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非均衡系统视角
1
作者 周勇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共同富裕与发展内在联系紧密,两者之间的均衡性关系需要深入探索。非均衡发展强调差异性、特殊性,共同富裕强调共性、一致性。对于特定时空环境(如阶段、周期、区域、群体、领域等)而言,如何通过发展,把差异性、特殊性调整成共性、一致... 共同富裕与发展内在联系紧密,两者之间的均衡性关系需要深入探索。非均衡发展强调差异性、特殊性,共同富裕强调共性、一致性。对于特定时空环境(如阶段、周期、区域、群体、领域等)而言,如何通过发展,把差异性、特殊性调整成共性、一致性,以达成共同富裕,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也就是说,由非均衡发展达成广义的系统均衡或者动态均衡,构成了共同富裕是否能够实现的关键。大系统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小系统、子系统内,在小系统、子系统内部,这些特殊性表现为小范围的共性。先在小范围内部开始推进共同富裕,再在大范围内拓展衔接;先在小系统内部实现共同富裕,再在更大系统、更高层级系统实现共同富裕。应紧扣发展特殊性和富裕共同性矛盾,在共性基础上,把握个性,夯实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切忌不区分发展类型,忽视发展的特殊性,以理想化的均衡模式推进脱离实际的共同富裕计划。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结合了系统论,深化了非均衡理论分析,提出大系统的特殊性即小系统的共性,从而为共同富裕逐步推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均衡发展 系统论 区域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数字经济非均衡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2
作者 杨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 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数字鸿沟,导致了新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等问题突出,“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无疑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因素。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中的经典议题。数字经济非均衡必然成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新问题。那么,数字经济非均衡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旅游经济 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均衡 经济发展进程 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鸿沟 扩大趋势
下载PDF
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的“科创飞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福州大学永定飞地科技园为例
3
作者 叶志清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第11期53-57,共5页
本文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以福州大学永定飞地科技园为例,深入探讨了“科创飞地”的协同发展机制。“科创飞地”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其成功在于构建开放、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吸引高科技企业... 本文基于非均衡发展理论,以福州大学永定飞地科技园为例,深入探讨了“科创飞地”的协同发展机制。“科创飞地”通过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其成功在于构建开放、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吸引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及创新人才。然而,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合作障碍及政策支持不足等制约因素仍需克服。为此,需要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和政策链协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优越制度环境,全面规划发展路径等策略,以促进“科创飞地”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飞地 协同发展 均衡发展理论 资源整合 科技创新 产业转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及空间收敛
4
作者 彭文斌 邝嫦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6,共13页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箱型图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空间β收敛模型,分析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和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2011-2021年全国及四大地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的城市是数字经济发展增长主体;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各区域间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全国及四大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东北地区收敛速度最快,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慢,而一系列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作用加快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空间结构 区域均衡 空间收敛
下载PDF
中国教育非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的适配性研究
5
作者 陈希言 祁新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2-47,共6页
教育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均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根据2000、2005、2010、2015、2019年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论文运用标准化处理、等权重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面板回归模型,对中国教育非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的适配性研究进行分析,... 教育发展的区域协调与均衡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根据2000、2005、2010、2015、2019年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论文运用标准化处理、等权重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面板回归模型,对中国教育非均衡发展及其与经济的适配性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9年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呈现类S型波动上升趋势,整体呈现出从东南部向西北部延伸的趋势,局部地区表现为上升型和下降型;从空间分布来看,中东部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高于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趋于协调,但有非均衡发展态势。(2)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能力对教育均衡发展指数具有正向影响效应,而城乡差距有负面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指数 经济 适配性 面板回归
下载PDF
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治理何以可能——基于中国特色“高校对口支援”治理实践的分析
6
作者 李玉栋 张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70,共10页
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治理是世界各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践难题,中国特色“高校对口支援”治理实践成为破解这一难题和缓解高等教育规模治理负荷的创新举措。基于治理理论从权力结构、投入产出、管理监督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对口支援”... 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治理是世界各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践难题,中国特色“高校对口支援”治理实践成为破解这一难题和缓解高等教育规模治理负荷的创新举措。基于治理理论从权力结构、投入产出、管理监督三个维度分析,“高校对口支援”实施呈现出政府拥有正式权威与高校掌握实际控制权并存、高校多渠道资源筹措与多元化成果分享结合、结果导向型监督与人格化担责挂钩的“行政发包制”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高校对口支援”形成了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压力共解、发展共创、权责共担的“生态化共治”多重机制,能够有效克服治理过程中的实施负荷、激励困境与避责行为,超越传统行政科层式治理或纯粹依靠市场机制治理的弊端。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对口支援”需要应对制度缺陷与实践阻碍,继续厘清主体权责边界、持续引入多种社会力量、合理优化监督评估体系,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全面振兴和高等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对口支援” 均衡治理 行政发包制 生态化共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均衡发展理论的演进及其评议
7
作者 马光威 王江波 李蓬实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又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到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我国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在探索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到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又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到迈向“共同富裕”,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我国面对改革开放初期经济落后的基本国情,在探索不平衡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三步走”“先富共富”“两个大局”等非均衡发展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总结我国对非均衡发展思想探索的理论逻辑及其发展,对于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发展理论 三步走 先富共富 两个大局
下载PDF
江苏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非均衡性及障碍因子识别
8
