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根生 李青 +5 位作者 邹胜菊 许冬娣 汪丹 陈早琴 许红玲 高传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92-195,20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6例阴道顶端脱垂患者,研究组58例予以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对... 目的分析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6例阴道顶端脱垂患者,研究组58例予以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对照组58例予以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前及术后1年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表(PFDI-20)、性功能问卷表(PISQ-12)评分、POP-Q各项指标测量结果、以及并发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长,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PFDI-20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ISQ-12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Q各项指标测量结果提示2组手术前后最具代表性的C点及D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手术前后POP-Q各项指标测量结果比较,Ap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手术时间虽然延长,但可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性生活更加满意,并且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前后壁修补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治疗盆腔脏器脱垂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红玲 王根生 +5 位作者 李青 王书华 许冬娣 陈早琴 汪丹 高柳琴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 分析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 搜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诊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0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 目的 分析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 搜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诊治的重度子宫脱垂患者102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新式阴式组)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LSC组),每组51例。2组患者均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诊断为Ⅲ度子宫脱垂,术后均随访6个月,分别比较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的恢复、复发等情况。结果 LSC组的手术时间长于新式阴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病例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阴式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7.8%,LSC组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POP-Q分度法代表阴道残端最低点的C点为评价指标,2组患者的治愈率各为94.7%、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C组术后出现1例阴道残端网片暴露。结论 2种手术方式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都是安全、微创、效果肯定的术式,其中新式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联合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具有无网片暴露、脏器不易损伤、容易操作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 盆腔器官脱垂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下载PDF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玲 柳晓春 +2 位作者 谢庆煌 朱兰 陈永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的18例POP-Q分度Ⅱ-Ⅲ度POP患者,记录入院资料和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POP-Q分类法评估Aa、AP、C、Ba、Bp、D点测... 目的:探讨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的18例POP-Q分度Ⅱ-Ⅲ度POP患者,记录入院资料和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POP-Q分类法评估Aa、AP、C、Ba、Bp、D点测定的变化,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10.5 ml,平均手术时间为50.0±8.6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2±0.8天,平均手术费用为8605±2164元,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6个月)。术前、术后12月C点分别为+2.2±0.7 cm、-5.6±0.5 cm,D点-3.9±0.9 cm、-7.0±0.0 c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例患者术后脱垂的系列症状减轻或消失,16例术后3月即恢复正常性生活。结论: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术后POP-Q分类法评估C点、D点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性生活较快恢复正常,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满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盆腔器官脱垂 生活质量 子宫脱垂
下载PDF
阴式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与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丹 王根生 +1 位作者 李青 许红玲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71-2774,共4页
目的研究阴式骶棘韧带固定缝合与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的患者25例以及行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的患者27例。分析... 目的研究阴式骶棘韧带固定缝合与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因盆腔器官脱垂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的患者25例以及行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的患者27例。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前后POP-Q各指示点位置及其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骶棘韧带固定缝合组(P<0.05)。2组术中出血、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POP-Q各指示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PFDI-20、PISQ-12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棘韧带固定缝合组复发1例,为Ⅱ度阴道前壁膨出;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组复发1例,为Ⅱ度阴道后壁膨出。结论阴式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与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均是治疗POP的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韧带悬吊术 盆腔器官脱垂
下载PDF
