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方维东 罗天友 +3 位作者 吕发金 李咏梅 史斌 吴景全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运用多体素2D1HMRS,探讨胆碱复合物/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肌酸(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与20例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 目的运用多体素2D1HMRS,探讨胆碱复合物/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肌酸(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与20例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及2D1HMRS,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和肌酸(Cr)相对值,并计算Cho/Cr-n相对值。结果脑脓肿的Cho/Cr-n相对值(1.12±0.25)明显低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上述指标(2.76±0.73和2.59±0.47)(P<0.01)。结论多体素2D1HMRS的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胶质瘤 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坏死囊性变 鉴别诊断 相对值 CHO 价值
下载PDF
多房性囊性肾癌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硕 孙光 刘小强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NCRCC)的临床特点,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MCRCC及NCRCC各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增厚、强化特点等CT征象以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无...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NCRCC)的临床特点,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MCRCC及NCRCC各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增厚、强化特点等CT征象以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无特异性,NCRCC组最重要的CT征象为囊壁及分隔局部结节或肿块,与MCRC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RCC组病理分级低,与NCRC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RCC与NCRCC是两种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肾癌类型,应注意鉴别,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CRCC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细胞癌 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
下载PDF
胃平滑肌瘤合并坏死囊性变慢性穿孔一例报告
3
作者 徐东镇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1期18-18,T007,共2页
女,53岁.住院号:75232.因发现腹块10年、腹痛伴黑便3年、症状加剧并呕吐血水样物半月,于198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左上腹扪及包块近10年,始为“指头”大小,可移动,后逐渐增大,近3、4年来有腹部胀痛、反酸、嗳气、黑便,不影响劳动及生活,... 女,53岁.住院号:75232.因发现腹块10年、腹痛伴黑便3年、症状加剧并呕吐血水样物半月,于198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左上腹扪及包块近10年,始为“指头”大小,可移动,后逐渐增大,近3、4年来有腹部胀痛、反酸、嗳气、黑便,不影响劳动及生活,入院前半个月来腹痛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平滑肌瘤 并发症 坏死囊性变 穿孔
全文增补中
超声诊断卵巢纤维瘤伴坏死囊性变1例
4
作者 王玉敏 刘娟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3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超声 诊断 卵巢纤维瘤 坏死囊性变
下载PDF
多房性囊性肾癌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瑞雄 白培明 +1 位作者 苏汉忠 罗广承 《辽宁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308-310,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RC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2012年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肾细胞癌20例,对7例NCRCC及13例N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间隔增厚、结节大小...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与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RCCC)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0~2012年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肾细胞癌20例,对7例NCRCC及13例N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其囊壁、间隔增厚、结节大小等CT征象以及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RCC组多在体检中发现,而NCRCC组多有局部或肾外表现。最重要的CT征象为囊壁及分隔局部结节或肿块,与MCRC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MCRCC组病理分级低,与NCRC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CRCC与NCRCC是两种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肾癌类型,应注意鉴别,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MCRCC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肾癌 肾癌出血坏死囊性变
原文传递
小肠高危间质瘤坏死囊性变并窦道形成超声表现3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子干 丁晓玲 +6 位作者 曹颖 许春梅 朱建常 杜明明 孔祥花 冯秀云 朱丽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4-324,328,共2页
例1,男,66岁。下腹部坠胀、疼痛3月余,伴大便频繁。无便血史。查体:脐下偏右侧可触及一成人拳头大小肿块,可轻微推动,无波动感,触痛、反跳痛(±)。
关键词 坏死囊性变 超声表现 窦道形成 间质瘤 高危 小肠 大便频繁 下腹部
原文传递
肝癌肉瘤囊性变误诊为肝脓肿 被引量:2
7
作者 邓红琼 李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1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肝肉瘤 肝脓肿 误诊 原因 肿摘除术 坏死囊性变
下载PDF
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心怡 刘梓菀 +2 位作者 何双 赵佳雯 文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112例及相关病理图片93例,统计线样环形强... 目的:探讨线样环形强化征在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CT影像学资料112例及相关病理图片93例,统计线样环形强化征在2种病变中的出现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3例脓肿和39例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中,出现线样环形强化征者分别为65例(89.0%)和2例(5.1%),在8例脓肿误诊病例中,7例(87.5%)有本征象出现,而在3例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病变误诊病例中均未出现本征象,线样环形强化征在2种病变的出现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病理图片示脓肿坏死区边缘存在丰富的炎性肉芽组织,包绕坏死区分布,内含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而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内坏死区边缘为肿瘤细胞,滋养血管极少,且排列杂乱。结论:线样环形强化征为炎性肉芽组织在增强CT上的表现,可作为脓肿及原发性伴囊变坏死性肿瘤的一个影像学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肿 原发坏死肿瘤 CT增强扫描 病理
下载PDF
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诊断 被引量:2
9
作者 虞登高 吕晓波 牛汝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者均经 PHILIPS 1.0 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 目的 确定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的MRI信号特征,并评价MR技术的诊断准确性。方法15例隐匿性肺癌患者均经 PHILIPS 1.0 NT磁共振仪进行轴位T1、T2加权成像及冠状位T2加权成像,并包括Gd-DTPA增强扫描。MRI诊断结果经病理证实。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实性癌14例(93.3%),其 MRI表现为略长T1、长T2信号;坏死囊性变者1例(6.7%),其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增强明显者10例,其中5例呈花环状增强。全部患者中被发现有纵隔转移者6例,经Gd-DTPA增强扫描,全部为增强表现。结论 由于纵隔血管的流空效应,MRI对隐匿性肺癌及其纵隔转移具有高度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转移 隐匿 MRI诊断 T2加权成像 诊断准确 MRI表现 增强扫描 DTPA 肺癌患者 坏死囊性变 信号特征 MR技术 磁共振仪 病理证实 诊断结果 T2信号 增强表现 流空效应 冠状位 G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