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侵蚀产沙地形因子的临界条件 被引量:16
1
作者 廖义善 蔡强国 程琴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32-38,共7页
用能量的观点来解释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通过分析安塞水土保持研究站、晋西离石县王家沟小流域的小区资料,研究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特性(雨量、雨强)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最大,坡... 用能量的观点来解释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通过分析安塞水土保持研究站、晋西离石县王家沟小流域的小区资料,研究坡度、坡长、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特性(雨量、雨强)对坡面侵蚀产沙的作用最大,坡度次之,坡长最小;坡面侵蚀产沙的临界坡度分别受降雨、坡长大小的影响,临界坡长分别受降雨、坡度、坡长大小的影响;临界坡度、临界坡长都不是一个确定的值,但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化范围由降雨、坡面地形等因素决定。研究成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 临界 降雨特性 坡面侵蚀产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径流侵蚀功率理论在不同尺度坡面侵蚀产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鲁克新 李占斌 鞠花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4期70-73,共4页
基于次暴雨洪水过程中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2个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提出了用以描述坡面次暴雨水蚀动力的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并以岔巴沟流域团山沟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场历年实测次暴雨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径流侵蚀功率与坡面径流场... 基于次暴雨洪水过程中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2个的重要水文特征参数,提出了用以描述坡面次暴雨水蚀动力的径流侵蚀功率的概念,并以岔巴沟流域团山沟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场历年实测次暴雨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径流侵蚀功率与坡面径流场次暴雨侵蚀模数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适用于坡面次暴雨侵蚀产沙计算的基于径流侵蚀功率的坡面次暴雨水沙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侵蚀功率与坡面次暴雨侵蚀模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径流侵蚀功率可以较好地表征坡面次暴雨水力侵蚀动力。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坡面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侵蚀动力因子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侵蚀功率 尺度 坡面侵蚀产沙 次暴雨 侵蚀模数
下载PDF
坡度与降雨强度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葛金金 杨加智 +2 位作者 詹美礼 戴爽 盛金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鉴于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明显,通过设计室内大型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下坡面侵蚀输沙动态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累计产沙量、输沙率随坡面... 鉴于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变化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明显,通过设计室内大型试验土槽,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下坡面侵蚀输沙动态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不变的条件下,累计产沙量、输沙率随坡面坡度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度下累计产沙量、输沙率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输沙率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关系,与坡度呈幂函数关系。进而基于试验结果,通过二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输沙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沙量、坡度及降雨强度之间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降雨强度 试验
下载PDF
不同覆沙方式下的坡面侵蚀产沙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昭阳 汤珊珊 +3 位作者 李鹏 韦小妹 杨国梁 谢美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191,共9页
文中利用室内模拟降雨技术,通过不同覆沙方式和不同降雨强度的组合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结果: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提前。坡面覆沙后侵蚀量增多,且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的产沙量是全... 文中利用室内模拟降雨技术,通过不同覆沙方式和不同降雨强度的组合试验,对坡面侵蚀产沙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结果: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基本随雨强的增大而提前。坡面覆沙后侵蚀量增多,且侵蚀量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的产沙量是全覆沙坡面的1.06~2.48倍。0.5、1.0mm/min雨强时半覆沙坡面产沙高于无覆沙坡面,1.5mm/min雨强时低于无覆沙坡面,而半覆沙坡面产沙则均高于全覆沙坡面。全覆沙破面含沙量受雨强影响较小,减沙效果较稳定。试验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可以有效延迟初始产流时间;坡面覆沙后侵蚀程度增强,且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半覆沙坡面侵蚀程度高于全覆沙坡面;无覆沙坡面受降雨强度影响较大。文中为研究风水复合侵蚀提供了数据支撑,以期为揭示黄土坡面侵蚀发生机理和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方式 风水复合侵蚀 坡面侵蚀产沙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丘陵山区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众 田丰 董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6-191,共6页
