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致伸缩/压阻块状复合材料的磁阻性能研究
1
作者 贾艳敏 马江平 +2 位作者 王朗 王梦双 罗雯姝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为了研究磁致伸缩/压阻块状复合材料的磁阻性能,采用Terfenol-D磁致伸缩材料和单晶硅压阻材料层状复合,制备了复合磁阻材料.使用霍尔测试系统在不同磁场下测试了因磁致伸缩材料形变而产生的应变传递给压阻材料、引起压阻材料体电阻率的... 为了研究磁致伸缩/压阻块状复合材料的磁阻性能,采用Terfenol-D磁致伸缩材料和单晶硅压阻材料层状复合,制备了复合磁阻材料.使用霍尔测试系统在不同磁场下测试了因磁致伸缩材料形变而产生的应变传递给压阻材料、引起压阻材料体电阻率的变化.此外,为了测得更灵敏的体电阻率变化,在单晶硅片上溅射一层200 nm的钽薄膜,测试了因硅片的应变传递给钽薄膜时薄膜的电阻率变化.结果表明:1)采用Terfenol-D/单晶硅层状复合制备出的磁阻复合材料在0~0.40 T磁场变化时,电阻率变化为0.13%;2)采用Terfenol-D/单晶硅/钽薄膜层状复合制备出的磁阻复合材料在0~0.01 T磁场变化时,电阻率变化达到0.03%.结论:将磁致伸缩材料和压阻块材料复合在一起能成功制备出一种高性能的磁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致伸缩 压阻 磁阻效应 块状复合
下载PDF
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冬 王英民 +1 位作者 王永凤 徐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8-63,共6页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 块状搬运复合体是深水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块状搬运沉积对深水储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了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识别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研究发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边界变化大,内部常见滑块、推覆体和杂乱反射;块状搬运复合体往往不是油气勘探的首先目标,但可形成潜在的深水地层圈闭,同时还可以作为盖层和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搬运复合 滑块 推覆体 储层
下载PDF
脱矿骨基质明胶复合块状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慧明 王模堂 王翰章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作者采用同种脱矿骨基质明胶(BMG)表面复合的人工骨植入缺乏骨膜的狗下颌骨骨缺损区,于术后4周、12周、2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四环素标记。发现随着BMG的吸收,局部有多量的新骨生成,并可在人工骨表面沉积或长入其孔... 本文作者采用同种脱矿骨基质明胶(BMG)表面复合的人工骨植入缺乏骨膜的狗下颌骨骨缺损区,于术后4周、12周、20周进行组织学观察,四环素标记。发现随着BMG的吸收,局部有多量的新骨生成,并可在人工骨表面沉积或长入其孔内;而对照组各期均未见有新骨形成。此结果表明复合植入能使人工骨表面产生骨性封套层,从而增加了生物活性陶瓷人工骨的韧性、抗折强度,提高了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骨基质明胶 复合块状生物 活性陶瓷人工骨 修复 下颌骨缺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墨西哥湾北部Ursa盆地浅地层中块状搬运复合体的岩心-测井-地震综合研究
4
作者 Sawyer Derek 杨丽娟(译) 闫章存(校对) 《海洋地质》 2009年第1期41-41,共1页
Ursa盆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地震相和物性是受孔隙度而非岩性控制的。整个块状搬运复合体都发生了变形,越往基底变形越强烈。在地震剖面中,块状搬运复合体为一个位于高振幅基底反射层之上的低振幅带。在整体为低振幅的区域内,我们划分... Ursa盆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地震相和物性是受孔隙度而非岩性控制的。整个块状搬运复合体都发生了变形,越往基底变形越强烈。在地震剖面中,块状搬运复合体为一个位于高振幅基底反射层之上的低振幅带。在整体为低振幅的区域内,我们划分出了两个地震相:1)局部高振幅混杂堆积;2)不连续或局部分层。在地震剖面中,局部高振幅混杂堆积相显示为高振幅不连续反射。在层振幅图上,这些反射是弯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块状搬运复合 墨西哥湾 盆地 浅地层 测井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Fe_3B/(Pr,Tb)_2Fe_(14)B块体纳米晶双相复合永磁体的性能
5
作者 牛培利 岳明 +1 位作者 张久兴 张东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7-499,共3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非晶Pr4.2Tb0.3Fe78B17.5薄带制备成块状纳米晶复合磁体。研究了烧结条件对磁体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可使磁体得到高致密度,但同时由于其晶粒长大,结果导致磁性能的恶化。在...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将非晶Pr4.2Tb0.3Fe78B17.5薄带制备成块状纳米晶复合磁体。研究了烧结条件对磁体密度、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可使磁体得到高致密度,但同时由于其晶粒长大,结果导致磁性能的恶化。在最佳烧结条件下得到磁体的磁性能为Br=1.02T,JHc=220kA/m。磁体具有较好的微观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B/(Pr Tb)2Fe14B 块状纳米晶复合永磁体 放电等离子烧结 磁性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5 位作者 刘朱睿鸷 黄伟 张锦 张灿 王季欣 黄瑾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74-1779,共6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露头、薄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可知:1)研究区岩石类型丰富,发育砾屑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构造丰富,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交...