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山文化人形坐像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田广林 周政 周宇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99-706,共8页
红山文化时代,那些被供奉在宗教礼仪场所接受世俗民众礼拜的神灵,其体态姿势是最显庄严端重的盘坐和垂脚高坐。在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坐姿人形造像的性质,既不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而是有着某种特定宗教礼仪内... 红山文化时代,那些被供奉在宗教礼仪场所接受世俗民众礼拜的神灵,其体态姿势是最显庄严端重的盘坐和垂脚高坐。在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坐姿人形造像的性质,既不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而是有着某种特定宗教礼仪内涵的人格化神灵形象。兴隆沟陶质人形坐像的性质与东山嘴祭坛和牛河梁女神庙的发现一样,都属于神像。兴隆沟房址灶前出土的坐像,即是红山时代的家族保护神,而远离居住遗址的东山嘴祭坛出土的坐像,则代表的是当时的国中保护神。由祭祀到礼制,由巫者到王者,由部落到国家,这应该就是中国文明起源的辽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海地区 红山文化 人形坐像 发现与研究 文明起源
下载PDF
明代两件加彩木雕坐像的保护处理——以馆藏明代加彩木雕坐像的保护处理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卢燕玲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6,共8页
针对深圳博物馆收藏两件明代加彩木雕坐像存在的虫蛀、糟朽、彩绘脱落、开裂、残损等病害,急需进行保护处理的情况。本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即分别采集了木雕坐像的胎木、加彩层、污染物等样品,利用红外光谱、拉曼、扫描... 针对深圳博物馆收藏两件明代加彩木雕坐像存在的虫蛀、糟朽、彩绘脱落、开裂、残损等病害,急需进行保护处理的情况。本工作在前期调研和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即分别采集了木雕坐像的胎木、加彩层、污染物等样品,利用红外光谱、拉曼、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对其材质组成、制作工艺及病害进行了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坐像保护处理工艺步骤:原始档案建立、表面清理、菌虫防治处理、木质朽蚀部位和彩绘层渗透加固、破损及残缺部位修复补全、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等。选择Primal SF-016作为两件木雕坐像的渗透加固材料,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较低浓度多次渗透的方法,保证了最佳的加固和防腐防虫效果;修补材料选择聚醋酸乙烯乳液和锯木屑调和补配。处理后的木雕文物器形完整,形态稳定,色泽协调,达到了理想的保护效果。这是对传世彩绘木质文物保护技术的有益探索,对日后同类文物的加固处理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加彩木雕坐像 保护处理
下载PDF
中山陵孙中山先生坐像底座修复
3
作者 潘炼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418-421,共4页
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位于中山陵顶层大平台的祭堂内,从1930年建成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每一个到中山陵的游客都会到祭堂拜谐,这尊饱经沧桑的雕像在坐像底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在对破损部位具体情况以及雕像内容作了深入研究... 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位于中山陵顶层大平台的祭堂内,从1930年建成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每一个到中山陵的游客都会到祭堂拜谐,这尊饱经沧桑的雕像在坐像底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在对破损部位具体情况以及雕像内容作了深入研究以后,根据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底座修复的方案并实施了修复,恢复了孙中山先生坐像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石坐像底座 复原 修复
下载PDF
“竹林”何以为“杏林”?——南北朝“树下坐像”与“银杏”图像的修仙意涵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宛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145,共13页
