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坐站训练对卒中后偏瘫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华路雄 林枫 许光旭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坐站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发单侧脑卒中患者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2组治疗方法差异在于改良组在坐站训练中增加了屈膝位的蹲踞动作控制点。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动态步态指数评定患者平衡... 目的探讨改良坐站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发单侧脑卒中患者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2组治疗方法差异在于改良组在坐站训练中增加了屈膝位的蹲踞动作控制点。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动态步态指数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常规组在治疗后有部分平衡项目改善,而改良组所有项目均有显著改善,且在由坐位到站位、由站位到坐位、双足并拢站立不需扶持、手臂前伸、转身360°等项目比常规组显著改善。结论在传统坐站训练中增加屈膝位控制训练有助于改良坐站训练效果,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站训练 蹲踞 卒中后偏瘫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瘫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德萍 刘智程 +1 位作者 赵凯 吴德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改善重度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重度脑瘫儿童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训练(GDT),研究组在GDT的基... 目的:探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对重度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改善重度脑瘫儿童的运动功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重度脑瘫儿童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目标导向性训练(GDT),研究组在GDT的基础上加用辅助坐站转移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时对2组儿童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评估(GMFM-88)中的仰卧位与俯卧位(A区)和坐位(B区)、精细功能评估(FMFM)中视觉追踪(A区)和上肢关节活动(B区)和坐位能力(LSS)进行评估;比较2组儿童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后GMFM-88(A区与B区)、FMFM(A区与B区)及LS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2组患儿GMFM-A区、GMFM-B区、FMFM-A区、FMFM-B区及LSS评分结果显示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158.406、326.724、462.387、698.547、177.029,均P<0.01)。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2组的GMFM-A区、GMFM-B区、FMFM-A区、FMFM-B区及L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L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照组在GMFM-88中A区与B区评分和FMFM中A区与B区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助坐站转移训练可以提高重度脑性瘫痪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坐位能力及精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辅助转移训练 目标导向性训练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针经筋刺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静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2284-2287,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83例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联合组加用温针经筋刺法。结果:干预后联合组BBS、FMA上肢、FMA下肢、MBI评分及CoP-SA、患侧与健侧下肢... 目的:观察温针经筋刺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83例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联合组加用温针经筋刺法。结果:干预后联合组BBS、FMA上肢、FMA下肢、MBI评分及CoP-SA、患侧与健侧下肢平均负重比值高于对照组而步长偏差、CoP-SL、健患侧支持比值、患健侧摆动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胫骨前肌、股四头肌RMS低于对照组而胫骨前肌、股四头肌iEM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经脉针刺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对称负重式转移训练 温针经脉针刺法
下载PDF
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杰 谢凌锋 +2 位作者 肖锋 程群 尤春景 《中国康复》 201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训练 平衡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江帆 朱其凤 付水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 目的:观察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介导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强化坐—站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平衡、步行能力及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BS、MBI评分及TUGT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MBI评分及TUGT计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计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坐—站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改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聂勋兰 李志伟 +2 位作者 郑天会 刘洁 廖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坐-站训练,每次15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坐-站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残障及后遗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月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以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下肢FMA-L评分、MBI得分、BBS得分及TUGT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1.99、8.61、7.36、8.34、10.50、7.38、4.29,P均<0.05)。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的FMA-L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TUGT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9、2.84、2.18、4.45,P均<0.05)。结论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训练 下肢功能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建 刘华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坐站训练,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Lst低于对照组[(85.05±14.25)mm vs(88.24±16.15)mm],SAst、BBS评分高于对照组[(151.96±24.88)cm^2 vs(142.11±20.09)cm^2]、[(35.93±7.34)分vs(29.33±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60.39±6.33)分vs(52.47±6.78)分],TUGT计时短于对照组[(40.10±7.82)s vs(53.60±8.0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强化坐站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动静态平衡能力,改善双下肢运动的稳定性,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坐站训练 脑卒中 偏瘫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坐站能力强化训练与比目鱼肌牵伸在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3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坐站能力强化训练与比目鱼肌牵伸训练方式对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 目的:研究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坐站能力强化训练与比目鱼肌牵伸训练方式对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及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及训练基础上结合坐站能力强化训练与比目鱼肌牵伸训练.2组患者均进行6周的康复治疗后通过Ashworth痉挛量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MAS法)4项指标评价2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情况、运动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shworth痉挛量表、Berg平衡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和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MAS法)4项指标进行评价显示,观察组治疗前4项指标依次为(2.12±0.98)分、(12.54±2.87)分、(27.45±5.57)分、(1.32±0.65)分;治疗后4项指标依次为(1.12±0.46)分,(18.52±2.56)分,(65.57±5.97)分,(2.92±0.53)分.对照组治疗前4项指标依次为:(2.29±0.34)分、(12.48±2.12)分、(27.38±5.62)分、(1.27±0.68)分;治疗后4项指标依次为(1.78±0.98)分、(15.05±2.68)分、(56.12±5.56)分、(1.92±0.65)分.2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坐站能力强化训练及比目鱼肌牵伸器训练对偏瘫患者的肌力、运动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起到促进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强化训练 比目鱼肌牵伸训练 偏瘫 肌力、运动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视觉干预结合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为峰 王锐 邵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3]。目前,对于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干预 强化-训练 平衡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方胜胜 张芳芳 胡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和步态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双足平行位坐站转移训练,研究组接受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Breg平衡量表(BBS)、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步长偏差、患健侧摆动比值、健患侧支撑比值;比较两组训练后人体重心点在矢状面的最大摆动幅度(COGX)、从站到坐时间、从坐到站时间。结果训练后,两组BBS评分、QOF评分、MBI评分高于训练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健侧摆动比值、健患侧支撑比值及步长偏差均低于训练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GX高于对照组,从站到坐时间及从坐到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称负重式坐站转移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坐站转移稳定性及步态对称性,并可缩短坐站转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负重式转移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转移稳定性 步态对称性
