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
1
作者 邱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7期46-48,共3页
目的 观察“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35例。参考组进行传统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参考... 目的 观察“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70例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每组35例。参考组进行传统康复干预,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进行“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干预前与干预1周、2周后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血压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的康复锻炼用于脑梗伴高血压病患者有利于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能力,促使血压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 高血压病 康复锻炼 --行”目标性锻炼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坐-立-行”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的康复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杨秋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0-0073,共4页
研究“坐-立-行”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的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7—2023.7期间在本院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随机投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坐-立-行”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 研究“坐-立-行”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的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7—2023.7期间在本院收治的43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随机投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坐-立-行”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肢体功能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遵医行为评分显著更高(P <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介入患者实施目标性功能锻炼与规范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目标性功能锻炼 规范护理 急性脑梗死介入 康复质量 影响
下载PDF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春兰 丁爱男 李旭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9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时间段,选取脑出血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时间段,选取脑出血术后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FAC步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坐-立-行目标性锻炼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运动能力,减轻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行目标性锻炼 激励式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能力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联合激励式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敏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8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坐-立-行目标性锻炼与激励式护理联合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 目的:观察坐-立-行目标性锻炼与激励式护理联合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坐-立-行目标性锻炼联合激励式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心理健康、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均低于护理前,Barthel指数(BI)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坐-立-行目标性锻炼联合激励式护理,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神经、运动功能,还可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行目标性锻炼 激励式护理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启龙 武欢 +2 位作者 马朝阳 何承敏 孙国杰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肘部与膝关节对应的双侧曲池、手三里、肘髎等6穴针刺结合坐-立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患膝关节局部针刺;2组针... 目的:观察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KOA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肘部与膝关节对应的双侧曲池、手三里、肘髎等6穴针刺结合坐-立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患膝关节局部针刺;2组针刺治疗后均行膝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定及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 sit-to-stand test,FTSST)进行评测。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除肿胀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0.05)。治疗后,2组行1次FTSST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0.05)。结论:关节对应针刺结合坐-立试验能显著缓解KOA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膝功能,临床效果显著,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膝关节局部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对应 膝关节 针刺 -立试验 骨关节炎 运动疗法
下载PDF
