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块运动与西部凹陷潜山油气藏的形成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占文 张凤莲 曹滨海 《断块油气田》 CAS 1995年第6期1-5,共5页
根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断块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断块运动的三种变化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的断块姿态控制了不同类型构造带的发育。西部凹陷的复式构造带由东向西可分为断阶带、深陷带、翘倾断块带及斜坡带,其中,翘倾断块带是潜山油气藏形... 根据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断块运动的特点,提出了断块运动的三种变化模式,认为不同类型的断块姿态控制了不同类型构造带的发育。西部凹陷的复式构造带由东向西可分为断阶带、深陷带、翘倾断块带及斜坡带,其中,翘倾断块带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最有利构造带。潜山类型以断块山为主,但也存在断块-古地貌型复合潜山。潜山的形成明显受控于断裂活动及断块运动。不同类型的断块带控制了潜山油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断运动 斜坡带 古地貌 潜山油气藏 辽河盆地 西部凹陷
下载PDF
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演化及断块运动 被引量:68
2
作者 韩恒悦 张逸 袁志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8,共7页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 ,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 ,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陷盆地带 形成演化 运动 始新世
下载PDF
断块运动与潜山油气藏的形成——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倪金龙 夏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文章从渤海湾盆地断块运动的机理出发,对其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及运聚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盆地的断块可划分为倾斜断块、翘倾断块和陷落断块3种类型。据此可将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或洼陷划分成倾斜断块区、翘倾断块区和陷落断块区等3个... 文章从渤海湾盆地断块运动的机理出发,对其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及运聚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盆地的断块可划分为倾斜断块、翘倾断块和陷落断块3种类型。据此可将渤海湾盆地的凹陷或洼陷划分成倾斜断块区、翘倾断块区和陷落断块区等3个区。断块运动不仅形成古潜山构造,而且对其储层、圈闭及油气运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运距较近,圈闭油气充满度高,断裂带控制油气聚集。陷落断块区虽然埋藏最深,但仍具有较好的油气潜力,提高地震采集及信息处理的技术是未来努力的重要方向。倾斜断块区油气前景较好,翘倾断块区更好,并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应是未来深部勘探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潜山油气藏 聚油模型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块运动与活断层分段 被引量:6
4
作者 何宏林 方仲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断层作为断块的边界,其活动特征和断块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断块运动类型与断层活动及其分段的关系,以及断块运动与构造障碍的关系,论述了断块运动研究在活断层分段中的作用。
关键词 构造 走滑 运动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永夏煤田断块运动与构造特征的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昆 许亚坤 方忆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8,共5页
从聚煤期构造的活动特点出发,结合河南省东部永夏煤田的主要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区内的断块运动,指出研究区是基底断块控制盖层构造形态的典型例子,区内普遍存在"反相"褶皱是由于地史时期永夏煤田各断块的相对升降运动在发生... 从聚煤期构造的活动特点出发,结合河南省东部永夏煤田的主要构造特征,初步探讨了区内的断块运动,指出研究区是基底断块控制盖层构造形态的典型例子,区内普遍存在"反相"褶皱是由于地史时期永夏煤田各断块的相对升降运动在发生着反复变化。由于基底断裂及石炭二叠纪沉积期同沉积断裂的存在,再加上燕山运动及其以后的构造应力场,共同导致了永夏煤田现今构造形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夏煤田 运动 “反相”褶皱 构造特征
下载PDF
鲁西掀斜山地貌与新生代断块运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青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70-75,共6页
依据鲁西掀斜断块山区所选16地点地貌形态数据,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揭示了断块山地形态与山前盆地沉积建造的内在联系,从而探讨该地区新生代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掀斜 新生代 运动
下载PDF
浙东沿海海蚀地貌及其与断块差异运动的关系
7
作者 高中和 季幼庭 +2 位作者 陈晓明 徐映深 秦承昌 《华南地震》 1992年第2期42-47,T002,共7页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蚀地貌 差异运动 高程
下载PDF
地洼块断热构造模型及断裂混合岩化作用的动力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意求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98-303,共6页