下载PDF
坐-站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学兵 张瑾 +3 位作者 张娥铿 程桥珍 张志伟 程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980-982,共3页
目的通过强化坐-站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探讨其对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通过强化坐-站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探讨其对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坐-站训练,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每周治疗6天,持续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身体重心分布、Berg平衡量表、TUGT及步态分析测试并记录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患肢负重比例、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患肢负重比例、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研究组在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患肢负重比例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强化坐-站训练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加快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长瑞 闫倩茹 李田田 《全科护理》 2023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5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予...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5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予常规双足平行位行坐站—站坐训练,观察组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比两组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步态对称性。结果:两组干预2个月末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压力中心轨迹包围的最大面积(CoP-SA)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CoP-SL)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个月末5次坐立测试(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观察组干预2个月末独立完成坐站、独立完成站坐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个月末健患侧支撑比值、患健摆动比值、步长偏差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由坐到站、由站到坐下肢负重的不对称性(WBasym)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可调节脑卒中偏瘫病人步态对称性,改善平衡功能,调节坐站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负重式-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早期坐站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影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延利 孟淑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坐站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坐站平衡训练联合偏瘫肢体训练组(A组)30例、偏瘫肢体训练组(B组)31例。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用Berg... 目的观察早期坐站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步行能力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坐站平衡训练联合偏瘫肢体训练组(A组)30例、偏瘫肢体训练组(B组)31例。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估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用Berg平衡量表判定平衡障碍程度并结合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坐站平衡训练联合偏瘫肢体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平衡训练 脑卒中 步行能力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坐站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欢欢 李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5期557-558,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坐站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坐站平衡训练,研究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坐站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用坐站平衡训练,研究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坐站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 平衡训练
下载PDF
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韩晓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69-71,81,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对...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巨刺缪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伯格氏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日常活动能力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步行功能分级(Holden)评分、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坐位平衡能力[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轨迹长(COP-SL)及轨迹面积(CO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MBI、Hold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P-SL水平低于对照组,COP-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BBS、MBI和Holden评分,降低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以及改善坐位平衡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缪刺针法 对称负重式-训练 老年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张志刚 《医疗装备》 2016年第7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平衡及步行能力明显升高(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坐-站训练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平衡及步行能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训练 康复训练 卒中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STS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ADL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卞荣 万里 +1 位作者 王翔 王彤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研究坐站(STS)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STS组则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是在训练强度、... 目的:研究坐站(STS)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后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STS组则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是在训练强度、次数及时间上的改进,并增加STS的特定动作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及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对2组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各时段2组FMA和MBI积分均逐步上升(P<0.05,0.01)。在治疗1~3个月时,STS组患者下肢FMA积分已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ADL积分在3个月时,STS组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STS强化康复训练可加速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强化训练 下肢功能 ADL
下载PDF
康复训练装置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分析
19
作者 陈岱民 孟令洋 史尧臣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如何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文基于三维设计,设计了一种辅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装置。根据人体坐-站转换运动轨迹对坐-站转换过程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结合RecurDyn仿真软件进... 针对如何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文基于三维设计,设计了一种辅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装置。根据人体坐-站转换运动轨迹对坐-站转换过程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结合RecurDyn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虚拟样机的坐-站转换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期望的轨迹规划进行下肢坐-站转换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康复训练 运动轨迹 运动学逆解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予工 张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坐一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站训练,每次15ra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 目的观察强化坐一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站训练,每次15ra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体重分布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一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分布、BBS和TUGT评分以及步态分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仅体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坐一站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