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坏死区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方斌 何伟 +5 位作者 展磊 张庆文 魏秋实 陈镇秋 陈鹏 张美超 《中医正骨》 2012年第10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 N、2...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范围对坏死区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虚拟人男1号数据集,利用Mimics软件分别建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50%和60%的股骨头坏死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进行分析。对上述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施以1 440 N、2 400 N、4 200 N载荷,根据不同载荷及坏死范围,共设置9个股骨头坏死模型,分别测定坏死区表面和底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峰值,并分析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结果:①股骨头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表面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应力分布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表面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外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股骨头坏死表面范围超过了股骨头承重面,二者应力分布类似,股骨头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后外侧,坏死股骨头表面后方出现多点、多区的应力集中,前外侧则出现1条相对于周围应力增高的应力带。②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情况。相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在不同载荷作用下,坏死区底部的应力分布基本一致,载荷越大,相应区域的应力值越大;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时,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以外侧、后侧为主,越接近活骨组织其应力值越大,峰值应力区位于死骨与活骨交界边缘的后方;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50%、60%时不同载荷下股骨头坏死区底部应力分布类似,外侧及后侧存在明显的多点、多区应力增高,峰值应力区位于股骨头坏死区基底部的外侧,基底部前方存在散点应力增高区。③股骨头坏死区表面与底部的峰值应力。股骨头坏死区底部的应力明显较股骨头坏死区表面高;在4 200 N载荷作用下不同坏死范围的3种模型及2 400 N载荷作用下坏死组织体积分数为30%的坏死模型的坏死区底部的峰值应力(0.992 MPa、0.685 MPa、0.692 MPa、0.567 MPa)均超过坏死骨组织的临界应力(0.55 MPa)。④不同坏死范围下股骨头塌陷的可能性。9个坏死股骨头模型仅坏死区底部峰值应力点及附近小部分区域超过临界应力,其余大部分区域均未超过临界应力,即所有模型中坏死组织仅发生应力代偿不全性微骨折。结论:坏死范围影响股骨头坏死区的应力分布;坏死区底部的应力高于坏死区表面;应力峰值超过临界值时出现软骨下深部松质骨微骨折,是导致股骨头塌陷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坏死范围 应力分布 塌陷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钽棒植入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镇秋 何伟 +1 位作者 魏秋实 庞智晖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评估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钽棒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ⅡA期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ⅢA期5髋。以股骨头塌陷... 目的评估钽棒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分析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0髋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接受钽棒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ⅡA期2髋,ⅡB期12髋,ⅡC期11髋,ⅢA期5髋。以股骨头塌陷>4 mm作为研究终点,通过VAS评分评估关节疼痛程度,根据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通过分析坏死部位及坏死范围对钽棒植入术后股骨头生存率的影响,探讨钽棒植入的适应证。结果术前至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从(4.37±1.69)分下降至(1.13±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体Harris评分从(84.91±6.95)分提高至(93.89±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坏死范围超过67%时,患髋生存率为25.0%;当正位分型为C2型时,其生存率只有22.2%。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正位分型中的C2型或改良坏死指数超过67%建议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钽棒 正位分型 坏死范围
下载PDF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疼痛与坏死面积及关节积液分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丙立 赵刚 +1 位作者 王雪 戴士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疼痛与坏死面积及关节积液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76例(116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岁(21~62岁);左侧55髋,右侧61髋。其中Ⅰ期5髋,Ⅱ期44髋,Ⅲ期67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正位和蛙式位X... 目的探讨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疼痛与坏死面积及关节积液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76例(116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39岁(21~62岁);左侧55髋,右侧61髋。其中Ⅰ期5髋,Ⅱ期44髋,Ⅲ期67髋。所有患者均行标准正位和蛙式位X线片、轴位CT扫描及冠状位、矢状面重建等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判断早期坏死范围及关节积液等级。根据MRI、CT及X线片表现确定ARCO分期,参考Liu等关节积液分级作为关节积液量评判标准,以语言模拟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作为描述性疼痛的程度分级法,以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作为检验方法。结果随着股骨头坏死的进展,疼痛也逐渐加重;Ⅱ期和Ⅲ期中坏死范围越大,疼痛症状加重;关节积液分级与疼痛呈正相关。