南京“竹林七贤”南朝砖画中出现的大量“银杏”树纹与佛教美术中表现思惟与禅定主题的“树下坐像”东传相关。中原此前的“树下人物”并未构成稳定模式。南北朝时期,随着禅修思想盛行,作为佛教圣树的“银杏”树被纳入“树下坐像”图像... 南京“竹林七贤”南朝砖画中出现的大量“银杏”树纹与佛教美术中表现思惟与禅定主题的“树下坐像”东传相关。中原此前的“树下人物”并未构成稳定模式。南北朝时期,随着禅修思想盛行,作为佛教圣树的“银杏”树被纳入“树下坐像”图像模式,具备助人修炼成圣的寓意,并由此象征神圣空间,扩散于世俗图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银杏”树纹 “树下坐像 禅修
下载PDF
南涅水北齐佛坐像造像风格研究
5
作者 常青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南涅水单体造像中的两尊佛坐像具有头顶肉髻低平、神情宁静内敛、形体方正挺拔等类似的细节特征。本文综合对南涅水佛坐像风格变化的历史考察和与山东、河北等地佛坐像的同期对比,判断两尊佛坐像为北齐时期作品。其中一尊五官细小,佛衣... 南涅水单体造像中的两尊佛坐像具有头顶肉髻低平、神情宁静内敛、形体方正挺拔等类似的细节特征。本文综合对南涅水佛坐像风格变化的历史考察和与山东、河北等地佛坐像的同期对比,判断两尊佛坐像为北齐时期作品。其中一尊五官细小,佛衣还显厚重,带有初期探索性质;另一尊头脸浑圆,薄衣贴体,表现为盛期成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涅水 坐像 造像风格
下载PDF
浅谈一件砂岩佛坐像的保护与修复
6
作者 郭建 《文物世界》 2016年第2期78-80,共3页
石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势在必行。此次通过对石质佛像的清洗加固、脱盐、粘接和封护,以期恢复佛像本来面目,达到长久保存和科学展览之目的。
关键词 坐像 保护修复
下载PDF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南朝佛坐像残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阿曼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1期44-49,共6页
南朝佛教造像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重点,但其遗存甚少。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诸多造像弥补了这一不足。以1954年出土于万佛寺遗址的南朝佛坐像残座为研究对象,对造像中所涉人物进行辨识,能够进一步探究其宗教内涵。
关键词 成都 万佛寺 南朝 坐像残座
下载PDF
馆藏明代文昌帝君铜坐像的检测分析与保护修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成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3期99-101,共3页
馆藏明代文昌帝君铜坐像表面遍布各类锈蚀物与硬结物,且存在部分残缺与裂隙,影响文物安全与展陈效果。通过前期病害调查,结合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与X射线探伤仪对其进行无损分析检测,其结果显示存在大量有害锈,亟须保护修复。保护后... 馆藏明代文昌帝君铜坐像表面遍布各类锈蚀物与硬结物,且存在部分残缺与裂隙,影响文物安全与展陈效果。通过前期病害调查,结合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与X射线探伤仪对其进行无损分析检测,其结果显示存在大量有害锈,亟须保护修复。保护后的铜坐像,不仅有效地避免有害锈滋生蔓延,同时较好地满足博物馆展览及长期安全存放的需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铜坐像 保护修复 检测分析 文昌帝君
下载PDF
日本黑石寺药师如来坐像及胎内铭研究(一之下)
9
作者 陈汉英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79-83,共5页
本文以李渊佛书发现考论立足,取其直观文法之哲理指南正史与诗文,乃得春秋笔法与文学手法变化种种;依法读文解文,得本质之道恰与字面常解截然相反,是知形式内容对立统一之文学基本规律无处不在。对李像顶礼膜拜者非其人乃此法;不... 本文以李渊佛书发现考论立足,取其直观文法之哲理指南正史与诗文,乃得春秋笔法与文学手法变化种种;依法读文解文,得本质之道恰与字面常解截然相反,是知形式内容对立统一之文学基本规律无处不在。对李像顶礼膜拜者非其人乃此法;不得此法,无以知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渊坐像 胎内铭 玄武之变 贞观元治
下载PDF
对一尊铜佛坐像的考析
10
作者 林林 《福建文博》 2014年第1期72-75,共4页
