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8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酸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秋平 余加林 +4 位作者 胡坤 贺雨 肖洒 侯婷 艾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丁酸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30)及丁酸组(n=30),分别予以PBS或丁酸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7d后,采用缺氧+冷刺... 目的探讨丁酸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3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30)及丁酸组(n=30),分别予以PBS或丁酸溶液灌胃,1次/d,连续干预7d后,采用缺氧+冷刺激+人工喂养的方法连续3d刺激建立NEC模型,隔夜空腹处死新生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行双盲病理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肠组织匀浆上清液IL-10、TGF-β_1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组肠道固有层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取标本时,丁酸组小鼠体重(4.50±0.42g)明显高于PBS组(4.16±0.60g,P<0.05);丁酸组生存率(76.34%)与PBS组生存率(6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丁酸组肠组织损伤评分[1.33(1.33~1.67)]明显低于PBS组[2.00(1.67~2.25),P<0.05]。肠组织qPCR结果显示,丁酸组IL-6、TNF-α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降低(分别为0.85±0.30 vs.1.77±0.49,P<0.05;0.41±0.25 vs.0.96±0.56,P<0.05);而丁酸组IL-10、TGF-β_1 m RNA表达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1.91±0.82 vs.0.94±0.43,P<0.05;1.46±0.57 vs.0.88±0.29,P<0.05)。肠组织ELISA结果显示,丁酸组IL-10、TGF-β_1蛋白表达水平与PBS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为68.60±15.06 vs.37.25±5.81,P<0.05;424.93±19.34v s.1 2 7.3 1±6 0.8 3,P<0.0 5)。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丁酸组肠道固有层Tr e g占C D 4+T细胞比例较P B S组高(12.68%±6.79%vs.3.57%±0.88%,P<0.05)。结论丁酸在NEC新生小鼠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丁酸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上调细胞因子IL-10、TGF-β_1的表达,促进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_1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抵抗素样分子β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陈超丽 罗俊 +2 位作者 徐芬 晋贞超 林鸿志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4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EC组行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5 mg/kg)造模,而对照组行母乳喂养。ELISA检测血液中RELMβ水平,Weste... 目的探讨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4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EC组行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5 mg/kg)造模,而对照组行母乳喂养。ELISA检测血液中RELM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中RELMβ表达。结果NEC组血液中RELM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小肠组织中RELMβ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新生小鼠血液中RELMβ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小鼠 抵抗素样分子β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新生儿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宋思捷 钟晓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390,共6页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 新生儿早/晚发型败血症(EOS/LOS)、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严重病例预后不良。因早期临床表现不特异、诊断较困难,现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尚存缺点,可能导致漏诊误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新型急性期反应物,其在EOS/LOS、NEC早期即明显升高、持续时间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能反映治疗效果,可作为这两种疾病诊治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就SAA及其在EOS/LOS、NE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综述,为该类疾病诊治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败血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4
作者 黄艳 梁玉美 +1 位作者 冯燕妮 杨松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 目的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外周血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NEC患儿纳入NE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NEC组(Ⅰ级)60例和重度NEC组(Ⅱ~Ⅲ级)32例,另选取同期诊治的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明确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NEC回肠组织和正常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及联合预测重度NEC的价值。结果NEC组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41±0.52)、(3.03±0.64),高于对照组的(1.02±0.21)、(0.93±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C回肠组织中RIPK3、MLKL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20±0.21)、(1.13±0.24),高于正常回肠组织的(0.34±0.12)、(0.3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患儿外周血RIPK3 mRNA与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623,P<0.001)。重度NEC组合并气腹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败血症者占比和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轻度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K3 mRNA、MLKL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是重度NE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RIPK3 mRNA、MLKL mRNA联合预测重度NE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RIPK3 mRNA、MLKL mRNA单独预测(Z=4.127、4.261,P<0.05)。结论RIPK3 mRNA、MLKL mRNA在NEC患儿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两者均与NEC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重度NE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陈凌 汤颖 杨羡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为NEC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新生儿...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二聚体(D⁃D)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为NEC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6例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新生儿。根据是否发展为NEC,分为NEC组29例和非NEC组5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D⁃D和PCT水平;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继发NEC的影响因素;构建NEC预测列线图模型,分析预测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NEC组与非NEC组的性别构成、生产方式构成比、胎膜早破构成比、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母亲年龄、妊娠糖尿病构成比、妊娠高血压构成比、孕期使用激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C组胎龄小于非NEC组(P<0.05),出生体重低于非NEC组(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构成比高于非NEC组(P<0.05)。