结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疼痛与坏死范围及关节积液均有密切联系,坏死范围大,积液多则疼痛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疼痛 关节积液 坏死范围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处理糖尿病大鼠细胞相关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吴伟 张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塞面积和细胞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IP)对缺血-再灌注(I/R)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向健康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天后...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心肌梗塞面积和细胞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IP)对缺血-再灌注(I/R)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向健康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2天后,随机测定血糖,将血糖≥11.1 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39只。2周后,麻醉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冠脉)左前降支(LADCA)复制IP和I/R模型。将39只糖尿病大鼠分为IP糖尿病大鼠组(IP组)、非IP糖尿病大鼠组(NIP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C组)各13只。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腔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组织丙二醛(MDA)、Cu-Zn超氧化物岐化酶(Cu-Zn SOD)含量。取心脏切片大体染色,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坏死范围。    结果:IP组和NIP组间心肌缺血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IP组心肌坏死范围较NIP组减少49.7%(P<0.01=。再灌注期IP组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尤其是心室颤动(室颤)较NIP组显著减少52.9%(P<0.01=。IP组CK-MB、IL-8和TNF-α及MDA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缺血预处理 心肌坏死范围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永曜 杨天和 +2 位作者 吴立荣 杨龙 蒋清安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药物预处理1周后测定体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终点取血测CK-MB、TNF-... 目的对比观察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及其合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药物预处理1周后测定体重,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终点取血测CK-MB、TNF-α活性;伊文氏兰逆行主动脉灌注,TTC染色后称取左室、缺血及坏死区重量。结果4组所测得的体重、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厄贝沙坦组、依那普利组、两药合用组心肌坏死范围、缺血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 -0.001);TNF-α、CK-MB活性3个治疗组均小于时照组。结论厄贝沙坦、依那普利对MIRl有相似的保护作用,两药合用并无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贝沙坦 依那普利 对比研究 损伤保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模型 TNF-α活性 血流动力学指标 CK-MB活性 Wistar 心肌坏死范围 保护作用 药物预处理 主动脉灌注 TTC染色 对比观察 可能机制 雄性大鼠 大鼠心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后切除2例报告
6
作者 曹绣虎 梁力建 叶维基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8-29,共2页
自1986年12月~1987年3月,我科经导管或手术作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癌22例,其中栓塞术后切除2例。例1 男性,50岁。因疲倦。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 右叶 不规则切除 全部坏死 右肝后叶 坏死范围 超选择性 腹水征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吴伟 王秋月 时伟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缺血预适应 (IP)模型 ,探讨IP对缺血 再灌注 (I/P)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佐星 (6 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 2d后 ,随机时刻测定血糖 ,将血糖≥ 11.1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 2 2只 ...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缺血预适应 (IP)模型 ,探讨IP对缺血 再灌注 (I/P)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SD大鼠腹腔内注射链佐星 (6 0mg/kg)制造糖尿病大鼠模型。 2d后 ,随机时刻测定血糖 ,将血糖≥ 11.1mmol/L定为糖尿病大鼠 2 2只 ,另外 2 2只血糖正常鼠为非糖尿病鼠。 2周后 ,麻醉大鼠 ,结扎和放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IP和I/P模型。将 44只大鼠分为IP糖尿病大鼠组 (DIP组 )、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IP组 )、非IP糖尿病大鼠组 (DNIP组 )和非IP非糖尿病大鼠组 (NDNIP组 )各 11只。记录II导联心电图。取心脏切片染色 ,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坏死范围。结果 各组间心肌缺血范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IP组心肌坏死范围较DNIP组明显减小 (P <0 .0 1)。DNIP组室性心律失常增多 ,尤其心室颤动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多 (P <0 .0 1)。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对心肌的严重损害 ,能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和降低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糖尿病 心肌坏死范围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无水乙醇对肝脏射频消融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杨毕伟 王耀辉 +2 位作者 夏景林 公方晓 徐小晶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6期860-86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下集束型cool-tip水冷射频针在离体牛肝上的消融范围,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和改善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美国cool-tip射频治疗仪和集束型中空冷循环消融电极,对离体牛肝进行消融。实验分为3组,Ⅰ组:射频...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下集束型cool-tip水冷射频针在离体牛肝上的消融范围,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和改善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美国cool-tip射频治疗仪和集束型中空冷循环消融电极,对离体牛肝进行消融。实验分为3组,Ⅰ组:射频消融组(对照组);Ⅱ组:联合无水乙醇注射组;Ⅲ组:延长消融时间组。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切开牛肝,观测组织凝固性坏死形态和范围。结果:牛肝上射频消融后的凝固性坏死灶多呈类圆形;Ⅱ组和Ⅲ组形成的消融体积较其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和适当延长射频消融时间可以增大射频消融的坏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坏死范围