作者 沈正平 王雨婷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从江苏区域发展实际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江苏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测度江苏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揭示其高质量发展非均衡性特征和障碍因子。主要研究结论:(1)2... 从江苏区域发展实际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江苏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测度江苏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障碍度模型揭示其高质量发展非均衡性特征和障碍因子。主要研究结论:(1)2008—2022年,该经济带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长期向好,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南通市县域发展优于连云港市和盐城市县域;(2)各子系统中,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协调发展水平次之,共享发展水平稳中向好,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水平不佳;(3)组内差异贡献度最小,且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贡献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贡献度有所提升,组内和组间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现象;(4)各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存在差异,导致每个县域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尽相同,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障碍因子集中在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中。最后,研究从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双向开放等角度给出建议,以期为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助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Dagum基尼系数 空间均衡 障碍度模型 江苏沿海经济带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人口均衡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210,共9页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口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依存制约以及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适应,还体现在代际间的传承永续。年龄结构失衡是当前人口非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应聚焦结构失衡,弥补制约人口均衡发展的短板;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人口结构中坚力量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作用,通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以及推动人口均衡分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助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结构均衡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空间均衡性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艳萍 蒋倩倩 刘晶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 为促进黄河流域空间均衡发展,在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区水资源可承载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态保护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内部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以水与经济均衡、水与生态均衡、经济与生态均衡为子目标,构建了空间均衡性诊断模型,对黄河流域相邻“省区对”进行了空间均衡性诊断,反向追踪各“省区对”空间不均衡的原因。结果显示:除宁夏、甘肃外,黄河流域其他省区内部3个子系统间均已达到初级或中级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上游和下游的相邻“省区对”分别通过了均衡性判别;宁夏、甘肃、山西和内蒙古4个省区严重影响了省区间的均衡性,抑制了黄河流域整体的空间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空间均衡 均衡性诊断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森 王雪玮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0,共8页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文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存...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两个紧密相连的动态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社会文化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在推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中,仍然面临义务教育评价功利化、多主体协作浅表化、乡村文化底蕴流失、软硬件资源投入不均等困境。为解决这些困境,需要从价值引导、政策推动、文化认同和历史趋向的角度厘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内在逻辑理路,进而搭建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逻辑架构,为我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非均衡性研究
12
作者 杨承佳 马文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3期6057-6067,共11页
在探讨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理论逻辑、内涵及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9个方面指标47个具体指标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等方法对2011年至2022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系统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 在探讨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理论逻辑、内涵及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9个方面指标47个具体指标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等方法对2011年至2022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系统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 考察期内,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数字鸿沟”问题仍需改善;(3) 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但差异正逐步缩小。本文研究为提升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破除数字鸿沟问题,让全社会成员享受数字红利,增加全社会成员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theoretical logic, connotation and determining factors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development with 47 specific indicators in 9 aspects, and calculat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trade in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2. The Dagum Gini coefficient method and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non-equilibrium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shows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bu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trade is still not high;The imbalance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development is promin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digital divid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mainly come from inter-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are gradually narr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de in the country and the three major regional provinc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equilibrium, and the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appears in the central part.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trade, break the digital divide, le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enjoy digital dividends, and increase the welfare level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发展 区域差异 均衡
下载PDF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下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仁耀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102-120,共19页
党的二十大将实现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在以均衡治理原则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下,老龄化国家战略再次升级了养老服务在格局、空间、模式、性质、内容五个方面的均衡关系。然而,由于多重原因,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中存... 党的二十大将实现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在以均衡治理原则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格局下,老龄化国家战略再次升级了养老服务在格局、空间、模式、性质、内容五个方面的均衡关系。然而,由于多重原因,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中存在保障对象收入差异的起点非均衡、准入条件欠缺灵活的过程非均衡、运作机制维持困境的结构非均衡问题。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背景下,亟需实现养老服务的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内容提质,并需重点关注:一是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化的基础环境已初步形成;二是科学把握城乡区域人口老龄化分布格局趋势;三是改变现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基本理念;四是区域一体化是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化的重要步伐;五是坚持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全国统筹的基本思路;六是建立新型的基本养老服务事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战略 养老服务 均衡发展 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
下载PDF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合性分析——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应用
14
