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峁状丘陵区坡地治理模式对土壤水分环境及植被恢复效应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海 张立新 +1 位作者 柏延芳 柳江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8-113,共6页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 在黄土峁状丘陵区研究比较了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3种坡地的治理模式,指出坡地工程治理能有效地提高坡地接纳降雨能力,提高土壤含水率,但大面积的坡地治理会破坏原有植被及土壤结构,引起40 cm以上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同时大台田处理侧坎水分散失严重,距田坎愈近其散失强度愈高;在坡地种植强根系、高耗水的人工林会加剧土壤干层的发育,影响林分自然更新能力。结果表明,隔坡梯田是该区坡地最佳治理模式,其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其顺序为:隔坡梯田>大台田>大鱼鳞坑>对照。处理4年后,隔坡梯田分别与其他处理中同一种植模式比较,其牧草产量、树冠投影面积、植被覆盖度分别比大台田处理提高5.5%、29.4%、4.1%,比大鱼鳞坑处理提高22.6%、24.3%、5.4%,比对照提高出38.4%、50.5%和20.8%,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治理模式 土壤水分 隔坡梯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