主要研究地洼造山动力学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地壳增厚机制——地洼块断增厚作用,综合分析地洼期断裂混合岩化作用的动力来源以及地洼型混合岩建造的形成过程,建立一维断裂(块断造山)热构造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学模拟获得断裂带内不同深度的... 主要研究地洼造山动力学过程,提出一种新的地壳增厚机制——地洼块断增厚作用,综合分析地洼期断裂混合岩化作用的动力来源以及地洼型混合岩建造的形成过程,建立一维断裂(块断造山)热构造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学模拟获得断裂带内不同深度的岩石PTt轨迹图,并论证地洼断裂混合岩化作用的三层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 地壳 块断运动 热构造模型
下载PDF
三江地区盐源-丽江及川滇地块的地震活动与构造运动态势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庆廷 熊熊 蒋福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2期91-96,共6页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 阐述了盐源 -丽江地块的存在及其边界 ,根据遥感影像等资料论述了该地块范围内强烈地震活动和构造运动 ,并提出盐丽、川滇等地块的构造及运动态势应是在印度板块北移、压入欧亚板块并与之夹挤的作用下 ,使其间部分地球物质向东、东南或转向西南移 (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 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 盐源-丽江地 运动 地球物理挤出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北部块体构造活动样式及强震构造背景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慎谔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应用地块构造几何学方法和原理 ,系统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北部构造区地块构造类型、结构和运动特征 .运用断块“多米诺”模型 ,通过断裂构造地貌分析对比 ,系统地讨论了断块变形、断陷盆地伸展运动特点 ,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 :... 应用地块构造几何学方法和原理 ,系统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北部构造区地块构造类型、结构和运动特征 .运用断块“多米诺”模型 ,通过断裂构造地貌分析对比 ,系统地讨论了断块变形、断陷盆地伸展运动特点 ,及其区域分布特征 .分析结果显示 :①以北西向断裂划分 ,由西向东分为西区段、中区段和东区段 ,相应的地壳伸展量分别为 4 .4 6km ,2 .80km和1.86km .断块平均伸展量约为 1km .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大致相同 ;②以恒山断块为界 ,山西断陷带北部构造区可分为南北两区 ,两区地震活动水平不同 ,分别为M≥ 7和 6≤M<7,地震活动表现出明显差异性 .分析认为地震活动的差异性与地块运动方式及特点有关 .北部区断块向NW方向伸展 ,表现出张性地堑式扩展特征 .南部区地块掀斜运动特点 ,地块伸展运动方向向南东 ,与断裂倾向相反 .地块掀斜旋转在断裂上产生附加构造应力 ,这可能是南部区孕育大地震的主要因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陷带北部构造区 运动 几何学分析
下载PDF
岩石层断块系中地震孕育过程的模拟
11
作者 Ю.П.Вавелюк Т.Б.Яновская 陈保华 《世界地震译丛》 2001年第5期47-55,共9页
地震活动区地面缓慢运动观测表明,地震前存在地倾斜和地形变异常。虽然这些异常的存在毫无疑问,但迄今仍没有理论解释。为此,根据地震孕育过程的唯象学概念提出了地面缓慢运动的理论模型。把介质(岩石层)模拟为被裂缝弱化带分隔的绝对... 地震活动区地面缓慢运动观测表明,地震前存在地倾斜和地形变异常。虽然这些异常的存在毫无疑问,但迄今仍没有理论解释。为此,根据地震孕育过程的唯象学概念提出了地面缓慢运动的理论模型。把介质(岩石层)模拟为被裂缝弱化带分隔的绝对刚性断块系,用标准线性体的流变模型描述这些地带中应力和形变的关系.断块运动从一块到另一块的传递是靠过渡带中物质形变来实现的.雪崩式不稳定裂缝形成模型是地震孕育过程模型的依据.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断裂带中介质特征的变化与雪崩式不稳定裂缝形成模型是一致的,可用标准线性体模型参数的时间变化来描述。断块位移和过渡带应力的时间变化函数由线性微分方程组来确定数值解.垂直和水平的断块运动模拟结果证明,地震在断块间介质中孕育时发生地倾斜和断块相对位移异常.所得结果在性质上与地震前观测到的地倾斜和地形变异常特征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层 运动 地震孕育 模拟 地倾斜 地形变
下载PDF
吐鲁番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表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树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具有叠加性质的吐鲁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新构造运动的构造形迹与地貌显示、指出晚第三纪以来周边山地与盆地底部巨大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乃是深陷盆地形成的关键;盆地中新构造运动形迹十分明显,地貌表现普遍而突出。
关键词 运动 吐鲁番盆地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名修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95-319,共25页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 构造地貌 准平原面 高原-山带-盆地(平原)组合 拱曲隆升 差异升降运动
下载PDF