佛像是弘扬和传播佛教的载体,具有深刻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不同神格的佛造型各具特色,而同一种佛,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审美与文化差异,造型也有所区别。本文对"国门缉珍——福州海关打击走私文物成果展"中的一... 佛像是弘扬和传播佛教的载体,具有深刻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不同神格的佛造型各具特色,而同一种佛,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审美与文化差异,造型也有所区别。本文对"国门缉珍——福州海关打击走私文物成果展"中的一尊铜佛坐像的外观特征进行分析,以考证其神格、尊名、艺术特征及时代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佛坐像 类型 艺术特征 时代风格
下载PDF
以图像学方法试析馆藏送子观音坐像造型
11
作者 陈萍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第21期11-14,共4页
送子观音信仰在中国广为流行,从而产生大量送子观音造像。福建博物院藏有明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坐像。通过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对馆藏送子观音坐像造型进行研究,揭示其图像内涵,挖掘其造型形成的原因,可知馆藏送子观音坐像造型反映了观音信... 送子观音信仰在中国广为流行,从而产生大量送子观音造像。福建博物院藏有明德化窑白釉送子观音坐像。通过运用图像学的方法对馆藏送子观音坐像造型进行研究,揭示其图像内涵,挖掘其造型形成的原因,可知馆藏送子观音坐像造型反映了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子观音坐像 图像学 造型 中国化 世俗化
下载PDF
浅析馆藏明德化窑十八手准提坐像出现的历史背景
12
作者 陈萍萍 《福建文博》 2021年第2期46-50,共5页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以文物为切入点,能够挖掘出众多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福建博物院馆藏明德化窑十八手准提坐像出现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准提坐像是中国陶瓷佛像传统的延续,是准提信仰发展到高峰...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以文物为切入点,能够挖掘出众多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通过分析福建博物院馆藏明德化窑十八手准提坐像出现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准提坐像是中国陶瓷佛像传统的延续,是准提信仰发展到高峰的产物,是明德化白瓷工艺的结晶,是福建宗教氛围宽松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化窑 十八手准提坐像 瓷器
下载PDF
明永乐释迦牟尼佛坐像在港拍出2.36亿港元 打破了中国雕塑品世界拍卖纪录
13
作者 李崇寒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21期106-108,共3页
"1.1亿、1.5亿、1.85亿……2.05亿,我的中文还没好到能念出这个数字。等等,前排有人再加价500万——2.1亿!2.1亿第一次,2.1亿第二次,2.1亿第三次,成交!"不用怀疑,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情节,真实地出现在香港苏富比2013秋季... "1.1亿、1.5亿、1.85亿……2.05亿,我的中文还没好到能念出这个数字。等等,前排有人再加价500万——2.1亿!2.1亿第一次,2.1亿第二次,2.1亿第三次,成交!"不用怀疑,以往只能在电影里看到的情节,真实地出现在香港苏富比2013秋季拍卖会上。外国拍卖师手中槌子重重落下的那一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 藏传佛教 永乐皇帝 拍卖 佛像 西藏 坐像 造像 雕塑 尼泊尔
下载PDF
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14
作者 沈非林 《紫禁城》 2006年第Z2期160-163,共4页
鎏金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镀上黄金的技术,据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方法是先打磨精洗要鎏金的铜或银的器皿表面,再将金与水银混合而成的液体合金涂在器皿表面,经高温烘烤合金内的水银挥发,只剩下金层,再将金层打磨光亮。11,660万港元(1,500... 鎏金是一种在金属表面镀上黄金的技术,据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方法是先打磨精洗要鎏金的铜或银的器皿表面,再将金与水银混合而成的液体合金涂在器皿表面,经高温烘烤合金内的水银挥发,只剩下金层,再将金层打磨光亮。11,660万港元(1,500万美元)天价,创造中国工艺品世界拍卖纪录类别:佛教造像尺寸:72.5厘米细节:“大明永乐年施”款成交价: RMB123,596,000 HKD116,600,000 USD14,945,103拍卖会名称:香港苏富比(Sothe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像 佛像 永乐皇帝 金铜 佛教 拍卖 成交价 东南亚 港元 艺术品
下载PDF
北京景山坐像之谜
15
