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块石出露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陈磊 张卓栋 李业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37,共10页
喀斯特坡面伴随有大量直径>25 cm的块石出露,为探明块石出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坡面4个块石出露的农地和1个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块石出露的农地中,土壤容重、黏粒、粉粒和砂粒的变... 喀斯特坡面伴随有大量直径>25 cm的块石出露,为探明块石出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坡面4个块石出露的农地和1个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在块石出露的农地中,土壤容重、黏粒、粉粒和砂粒的变化分别为0.87~1.42 g/cm^(3),25.70%~41.80%,38.11%~51.60%,13.76%~27.54%,土壤容重、黏粒和粉粒空间变异性均为弱且高于对照组,砂粒空间变异性为中等且低于对照组。(2)土壤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分别为9.82~23.13,0.94~2.15,0.65~2.93,7.38~20.35 g/kg,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的变化分别为1.44~2.63,7.35~106.02 mg/kg,空间变异性均为中等且高于对照组。(3)土壤容重、黏粒、粉粒与其他土壤理化性质的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在块石出露的农地中比对照组更显著。砂粒与黏粒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呈正相关。(4)块石出露数量、出露坡度、出露比率和出露高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随块石出露特征不同而存在差异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喀斯特坡面块石出露对侵蚀过程和机制的影响,为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坡耕地 块石出露 土壤理化性质 空间变异
下载PDF
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磊 张科利 +2 位作者 李业桐 王国鹏 张卓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块石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特征之一。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中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个坡度(15°、20°、25°)、3个面积(小、中、大)、5种形状(斜条形、横条形、近圆... 块石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典型的地貌景观特征之一。为探索喀斯特坡耕地中块石出露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3个坡度(15°、20°、25°)、3个面积(小、中、大)、5种形状(斜条形、横条形、近圆形、三角形、竖条形)块石出露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3种坡度下,各形状块石出露下和裸露坡的入渗率均随着坡度增加而减少。总体上,块石面积越小坡度越缓,入渗过程变化越平稳且入渗率高,块石面积越大坡度越陡,入渗过程变化波动大且入渗率低。2)初始、稳定、平均入渗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5°坡面,最小值均出现在25°坡面。总体上坡度和块石面积越大,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越高。3)与裸露坡面相比,块石出露下,15°、20°、25°坡度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2.63%、20.88%、76.49%。小、中、大面积块石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46.39%、32.88%、20.73%。形状对入渗增量的贡献率为31.50%(斜条形)>27.66%(横条形)>27.08%(近圆形)>10.81%(三角形)>4.36%(竖条形)。4)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裸露坡拟合度最高,均大于0.89,而斜条形块石拟合度都最低,均为0.60左右。Horton模型的拟合度最好,Kostiakov模型的拟合度良好,Philip模型的拟合度一般,故Horton模型更适用于喀斯特坡耕地不同块石出露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拟合。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坡耕地块石出露下的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促进农业水土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为该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工程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降雨 模型 喀斯特 块石出露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块石出露坡面入渗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彤 张科利 +1 位作者 马芊红 张思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不同块石出露坡面土壤入渗对降雨的响应特征,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喀斯特坡面4种块石出露条件和5种雨强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雨强一定的情况下,除在雨强为30 mm/h时块石裸露率的大小对坡面入渗无明显... 为探明喀斯特地区不同块石出露坡面土壤入渗对降雨的响应特征,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喀斯特坡面4种块石出露条件和5种雨强对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雨强一定的情况下,除在雨强为30 mm/h时块石裸露率的大小对坡面入渗无明显影响,在其余较大雨强下,块石裸露率为5.4%对入渗影响较小,块石裸露率为13.1%抑制入渗,块石裸露率为42.9%促进入渗,在降雨前期,块石的存在对入渗均有促进作用。(2)在块石裸露率及降雨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雨强的增大,坡面的入渗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平均入渗速率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随后又增大的趋势;在降雨前期,随着雨强的增加,入渗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波动性变化,前期入渗率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加,拐点均出现在雨强为90 mm/h。(3)在对入渗过程进行模拟后发现,方正三公式在有块石出露坡面上的的拟合效果比Kostiakov公式的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坡地 降雨入渗 块石出露 人工降雨 入渗模型
下载PDF
喀斯特土石异质坡面产流产沙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磊 张科利 +3 位作者 马芊红 顾再柯 曹梓豪 杨志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89,共8页
侵蚀性降雨是引起喀斯特黄壤坡面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子。采用贵州省遵义市浒洋水流域2018—2020年4个径流小区92次侵蚀性降雨产流产沙实测数据,研究次降雨条件下,裸露坡面和块石出露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性降雨可... 侵蚀性降雨是引起喀斯特黄壤坡面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因子。采用贵州省遵义市浒洋水流域2018—2020年4个径流小区92次侵蚀性降雨产流产沙实测数据,研究次降雨条件下,裸露坡面和块石出露小区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性降雨可以分为A、B、C 3类,A类降雨是造成喀斯特黄壤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雨型。侵蚀性降雨的标准为次降雨量>6.6 mm或I_(30)>3.6 mm/h。(2)裸露坡面63.27%的侵蚀性降雨径流深<0.4 mm,66.30%的侵蚀性降雨土壤流失量<1 g/m^(2),坡面土壤侵蚀量主要是由个别的次降雨所贡献。比较3类降雨,产流产沙的规律总体上表现为A雨型>C雨型>B雨型。(3)土壤流失量主要是由径流深决定,径流深直接决定着坡面产沙的多少。A类降雨中20 mm降雨量是喀斯特黄壤坡面径流深和土壤流失量明显增加的突变值。(4)3类降雨下,块石出露增加了坡面产流量,产流量随着出露率的增加而变大。但产沙量的变化比较复杂,A类降雨下,产沙量随着块石出露率的提高呈明显增加。研究结果对喀斯特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黄壤坡面 块石出露 侵蚀性降雨 产流产沙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喀斯特地表微地形特征及其侵蚀响应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思琪 马芊红 +2 位作者 朱彤 顾再柯 张科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探究喀斯特黄壤坡面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地表粗糙度和坑洼体积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响应关系。小区坡度25°,共有3种雨强(30,60,90 mm/h)和4种块... 为了探究喀斯特黄壤坡面微地形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了坡面地表粗糙度和坑洼体积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侵蚀的响应关系。小区坡度25°,共有3种雨强(30,60,90 mm/h)和4种块石出露度(0,5.4%,13.1%,42.9%)处理。结果表明:(1)坡面块石出露在小雨强下(30 mm/h)可明显促进产流,产流时间较裸土坡面提前18.0%~57.2%,但大雨强下的影响被弱化。产流产沙随块石出露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最大值处块石出露度在小雨强和大雨强下分别为5.4%~13.1%和13.1%~42.9%。(2)裸土坡面地表粗糙度和坑洼蓄积量由坡上到坡下呈递增趋势,而块石出露坡面地表粗糙度沿坡面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坑洼蓄积量总体上也表现为由坡上到坡下逐渐增大。相同雨强下,块石出露坡面地表粗糙度较雨前的变幅大于裸土坡面,坑洼蓄积量较雨前增大的倍数随块石出露度的增大而减小。(3)当块石出露度小于42.9%时,坑洼体积与产流率、产沙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地表微地形因子可作为侵蚀结果预测的重要参数,也可为特大暴雨事件中漏测数据的补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模拟降雨 三维激光扫描 微地形 块石出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