选取安徽省霍山县大官山的典型研究区域,通过径流试验,分析了近20年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侵蚀产沙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依次是顺坡耕作区>标准小区>经济林区>牧草区>乔木用材... 选取安徽省霍山县大官山的典型研究区域,通过径流试验,分析了近20年6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侵蚀产沙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坡面侵蚀产沙量的影响依次是顺坡耕作区>标准小区>经济林区>牧草区>乔木用材林区>梯田小区。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防止土壤流失最有效的是梯田,而顺坡耕作区水土流失量最大。坡面侵蚀产沙量与降雨侵蚀力表现为幂函数关系,且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坡面侵蚀产沙特征 降雨强度 影响
原文传递
坡面细沟形态与侵蚀产沙间的量化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攀 姚文艺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2期39-41,69,共3页
地形决定着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形成和再分配,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坡面土壤侵蚀产沙研究过程中,以往围绕坡度、坡长等宏观地形因子研究的较多,而忽略了对坡面细沟侵蚀形态等微观地形因子的定量研究。系统介绍了前人在坡面细... 地形决定着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形成和再分配,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坡面土壤侵蚀产沙研究过程中,以往围绕坡度、坡长等宏观地形因子研究的较多,而忽略了对坡面细沟侵蚀形态等微观地形因子的定量研究。系统介绍了前人在坡面细沟形态与侵蚀产沙量化响应研究中所取得的有代表性的成果,阐述了坡面侵蚀形态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细沟侵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产沙 地形因子 细沟形态
下载PDF
Low公式计算坡面流挟沙力的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杰 胡江 付旭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坡面流的挟沙能力决定着坡面土壤是否发生侵蚀或者淤积,其计算是坡面侵蚀产沙模型开发的关键。将Low公式应用于一维坡面侵蚀产沙模型,基于径流小区实测资料修正坡度项的指数对公式提出改进。结果表明:随着坡度指数的增加,侵蚀量的模拟... 坡面流的挟沙能力决定着坡面土壤是否发生侵蚀或者淤积,其计算是坡面侵蚀产沙模型开发的关键。将Low公式应用于一维坡面侵蚀产沙模型,基于径流小区实测资料修正坡度项的指数对公式提出改进。结果表明:随着坡度指数的增加,侵蚀量的模拟误差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临界值,使模拟误差达到最小;建议Low公式应用于坡面侵蚀产沙模型时坡度项的指数取值为0.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公式 流挟 一维坡面侵蚀产沙模型 改进
下载PDF
坡面植被分布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游珍 李占斌 蒋庆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黄土高原约15°的自然荒草坡面上,对两个坡面小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其中一个从坡顶向坡底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另一个从坡底向坡顶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分别对破坏过程中各种植被面积下的降雨产流产沙量进行比较,结果认... 在黄土高原约15°的自然荒草坡面上,对两个坡面小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实验,其中一个从坡顶向坡底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另一个从坡底向坡顶逐渐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分别对破坏过程中各种植被面积下的降雨产流产沙量进行比较,结果认为:在相同面积条件下,位于坡底的植被比位于坡顶的植被保水作用高2.4倍,保土作用高2.8倍;随着植被面积的减少,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呈不均匀的增加趋势,在不同的植被面积变化范围,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增幅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植被格局 降雨侵蚀 草地植被
下载PDF
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初探 被引量:45
9
作者 景可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9,共7页
首先阐述泥沙输移比界定的三个条件一是粒级 ,二是时间 ,三是空间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可靠的侵蚀产沙量 ,对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分界线不明确 ,对坡面侵蚀产沙和重力侵蚀产沙在总输沙量中的权... 首先阐述泥沙输移比界定的三个条件一是粒级 ,二是时间 ,三是空间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江上游泥沙输移比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可靠的侵蚀产沙量 ,对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分界线不明确 ,对坡面侵蚀产沙和重力侵蚀产沙在总输沙量中的权重缺少量的概念 ;针对上述问题对河道及沟道泥沙输移比的推理分析 ,再根据反映泥沙输移比的形态指标的定性分析 ,认为长江上游除丘陵宽谷区泥沙输移比会小于 0 .5外 ,高中山区长时段的泥沙输移比都接近 1(不包括泥石流在内的重力侵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输移比 侵蚀 坡面侵蚀产沙 重力侵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