量——奥斯曼扩张的重大影响。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扩张及其同法国结盟,使基督教世界的内战与外战相结合,改变着国际力量对比,推动了欧洲国际均势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扩张 法国—奥斯曼同盟 欧洲 国际均势
下载PDF
均势战略联盟及其作为联盟稳定性条件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蔡继荣 靳景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6-31,共6页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 稳定性是战略联盟演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战略联盟实践提出了均势战略联盟的概念,并通过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决策及其交互影响模型,分析了均势战略联盟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均势战略联盟有利于维持联盟成员间的谈判能力平衡,确保联盟成员之间的激励相容,从而有利于维持战略联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联盟 均势战略联盟 谈判能力 激励相容 联盟稳定性
下载PDF
1815~1914年欧洲均势关系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晔 温文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5,共6页
均势战略是大国按实力均衡原则构筑的国际关系体系。自1721年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得勒支和约》以来,这种均势战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延续至今。对1815~1914年间欧洲大国均势关系体系作了... 均势战略是大国按实力均衡原则构筑的国际关系体系。自1721年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将“保持欧洲均势”写进国际条约《乌得勒支和约》以来,这种均势战略逐渐被广泛应用,延续至今。对1815~1914年间欧洲大国均势关系体系作了历史的考察,展示其均势结构形态(即五大国均势、不稳定的三极均势和二极集团均势)的演变轨迹,分析影响均势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多种均势结构的差别,探索此间欧洲国际政治关系体系的运作规律与特点,于今仍可为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均势结构 国家利益取向
下载PDF
温盐双扩散系统中均势场的二维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杰民 万卓培 王香蕊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54-461,共8页
本文主要对二维情况下温盐浮力比λ为1的温盐均势场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在温盐均势场中不同的流动参数对流场流动的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工作。发现在温盐均势场中,即使是给出第一类边界条件,流动仍然存在多种不同的... 本文主要对二维情况下温盐浮力比λ为1的温盐均势场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在温盐均势场中不同的流动参数对流场流动的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作了大量的数值模拟工作。发现在温盐均势场中,即使是给出第一类边界条件,流动仍然存在多种不同的平衡态:出现多胞流的稳定平衡和周期震荡;而且在不同参数下稳定流动的状态和周期震荡的运动周期有较大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扩散系统 数值模拟 温盐均势
下载PDF
地缘政治、弹性均势与美中印三角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 在亚洲地缘政治中 ,弹性均势理论较好地揭示了美中印三角关系的结构特征。在这一均势体系中 ,每个国家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 ,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同盟 ,每一国都试图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扩大与其他两国的关系 ,同时当利益一致且发现两国立场相同时 ,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合作以促进共同利益 ,反对第三方。当前 ,美中印关系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国际警觉印证了弹性均势论的合理性 ,但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着重大的学理缺陷。第一 ,美中印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 ,第三国因素还远未达到足以超越双边关系的战略地位 ;第二 ,三角关系中的均势论明显地忽视了其他大国的作用 ,而这些大国足以对三角关系施加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 ,当战略因素中渗透了历史、意识形态和国内政治因素后 ,三角关系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这也决定了均势论的解释力度还相当有限 ;第四 ,三角关系的存在并不像均势论所揭示的那样必然地使一个国家对其他两个国家事态的发展作出机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弹性均势 美国 中国 印度 对外关系
下载PDF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贵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2期71-75,共5页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理论 古典均势 现代均势 多极化
下载PDF
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凤志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10,16,共6页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美国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维护霸权,进行了联日制华、牵制俄国和打压朝鲜的战略布局。美日强强联合催生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因而陷入结构性困境,建构均势安全是21世纪前期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一超三强 安全困境 均势战略 地缘政治结构
下载PDF
均势原则的伦理辩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敏 李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均势原则是随机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但也遭到了一些质疑。质疑者认为,均势原则预设了研究者的治疗性义务,限制了随机临床试验的发展,因此应当取消均势原则。其实,这些质疑并没有发展性地理解均势原则,质疑本身也充满了矛盾。我们尝试从... 均势原则是随机临床试验的基本原则,但也遭到了一些质疑。质疑者认为,均势原则预设了研究者的治疗性义务,限制了随机临床试验的发展,因此应当取消均势原则。其实,这些质疑并没有发展性地理解均势原则,质疑本身也充满了矛盾。我们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均势原则进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原则 临床试验 道德基础