NEC组D⁃D、PCT、MPV和WBC水平均高于非NEC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547(95%CI:0.309,0.970)]、出生体重[O^R=0.140(95%CI:0.029,0.689)]是感染患儿继发NEC的保护因素(P<0.05);晚发性羊水过少[O^R=132.685(95%CI:2.025,8694.860)]、D⁃D水平高[O^R=1.085(95%CI:1.024,1.149)]、PCT水平高[O^R=732.105(95%CI:11.495,46627.057)]、MPV水平高[O^R=1.699(95%CI:1.118,2.581)]和WBC水平高[O^R=1.683(95%CI:1.084,2.614)]是解脲脲原体感染患儿继发NEC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轻、晚发性羊水过少、D⁃D、PCT、MPV和WBC水平较高,继发NEC的风险更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PCT、MPV、WB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2(95%CI:0.960,1.000),敏感性为93.10%(95%CI:0.772,0.992),特异性为98.20%(95%CI:0.906,1.000),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解脲脲原体感染新生儿血常规、D⁃D和PCT水平的异常变化与NEC发展有关,这为NE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新生 D-二聚体 降钙素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
6
作者 刘会锋 孙忠源 王献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69-71,75,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6例NEC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16例NEC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肠道菌群分布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52/58),高于对照组的75.86%(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呕吐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大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PCT、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杆菌总数、球菌总数、球杆菌比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美罗培南治疗NEC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肠道菌群分布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美罗培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 美罗培南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道菌群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国内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文献计量学分析
7
作者 刘克勤 郭锦锦 +2 位作者 阿迪拉·阿不都萨拉木 杨继鑫 苏艳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PubMed数据库... 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医学网、Web of Science(WOS)和PubMed数据库中的NEC相关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1990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20日。采用Microsoft Excel和VOS viewer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从纳入文献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NEC相关文献12078篇,其中英文文献11018篇,中文文献1060篇;美国发文量最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和Pediatric Research分别是国内外NEC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中文文献中出现20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3个簇:"NEC"、"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国外文献中出现435次以上的关键词被聚类为4个簇:"NEC"、"诊断"、"新生儿结局和治疗"。被引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国内外研究主要聚焦在"实验室指标在NEC的临床分析"、"NEC病因研究"以及"NEC流行病学与病理生理研究"。结论NEC研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关注,是临床难点及研究热点,我国学者应开展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国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文献计量学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曾慧仪 郭娟娟 +5 位作者 刘丹丹 蔡纯 娄蕾 鲍俏 冯周善 张刚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接受手术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TANEC组与非TANEC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母亲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 目的探讨新生儿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TANEC)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已接受手术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TANEC组与非TANEC组,对2组的临床特征、母亲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及预后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ANEC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与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这些因素对TANEC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1例患儿,其中TANEC组13例、非TANEC组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NEC患儿的出生体质量、阿普加评分、胎龄、输血次数、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是发生TANEC的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验证输血次数的AUC为0.882(95%CI 0.794~0.969),血红蛋白水平的AUC为0.857(95%CI 0.747~0.968),两者联合的AUC为0.907(95%CI 0.822~0.992)。结论输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TANEC的发生相关,两者联合可较好地预测TANE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输血相关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输血次数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丽蓉 林艾 +1 位作者 赵智勇 张家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692-169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368例NE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院出生的正常健康新生儿736例为对照组。根据胎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胎龄<...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10月本院出生并接受治疗的368例NEC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本院出生的正常健康新生儿736例为对照组。根据胎龄将新生儿分为早产儿(胎龄<37周)和足月儿(胎龄≥37周),记录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主要合并症等,分析影响新生儿NEC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68例NEC患儿中早产儿295例(80.2%)、足月儿73例(19.8%)。两组NEC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便血、呕吐和肠鸣音减弱,且NEC患儿中足月儿组腹胀、肠鸣音减弱、肌张力减弱、肠穿孔、腹壁静脉显露的临床表现少于早产儿组,便血、呕吐高于早产儿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和输注富含红细胞是早产儿NEC发病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早产儿NEC发病保护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感染和羊水污染是足月儿NEC发病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窒息、呼吸衰竭、脓毒症、先天性心脏病为新生儿NEC发病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益生菌为NEC发病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NEC多发于早产儿,以腹胀、便血、呕吐和肠鸣音减弱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同胎龄新生儿NEC发病因素不同,预防性应用益生菌可降低新生儿NEC风险,而母乳喂养有利于避免早产儿NE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保守治疗后肠狭窄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10