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严芳莉 李环 +2 位作者 胡艳 杜辉 周灿坤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4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式子宫切除术加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加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的POP-Q分期法分期为Ⅱ-Ⅳ度POP患者共45例。记录入院资料和围手术期参数,术前、... 目的探讨经阴式子宫切除术加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加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的POP-Q分期法分期为Ⅱ-Ⅳ度POP患者共45例。记录入院资料和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POP-Q分期法评估Aa、AP、Ba、Bp、C点测定的变化和生活质量,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28月,手术时间为(150.00±28.28)min,手术出血量(162.50±51.75)ml,住院费用(11867.30±1929.29)元。术前、术后Aa、AP、Ba、Bp、C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随访中,复发率6.67%。结论改良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手术简单、安全、能缓解脱垂症状,治愈率较高,短期效果好,远期疗效仍需要扩大样本量和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下载PDF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丽 罗永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探讨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POP的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2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后POP-Q各分度指标点的测量值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目的:观察探讨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POP的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2组,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后POP-Q各分度指标点的测量值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POP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并发症
下载PDF
Laborpro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对难产的预测研究
7
作者 黄钧 许晨晨 +1 位作者 王慧艳 孙彩凤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Laborpro数字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对孕妇产程中难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23例初产妇。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三组:产钳组(30例)、剖宫产组(113例)、平产组(... 目的探讨Laborpro数字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对孕妇产程中难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23例初产妇。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三组:产钳组(30例)、剖宫产组(113例)、平产组(880例)。使用Laborpro三维导航仪测量骨盆内径,用B超测量双顶径值,ROC曲线分析双顶径值、坐骨棘间径、坐骨棘间径与双顶径之差对产程中难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平产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坐骨棘间径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0.30(10.00~10.70)cm、9.86(9.70~10.20)cm和9.80(9.60~10.00)cm,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H=130.248,P <0.001),两两比较发现,与平产组相比,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坐骨棘间径均较小。按照不同坐骨棘间径区间划分,分娩方式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55,P <0.001),多重比较发现,在坐骨棘间径≤9.0cm、~≤9.5cm、~≤10.0cm区间中,产钳组和剖宫产组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平产组,在坐骨棘间径~≤10.5cm、>10.5cm组中,剖宫产组的构成比低于平产组。坐骨棘间径与双顶径之差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为0.86(0.82~0.89),预测难产最佳,最佳预测值为0.450。结论 Laborpro数字三维导航仪测量坐骨棘间径作为一种客观精确、无辐射、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结合胎儿双顶径值,对孕妇产程中难产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pro系统 坐骨棘间径 难产 预测
下载PDF
B超测量孕妇坐骨棘间径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8
作者 韩绯 徐加英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4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B超 测量 分娩 孕妇坐骨棘间径
下载PDF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研究
9
作者 何为 仇雅晨 +3 位作者 杨颖 王青元 邹俊驰 王文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因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53例行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ISFF)作为研究组(ISFF组),71例行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作为对照组(SSL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分期法(POP-Q)客观评价手术疗效,采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得分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ISFF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SSL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客观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2~41个月),ISFF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77%,主观满意度为96.23%,SSLF组复发3例,失访2例,复发率4.34%,主观满意度为95.65%。SSLF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直径约5 cm盆腔血肿,予以止血等对症处理后血肿消失。两组均无脏器损伤及输血的患者。结论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术式,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术 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脱垂生活质量问卷 妇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CT診斷輸尿管坐骨切跡疝1例並文獻複習
10
作者 杜芷瑩 楊貞勇 王秋梅 《镜湖医学》 2024年第1期68-68,60,共2页
輸尿管疝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多數是腹膜旁輸尿管疝,而輸尿管坐骨切跡疝極為罕見,在國外文獻中很少有病例報導,而國內文獻亦沒有相關資料[1,2]。坐骨切跡分為坐骨大切跡、坐骨小切跡。坐骨體的後緣有一尖銳骨突稱坐骨棘,棘的後上方為坐骨... 輸尿管疝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多數是腹膜旁輸尿管疝,而輸尿管坐骨切跡疝極為罕見,在國外文獻中很少有病例報導,而國內文獻亦沒有相關資料[1,2]。坐骨切跡分為坐骨大切跡、坐骨小切跡。坐骨體的後緣有一尖銳骨突稱坐骨棘,棘的後上方為坐骨大切跡,下方為坐骨小切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 骨突 尿管
