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坏死物积聚和坏死物包裹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金梦 张慧敏 +3 位作者 芦波 吴东 钱家鸣 杨红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和坏死物包裹(walledoff pancreatic necrosis,WOPN)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4例中、重度急性...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急性坏死物积聚(acute necrotic collection,ANC)和坏死物包裹(walledoff pancreatic necrosis,WOPN)的临床特点及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4例中、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无并发ANC及WOPN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ANC患者合并全身并发症及感染的比例较无坏死者明显升高(呼吸衰竭47.1%比30.2%,循环衰竭14.7%比5.2%,肾脏衰竭38.2%比15.6%,感染19.1%比6.3%,P均〈0.05);入院48 h内心率、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肌酐、尿素较无坏死者显著升高,PaO_2明显低于无坏死者(P均〈0.05)。ANC患者中,WOPN患者继发感染及需要介入、手术干预的比例较坏死物吸收者显著升高(感染40.7%比4.9%,P〈0.001;介入29.6%比7.3%,P=0.020;手术22.2%比0,P=0.003),住院时间延长[29.0(15.0,56.0)d比13.0(4.5,26.3)d,P=0.005]、费用升高[72 818.3(27 805.1,168 932.9)元比28 155.2(6057.6,51 259.1)元,P=0.015];与坏死物吸收者相比,WOPN患者在发病1~2周后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钙持续异常。结论 合并ANC和WOPN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更重,感染风险增加,需要介入和手术干预的比例更高,治疗时间和费用显著增加。实验室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预测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坏死物积聚 坏死物包裹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坏死物积聚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焦晨阳 杨斌 +1 位作者 伏亦伟 赵治彬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胰周坏死物积聚(AN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合并ANC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10天内行PCD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早期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胰周坏死物积聚(AN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合并ANC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10天内行PCD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17例),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APACHEII评分、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入院第14天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APACHEI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PCD对合并ANC的SAP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物积聚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下载PDF
肝癌坏死物致胆总管阻塞1例误诊报告
3
作者 陈云国 杨国庆 《石河子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79-280,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住院号:2213,因“上腹痛伴全身黄染10天”于1991年8月26日入院.1960年有急性黄疸性肝炎病史.10天前无诱因出现尿黄伴上腹剧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痛疼,无厌油食、乏力.
关键词 肝肿瘤 坏死物 胆总管阻塞 误诊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网膜囊坏死物破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策略
4
作者 童智慧 李维勤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8-551,共4页
急性胰腺炎网膜囊坏死物破溃综合征(OSNR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坏死物积聚,其特征是坏死物主要积聚于网膜囊,随病程进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压力进行性升高,若不积极干预,在进展为包裹性坏死或感染性坏死前,网膜囊坏死物就可能经网膜囊前... 急性胰腺炎网膜囊坏死物破溃综合征(OSNR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坏死物积聚,其特征是坏死物主要积聚于网膜囊,随病程进展,其范围逐渐扩大、压力进行性升高,若不积极干预,在进展为包裹性坏死或感染性坏死前,网膜囊坏死物就可能经网膜囊前壁(主要是胃结肠韧带)破溃入腹膜腔,导致急性腹膜炎、多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诊断依据腹部增强CT的2个特征性表现——横结肠系膜受侵犯及网膜囊内坏死物蔓延至结肠肝区外侧。继发并发症还包括早期自发性出血,结肠狭窄、梗阻及缺血、坏死,胆囊缺血、坏疽,门静脉系统血栓等。一旦诊断为OSNRS,应严密动态监测腹部CT,根据病变进展情况决定干预时机,干预方式建议首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物积聚 网膜囊坏死物破溃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主动经皮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坏死物积聚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党军强 杨雁灵 +3 位作者 汪庆强 尚琳 朱磊 项红军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法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坏死物积聚(AN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主动PCD治疗的23例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接受标准PCD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分析主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法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坏死物积聚(AN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接受主动PCD治疗的23例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接受标准PCD治疗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小样本的分类变量进行对比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数据、胰腺炎的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PCD适应证及PCD相关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PCD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有更多患者需ICU监护以及ICU监护时间更长(P<0.05);两组患者术后持续器官衰竭逆转数 (78.6% vs. 56.0%, P=0.190),死亡率及手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 PCD 组更多患者升级了引流管(P=0.030),置入了更多引流管(P=0.048),引流管尺寸更大(P<0.01)。主动PCD组APACHE评分减少幅度更高(P<0.01), 引流管更通畅(P<0.01),能够更早地拔除引流管(P=0.012)。结论:主动 PCD 法是ANC的有效引流方法,可有效治疗A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物积聚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原文传递
