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鸡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
作者 刘涛 何平有 +2 位作者 范京惠 尤永君 邹立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2-67,77,117,118,共9页
为了查明湖北省某种鸡场发病鸡的病原并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及致病性,试验首先提取发病鸡的卵泡和脾脏组织样本核酸,分别对坦布苏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和滑液囊支原体6种病原体进行检测,... 为了查明湖北省某种鸡场发病鸡的病原并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及致病性,试验首先提取发病鸡的卵泡和脾脏组织样本核酸,分别对坦布苏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和滑液囊支原体6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然后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效价测定、遗传进化分析、中和试验和致病性试验(产蛋鸡、鸭胚和产蛋鸭)。结果表明:病料中仅坦布苏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滑液囊支原体5种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确定病原为坦布苏病毒。经病毒的分离培养与RT-PCR扩增后确定分离到1株坦布苏病毒,将该毒株命名为坦布苏病毒HuB株,连续传代3次获得的病毒液效价为1×10^(7.0)TCID_(50)/mL。坦布苏病毒HuB株E基因与近年来流行的坦布苏病毒参考株E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为86.5%~99.8%,其中与中国鸡源参考株(GX2021和CTLN)、中国蚊源参考株(YN2020)和泰国鸭源参考株(CU56)的亲缘关系较近。坦布苏病毒HuB株能被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坦布苏病毒HuB株的产蛋鸡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产蛋量明显下降,卵泡变性、液化和出血,部分鸡只表现为卵泡萎缩、腹腔中有少量干酪样物;接种坦布苏病毒HuB株的鸭胚于攻毒后96小时内全部死亡(10/10),死亡鸭胚主要表现为体表发红、出血,羽毛发育迟缓,肝脏出血、呈斑驳样;接种坦布苏病毒HuB株的产蛋鸭主要表现为停止产蛋,卵泡出血、变性、萎缩。说明成功从该种鸡场发病鸡病料中分离到1株坦布苏病毒,该毒株可能由泰国鸭源毒株变异而来,且该毒株对鸭胚有致死性,对产蛋鸭的致病性较产蛋鸡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布苏病毒 布苏病毒 病毒分离 病毒鉴定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非结构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其在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蓉蓉 潘爱銮 +6 位作者 吴娟 方兵兵 汪最 卢琴 张腾飞 温国元 罗青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0-5478,共9页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 【目的】探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β-干扰素(IFN-β)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法扩增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AGGS-H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DTMUV的非结构蛋白对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构建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带HA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真核表达非结构蛋白均正常表达,NS1、NS2A、NS2B、NS3、NS4A、NS4B和NS5蛋白分子质量大小分别为38、25、14.4、68、13.9、28和100 ku。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7个非结构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形态不一,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NS2B和NS4B蛋白后,鸭源IFN-β启动子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DTMUV的7个非结构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非结构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其中NS2B和NS4B蛋白具有颉颃IFN-β活性的功能。试验结果为DTMUV的免疫逃逸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深入探究DTMUV在宿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IFN-β信号通路
下载PDF
种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措施
3
作者 刘兴超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1期94-95,共2页
坦布苏病毒病是在2010年我国新出现的一类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主要会造成产蛋鸭产蛋量显著下降,雏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目前在沿海地区具有极高的发生流行率,短时间内会给鸭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坦布苏病毒在种鸭... 坦布苏病毒病是在2010年我国新出现的一类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主要会造成产蛋鸭产蛋量显著下降,雏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目前在沿海地区具有极高的发生流行率,短时间内会给鸭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文探讨了坦布苏病毒在种鸭中的垂直传播和致病性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期对降低疾病发生概率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流行特点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林 梁真洁 +1 位作者 杨兴淼 曹瑞兵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共9页
为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膜前体蛋白(prM)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prM蛋白配伍佐剂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DTMUV prM蛋白单克隆抗... 为制备鸭坦布苏病毒(DTMUV)膜前体蛋白(prM)的单克隆抗体,将原核表达的重组prM蛋白配伍佐剂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通过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DTMUV prM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3H4和5C10。2株杂交瘤细胞均能稳定分泌抗体,制备的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51200和1∶1024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H4和5C10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属于IgG2b,轻链均为Kappa型。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BHK-21细胞中感染的DTMU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同属的日本脑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微量病毒空斑减少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中和活性。进一步原核表达prM蛋白不同截短体,发现2株单抗针对不同表位,均位于prM蛋白的pr片段上。本研究制备的单克隆抗体3H4和5C10为快速检测DTMUV感染和研究prM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prM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5