下载PDF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与骶棘韧带固定缝合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玉玲 柳晓春 +3 位作者 朱兰 郑玉华 陈永连 陶春梅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ISFF)与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子宫脱垂患...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ISFF)与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34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ISFF(18例)和SSLF(16例)两种术式,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ISFF组和SSLF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10.5)m L、(92±8.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60±8.6)min、(74±9.6)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2±0.8)d、(4.5±1)d。术前ISFF组患者子宫C点(+2.60±0.20)cm、D点(-3.91±0.61)cm;SSLF组C点(+2.61±0.13)cm、D点(-3.89±1.20)cm。术后检查ISFF组患者C点(-5.69±0.51)cm、D点(-6.87±0.32)cm;SSLF组C点(-5.70±0.60)cm、D点(-7.00±0.30)cm;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最后有6例患者失访。术后3月随访28例患者有正常性生活,6例患者因自身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 ISFF是利用自身组织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费用低,安全微创、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经阴道骶韧带固定术 子宫脱垂
原文传递
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治疗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玲 朱兰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年第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完成生育的子宫脱垂患者28例,实施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采用POP-Q评分评估... 目的探讨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chial spinous fascia fixation)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1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完成生育的子宫脱垂患者28例,实施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术,采用POP-Q评分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中,22例患者为子宫脱垂Ⅲ度,6例为症状性脱垂Ⅱ度;术中出血量(50±10.5)m L,手术时间(60±8.6)mim,术后住院时间(4.2±0.8)d,术后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术前患者子宫C点(+2.60±0.20)cm和D点(-3.91±0.61)cm;术后患者C点(-5.67±0.60)cm,D点(-6.00±0.30)cm;3例患者术后失访,28例患者中22例患者术后3月均有正常性生活,2例患者因担心术后复发,拒绝性生活;1例术后有不适感觉拒绝性生活。结论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是利用自身组织治疗子宫脱垂,具有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费用低,安全微创、术后对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子宫脱垂 自身组织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季锋 周书转 +2 位作者 陈辉 熊源长 许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832-835,876,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阴部神经阻滞成功率和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的有效性。方法采用Nantes诊断标准,共人组20例诊断为PN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岁),在超...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坐骨棘入路阴部神经阻滞成功率和脉冲射频治疗阴部神经痛(pudendal neuralgia,PN)的有效性。方法采用Nantes诊断标准,共人组20例诊断为PN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7岁),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坐骨棘人路经皮穿刺至阴部内动脉附近,在感觉及运动测试覆盖治疗靶区满意后行脉冲射频治疗。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定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共18例患者完成随访,18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在脉冲射频治疗7d后疼痛(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并且疗效稳定持续至治疗后6个月,且这些患者在治疗后7、14d的坐位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治疗后7d与治疗后14d的坐位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脉冲射频治疗PN是一种简便、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阴部神经痛 超声引导 坐骨棘
原文传递
坐骨包虫病误诊一例分析
14
作者 马占才 张广源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8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坐骨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首诊误诊为坐骨结核的坐骨包虫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无意中发现左臀部核桃大小包块,渐增大2周就诊,以左臀部肿物收入院。经追问病史... 目的探讨坐骨包虫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首诊误诊为坐骨结核的坐骨包虫病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无意中发现左臀部核桃大小包块,渐增大2周就诊,以左臀部肿物收入院。经追问病史、查体并结合CT等检查拟诊为坐骨结核。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坐骨包虫病。术后予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骨包虫病临床少见,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发生误诊;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以提高骨包虫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蚴病 坐骨 误诊 结核 脓肿
下载PDF
经臀入路阴部神经阻滞用于会阴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明慧 俞红丽 +2 位作者 常涛 傅舒昆 林福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9期716-717,720,共3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一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带状疱疹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的疱疹易发生PHN[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一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带状疱疹和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的疱疹易发生PHN[2]。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获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部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会阴区 NEURALGIA 神经分布区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书 坐骨棘 会阴部 坐骨小孔
