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长期过水实践和反演试验看石门拱坝坝后冲刷
1
作者 李保华 李瓒 《陕西水力发电》 2000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长期实践和反演试验,研究了石门拱坝投运26年来坝后冲刷坑动态发展的全过程,解释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重现期300年的特大洪水发生后,石门冲坑并未稳定,小于它的洪水仍旧造成了更深更危险的冲刷。
关键词 石门拱 坝后冲刷 反演试验
下载PDF
束流型拦砂坝溢流口及其关键参数确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华勇 柳金峰 赵万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3-750,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拦砂坝溢流口体型,确定溢流口几何参数取值,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拦砂坝溢流口体型条件下泥石流过坝的流态、坝后冲刷深度、消能率变化规律,并根据拦砂坝埋深设计标准与松散体水下临界平衡关系,探讨了溢流口收缩率的... 为进一步优化拦砂坝溢流口体型,确定溢流口几何参数取值,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拦砂坝溢流口体型条件下泥石流过坝的流态、坝后冲刷深度、消能率变化规律,并根据拦砂坝埋深设计标准与松散体水下临界平衡关系,探讨了溢流口收缩率的合理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斜面或者大倾角的反弧型溢流口时,坝后泥石流落点与坝脚的距离近、冲刷深度大,而采用无倾角的反弧型溢流面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冲刷深度,而且大大增加了坝后泥石流落点与坝脚的距离;在泥石流规模与溢流面曲率半径相同情况下,适当增大侧向收缩率,有利于增强泥石流体与坝后动床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泥石流通过坝后冲刷坑的消能率;当溢流口收缩率在0.2~0.6之间时,冲刷深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泥石流跌落点距坝脚较远,冲刷坑发展不会危及坝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流结构 拦砂 溢流口 流态 坝后冲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