作者 曹旭清 潘晓雪 沈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保守治疗后因肠狭窄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比较NEC单发与多发肠狭窄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收... 目的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保守治疗后因肠狭窄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比较NEC单发与多发肠狭窄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67例行NEC保守治疗后发生肠狭窄且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基本信息、NEC发病情况、肠狭窄术前检查、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NEC保守治疗后的临床特点及与肠狭窄发生之间的关系、手术预后以及诊治经验。将肠狭窄患儿分为单发狭窄组和多发狭窄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67例行NEC保守治疗后出现肠狭窄的患儿中,术前经肛门造影阳性率为83.9%(47/56)。60例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7例行肠造瘘术。中位手术时间为发生NEC后第39天,中位手术时体重为2.53 kg。术中证实单发肠狭窄34例(34/67,50.7%),多发肠狭窄33例(33/67,49.3%)。共123处狭窄,除1处狭窄横跨小肠和结肠(自末端回肠至乙状结肠)以外,小肠狭窄65处[以末端回肠为主(37处)],结肠狭窄57处[以升结肠为主(27处)]。2例术后放弃治疗,2例一期吻合患儿因病情加重改行肠造瘘术,其中1例死亡,1例于术后12个月关闭造瘘。6例出院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肠管脱垂2例,黏连性肠梗阻4例;其余61例均恢复良好。手术治疗NEC保守治疗后肠狭窄的长期存活率为95.5%(64/67)。多发狭窄组切除肠管长度和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单发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达到全肠内喂养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保守治疗后肠狭窄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多发狭窄比例较高;且狭窄好发于末端回肠和结肠,术前下消化道造影阳性率较高。术中应仔细探查、彻底切除狭窄段;多发狭窄通常不影响术后恢复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保守治疗 肠狭窄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郭锦锦 刘克勤 +1 位作者 杨继鑫 苏艳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3期2455-245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母乳喂养比例及部分母乳喂养量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新生儿重症... 目的:分析不同母乳喂养比例及部分母乳喂养量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7例早产儿NEC的临床资料,根据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百分比将77例早产儿NEC分为5组:母乳喂养量占比100%组(全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70%~<100%组(高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30%~<70%组(中母乳喂养组)、母乳喂养量占比>0~<30%组(低母乳喂养组)及母乳喂养量占比0组(无母乳喂养组)。同时以母乳喂养量占肠内喂养总量的30%为界限,分为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比较不同组间NEC患儿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早产NEC患儿77例,5组间早产NEC患儿阿氏(Apgar)评分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NEC的发病日龄、确诊日龄、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和住院生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量占比<30%组和≥30%组的早产儿NEC确诊日龄和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比例与早产儿NEC临床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随着母乳喂养比例的增高,早产儿NEC呈现出确诊日龄较晚,肠道病理损伤严重程度较轻,疾病转归情况较好,为早产儿的喂养护理和NEC的预防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早产儿 母乳喂养 混合喂养 喂养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铭 王克义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98-1002,共5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炎症性肠道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差异性大、无特定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关于NEC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增多,主要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炎症性肠道疾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差异性大、无特定的早期诊断标准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近年来关于NEC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增多,主要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细胞因子、调节性T细胞、非编码RNA等,其在NEC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病情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本文从蛋白、细胞、分子等3个层面对近年来NEC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进展
13
作者 吕继林 郭振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843-1849,共7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导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幸存者预后也不甚乐观。多年以来其发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措施,多以对症支持为主,面对严重的新生儿坏死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导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死亡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幸存者预后也不甚乐观。多年以来其发病机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措施,多以对症支持为主,面对严重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外科手术的干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寻找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前干预高危人群或是另一条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诊断 预防 治疗 新生
下载PDF
新兴生物标志物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海龙 周静 +1 位作者 周宇 王朝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期。NEC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迫切需要能早期诊断、准确判断病情的生物标志物为早期干预提供机会。本文对代表肠道损伤,特别是代表肠壁屏障和通透性变化的生物标志物,...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新生儿期。NEC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迫切需要能早期诊断、准确判断病情的生物标志物为早期干预提供机会。本文对代表肠道损伤,特别是代表肠壁屏障和通透性变化的生物标志物,如肠脂肪酸结合蛋白、粪便钙卫蛋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三叶因子3、肠道微生物群等指标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评估每种生物标志物在预测NEC发病和诊断严重程度方面的有效性,为NEC的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 早期预测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SBAR交班模式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
15
作者 王莎莎 曹英楠 赵露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中采用SBAR交班模式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NEC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护理中采用SBAR交班模式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NEC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干预组采用SBAR交接模式,对两组交接班时间、住院时间、交接班质量[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NASR)]、护理相关问题发生率、家长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交接班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干预后两组NASR评分提高(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干预组护理相关问题发生率4.88%(2/41)较对照组的24.39%(10/41)更低(P<0.05);干预组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SBAR交班模式应用于NEC新生儿护理中,可缩短交接班时间、住院时间,提高交接班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相关问题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交班模式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住院时间