桐柏—大别山北麓信阳群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贵忠 盖振国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20-36,共17页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 发育在桐柏—大别山北麓的信阳—商城断陷盆地中的信阳群主要由一套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组成。其原岩主要为碎屑沉积岩建造,其次为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岩建造。火山岩的主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属一套亚碱性系列的火山岩系,反映其生成环境类似于岛弧—大陆边缘的特征。推测出信阳群是发育在“过渡型”地壳之上的、具块断运动性质的断陷盆地中。信阳—商城断陷盆地的形成可能同震旦纪时期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桐柏—大别山古老断块隆起南侧消减,而在其北侧引起拉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群 大别山北麓 桐柏 陷盆地 岩石组合 块断运动 碱性系列 火山岩系 大陆边缘 龟山组
下载PDF
从新构造观点试论深圳市的地壳稳定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玉昆 夏法 陈家杰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2年第1期76-83,共8页
处于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深圳活动断裂带,新构造时期,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块的差异升降幅度和速率,水热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所反映出的地壳活动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具备产生大震的构造背景。深圳市建于深圳断裂带上,这里经过长期侵... 处于莲花山断裂带西南段的深圳活动断裂带,新构造时期,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块的差异升降幅度和速率,水热活动,断裂及地震活动性所反映出的地壳活动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不具备产生大震的构造背景。深圳市建于深圳断裂带上,这里经过长期侵蚀,多已成为平原或谷地。是工程建设的良好场址。但基底破碎,增加了建设的投资和工程量;为确保城市的安全,仍应对深圳断裂带不同地段的近期活动性进行切实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时期 差异运动 地形变测量 构造活动性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元保 杜平山 《四川地震》 2000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主要从区域性的断块运动、深部构造特征及走滑断层的枢纽运动等方面对 1850年西昌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运动 深部构造 走滑 地震孕育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海及邻区基岩地质构造特征
17
作者 朱履喜 《上海国土资源》 1984年第2期16-17,共2页
本文系编制1/20万上海及邻区基岩地质图的小结。包括上海、苏北南部,苏南东部,杭州湾以北地区;属扬子准地台,是夹持于郯庐深断裂和绍兴—江山断深断裂之间的一块。分属苏北断坳和下扬子台摺带两个构造单元。
关键词 地质构造特征 构造单元 郯庐 北东东 扬子准地台 块断运动 喜山 三迭系
下载PDF
2020年新疆于田M_(S)6.4地震发震构造研究
18
作者 耿爽 王林 +3 位作者 田勤俭 徐岳仁 李文巧 袁兆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西昆仑地区发生M_(S)6.4地震,这是继2008年M_(S)7.3和2014年M_(S)7.3两次于田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强震。判定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进行地震解剖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基于GIS平台与技术,对构造地质、高分遥... 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西昆仑地区发生M_(S)6.4地震,这是继2008年M_(S)7.3和2014年M_(S)7.3两次于田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强震。判定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进行地震解剖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基于GIS平台与技术,对构造地质、高分遥感、地貌地形、地震、GPS速度场、震源机制等各种资料进行整合,通过跨学科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地震相关的动力学、运动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对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的判定。此次于田地震的发生可能是2014年强震破裂段进一步向西南方向破裂的结果。地震精定位结果显示震中位于琼木孜塔格峰附近。高分遥感解译及构造地貌变形分析的结果表明极震区是一个典型的张性盆岭构造区,发育有小型的断陷盆地和正断性质的控盆断裂。震后高分卫星影像表明在震区未发现明显的地表破裂带以及地震次生灾害。此次地震可能是由西昆仑地块与松潘—甘孜地块之间NE向构造带内张性构造体系的活动而引发的。由于构造带两侧地块的斜向拉张运动,使得正断层、走滑断层在构造带内先后形成并且持续地、同步地活动。正断比走滑更主要一些,其分别能够很好地适应并吸收张性纯剪切分量以及横向简单剪切分量,从而使得构造带内正断型、走滑型地震频发,此次于田M_(S)6.4地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构造区范围内的地壳自地表向深部可能存在着多层次的张性构造体系,各个体系之间可能不具有明显的关联性。本次地震可能与地表张性构造体系关系不大,推断是深层次张性构造体系活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0年新疆于田M_(S)6.4地震 发震构造 高分遥感 构造运动
下载PDF
也论水城盆地形成机制
19
作者 廖执中 《六盘水科技》 1993年第2期28-32,共5页
关键词 水城盆地 区域地质 差异运动
下载PDF
旷古奇灾:清初郯城大地震
20
作者 吴学安 《生命与灾害》 2019年第3期26-31,共6页
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中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它形成于中元古代,是地壳断块差异运动的接合带,也是地球物理场平常带和深源岩浆活动带。
关键词 大地震 郯庐裂带 郯城 大地构造单元 差异运动 地球物理场 中国境内 中国东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