5次“起-坐”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吕燕华 朱顺芳 +5 位作者 曾小莉 陈燕君 刘丹 牟菁菁 刘来昱 邹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5次"起-坐"试验(5STS)在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51例及健康对照2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完成5STS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呼... 目的探讨5次"起-坐"试验(5STS)在我国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符合入选标准的COPD患者51例及健康对照20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并完成5STS试验、肺通气功能检查、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呼吸困难评分(m MRC)、BODE指数评分等。结果所有入选者均能完成5STS试验,两组所行3次5STS时间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P<0.001),但COPD患者5STS时间12.93±3.11 s较健康对照组10.72±0.71 s明显延长(P=0.002)。无论COPD患者还是健康对照5STS时间与6MWT结果均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682;另外,COPD患者5STS时间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体质量指数(BMI)显著负相关,与m MRC、BODE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5STS试验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好,与现有的多数COPD评价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有效反映老年COPD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疾病严重程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次“起-”试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步行试验
下载PDF
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杰 谢凌锋 +2 位作者 肖锋 程群 尤春景 《中国康复》 201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人体重心监测下的坐-站转移训练。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Te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对其静态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Tencnobody本体感觉评估系统测得的重心移动距离与重心描绘面积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定的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人体重心监测辅助下的坐-站转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转移训练 平衡功能 脑卒中
下载PDF
双侧臀肌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稳定性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汤洋 林坚 +1 位作者 黄雄昂 李琳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878-881,890,共5页
目的观察研究双侧臀肌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1(患侧贴扎组)、治疗组2(健侧和患侧共同贴扎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配合... 目的观察研究双侧臀肌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1(患侧贴扎组)、治疗组2(健侧和患侧共同贴扎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功能锻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功能运动。记录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相关数据,采用AL-080型步态与平衡功能锻练评估系统,测量患者坐-站转移所需时间、左右下肢负重的差别(ALD)以及身体重力点在额状面上的移动距离(COGX),观察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训练前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在训练前和训练后坐-站转移的时间、ALD、COGX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上述所有参数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2和治疗组1患者治疗后上述参数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2的疗效较治疗组1、对照组更显著。治疗组1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肌内效贴配合功能训练可一定程度促进偏瘫后坐-站转移能力,双侧贴扎肌内效贴效果较患侧单独贴扎效果好,可作为一种简易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脑卒中 -站转移 臀肌
下载PDF
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与坐起-行走地反力的样本熵特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英楠 李慧奇 +2 位作者 梁升云 赵国如 高星 《集成技术》 2016年第6期52-61,共10页
坐起-站立是平时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动作之一。对于下肢功能不断衰弱的老年人而言,坐起-站立过程中常会发生跌倒。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老年人坐起-站立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动态特征与身体平衡能力的关系。本次实验在马连洼社区(北京老年人口比... 坐起-站立是平时生活中最常出现的动作之一。对于下肢功能不断衰弱的老年人而言,坐起-站立过程中常会发生跌倒。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老年人坐起-站立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动态特征与身体平衡能力的关系。本次实验在马连洼社区(北京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社区之一)进行,项目组共搜集到128例数据,其中男性51人,女性77人,年龄都不小于65岁。利用平衡能力测试对老年人群进行评分,分为正常组、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高风险组4组。实验时,要求所有的实验对象以最舒适的状态完成坐起-行走动作。左右足的足底压力和力矩数据被记录,并且被样本熵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左右足的足底压力和力矩变量的样本熵的统计特性具有差异,并且在不同老年人群的足底压力和力矩之间也存在差异,尤其以下变量的样本熵在不同组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行走过程中左足在内外侧方向的足底压力(LF_x,P=0.049)、在前后方向的足底压力(LF_y,P=0.025)、在垂直方向上的足底压力(LF_z,P=0.036),行走过程中右足在前后方向上的足底压力(RF_y,P=0.043)、在垂直方向上的足底压力(RF_z,P=0.006)、在内外侧方向上的力矩(RM_x,P=0.041)。以上结果表明,在采集和分析老年人的足底压力数据时应该分开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行走 地面反作用力 力矩
下载PDF
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聂勋兰 李志伟 +2 位作者 郑天会 刘洁 廖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坐-站训练,每次15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坐-站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残障及后遗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站训练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PNF上肢和躯干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洁 鞠晶昀 徐茜 《交通医学》 2018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上肢和躯干模式的使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效果。方法: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坐-站转移训练,观察组采用PNF上... 目的:探讨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上肢和躯干模式的使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的效果。方法:3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坐-站转移训练,观察组采用PNF上肢和躯干模式,结合PNF中重复、等张组合等技术进行坐-站转移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坐-站-坐时间、坐位躯干前倾范围及坐-站转移时患肢负重最大占比。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坐-站-坐时间5.49±1.07 s,坐位躯干前倾范围31.9±2.2 cm,转移时患肢负重最大占比46.09%±4.40%,分别优于治疗前的11.76±1.91 s,25.1±1.8 cm,36.79%±4.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坐-站-坐时间7.44±1.78 s,患肢负重最大占比42.88%±3.84%,分别优于治疗前的11.57±2.02 s和36.19%±4.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3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NF技术上肢和躯干模式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上肢和躯干模式 偏瘫-站转移