下载PDF
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早产儿肠道细菌基因组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时机选择的研究
16
作者 翟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早产儿肠道细菌基因组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百色市人民医院需要手术治疗的NEC患儿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Ⅰ期15例和Ⅱa期15例... 目的探讨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早产儿肠道细菌基因组指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百色市人民医院需要手术治疗的NEC患儿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Ⅰ期15例和Ⅱa期1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HiSeq测序平台,借助双端测序模式进行高通量二代测序,比较两组多样性指数、优势均属丰度及不同优势菌比值等;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16S-rRNA测序技术的指导价值。结果60例患者60份样本中共获得细菌84个,且两组样品均为副杆状菌属最高,其次为Ruminococcus、Blautia、Aeromonas和Fusobacterium;两组肠道菌群上述菌门丰度存在差异(P<0.05);从粪便标本中共获得有效序列7347481条,人均130857条,测序平均覆盖度为(92.15±5.61)%;观察组手术治疗的NEC患儿中香农-维纳(Shannon)及辛普森多样性(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内科保守治疗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16S-rRNA测序技术在NEC患儿手术时机选择中的指导AUC为0.846,指导灵敏度为87.51%,特异度为83.16%。结论NEC患儿常伴有肠道细菌基因组改变,且菌群结构的变化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通过16S-rRNA测序技术能指导NEC患儿手术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6S rRNA测序技术 肠道细菌基因 手术时机
下载PDF
实验室指标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民杰 王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583-2590,共8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c enterocolitis, NEC)是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NEC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手术时机选择及预后均尚无统一标准或者指南,实验室指标在这各个环节均有价值,实验室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c enterocolitis, NEC)是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NEC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手术时机选择及预后均尚无统一标准或者指南,实验室指标在这各个环节均有价值,实验室指标项目繁多,临床应用情况、检测的方便性、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指标的提示意义各不相同使得众多的实验室指标在临床应用受到阻碍,本文将总结以往的研究中的实验室指标在NEC诊治中各个环节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中NEC的诊治提供实验室指标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贫血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邓智月(综述) 徐凤丹 +1 位作者 何晓光 李宁(审校)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6-651,共6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NEC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多因素共同参与了NEC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有研究发现,贫血是新生儿发生NEC的危...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最常见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目前NEC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多因素共同参与了NEC发生发展的过程。近年有研究发现,贫血是新生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贫血与NEC发病关系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认识贫血对肠损伤的影响及与NEC的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损伤 新生
下载PDF
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预测价值
19
作者 邱红 王晓珺 +1 位作者 李艳红 吕勤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应用代谢紊乱评分(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临床治愈率、评估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NEC早产儿224例... 目的应用代谢紊乱评分(MD)量表联合修正Bell分期,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临床治愈率、评估手术时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NEC早产儿224例,根据修正Bell分期分为IB期、ⅡA期、ⅡB期、Ⅲ期;根据患儿是否有手术治疗指征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预后不良组,分析MD评分及修正Bell分期与早产儿NEC病情危重程度、手术干预时机选择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依据修正Bell分期,IB期83例,ⅡA期52例,ⅡB期47例,Ⅲ期42例,保守组165例,手术组59例,治愈组141例,预后不良组83例,预后不良组(好转79例、死亡4例)。IB期保守治疗,ⅡA期3例手术,ⅡA期保守组和手术组的预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1.0);ⅡB期选择手术治疗21例,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治愈率,且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12)。Ⅲ期选择保守治疗的患儿7例,其中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4例,选择手术治疗患儿35例,手术组治愈率高于保守组治愈率,但Ⅲ期保守组与手术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7,P=0.209)。单因素分析MD量表各变量与早产儿NEC预后的相关性,出现酸中毒、PCT升高、低钠血症、血小板减少、低血压、中性粒细胞减少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治疗有利预后(β=2.844),酸中毒(OR=0.076,95%CI:0.025~0.232)、血小板减少(OR=0.173,95%CI:0.065~0.463)、手术治疗(OR=17.178,95%CI:4.330~68.142)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D≥4在手术组和保守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95,P<0.01),Bell分期≥ⅡB期在手术组和保守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59,P<0.01)。结论针对NEC早产儿应用修正Bell分期、MD评分,可预测患儿预后情况,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并发症 不良预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综合保温护理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手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
作者 张永倩 刘红梅 +2 位作者 高丽娜 郭倩倩 邢民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1-1273,1277,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手术期低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手术期低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体温的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庭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结果2组术前患儿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毕2组患儿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体温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切口感染、寒战、心率增快、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效果,增强患者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保温护理 新生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低体温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