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自然”生态工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当今坡面整治技术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鸿 张海峰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5,共7页
通过回顾“近自然”水土整治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工法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与生态工法的要求显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坡面整治的措施过于人工化、单一化,没有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个性”,因... 通过回顾“近自然”水土整治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工法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与生态工法的要求显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坡面整治的措施过于人工化、单一化,没有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个性”,因而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实践中沿袭过去兴修水利设施和基本农田的河川沟道治理模式,以土、石坎梯田和埂边植树代替原来坡面的自然面貌,从治理的强度、频度和代价等方面看,均背离了“近自然”治理的思想。生态工法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真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在实践中贯穿生态工法的原则于水土整治的各项措施中,封禁和培育并进,营造接近自然的稳定的坡面防护体系,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前沿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法 坡面整治 生态工程 近自然
下载PDF
秦巴山区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天宏 呼帅 +1 位作者 李会科 张青峰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1期46-48,I0002,共4页
为研究秦巴山区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的稳定性,选取坡面土壤的理化性质、抗蚀性、抗剪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并命名解释变量,通过确定权重和计算因子得分得到了坡面综合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稳定性指数大... 为研究秦巴山区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的稳定性,选取坡面土壤的理化性质、抗蚀性、抗剪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并命名解释变量,通过确定权重和计算因子得分得到了坡面综合稳定性指数。结果表明: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稳定性指数大于自然坡面,且影响坡面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坡面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近自然模式整治坡面稳定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应重点关注20~40 cm深度土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模式 坡面整治 稳定性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台湾市地重划结合水土保持措施探讨——以台中市十期重划区为例
3
作者 廖述培 曾国钧 卢文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27-29,33,共4页
实施市地重划 ,政府可无偿取得公共设施用地 ,节省庞大公共设施建造费地用 ,而且可消除畸零土地 ,提供方正建筑用地 ,达到地尽其利之目的。台湾地区自 195 8年由高雄市开始办理市地重划起 ,至 2 0 0 1年底止 ,公办、自办市地重划合计办... 实施市地重划 ,政府可无偿取得公共设施用地 ,节省庞大公共设施建造费地用 ,而且可消除畸零土地 ,提供方正建筑用地 ,达到地尽其利之目的。台湾地区自 195 8年由高雄市开始办理市地重划起 ,至 2 0 0 1年底止 ,公办、自办市地重划合计办理完成 6 6 9区 ,面积 135 84 hm2 。各县市中 ,台中市完成市地重划面积 182 6 hm2 ,仅次于高雄市2 6 5 8hm2 ;台中市第十期军功、水景市地重划区外 ,施工期间因连续豪雨使边坡崩塌 ,故对崩塌及影响区域作一全面整治 ,采用较符生态理念之坡面喷植草种及混凝土植草框等植生工法 ,配合排水系统及挡土工程 ,面积约 1.5hm2 ,以确保该区长期之稳定。 2 0 0 0年 10月完工后 ,2 0 0 1年历经桃芝台风及暴雨而无灾害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地重划 水土保持 崩塌 植生工法 台湾省 坡面整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