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的景观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贵州省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鑫 顾羊羊 +2 位作者 林乃峰 黄贤峰 邹长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81,共14页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境丧失会造成保护区生境斑块隔离、生态功能削弱、景观破碎化加剧。以往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边界范围以内,对保护区周边区域关注不够,对重要生境斑块和廊道识别的研究不足。本研究基于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数... 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境丧失会造成保护区生境斑块隔离、生态功能削弱、景观破碎化加剧。以往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区边界范围以内,对保护区周边区域关注不够,对重要生境斑块和廊道识别的研究不足。本研究基于长时间尺度土地利用数据,以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构建的梯度缓冲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基于移动窗口的景观格局指数和基于图论的景观功能连接度方法,分析了区域1990—2015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25年间,坡岗保护区及周边区域耕地面积减少,人工表面面积增加,林地面积出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研究范围从自然保护区向其周边区域过渡过程中,林地在景观中面积占比的主导地位逐渐降低。(2)保护区周边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强度大于保护区边界内,最大斑块指数相比保护区内下降,且主要集中在保护区周边5~10 km范围。研究区西北方向受城镇化扩张和交通发展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保护区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存在梯度效应,随保护区周边梯度缓冲区外延,人工表面面积占比逐渐增加,香农多样性指数随梯度缓冲区的外延呈极显著正相关。(3)结合物种迁移距离情景分析,揭示了功能连接度指数下降明显的区域,识别了对物种及景观网络连接具有重要作用的廊道。(4)农业类活动、城镇化及城市开发建设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坡岗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和生境连接关键区域的识别提供支撑,为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及格局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义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 连接度 周边区域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地衣多样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庆峰 贾泽峰 +5 位作者 赵欣 吴晓晗 刘飞月 邹大雄 张龙杰 付少彬 《贵州科学》 2018年第6期28-34,共7页
为了解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群落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对采集的408份标本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首次报道了该保护区地衣22科41属。其中优势类群有:文字衣科(Graphidaceae)、茶... 为了解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群落特征,更好地保护该地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对采集的408份标本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首次报道了该保护区地衣22科41属。其中优势类群有:文字衣科(Graphidaceae)、茶渍衣科(Lecanoraceae)、梅衣科(Parmeliaceae)、蜈蚣衣科(Physciaceae)。本研究填补了坡岗自然保护区内地衣资源调查的空白,丰富了该自然保护区地衣种类资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多样性 鉴定 坡岗保护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胜 安苗 +2 位作者 李珊 潘秋芝 包治文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6期47-53,共7页
为摸清目前坡岗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组成,于2017年和2018年2次对保护区鱼类进行了野外调查,共整理出鱼类73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5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72种(亚种),降河洄游1种,原著鱼类62种,外来11种(亚种)。与之前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新... 为摸清目前坡岗自然保护区鱼类区系组成,于2017年和2018年2次对保护区鱼类进行了野外调查,共整理出鱼类73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5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72种(亚种),降河洄游1种,原著鱼类62种,外来11种(亚种)。与之前调查相比,本次调查新增鱼类25种(亚种)。综合分析表明,保护区鱼类物种数较高,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生态类群多样,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保护价值,但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加强其鱼类资源的保护,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资源 区系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贵州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和鸟类监测及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光美 李佳琦 +2 位作者 张明明 胡灿实 粟海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8,共14页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 本研究于2017—2020年利用红外相机对贵州兴义坡岗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进行了连续4年的监测,分析了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主要地栖性物种的活动节律。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共72种,其中兽类13种,隶属于4目7科;鸟类59种,隶属于6目18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和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猕猴(Macaca mulatt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13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区域为保护区的核心区(H=2.76)。活动节律分析表明,白腹锦鸡为昼行性动物,花面狸(Paguma larvata)、鼬獾(Melogale moschata)等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腹锦鸡和鼬獾日活动节律呈双峰趋势,花面狸和豹猫呈单峰型。本次监测结果可为进一步加强喀斯特森林鸟兽物种保护管理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鸟兽编目 日活动节律 喀斯特森林 贵州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坡岗自然保护区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妍罕 胡安东 +1 位作者 李宝贵 文明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第2期29-31,共3页
为摸清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挖掘畜禽特色乡土品种资源,本次考察采取收集整理历史资料、随机抽样调查、走访当地农户和分类统计相结合方式,对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所辖绒窝村、大菁村、岩峰村、郑屯村等的畜禽品种组... 为摸清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挖掘畜禽特色乡土品种资源,本次考察采取收集整理历史资料、随机抽样调查、走访当地农户和分类统计相结合方式,对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所辖绒窝村、大菁村、岩峰村、郑屯村等的畜禽品种组成、品系特征及资源存量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辖区畜禽分属2纲3目4科7属,主要品种有西门塔尔牛、贵州黑山羊、长白猪、杜洛克猪、四川白鹅、兴义鸭、瘤头鸭以及本地土鸡等,其中存栏牛1341头、羊78只、猪3457头、家禽13853羽。这次调查为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提供畜禽品种资源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畜禽遗传资源 调查
下载PDF
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6
作者 谈洪英 熊源新 曹威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第2期88-92,共5页
基于采自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781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并结合2006年出版的《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中苔藓植物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有47科116属314种,发现... 基于采自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781份苔藓植物标本鉴定整理,并结合2006年出版的《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集》中苔藓植物的记录,统计分析了该地苔藓植物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苔藓植物有47科116属314种,发现贵州新记录属-钟帽藓属Venturiella。对314种苔藓植物进行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分析,得出优势科11个,优势属7个,区系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中国-日本成分所占比例最大,区系成分具有由温带向热带过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植物 自然保护区 物种多样性 新记录属 区系
下载PDF
1990-2017年喀斯特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贤峰 杨永菊 +3 位作者 武艺 高亚红 顾羊羊 袁忠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生境质量估算模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生境贡献率,以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 [目的]探讨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区域生态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采用生境质量估算模型与土地利用转型生境贡献率,以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功能分区生境质量的影响并定量评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对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结果]1990—2017年自然保护区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草地和耕地转为林地、其他类型转为草地和林地间。28a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提高15.71%,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90年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表现为:缓冲区>核心区>试验区,2001年以后转换为:核心区>缓冲区>试验区。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情景下,坡岗自然保护区平均生境质量从当前情景的0.88提高到0.92,生境质量改善。[结论]坡岗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是影响保护区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InVEST-HabitatQuality模型 生境贡献率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地区生物文化多样性的演化与耦合:以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毕兴 杨朝辉 +2 位作者 王丞 粟海军 张明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36-1044,共9页
本文以具有典型喀斯特环境特点的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人与自然耦合系统模型构建,从文化景观视角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自然与文化系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家生态政策制度与乡规民约等乡土保... 本文以具有典型喀斯特环境特点的贵州兴义坡岗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展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人与自然耦合系统模型构建,从文化景观视角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自然与文化系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国家生态政策制度与乡规民约等乡土保护体系对生物文化多样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坡岗保护区经历了管护主体和保护利用态度的转变,保存了典型的喀斯特自然生态系统,当地世居的少数民族群体在长期生存与适应过程中创造了极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坡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形成一个地理重合、协同进化且相互作用的维持系统。生物文化多样性耦合体系主要存在国家政策制度类与乡规民约等乡土文化类两种驱动因素。应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生物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推动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协同发展;除了政策与制度类驱动因子的直接作用,还需要注重村规民约以及生态传统知识等乡土文化的驱动作用,以避免保护区自然与文化保护体系的割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物文化多样性 文化景观 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