作者 陈静漪 宗晓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1,154,共9页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程度与县域的经济社会条件、教育相关制度、参与主体及其行动策略、评价准则等要素紧密相连,而既有研究对其复杂要素缺乏整合分析。因此,可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通用术语”,构建县...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发展程度与县域的经济社会条件、教育相关制度、参与主体及其行动策略、评价准则等要素紧密相连,而既有研究对其复杂要素缺乏整合分析。因此,可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通用术语”,构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从外生变量、运行机制、改革结果及评价准则等方面整合县域义务教育改革的相关变量,并厘清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有助于县域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设计,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提升对发展中相关问题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完善发展机制和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程度上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 县域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基于成渝城市群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王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9,210,211,共19页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2006—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2006—2020年间的空间网络联系... 在人口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2006—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修正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在2006—2020年间的空间网络联系度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和网络外部效应,发现:(1)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可促进本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但将在周边形成“集聚阴影”,产生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网络负外部效应。(2)成渝城市群空间网络联系对成都市、重庆市双核心城市以及绵阳市、宜宾市和泸州市三个副中心城市的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水平产生促进作用。随着行政级别的提升,城市网络联系逐渐由不利于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负外部效应转变为促进周边城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正外部效应。(3)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呈现先负后正,最后趋于收敛的倒S型,且在0-100公里的范围内形成“集聚阴影”,150-200公里范围内为城市网络联系发挥正外部效应的最优半径。(4)科技创新和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城市空间网络联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关键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空间网络联系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省思与对策
16
作者 杨玉春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7期50-55,共6页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国力提升紧密相随,也将对未来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了阶段性政策目标,但从教育强国是否有效支撑国家现代化的角度看...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国力提升紧密相随,也将对未来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了阶段性政策目标,但从教育强国是否有效支撑国家现代化的角度看,沉疴痼疾依然存在。长期强调面上均衡而相对忽视内在发展,追求平均对学生核心素养生成产生一定的负性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定势导致难以兼容创新发展的新生态,这些深层次难题需要系统化省思。展望未来,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更好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缩减教育管理层级营造区域教育协同治理生态,改进中考制度构建立体贯通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顺承高中多样化发展趋势支持贯通培养模式和学校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教育政策
下载PDF
我国省域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均衡水平与协调性分析——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李德显 史晓谭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58-67,共10页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以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教育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由入学机会、发展规模、教育质量、经费投入、办学条件5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以2021年我国31个省(区、市)教育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由入学机会、发展规模、教育质量、经费投入、办学条件5个一级指标构成的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我国中职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研究结论如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贡献率差异与相关性差异的内部结构不均衡性;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省域间差异较大,综合水平普遍不高,“金字塔”式结构特征明显;除北京、天津和吉林外,我国各省市中等职业教育均具有非均衡发展特征,且我国省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内外协调性较差。为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因地制宜控制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加强教育质量内涵建设;非均衡发展省份补齐自身短板,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支撑体制,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综合发展水平 指标体系 均衡水平 协调程度
下载PDF
基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农村教师培养机制及其优化
18
作者 董守生 孙晓清 孙晓东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三重机制,即基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再生机制、基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基于教师城乡...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养的三重机制,即基于国家政策扶持的再生机制、基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基于教师城乡流动的共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政策调节的教师结构性优化、基于教师流动的教师共同体构建、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自我提升的三种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农村教师
下载PDF
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间均衡发展:“一城独大”还是“携城发展”
19
作者 李治国 李兆哲 孔维嘉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0,共13页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创新要素推动城市间均衡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城市间均衡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路径及空间效应,随后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创新要素推动城市间均衡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共识。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城市间均衡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路径及空间效应,随后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路径分析模型等实证评估了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间均衡发展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1)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间均衡发展之间存在先“一城独大”后“携城发展”的U型关系;(2)创新创业活跃度能够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影响城市间均衡发展的作用桥梁;(3)相较于不与省会、直辖市相邻城市和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省会、直辖市或与省会、直辖市相邻城市以及经济发展领先城市的创新要素集聚与城市间均衡发展的U型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4)创新要素集聚对城市间均衡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该效应存在典型的地理距离衰减特征,600km以内创新要素集聚的溢出效应较强。研究有助于识别创新要素集聚对城市间均衡发展的具体影响,能够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间均衡发展 创新要素集聚 U型关系 创新创业活跃度 空间溢出效应 地理距离衰减特征
下载PDF
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
20
作者 张红艳 连雅迪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3期52-63,共12页
从系统视角研究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的演化规律和驱动力,对优质均衡发展失衡风险的预警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仿真模型,结构化分析优质均衡发展的驱动因子和内在动力机制,明确... 从系统视角研究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的演化规律和驱动力,对优质均衡发展失衡风险的预警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仿真模型,结构化分析优质均衡发展的驱动因子和内在动力机制,明确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和未来趋势。研究表明: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的动力依次为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组织与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应该提升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应用性投入,巩固以信息化组织与管理队伍、信息化激励与考评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性投入,以及完善以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为主的建设性投入,以此来促进义务教育信息化优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信息化 优质均衡发展 系统动力学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