下载PDF
国产天普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2例临床观察(摘要)
9
作者 杜丽萍 邢植斐 李文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2期56-56,共1页
国产天普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2例临床观察(摘要)杜丽萍,邢植斐,李文镰我院自1995年1月~1995年12月应用国产天普尿激酶(TechpOOIUrokinase)治疗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国产天普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22例临床观察(摘要)杜丽萍,邢植斐,李文镰我院自1995年1月~1995年12月应用国产天普尿激酶(TechpOOIUrokinase)治疗22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资料1、对象:1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尿激酶 临床观察 脑出血 梗塞后心绞痛 过敏反应 心肌酶谱 呼吸道感染 静脉溶栓疗法 心肌坏死范围
下载PDF
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41例
10
作者 杨静 王明娣 刘彤梅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0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尿激酶 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治疗 心肌坏死范围 溶栓剂 黑龙江省 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室壁瘤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及其在基层胸痛中心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锐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95-697,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死率高,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是决定其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再灌注心肌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死率高,尽早实施再灌注治疗是决定其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键因素。再灌注心肌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减轻梗死后心肌重塑,预后改善,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静脉溶栓和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由于多数基层医院目前未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大部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能及时行直接PCI治疗,故静脉溶栓治疗目前仍为基层医院开通闭塞血管的主要方法,且是目前基层胸痛中心中应用最多的再灌注措施。笔者对我院近2年71例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rPA)进行溶栓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瑞替普酶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再灌注治疗 冠状动脉再通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闭塞血管 坏死范围 瑞替普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药物溶栓治疗的现代观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丽亚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9期6470-6471,共2页
药物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大进展,认为在发病后的有效时窗内应用抗栓治疗(主要包括抗溶纤维蛋白、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迅速溶解冠状动脉内已存在的血栓,是冠脉迅速开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可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心肌坏... 药物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一大进展,认为在发病后的有效时窗内应用抗栓治疗(主要包括抗溶纤维蛋白、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迅速溶解冠状动脉内已存在的血栓,是冠脉迅速开通,心肌得到再灌注,可挽救濒死心肌或缩小心肌坏死范围,减轻心脏受损害的程度,改善AMI的心室功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药物溶栓治疗 现代观点 药物溶栓疗法 心肌坏死范围 冠状动脉内 纤维蛋白 抗栓治疗
下载PDF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例疗效观察(摘要)
13
作者 黄翘胜 杨启柱 《蛇志》 1994年第S1期112-112,共1页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例疗效观察(摘要)湖北省竹山县人民医院黄翘胜,杨启柱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急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心梗后早期冠脉再灌流,可缩小梗塞区,改善左心功能和心梗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单...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例疗效观察(摘要)湖北省竹山县人民医院黄翘胜,杨启柱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心病的急症、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心梗后早期冠脉再灌流,可缩小梗塞区,改善左心功能和心梗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单纯激化液治疗47例AMI与激化液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蝮蛇抗栓酶 再灌流 梗塞区 左心功能 冠状动脉血栓 急性期 胸痛 移距 坏死范围
下载PDF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注意的问题
14
作者 宋增芹 刘士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9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探视病人 护理体会 绝对卧床休息 心肌坏死范围 床上翻身 心功能不全 活动量 成功抢救 冠状动脉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临床分析
