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聂勋兰 李志伟 +2 位作者 郑天会 刘洁 廖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坐-站训练,每次15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坐-站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残障及后遗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坐-站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视觉干预结合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徐为峰 王锐 邵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3]。目前,对于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干预 强化坐-站训练 平衡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坐-站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学兵 张瑾 +3 位作者 张娥铿 程桥珍 张志伟 程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980-982,共3页
目的通过强化坐-站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探讨其对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 目的通过强化坐-站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探讨其对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强化坐-站训练,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每周治疗6天,持续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身体重心分布、Berg平衡量表、TUGT及步态分析测试并记录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患肢负重比例、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患肢负重比例、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研究组在BBS及TUGT评分、步速、步幅、患及健侧步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患肢负重比例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强化坐-站训练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加快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站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张志刚 《医疗装备》 2016年第7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康复的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坐-站训练,两组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平衡及步行能力明显升高(P<0.05),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坐-站训练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平衡及步行能力,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坐-站训练 康复训练 卒中 平衡能力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予工 张天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6-599,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坐一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站训练,每次15ra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 目的观察强化坐一站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坐-站训练,每次15rain,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体重分布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一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体重分布、BBS和TUGT评分以及步态分析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仅体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坐一站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改善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坐-站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杰 谢凌锋 +2 位作者 肖锋 程群 尤春景 《中国康复》 201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训练 平衡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范长瑞 闫倩茹 李田田 《全科护理》 2023年第4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5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予... 目的:探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及双下肢负重对称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5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予常规双足平行位行坐站—站坐训练,观察组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对比两组平衡功能,坐站转移能力,步态对称性。结果:两组干预2个月末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压力中心轨迹包围的最大面积(CoP-SA)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的轨迹长(CoP-SL)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个月末5次坐立测试(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观察组干预2个月末独立完成坐站、独立完成站坐时间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2个月末健患侧支撑比值、患健摆动比值、步长偏差水平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常规组;观察组由坐到站、由站到坐下肢负重的不对称性(WBasym)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可调节脑卒中偏瘫病人步态对称性,改善平衡功能,调节坐站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负重式-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月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以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下肢FMA-L评分、MBI得分、BBS得分及TUGT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1.99、8.61、7.36、8.34、10.50、7.38、4.29,P均<0.05)。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的FMA-L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TUGT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9、2.84、2.18、4.45,P均<0.05)。结论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训练 下肢功能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江帆 朱其凤 付水生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 目的:观察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介导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强化坐—站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平衡、步行能力及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BS、MBI评分及TUGT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MBI评分及TUGT计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BB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计时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坐—站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行能力,改善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坐-站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
10
作者 韩晓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5期69-71,81,共4页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对... 目的:观察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74例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巨刺缪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伯格氏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日常活动能力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步行功能分级(Holden)评分、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坐位平衡能力[坐位静态下压力中心点轨迹长(COP-SL)及轨迹面积(COP-S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34/37),高于对照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MBI、Holden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OP-SL水平低于对照组,COP-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缪刺针法联合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老年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BBS、MBI和Holden评分,降低NIHSS评分和手部水肿程度评分,以及改善坐位平衡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对称负重式坐站-站坐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刺缪刺针法 对称负重式-训练 老年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康复训练装置结构设计及运动学仿真分析
11
作者 陈岱民 孟令洋 史尧臣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如何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文基于三维设计,设计了一种辅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装置。根据人体坐-站转换运动轨迹对坐-站转换过程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结合RecurDyn仿真软件进... 针对如何使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自主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问题,本文基于三维设计,设计了一种辅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坐-站转换康复训练的装置。根据人体坐-站转换运动轨迹对坐-站转换过程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结合RecurDyn仿真软件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虚拟样机的坐-站转换运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实现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期望的轨迹规划进行下肢坐-站转换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康复训练 运动轨迹 运动学逆解 仿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