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公路路基坡面加固与防护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雪松 《广东科技》 2013年第6期65-65,48,共2页
公路路基坡面的加固和防护设计作为路基病害防治、环境景观改善、生态平衡保护、确保路基稳定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技术措施。在进行路基设计之时,要根据当地条件和道路性质的不同,并与路基排水和基身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防护加固举措... 公路路基坡面的加固和防护设计作为路基病害防治、环境景观改善、生态平衡保护、确保路基稳定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技术措施。在进行路基设计之时,要根据当地条件和道路性质的不同,并与路基排水和基身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防护加固举措对路基坡面加以保护。就公路路基的坡面加固和防护设计作了大致的论述,以期为我国公路设计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路基 坡面加固 防护 设计
下载PDF
边坡坡面浅层加固稳定性分析及设计参数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广博 肖成志 +1 位作者 周霞 何晨曦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3,共7页
基于有限差分的强度折减法,探讨坡面浅层土体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和采用岩石地基2种工况,综合分析边坡加固区宽度和土体黏聚力、加固区进入地基土深度和边坡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稳定性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 基于有限差分的强度折减法,探讨坡面浅层土体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并针对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和采用岩石地基2种工况,综合分析边坡加固区宽度和土体黏聚力、加固区进入地基土深度和边坡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稳定性和滑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不同加固宽度下边坡安全系数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当土体黏聚力达到临界值时安全系数趋于稳定;随着加固区土体黏聚力的增大,边坡由浅层滑动变成深层滑动并最终完全不通过加固区,通过将加固区适当深入地基土可以提高边坡安全系数;当采用岩石地基时,随加固区土体黏聚力增加,安全系数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近似线性增加,相同几何尺寸和土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比地基与边坡土质相同时整体上提高了0.5~1倍,加固区土体黏聚力越大即抗剪强度越高时,边坡安全系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加固 稳定性分析 强度折减法 加固区宽度 土体黏聚力 几何参数
下载PDF
含软弱结构面膨胀土渠坡梁桩组合加固措施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易万胜 《工程建设》 2016年第6期45-48,共4页
在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浅表层干湿循环影响以及深层软弱结构面存在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原始边坡、单桩加固边坡,梁桩组合加固体系边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坡体塑性区发展、土体位移、安全系数等,得到抗滑... 在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浅表层干湿循环影响以及深层软弱结构面存在的情况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原始边坡、单桩加固边坡,梁桩组合加固体系边坡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坡体塑性区发展、土体位移、安全系数等,得到抗滑桩与坡面梁组合加固措施的抗滑机理,并指出梁桩组合加固措施在坡面形成的框架式的柔性支护体系对膨胀土渠坡浅表层以及深层滑塌有很好的抗滑效果,通过与单桩加固措施的对比分析体现了梁桩组合加固体系在加固受干湿循环影响以及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膨胀土渠坡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结构 干湿循环 膨胀土渠 梁与抗滑桩组合加固体系 抗滑机理
下载PDF
用石粉覆盖法进行粉砂土路堤坡面防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守利 胡东波 《路基工程》 2000年第2期40-41,共2页
1 前言 阜阳工务段管辖京九线中段,北起K718+300处与郑州铁路局开封工务段交界,南至K907+300处与南昌铁路局麻城工务段交界。管辖区域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年最大降雨量为1691mm(1956年),年最小... 1 前言 阜阳工务段管辖京九线中段,北起K718+300处与郑州铁路局开封工务段交界,南至K907+300处与南昌铁路局麻城工务段交界。管辖区域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降雨量为900mm,年最大降雨量为1691mm(1956年),年最小降雨量为441mm(1953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8%,百年一遇频率的最大24小时暴雨值为260~280mm。由于我段管内京九线是新铺线路,路基土质不良,因此确保汛期的行车安全是我段面临的最大考验,回顾近年来我们在防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砂土路堤 坡面加固 石粉覆盖法
下载PDF
基于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的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被引量:6
5
作者 欧哲 罗国庆 +1 位作者 杨家富 姚玮 《现代矿业》 CAS 2017年第7期294-299,共6页
目前客土喷播技术在应用于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时,坡面的喷播基材厚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强降雨条件下喷播基材流失严重,造成坡面植被成活率、覆盖率均较低,为此,在客土喷播技术中引入了坡面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以繁昌县青山采... 目前客土喷播技术在应用于矿山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时,坡面的喷播基材厚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且在强降雨条件下喷播基材流失严重,造成坡面植被成活率、覆盖率均较低,为此,在客土喷播技术中引入了坡面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以繁昌县青山采石厂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例,在坡面清理、测量分区的基础上,通过锚杆、连接装置将人工台阶安装于坡面上,在人工台阶两侧通过螺栓、插槽安装引流装置,人工台阶正下方坡底处设置回收水槽,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客土喷播施工。研究表明:(1)人工台阶加固引流系统可代替坡面挂网工艺取得更好的坡面加固效果,通过设计安装人工台阶可使高陡边坡的喷播基材厚度达到设计要求;(2)人工台阶配合引流装置可有效减少强降雨对喷播基材的冲刷,并且可对坡面多余的喷播基材进行回收处理,防止喷播基材的流失和浪费;(3)喷播完毕后,植被在人工台阶上茂密生长可形成台阶生态景观,使绿化后的坡面具有较好的立体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边 生态修复 客土喷播 人工台阶 坡面加固 喷播基材
下载PDF
公路滑坡机理分析及处治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东北 《交通世界》 2020年第24期35-36,共2页
介绍了公路滑坡机理,提出公路滑坡的处治对策,主要包括排水与截水措施、刷方减载措施、挡土墙与抗滑桩、坡面绿化与加固防护等内容。结合工程实例,以挡土墙与抗滑桩为例,介绍该技术的施工流程。研究表明,挡土墙与抗滑桩满足公路滑坡处... 介绍了公路滑坡机理,提出公路滑坡的处治对策,主要包括排水与截水措施、刷方减载措施、挡土墙与抗滑桩、坡面绿化与加固防护等内容。结合工程实例,以挡土墙与抗滑桩为例,介绍该技术的施工流程。研究表明,挡土墙与抗滑桩满足公路滑坡处理需要,能确保边坡稳定,预防边坡滑塌现象发生,降低养护维修费用,同时也为车辆安全顺利通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滑机理 处治对策 挡土墙与抗滑桩 绿化与加固防护
下载PDF
庄门源面板堆石坝度汛过流保护措施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韬 《科技资讯》 2015年第7期105-106,共2页