下载PDF
城乡两个均势市场的差异与优势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鹏 任金芳 李茂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04年第5期46-50,共5页
本文以均势市场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着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城乡市场需求的差别,从产业技术角度分析城乡市场供给的差别,从发挥比较优势、适合消费需要和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论证了促成城乡两个均势的优势,最后提出... 本文以均势市场理论为依据,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着重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城乡市场需求的差别,从产业技术角度分析城乡市场供给的差别,从发挥比较优势、适合消费需要和缩小城乡差别等方面论证了促成城乡两个均势的优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市场 城乡市场 二元结构 城乡统筹
下载PDF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观述评 被引量:8
16
作者 苏全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均势——力避外债亡国的钥匙。二、联美制日——推行均势外债思想的方策。三、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实现均势外债效用的根本。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著之中,固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 宋教仁的均势外债思想中有三个中心环节:一、均势——力避外债亡国的钥匙。二、联美制日——推行均势外债思想的方策。三、限制用途、强化管理——实现均势外债效用的根本。宋教仁有关外债的文著之中,固然有宣传反清的意图,但其基本思路应该说是理性的,富于现实可行性。这既与清末社会整个舆论氛围——外债妖魔化、"商办情结"等有相当大的差异,亦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他精英如杨毓麟等借拒外债而斥清廷多有不同。前者彰显的是理性,后者则折射出宋教仁不因反清、"反满"而牺牲国家,置国家利益于党派利益之上,联系到他对间岛等诸多问题的关注而落脚点并不局于反清,及与张之洞等清廷要员在均势外债方面的共识等,则其思想的超前、先进,当无疑问。宋教仁有别于孙中山,此乃重要区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教仁 均势 外债
下载PDF
尼克松对华缓和政策与“均势”外交战略的构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君 舒泰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70,共6页
将尼克松的对华缓和政策置于其“均势”战略总构想之下进行再探讨,指出尼克松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乃是为了构建两个外交三角,即“中美苏”外交大三角和“中美日”外交小三角,通过这两个外交三角的构建,最终实现其“均势”战略的总构想。
关键词 尼克松 对华政策 均势”外交
下载PDF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战略协整 被引量:7
18
作者 袁中许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 为探讨我国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所在相对微观区域城乡经济的深化互动发展,本文从系统共生视角出发,构建了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之间"点域系统"战略协整的框架理论和水平测度模型,并运用典型实例做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因地制宜采取"目标因素"与"资源因素"不同层次系统进行双向战略协整和协整创新演进,能够创造点域系统共生的异质性价值品牌,借助该品牌的价值动力可以推动该区域城乡经济整体联动、协同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此外,战略协整的协同性、适应性与竞争一致性,也决定了这不仅利于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对所属县级城镇、近距离都市圈及远距离小城镇与新农村进行辐射的承接和传导,也会促动反向产业链的专业分工合作及市场梯度培育,成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一种根植性途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 县域经济 战略协整 共生品牌 协同发展 竞争力
下载PDF
和平外交与欧洲均势——卡斯尔雷、坎宁时期的英国外交政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169,192,共9页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外交的两个重要利益点遭到严重威胁,一是捍卫国家领土免遭侵犯,二是提高对外贸易与促进经济繁荣。战争让英国深刻认识到,维持欧洲均势才能捍卫英国本土安全,才能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外交上英国在战后最关心两件事,... 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外交的两个重要利益点遭到严重威胁,一是捍卫国家领土免遭侵犯,二是提高对外贸易与促进经济繁荣。战争让英国深刻认识到,维持欧洲均势才能捍卫英国本土安全,才能实现全球自由贸易。外交上英国在战后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恢复欧洲大陆的均势,防止类似拿破仑噩梦的再度发生;二是极力维持欧洲的和平。战后的和平外交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主线,它服务于欧洲均势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外交 欧洲均势 卡斯尔雷 坎宁
下载PDF
论“均势”的基本含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九龙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5年第9期75-83,共9页
本文为界定“均势”建立了一个区别层次且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内,阐释了均势的基本含义:国际体系层次的均势秩序、国家层次的均势外交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均势机制。文章对均势秩序的形态作了区分,重点区别了均势与霸权... 本文为界定“均势”建立了一个区别层次且各层次之间相互关联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内,阐释了均势的基本含义:国际体系层次的均势秩序、国家层次的均势外交和介乎二者之间的均势机制。文章对均势秩序的形态作了区分,重点区别了均势与霸权;对均势外交的原则作了深入剖析,重点分析了联盟战略;对均势机制的历史脉络作了梳理,重点揭示了其存在的延续性。最后,提出了把均势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相联系的问题,以进一步强调研究均势的现实意义。在研究中,作者主要运用了现实主义(包括传统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的视角,同时又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中获取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国际秩序 战略 国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