侵袭性肺曲霉病突发坏死物阻塞主气管窒息死亡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洪志 吴琦 +4 位作者 李莉 孙昕 杜钟珍 李建国 王承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9-790,共2页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1953年由Rankin首先报道,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及咯血等,如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曲霉侵袭血管可表现为咯血,大咯血窒息可危...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aspergillosis,IPA),1953年由Rankin首先报道,表现有咳嗽、咳痰、发热、胸膜炎样胸痛及咯血等,如病变广泛时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曲霉侵袭血管可表现为咯血,大咯血窒息可危及生命,但非大咯血引起大气道梗阻窒息死亡的病例报道不多,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IPA突发坏死物质阻塞主支气管窒息死亡病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曲霉病并发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窒息死亡 坏死物 阻塞 主气管 大咯血窒息 大气道梗阻 呼吸困难
原文传递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樊桂成 荣新洲 +4 位作者 王学敏 李庆辉 刘思容 周岳平 张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清标本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变化,对比分析3组的差异。结果(1)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腹腔注射后很快可见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12 h后达到高峰期,36 h后开始出现回落。生理盐水组炎症因子浓度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P<0.01);(2)坏死组织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的上升时间早于内毒素组(2~4 h vs 5~6 h),并且部分炎症因子在峰值期间(30 h)较内毒素组明显增高(P<0.05);(3)曲线拟合中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曲线明显有别于内毒素组。结论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中含有不同于甚至强于单纯内毒素毒性的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有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 坏死组织分解 内毒素 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心肌坏死标记物在检测心肌坏死中的应用与地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殷晓伟 杨庭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评估各种心肌坏死标记物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LWW全文英文数据库1994-01/2006-08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yocardial damage,myocardiolysis,mark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 目的:评估各种心肌坏死标记物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价值。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LWW全文英文数据库1994-01/2006-08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yocardial damage,myocardiolysis,mark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对于临床有意义的心肌坏死物进行较详细的总结。选择临床研究的文章,无论有无对照组、是否为随机对照文献均纳入;排除观察对象为动物的基础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对收集到的文献进一步查找全文,凡是对于心肌坏死检测快速且可靠的心肌坏死物优先选择,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3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最后纳入30篇关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文章进行综述。资料综合:急性血栓形成及其随后的心肌损伤、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特征,准确、快速、可靠地检测血栓形成和心肌坏死标志物对内科医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极具价值。研究表明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各具特点,而联合检测更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尽早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创造时机。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是较敏感的心肌坏死标记物,联合应用诊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心肌坏死标记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蚯蚓对土壤微生物残留物的影响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廖家辉 李媛媛 +2 位作者 倪娟平 任婷婷 阮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260-5269,共10页
蚯蚓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是土壤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蚯蚓能同时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和稳定,这种两面作用带来的不确定性被研究者称为“蚯蚓困境”。研究证据和新兴的“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模型表明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土壤... 蚯蚓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固持是土壤生态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蚯蚓能同时促进土壤有机碳分解和稳定,这种两面作用带来的不确定性被研究者称为“蚯蚓困境”。研究证据和新兴的“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模型表明土壤微生物残留物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为系统了解蚯蚓对土壤微生物残留物的影响与可能的机制,研究分析和总结了已有的国内外蚯蚓与微生物残留物(氨基糖)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1)过往的研究忽略了蚯蚓对微生物残留物的影响,导致这一方向的研究严重滞后;(2)蚯蚓对土壤微生物残留物影响的方向和大小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供量化分析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还很缺乏。研究尝试将蚯蚓整合到“土壤微生物碳泵”概念框架中,分析蚯蚓影响土壤微生物残留物3个方面的可能机制,即:(1)改变土壤微生物量、群落结构,(2)改变微生物生理特性,(3)改变土壤团聚体结构等,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同时,本文提出了未来相关研究的6个重点方向,包括:(1)蚯蚓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取食,(2)肠道介导的微生物“涨落”现象,(3)蚯蚓对矿质结合有机物的“破坏”与“重组”,(4)蚯蚓引起的“激发”和“续埋”效应,(5)多生态型相互作用,(6)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蚯蚓生态学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蚯蚓—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土壤有机碳累积与稳定性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坏死物 蚯蚓困境 土壤动 氨基糖 土壤微生碳泵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文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1期2013-201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45例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设为观察组,其余4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其中45例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设为观察组,其余45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过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最终确定为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酶活性、心肌蛋白及同工酶电泳检查。