松阳县庄门源水库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于施工组织不力等原因,导致大坝在汛前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度汛高程,经工程参与各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比多种度汛方案后,确定采取导流洞泄洪为主,同时做好坝体全断面过流准备的方案,坝面采用... 松阳县庄门源水库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主要由于施工组织不力等原因,导致大坝在汛前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度汛高程,经工程参与各方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比多种度汛方案后,确定采取导流洞泄洪为主,同时做好坝体全断面过流准备的方案,坝面采用绿滨垫结合砂袋保护,坝后坡采用绿滨垫保护。确保了度汛安全,同时节约了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堆石坝 及坝前后加固保护 允许全断过流 防洪度汛
下载PDF
复合材料纤维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8
作者 韩忠明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9期17-20,共4页
目前,由于公路工程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合理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复合材料纤维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其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 目前,由于公路工程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合理应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复合材料纤维毯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其应用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还有利于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复合材料纤维毯的特点及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要求,重点探究了复合材料纤维毯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施工准备、排水沟施工、护坡施工、质量验收,并对其后期养护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公路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复合材料纤维毯 锚钉加固
下载PDF
Analysi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Failure Mechanisms of Slopes and Sliding Surfaces 被引量:11
9
作者 WANG Jian YAO Lingkan Arshad Hussa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282-290,共9页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long the Dujiangyan-Yingxiu highway after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1) slopes were shattered and damag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a...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long the Dujiangyan-Yingxiu highway after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1) slopes were shattered and damag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and open tension cracks formed on the tops of the slopes; (2) the upper parts of slopes collapsed and slid, while the lower parts remained basically intact, indicating that the upper parts of slopes would be damaged more heavily than the lower parts during an earthquake.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failure behavior of slopes under the Wenchuan seismic wave, which reproduced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slopes. Tension cracks emerged at the top and upper part of model, while the bottom of the model remained intact, consistent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s. Depth of the tension crack at the top of model is 32 cm, i.e., 3.2 m compared to the prototype natural slope with a height of 14 m when the length scale ratio (proto/model) is lo. Acceleration at the top of the slope was almost twice as large as that at the toe when the measured accelerations on shaking table are 4.85 m/s2 and 6.49 m/s2, which means that seismic force at the top of the slope is twice the magnitude of that at the toe. By use of the dynamic-strength-reductio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the sliding surface, with other quantified information. The earthquake-induced failure surfaces commonly consist of tension cracks and shear zones. Within 5 mfrom the top of the slope, the dynamic sliding surface will be about 1 m shallower than the pseudo-static sliding surface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when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is 1 m/s2; the dynamic sliding surface will be about 2 m deeper than the pseudo-static sliding surface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when the PGA is lo m/sL and the depths of the dynamic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pseudo-static sliding surface will be almost the same when the PGA is 2 m/s2.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key point of anti-seismic design, as well as for mitigation of post-earthquake,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is to prevent tension cracks from forming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lope. Therefore, the depth of tension cracks in slope surfaces is the key to reinforcement of slopes. The depth of the sliding surface from the pseudo-static method can be a reference for slope reinforcement mi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grade engineering slope failuremechanism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seismicsliding surface Wenchuan earthquak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