下载PDF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月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具有一定坐站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基于以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进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下肢FMA-L评分、MBI得分、BBS得分及TUGT时间均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30、21.99、8.61、7.36、8.34、10.50、7.38、4.29,P均<0.05)。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的FMA-L评分、MBI评分、BBS评分及TUGT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9、2.84、2.18、4.45,P均<0.05)。结论基于任务为导向的坐-站-坐强化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训练 下肢功能 卒中 偏瘫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雪娇 郑洁皎 +2 位作者 夏汶 刘翠鲜 曲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5,共6页
脑卒中偏瘫常导致患者坐-站转移功能障碍。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综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坐-站转移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的研究进展,介绍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案。发现在自然、对称和健足置后等三种不同足位... 脑卒中偏瘫常导致患者坐-站转移功能障碍。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综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坐-站转移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的研究进展,介绍脑卒中偏瘫患者坐-站转移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案。发现在自然、对称和健足置后等三种不同足位条件下站起,患者的稳定性、坐-站转移时间、下肢负重对称性、肌肉激活程度和时序都有所不同;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坐-站转移康复训练或配合其他康复可改善患侧下肢功能,预防跌倒和患侧肢体失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站转移 足位 生物力学 表面肌电图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健康人坐-站-坐运动中姿势图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天昊 吴毅 +1 位作者 陆蓉蓉 李放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5-609,共5页
目的:目前对于坐-站-坐过程并无很好的定量评价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姿势图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纳入了74名健康成年人,在平衡系统上分别进行坐位、站立位和坐-站-坐转移运动各20 s。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姿势图... 目的:目前对于坐-站-坐过程并无很好的定量评价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姿势图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纳入了74名健康成年人,在平衡系统上分别进行坐位、站立位和坐-站-坐转移运动各20 s。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姿势图参数。测试分两次进行,第1次测试后的第7天进行第2次测试。结果:在坐位和站立位评定中,所评估的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在坐-站-坐之站立相评定中,所有参数的ICC都在0.4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在坐-站-坐之坐位相评定中,所有参数的ICC都在0.6以上,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结论:坐-站-坐运动姿势图评价是一种新的评定方式,在正常人群中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能动态评价坐站转移过程中的姿势控制能力,之后需在患者群体中应用,以带来更好的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平衡 姿势控制 重测信度 健康人
下载PDF
“坐-立-行”目标性锻炼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贾茹 刘庆芬 +4 位作者 李丽 徐冬霞 吴超伦 姜丽萍 顾纪芳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0年第3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坐-立-行"目标性锻炼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讲解和制定... 目的探讨"坐-立-行"目标性锻炼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护士讲解和制定康复计划等常规康复教育方法;试验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基础上,加用"坐-立-行"目标性强化锻炼康复训练教育模式。采取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1个月及2个月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2组出院时、出院1个月、2个月下肢运动功能得分、平衡功能得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坐-立-行"三要素基本动作锻炼,能有效的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梗死 下肢功能障碍 "--行"目标锻炼