采用免疫抑制法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红蛋白(MYO),记录CK、CK-MB、cTnⅠ和MYO等含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心肌标志物不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K、CK-MB、cTnⅠ及MYO含量升高明显,其中CK、MYO含量升高最为显著(P<0.05)。CK、CK-MB在发病3-6h后快速升高,均于24h左右达高峰,经治疗3-5天后恢复;cTnⅠ前24h与CK-MB同步,但在血中维持时间较长;MYO在发病后1-2h发生异常,12h内达到峰值(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检出率,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标志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不同静息心率和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玉君 宋巧凤 王希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8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 探讨入院不同静息心率和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静息心率分为A、B、C 3组,A组患者的心率为50-70次/min,B组患者的心率为70-90次/min和C组患者的心率超过9... 目的 探讨入院不同静息心率和心肌坏死标志物与冠心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8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静息心率分为A、B、C 3组,A组患者的心率为50-70次/min,B组患者的心率为70-90次/min和C组患者的心率超过90次/min,比较3组患者的心率与患者24小时心肌缺血、胸闷发作次数以及心功能的关系,并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急性心绞痛(Acute angina pectoris,AP)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表达水平。结果 (1)心肌缺血和胸闷不适的发作次数随着心率上升而显著增加,C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和胸闷不适发作次数显著高于A组以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患者心率上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DD)持续升高且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持续下降,C组患者LVEF显著低于A组以及B组(P<0.05);(3)AMI患者的超敏肌钙蛋白(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Hs-cTnT)、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cTnI)、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T)、肌红蛋白(Myoglobin,Mb)以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AP患者(P<0.05);(4)C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心绞痛、心力衰竭、再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高于AP患者,并且入院静息心率>90次/min的患者,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注意病情变化,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心肌坏死标志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心肌坏死的标志物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杰 谢正乐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诊断必须及时和准确,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诊断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方法的特异性不高,研究人员已发现了数种特异性高的心肌坏死性标志物,成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有效... 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诊断必须及时和准确,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传统的诊断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的方法的特异性不高,研究人员已发现了数种特异性高的心肌坏死性标志物,成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改善心肌梗死的治疗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坏死标志
下载PDF
新疆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分离物的症状反应及核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升学 黄家风 +2 位作者 向本春 万利君 席德慧 《中国糖料》 2002年第3期12-16,共5页
利用症状反应和RT-PCR技术对12个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分离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个BNYVV分离物在甜菜、番杏和昆诺阿藜上的症状反应无明显区别,均以黄斑为主;利用RT-PCR进行的核酸组分分析却有一定差异,不... 利用症状反应和RT-PCR技术对12个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分离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个BNYVV分离物在甜菜、番杏和昆诺阿藜上的症状反应无明显区别,均以黄斑为主;利用RT-PCR进行的核酸组分分析却有一定差异,不同地区的BNYVV分离物含有不同的RNA组分,塔城地区、奇台地区及石河子145团的BNYVV分离物核酸组分为RNA1、RNA2、RNA3和RNA4;库尔勒地区的BNYVV分离物核酸组分还含有RNA5;石河子有些地区的BNYVV分离物核酸组分只有RNA1和RN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甜菜 坏死黄脉病毒分离 症状反应 核酸组分分析
下载PDF
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的影响
14
作者 李方江 王晓元 +2 位作者 杜美玲 李宝亮 张文婷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44-647,共4页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观察芬太尼后处理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动脉下仅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直接恢复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后恢复再灌注;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28 min给予芬太尼5μg·kg-1后处理,30 min予以缺血后适应。测定各组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活力浓度)、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后处理+缺血后适应组、缺血后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0 vs.50%(4/4),P<0.05;12.5%(1/7)vs.50%(4/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后处理联合心肌缺血后适应显著降低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酶蛋白活力浓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芬太尼后处理 缺血后适应 心肌坏死标志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韵 张园 +1 位作者 洪长江 邱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54-215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TWEAK)的变化,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AHF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WEAK的影响。方法 66例AHF患者及22例健康人分别归入AHF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TWEAK差异。AHF组又分为2...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物(TWEAK)的变化,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AHF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WEAK的影响。