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平凉组重力流沉积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露头、薄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分析可知:1)研究区岩石类型丰富,发育砾屑灰岩、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砾岩、砂岩及泥岩等。沉积构造丰富,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槽模等发育。2)东部为碳酸盐岩沉积区,中部为碎屑岩沉积区,西部为碳酸盐沉积区。3)重力流沉积可分为块状搬运复合体(mass transport deposits,MTD)、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MTD以砾屑灰岩及泥晶灰岩为主,变形构造发育,规模大小不一。碎屑流沉积以砾屑灰岩、砾岩为主,块状层理发育,少见粒序层理,呈层状及透镜状,为海底扇内扇-中扇及水道沉积。浊流沉积以砂岩及砂屑灰岩为主,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槽模等极为发育,构成不完整的鲍玛序列,多呈层状及透镜状。4)东部以MTD及深水水道沉积体系为主,中部发育海底扇,包括大型水道及朵叶,西部朵叶沉积较为发育,沉积物分选及磨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浊流 碎屑流 块状搬运复合 平凉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反倾岩质边坡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海娜 胡瑞奇 +4 位作者 常锦 陈从新 郑允 吴润富 江欣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2-1496,共15页
由于岩石的脆性和节理的不规则性,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是反倾岩质边坡最常见的倾倒失稳类型。首先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揭示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的破坏机制,建立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的力学模型,其次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别推导出了完整... 由于岩石的脆性和节理的不规则性,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是反倾岩质边坡最常见的倾倒失稳类型。首先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揭示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的破坏机制,建立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的力学模型,其次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分别推导出了完整岩层和块状岩层稳定性的力学解析公式,并提出一种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的破坏面搜索算法,最后,通过Matlab编程实现稳定性分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的边坡可以划分为倾倒区、裂缝区、变形区及无影响区,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的破坏面呈台阶状,且破坏面的台阶高度等于块状岩层内块体高度的倍数;理论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离心试验结果相互吻合;采用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缓倾节理倾角及边坡坡角对倾倒Ⅰ区的破坏面范围影响较大,岩层厚度、抗拉强度及缓倾节理倾角对临界失稳高度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该类边坡的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反倾岩质边坡 块状-弯曲复合倾倒破坏 极限平衡理论 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Bulk Al/SiC nanocomposite prepared by ball milling and hot pressing method 被引量:1
8
作者 谷万里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1期398-401,共4页
Nano-sized Al/SiC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method. Two sorts of SiC particle, i.e., nano-sized and popular micron-sized SiC were utilized. The particle siz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milled powder ... Nano-sized Al/SiC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method. Two sorts of SiC particle, i.e., nano-sized and popular micron-sized SiC were utilized. The particle siz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milled powder were characterised. Effects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agglomerate state of SiC, as well as the microstructure of Al/SiC nanocomposite were studied by SEM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sized SiC particles is dispersed in aluminium uniformly after ball milled for only 2 h, whereas the similar process need about 10 h for popular micron-sized SiC particle. The bulk Al/SiC nanocomposite can be fabricated by hot pressing the nano-sized Al/SiC powders at temperature about 723 K under pressure of 1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法 热压法 块状Al/SiC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机械合金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