15
作者 王兴荣 王湛 +2 位作者 吴晓辉 刘建文 安丽敏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11期8-8,共1页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Q波型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医院 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坏死范围 心脏起搏 泵衰竭 心肺复苏
下载PDF
水动力清创系统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新生儿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南红 谢卫国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6期548-549,共2页
患儿女,于出生12 d时因挤压乳头致左胸部红肿,继而出现皮肤坏死,并迅速向胸腹部皮肤及皮下蔓延、扩展。诊断:新生儿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在外院行胸腹壁广泛切开引流,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体温降至正常,皮下坏死范围未再扩大,但创面迁延... 患儿女,于出生12 d时因挤压乳头致左胸部红肿,继而出现皮肤坏死,并迅速向胸腹部皮肤及皮下蔓延、扩展。诊断:新生儿广泛性坏死性筋膜炎,在外院行胸腹壁广泛切开引流,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体温降至正常,皮下坏死范围未再扩大,但创面迁延未愈合。于伤后20余天转入武汉市第三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8℃,心率:130次/min,呼吸频率:3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创面面积 胸腹部皮肤 胸腹壁 清创术 呼吸频率 坏死范围 总体表面积 切口引流 水动力
原文传递
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检测活性心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海云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莉 曾浩 黄胜东 徐训宇 陆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只,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分为16节段,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个月进行MR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201铊单光子... 目的评估各种影像学方法检测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10只,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方法将左心室分为16节段,分别于制作模型前和后1~2个月进行MR多技术联合应用扫描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T)、201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201TlSPECT)检查,判断心肌缺血区和坏死区的大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了解各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7只动物顺利完成所有检查,共计112个节段。静息时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4个(3.57%)节段运动轻度减弱,2个(1.78%)节段运动明显减弱;负荷后MR电影扫描共有10个(8.93%)节段运动丧失;心肌灌注扫描见34个(30.36%)节段缺血,心肌活性扫描见12个(10.71%)节段坏死;PET检查见17个(15.18%)节段为梗死心肌;SPECT检查见9个(8.04%)节段为梗死心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见14个(12.50%)节段为无红染的苍白色梗死区。PET检出的坏死节段多于MR心肌活性扫描(χ2=5,P=0.0253,Kappa=0.8028)和电影扫描(χ2=7,P=0.0082,Kappa=0.7079),并有统计学意义;亦多于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P=0.0833,Kappa=0.8879);SPECT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少,并有统计学意义(χ2=5,P=0.0253,Kappa=0.7590);MR电影检出的坏死节段较TTC染色显示的节段稍少,并有统计学意义(χ2=4,P=0.0455,Kappa=0.8100);MR心肌活性扫描检出的坏死节段和TTC染色显示的坏死节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χ2=2,P=0.1573,Kappa=0.9130)。以TTC染色结果为金标准,MR电影、MR心肌活性扫描、PET和SPECT检出无活性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1.43%、100.00%;85.71%、100.00%;100.00%、96.94%;64.29%、100.00%。结论MR心脏检查可结合形态、功能及灌注多种方法检测活性心肌,清晰显示心肌梗死的位置、程度,并可对左室室壁运动进行直观显示,且价格相对PET便宜;PET检查高估心肌坏死范围,且不能判断心肌梗死是透壁梗死还是心内膜下梗死;MRI和PET、病理结果均有较高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 MRI 对比研究 显像检测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TTC染色 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美国心脏病协会 SPECT检查 心肌活性 PET检查 节段运动 MR电影 心肌坏死范围 病理结果 梗死心肌 CT检出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仁阳 刘鹏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介入治疗 瑞替普酶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肌坏死范围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大剂量酒精 阿霉素 碘化油局部注射对巨大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治疗
19
作者 黄幼珍 李昌三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2年第2期87-88,共2页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大,合并肝硬化者多,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肝动脉栓塞疗法对被膜外浸润之肝癌细胞效果不佳,加之在中晚期时常有门脉主干癌栓形成,防碍动脉栓塞的进行,故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最近我...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灶较大,合并肝硬化者多,绝大多数已失去手术机会,肝动脉栓塞疗法对被膜外浸润之肝癌细胞效果不佳,加之在中晚期时常有门脉主干癌栓形成,防碍动脉栓塞的进行,故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目前仍是棘手的问题。最近我们试用大剂量纯酒精+阿霉素+碘化油局部注射对3例病灶直径均在13cm以上之中晚期肝癌经4~6个月治疗观察,近期效果比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油 局部注射 门脉主干癌栓 肝动脉栓塞 病灶直径 合并肝硬化 全部坏死 肝区疼痛 坏死范围 体温过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