作者 刘海忱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08年第3期43-44,共2页
在北京景山公园绮望楼大殿举办的一个特别摄影展中,一组航空遥感的景山公园园林景观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无论是1/5000的影像,还是1/25000彩色红外影像图,都酷似一尊闭目盘坐的人像。
关键词 景山 坐像 园林景观 人像 公园 航空遥感 紫禁城 建筑群 普通照相机 中轴线
下载PDF
云冈石窟二十窟释迦坐像的雕刻艺术
16
作者 张建设 《沧桑》 2006年第4期147-147,152,共2页
云冈石窟二十窟释迦坐像,整体上很有建筑感和装饰性,衣纹很有图案化和寓意性,刻线上渗透出中国传统绘画线条处理上的“气韵”与“骨法”,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吸收外来艺术的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的完美结晶。
关键词 云冈石窟 释迦坐像 雕刻艺术
下载PDF
鉴真大师坐像还乡赞
17
作者 孙达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还乡 鉴真 坐像 大师 莲花落 东海 古刹 扶桑 友谊 无限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隋至初唐洞窟西壁所绘图像的功能
18
作者 八木春生 牛源(译)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 敦煌莫高窟第57窟是唐前期第一期的代表洞窟。外层龛正面左右下部绘有树下两脚合并坐式菩萨像和树下坐于藤座上呈半跏思惟姿势的菩萨像。这种菩萨坐像的组合以及与其类似的组合,在隋代第二期洞窟中就已出现,它们与弥勒像密切相关。但在第57窟中,与隋代第二期洞窟有所不同的是人们憧憬的往生净土画在窟顶。阿弥陀如来作为过去佛,由阿弥陀、释迦、弥勒构成的新三世佛在唐前期第一期完成了转变。重要的是南北壁所表现的树下说法图不仅仅表现了三世佛,还表现了当时人们所憧憬的往生世界的情景。另外,唐前期第一期出现了将弥勒以如来表现且坐于宝池中。但是,初唐第一期末期的第322窟仅北壁阿弥陀如来坐在宝池中,南壁的弥勒如来未见宝池,这是因为弥勒净土本来就没有宝池。这种阿弥陀如来和弥勒如来都拥有配备宝池的净土的模糊印象,也显示了净土之间的不同。第57窟与第322窟一样,北壁如来坐像坐于宝池中伸出的莲花座上、南壁如来坐像周围未见表现其坐于宝池中的莲花和荷叶,那么第57窟南壁主尊虽然不是如来倚坐像,但下意识地作为弥勒如来而绘制的可能性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7窟 第322窟 两脚合并菩萨坐像 半跏思惟菩萨像 净土往生思想
下载PDF
从“苦行”到“思惟”——“释迦思惟出山像”诸问题考
19
作者 曲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海内外博物馆藏有大量元及以后支单腿、双手相叠伏于支腿膝盖上,另一腿弯曲置于身前,人物呈低目凝思状的坐像。此类坐像刻画的是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后思惟出山的阶段,可被命名为“释迦思惟出山像”。它是区别于传统佛教“思惟像”的... 海内外博物馆藏有大量元及以后支单腿、双手相叠伏于支腿膝盖上,另一腿弯曲置于身前,人物呈低目凝思状的坐像。此类坐像刻画的是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后思惟出山的阶段,可被命名为“释迦思惟出山像”。它是区别于传统佛教“思惟像”的中国化形式,受到禅宗观念的影响,也丰富了禅宗艺术的图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思惟出山 六年苦行 禅宗艺术 坐像
下载PDF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十六国佛金铜坐像”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柏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0,共6页
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十六国佛金铜坐像",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早期重要的金铜佛造像之一。笔者通过长期比较和研究后认为,此像的风格特征和铸造特点,与资料所见的所有十六国金铜佛造像均存差异,其极有可能是清末民初的古... 由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十六国佛金铜坐像",一直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早期重要的金铜佛造像之一。笔者通过长期比较和研究后认为,此像的风格特征和铸造特点,与资料所见的所有十六国金铜佛造像均存差异,其极有可能是清末民初的古董商仿现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所藏"十六国时期佛金铜坐像"而做的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国立博物馆 十六国 佛金铜坐像 伪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