方法 66例AHF患者及22例健康人分别归入AHF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TWEAK差异。AHF组又分为2个亚组(rhBNP组33例、常规组33例),2个亚组均正规抗心力衰竭及基础病治疗,此外rhBNP组额外使用rhBNP治疗3 d。结果未使用药物前AHF组的TWEAK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NP组与常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rhBNP组与常规组之间循环TWEAK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NP组循环TWEAK浓度明显降低。rhBNP组的临床疗效及脑利钠肽、中心静脉压改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个亚组的肌酐均有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横径、射血分数治疗前后及两个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WEAK可能在AHF的进展中起一定作用。rhBNP能明显改善AHF患者的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并促进TWEAK的清除,且不引起严重恶性心律失常及肾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
下载PDF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黄胜利 陈英 《大医生》 2019年第20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期疑似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且最后排除的136... 目的分析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组,另选择同一时期疑似早期急性心肌梗死且最后排除的136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以及肌红蛋白(MYO)含量,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CK、CK-MB、MYO以及cTnⅠ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MYO含量会明显升高,并在发病后12h达到峰值,cTnⅠ在发病后2~6h内不断升高,且在发病后12h达到峰值.结论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APACHE Ⅱ评分系统在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成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660-662,共3页
目的研究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 目的研究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等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患者CK、CK—MB、chT、cTnI等水平与APACHEU评分的相关性。对120例患者根据其发病30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患者存活情况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其中cTnT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742。死亡组患者CK—MB、cTnT、cTnI水平及APACHEII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CK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CK—MB、cTnI水平与APACHEII评分独立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而联合上述指标灵敏度明显增高,为100%;特异度无明显变化,为91.1%。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标志 APACHE Ⅱ评分
下载PDF
几种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损伤时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普菊华 胡陶 +1 位作者 李妮 周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510-1510,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心肌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不同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损伤病人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心肌酶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不同意义及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性心肌损伤病人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4 mL,应用电化学发光仪及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及心肌酶谱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肌酶谱检测值结果2组P〈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较心肌酶谱更具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坏死标记
下载PDF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权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8期107-108,共2页
目的:通过利用心肌坏死标志物三合一检测卡(胶体金法)和几种酶活性测定,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划为A组,20例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划为B组,20... 目的:通过利用心肌坏死标志物三合一检测卡(胶体金法)和几种酶活性测定,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确诊的20例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划为A组,20例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划为B组,2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划为C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血清中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性试验。将检测的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回顾分析。结果:A组的血清cTnI、CK-MB、MyO阳性率,AST、CK及LDH活性,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组比较,B组患者的血清中cTnI、CK-MB和MyO阳性率增高,AST、CK及LDH活性增高(P<0.05),但与A组比较,血清中cTnI、CK-MB、MyO阳性率和CK活性升高明显,而AST和LDH活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血清联合检测AMI,可以互相弥补各项之不足,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与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坏死标志 检测
下载PDF
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埜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33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非急性心... 目的分析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心肌蛋白、酶活性检查,以免疫抑制法对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进行检测,以化学发光法对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等指标进行检测,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酶标志物水平,并观察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的各种心肌坏死标志物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CK-MB、cTnI、MYO等心肌酶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病3、6 h内的CK、CK-MB水平迅速上升,且均在1 d时达到峰值,治疗3~5 d后逐渐恢复;发病前1 d时的cTnI和CK-MB保持同步,但于血液内的维持时间相对较短;发病2 h内MYO出现异常,12 h至峰值。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鉴别诊断 心肌坏死标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