下载PDF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玉丽 张军卫 +2 位作者 陈世铮 唐和虎 洪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NLBP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为48.0±10.7岁;同时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为45.2±1...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择NLBP患者50例,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为48.0±10.7岁;同时招募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为45.2±10.6岁。采用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mouse誖)分别测量两组坐位及立位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角(sacral inclination,SacHipJ)、倾角(inclination,Incl)。采用Wilcoxon检验,分别对比各组坐位和立位的脊柱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两组立位脊柱参数、坐位脊柱参数及坐-立位脊柱参数变化量(difference value,D);采用Spearman检验,评估NLBP组腰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与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相关性;以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分为四个年龄段,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比NLBP组各年龄段坐位LL、立位LL及D-LL的差异。结果:立位变为坐位时,两组的TK、LL、SacHipJ均变小(P<0.05),Incl均增大(P<0.05);立位时,两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坐位时,NLBP组LL较对照组大,Incl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D-TK、D-LL、D-Incl均较对照组小(P<0.05)。NLBP组的VAS评分与立位及坐位LL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LL呈弱的负相关(rs=-0.293,P<0.05)。NLBP组坐位LL、立位LL及D-LL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BP患者坐-立位脊柱序列不同于健康人群,表现为坐位时LL较健康受试者大,而从立位转变为坐位时,除骨盆后旋外,胸椎与腰椎曲度变小及躯干前移的变化量均较健康受试者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腰痛 -立位 脊柱矢状位序列
下载PDF
中风偏瘫患者坐-站转移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旭 孟庆华 +1 位作者 鲍春雨 周鲁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9-484,共6页
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半侧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导致其坐-站转移能力受损,在坐站转移过程中容易跌倒。从生物力学角度描述偏瘫患者在不同足位下的坐-站转移特征,讨论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其跌倒原因,叙述坐-站转移训练在偏瘫患者的... 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半侧高级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导致其坐-站转移能力受损,在坐站转移过程中容易跌倒。从生物力学角度描述偏瘫患者在不同足位下的坐-站转移特征,讨论不同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其跌倒原因,叙述坐-站转移训练在偏瘫患者的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从而为偏瘫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中风 -站转移 足位 跌倒
下载PDF
视觉干预结合强化坐-站训练对脑卒中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为峰 王锐 邵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指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进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1-2]。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发病人群中超过70%的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3]。目前,对于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干预 强化-站训练 平衡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肿瘤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患者坐立-起身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正飞 宋依芯 +4 位作者 康建峰 李涤尘 靳忠民 王航辉 尉萍萍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00-504,522,共6页
目的通过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坐立-起身生物力学特征,探讨个性化康复策略与健侧肢体的预保护措施。方法采集三种起身方式与五种椅面高度下的坐立-起身步态。通过坐立-起身(sit-to-stand,STS)完成时间、膝关节屈伸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对称... 目的通过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坐立-起身生物力学特征,探讨个性化康复策略与健侧肢体的预保护措施。方法采集三种起身方式与五种椅面高度下的坐立-起身步态。通过坐立-起身(sit-to-stand,STS)完成时间、膝关节屈伸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对称度来综合评估置换侧、健侧的受力情况。结果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试验组)手撑扶手、双手叉腰、手撑桌面耗时依次为5.6s、2.5s、4.6s,对照组依次为2.2s、3.0s、3.6s,手撑扶手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膝屈伸角度随椅面高度增加,健侧与置换侧分别呈现相应趋势。坐立-起身过程下肢地面反作用力对称度介于0.5~1.0。结论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STS时以健侧代偿为主,STS呈现不对称性。术后早期使用个性化矫形器、鞋垫或支具,能促进膝关节有效康复,对健侧起预保护作用。术后应实施对称性康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 -起身 生物力学
下载PDF
SRM-Ⅳ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改良坐-卧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玉娟 刘鹏 杨丹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11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改良坐-卧位(SSPT)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指导意义。方法:BPPV患者311例,按自发眼震、改良SSPT试验、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顺序进行检查,比较改良SSPT试验诱发阳性率与经典变位试验... 目的:探讨SRM-IV前庭功能诊疗系统改良坐-卧位(SSPT)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指导意义。方法:BPPV患者311例,按自发眼震、改良SSPT试验、Dix-Hallpike试验、SRT试验顺序进行检查,比较改良SSPT试验诱发阳性率与经典变位试验判断患侧的准确性及复位成功率。结果:311例患者中,水平半规管结石(HC-BPPV)118例,后半规管结石(PC-BPPV)193例。假性自发眼震10例(3.2%),改良SSPT眼震226例(72.7%)。118例HC-BPPV中明确患侧96例(81.4%),改良SSPT试验阳性50例(52.1%),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一致43例(86.0%),结果不一致7例(14.0%),经典变位试验无法判定患侧22例(18.6%),其中经改良SSPT试验明确患侧19例。193例PC-BPPV中明确患侧181例(93.8%),改良SSPT试验阳性145例(80.1%),改良SSPT试验与经典变位试验结果一致143例(98.6%),结果不一致2例(1.4%),经典变位试验无法判定患侧12例(6.2%),经改良SSPT试验全部明确患侧。按经典变位试验判断结果复位有效率87.5%,按改良SSPT试验判断结果复位有效率95.6%(P<0.05)。结论:改良SSPT试验在判断BPPV患侧时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卧位试验 Dix-Hallpike试验 SRT试验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半规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