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超引导下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付应娟 吴杭钦 王昊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787-1790,共4页
目的研究B超指引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erior iliofascial space block of inguinal ligament,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做... 目的研究B超指引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uperior iliofascial space block of inguinal ligament,S-FICB)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本院收治的68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按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组采用B超指引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S-FICB。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时间和麻黄碱用量,麻醉前、麻醉后10 min和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及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及神经阻滞的持续时间均多于对照组,麻黄碱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10 min及30 min,研究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麻醉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麻醉前,且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B超指引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联合S-FICB能够维持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系统平稳,减少麻黄碱药物用量,提高围术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术 B超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坐骨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髂筋膜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湉 周脉涛 +3 位作者 刘宇芳 廖兴志 唐立飞 张咏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91-794,801,共5页
目的 比较髂筋膜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麻醉科收治的80例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及以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 目的 比较髂筋膜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以2021年3月-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麻醉科收治的80例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及以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40例)和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曲马多镇痛补救情况、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24、48、72 h的QoR-15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P组相比,N组术后12 h内静息时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 h内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较低,使用曲马多镇痛补救例数减少,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及48 h内QoR-15评分升高,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缩短,恶心呕吐和不良反应总例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患者镇痛满意度及QoR-15评分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坐骨神经阻滞 静脉自控镇痛 下肢骨折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4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则接受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神经阻滞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8h肌群肌力水平。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0.5h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8h股后肌群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利于延长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同时提升肌群肌力,促进踝部骨折患者转归,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超声引导下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 肌群肌力
下载PDF
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中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入路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刘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中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入路不同方案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并根据入路方案的不同分为前... 目的探讨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中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入路不同方案的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采用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并根据入路方案的不同分为前入路组(n=30)和后入路组(n=30).记录两组患者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以及完成坐骨神经识别的时间,同时对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均为100.00%(30/3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入路组患者的坐骨神经识别的时间明显短于前入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入路组患者的神经阻滞的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后入路,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之间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比较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前入路组患者术后发生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后入路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和程度均未见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高龄膝关节以下手术中超声引导坐骨神经阻滞入路方案的不同虽然在坐骨神经识别和完成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麻醉的效果以及安全性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膝关节以下手术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阻滞入路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舒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8期84-84,共1页
目的对膝关节镜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效果予以探究。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拟接受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甲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侧入路腘窝坐骨... 目的对膝关节镜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效果予以探究。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拟接受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两组,甲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麻醉,乙组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并对两组Ta、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乙组Tb、Td比甲组低,Te、Tf比甲组高(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效果显著,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神经联合侧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糖尿病足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方凯凯 王国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手术中行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行DF手术的糖尿病(DM)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55~85岁,平均年龄56.78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组(观察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Tb)、麻醉后5 min(T5)、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15 min(T15)、麻醉后30 min(T30)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麻醉操作时间(OT)、手术等待时间(SWT)、首次镇痛时间(FAT)、首次自主排尿时间(FUT);记录2组患者术后6、12、18、24 h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均明显低于观察组[(138.85±17.16)mmHg vs(147.66±13.52)mmHg、(132.96±15.93)mmHg vs(145.29±18.15)mmHg、(132.65±17.34)mmHg vs(141.88±18.67)mmHg、(130.15±12.47)mmHg vs(143.65±15.91)mmHg;P<0.05]、DBP[(72.64±8.48)mmHg vs(80.48±9.76)mmHg、(69.21±12.87)mmHg vs(81.59±12.09)mmHg、(68.58±13.98)mmHg vs(78.46±10.47)mmHg、(70.22±11.75)mmHg vs(85.14±13.69)mmHg;P<0.05];在T5、T10、T15、T30时,对照组SBP、DBP均明显低于同组Tb[SBP:(138.85±17.16)mmHg vs(155.30±11.86)mmHg、(132.96±15.93)mmHg vs(155.30±11.86)mmHg、(132.65±17.34)mmHg vs(155.30±11.86)mmHg、(130.15±12.47)mmHg vs(155.30±11.86)mmHg;DBP:(72.64±8.48)mmHg vs(84.82±10.33)mmHg、(69.21±12.87)mmHg vs(84.82±10.33)mmHg、(68.58±13.98)mmHg vs(84.82±10.33)mmHg、(70.22±11.75)mmHg vs(84.82±10.33)mmHg](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OT、SWT、FAT均明显延长[(7.43±3.48)min vs(16.84±3.26)min、(11.62±3.16)min vs(26.47±3.51)min、(263.79±44.23)min vs(448.65±187.64)min](P<0.01),FUT明显缩短[(337.04±37.28)min vs(250.41±47.09)min](P<0.01),在术后12 h、18 h、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6.27±0.61)分vs(3.71±0.72)分、(6.08±1.42)分vs(3.51±0.63)分、(5.22±1.15)分vs(3.99±0.76)分](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72.00%(36/50)vs 8.00%(4/50)](P<0.05)。随访期1年,行联合神经阻滞的未复发率明显高于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式[70.00%(35/50)vs 54.00%(27/50)],且术后VAS评分和麻醉方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关键风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前入路坐骨神经及股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DF手术中,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确切、神经阻滞时间长的优势,可有效提升DF患者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 坐骨神经阻滞 神经阻滞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游弋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B组给予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C组...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经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A组给予超声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B组给予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C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Ta较A、C组明显更长,C组Tb、Td较A、B组更短,C组Te、Tg较A、B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T3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后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股神经联合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明确,且安全性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联合侧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膝关节镜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罗哌卡因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肢肌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天胜 刘喜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53-2055,共3页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罗哌卡因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患肢肌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行经...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罗哌卡因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患肢肌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登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踝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行经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中所用罗哌卡因质量浓度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A、B、C组患者分别注入3.3、3.75、4 g·L^(-1)的罗哌卡因20 mL,观察3组治疗后的Bromage评分与血流动力学的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术后6、12、18、24 h,Bromage评分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 h,3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5 min 3组MAP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方面:B组、C组术中HR均升高,A组、B组、C组术中与B组、C组术后MA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手术,安全性高,镇痛、阻滞效果明显,但不同质量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者术后肌力恢复速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部骨折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坐骨神经股骨外侧入路连续阻滞用于跟骨和踝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龚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8-19,共2页
观察坐骨神经股外侧入路连续阻滞用于跟骨和踝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跟骨和踝部骨折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骨外侧入路坐骨... 观察坐骨神经股外侧入路连续阻滞用于跟骨和踝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治疗跟骨和踝部骨折的患者中随机择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接受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股骨外侧入路坐骨神经连续阻滞用于术后镇痛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接受静脉连接镇痛泵型PCIA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跟骨和踝部手术患者治疗后的麻醉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镇痛后观察组手术患者的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效果要好;椎管内罗哌卡因使用量比对照组罗哌卡因使用量少;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VAS评分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两组的手术镇痛效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和踝部手术后采用坐骨神经股外侧入路连续阻滞可有效起到镇痛作用,麻醉效果理想,确保手术安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和踝部手术 坐骨神经股外侧连续阻滞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