下载PDF
重度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植入网片盆底重建术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小丽 李兆艾 +1 位作者 白丽霞 张莹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54-856,共3页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或盆底解剖结构缺陷引起盆腔器官移位和(或)盆底器官功能异常,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最主要的方法。利用非吸收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全盆底修补术...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或盆底解剖结构缺陷引起盆腔器官移位和(或)盆底器官功能异常,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手术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最主要的方法。利用非吸收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全盆底修补术,因具有较高的客观治愈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术 聚丙烯补片 盆底修补术 盆底器官 盆底支持组织 生活质量评价 患者病历 坐骨棘 结构缺陷
下载PDF
盆丛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童鑫康 霍汝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1期16-18,60-61,共5页
作者在40侧成人男性盆腔标本上观测了盆丛的形态、位置,并以坐骨棘为基准对盆丛做了定位调查.盆丛位于直肠前外侧,紧贴脏器。根据丛的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型(占25%)和分散型(占75%).以盆丛的扇形发支处为界,测量了盆丛最大宽径为3.85±... 作者在40侧成人男性盆腔标本上观测了盆丛的形态、位置,并以坐骨棘为基准对盆丛做了定位调查.盆丛位于直肠前外侧,紧贴脏器。根据丛的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型(占25%)和分散型(占75%).以盆丛的扇形发支处为界,测量了盆丛最大宽径为3.85±0.9cm,最大纵径为3.55±0.7cm。将最大宽径和纵径的交点作为盆丛中心点。在盆丛中心点与坐骨棘投影的正中矢状平面上,93%的盆丛中心点分布在以坐骨棘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同心圆范团范围内。讨论了盆腔脏器切除术保护盆丛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丛 盆腔脏器切除术 坐骨棘
下载PDF
两种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方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春梅 王玉玲 陈永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FF)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患者63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盆底重建组与ISFF... 目的:分析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与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ISFF)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患者63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盆底重建组与ISFF组,改良盆底重建组30例,ISFF组33例,两组患者均为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诊断为Ⅲ度子宫脱垂(包括穹隆脱垂)的患者。两组患者各随访18个月,分别比较两种手术的术中、术后情况,术后的恢复以及复发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改良盆底重建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高于ISF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盆底重建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5.6%,ISFF组的术后主观满意度为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OP-Q分类法代表子宫最低点的C点和代表后穹窿的D点为评价指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2.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置网片的患者无1例出现网片的侵蚀和暴露。结论:两种术式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均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效果好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 经阴道坐骨棘筋膜固定缝合术 子宫脱垂
下载PDF
分娩活跃期应用催产素、安定及阿托品催产477例效果观察
19
作者 韩立敏 朱红莹 刘淑芹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2期1-1,共1页
分娩期常需采用催产方法,以促进宫缩,加速分娩。近几年来,催产的指征、时机、方法有很多新的进展。我院采用催产素、安定、阿托品三种药物联合催产,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底,我院分娩... 分娩期常需采用催产方法,以促进宫缩,加速分娩。近几年来,催产的指征、时机、方法有很多新的进展。我院采用催产素、安定、阿托品三种药物联合催产,收到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底,我院分娩产妇共4406例,我们对477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的产妇实施催产,其中从潜伏期开始宫缩乏力并延至活跃期的产妇占96%,其次为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期 宫缩乏力 胎膜早破 宫缩规律 难产率 过期妊娠 产程时间 软产道异常 坐骨棘 胎位异常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蒲羽 邱远 +3 位作者 李祥 王文生 杨桦 肖卫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的发生率、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通外科确诊为直肠癌并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337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29例,年龄(61.03±11.32)岁。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选择可能对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术后恢复时间及骨盆径线对LARS的影响。结果 337例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均数为14.08(0~41),126例(37.4%)有LARS症状,其中重度LARS占总例数的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位置越低、术前放疗、术后恢复时间越短均是患者术后存在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直肠癌患者LARS评分比较显示:与术后6个月内比较,术后6~18个月LARS评分呈逐步且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对于手术18个月后的患者研究显示: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吻合口距肛缘≥5 cm组(P<0.05);骨盆径线资料对比分析发现,吻合口距肛缘<5 cm直肠癌患者中,LARS组坐骨棘间径显著小于无LARS组(P<0.05)。结论 LARS是直肠癌特别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吻合口位置、术前放疗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为影响LAR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直肠癌患者术后LARS症状出现显著改善至少需6个月以上;骨盆横径特别是坐骨棘间径大小可预测低位直肠癌术后LARS发生及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危险因素 坐骨棘间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