作者 唐晟 马瑶 +11 位作者 冯贺龙 李丽 汪宏才 张蓉蓉 曾哲 姚伦 温国元 邵华斌 罗青平 曾驰 谢佳燕 商雨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54-61,116,共9页
为了大量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建立一种可检测坦布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首先将去除跨膜域的截短坦布苏病毒E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利... 为了大量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建立一种可检测坦布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试验首先将去除跨膜域的截短坦布苏病毒E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利用His标签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然后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鸭待测血清为一抗、HRP标记兔抗鸭IgG为二抗,通过反应条件[抗原包被质量浓度、抗原包被条件、封闭液、封闭时间、一抗(待测血清样品)稀释液、一抗(待测血清样品)稀释度、一抗(待测血清样品)孵育条件、二抗稀释度、二抗孵育条件和显色条件]的优化和临界值的确定建立间接ELISA方法;最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并通过临床样品检测比较该方法与Western-blot方法的符合性。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大小为1227 bp的坦布苏病毒截短E基因,经双酶切与测序验证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E-tr。诱导后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9 ku并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条带单一,可与鸭源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建立的ELISA方法优化后的抗原包被质量浓度为5μg/mL,抗原包被条件为4℃过夜,封闭液为2%BSA,封闭时间为60 min,一抗(待测血清样品)稀释液为1%BSA,一抗(待测血清样品)稀释度为1∶800,一抗(待测血清样品)孵育条件为37℃、30 min,二抗稀释度为1∶7500,二抗孵育条件为37℃、90 min,显色条件为37℃、10 min,阴阳临界值为0.368;仅可检测出鸭源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无法检测出鸭源鸭疫里默氏杆菌、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禽流感病毒、细小病毒阳性血清;待测血清最高稀释度为1∶3200(Western-blot方法待测血清最高稀释度仅为1∶1600);批次内重复变异系数(CV)为1.7%~4.7%,批次间重复CV为1.4%~5.7%;对137份临床鸭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81.7%,与Western-blot方法比较样品阳性率较高,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87.6%。说明成功表达了坦布苏病毒截短E蛋白,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可检测坦布苏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E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抗体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坦布苏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6
作者 章丽娇 田宇杰 +9 位作者 张兰香 赵冬敏 韩凯凯 黄欣梅 杨婧 吴凤瑶 刘青涛 刘宇卓 张小飞 李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0,共7页
报告病毒在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活体动物体内成像及新型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坦布苏病毒JXSP株感染性克隆为基础,采用两种策略构建报告病毒,即分别在病毒基因组5′UTR和C蛋白基因、N S5基因和3′... 报告病毒在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活体动物体内成像及新型疫苗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以坦布苏病毒JXSP株感染性克隆为基础,采用两种策略构建报告病毒,即分别在病毒基因组5′UTR和C蛋白基因、N S5基因和3′UTR间引入外源基因EGFP,通过融合PCR获得全长cDNA PCR产物,体外转录生成mRNA,转染至BHK-21拯救重组病毒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利用5′UTR-C位点构建的报告病毒mRNA转染BHK-21细胞后能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报告病毒P0接种DEF细胞后可高强度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在BHK-21和DEF细胞上增殖速度略微低于亲本毒株,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1株坦布苏绿色荧光报告病毒rJXSP-5′EGFP,在BHK-21和DEF细胞上均能有效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病毒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净化后核心群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安而立 嵇辛勤 +6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龙丹丹 陈佳琪 杨纯培 姚碧琼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4,110,共7页
为了开展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净化及探索净化后复方中草药对核心群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集胎粪、血液、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本共170573份,应用ELISA、PCR方法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抗原检测。依据... 为了开展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的净化及探索净化后复方中草药对核心群生产性能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采集胎粪、血液、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本共170573份,应用ELISA、PCR方法进行鸭坦布苏病毒抗原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淘汰阳性鸭,结合禽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实施5个世代鸭坦布苏病毒净化方案,建立鸭坦布苏病毒核心净化群,并测定其繁殖性能指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雏鸭成活率、育成率)。在净化后4世代,从核心群中挑选7日龄三穗麻鸭共120只,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低、中、高剂量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只饲喂基础日粮,连续饲喂30 d后测定其生产性能指标(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平均终末体重、平均产蛋量)及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结果表明:经过5个世代净化,三穗麻鸭鸭坦布苏病毒抗原阳性率由0世代的5.11%下降至4世代的0;与0世代相比,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雏鸭成活率、育成率分别增加21.53%、11.06%、2.87%、3.95%、5.38%。高剂量组三穗麻鸭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终末体重、平均产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IgA、IFN-γ、IL-2、IL-4、IL-6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IgG、IgM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该方案净化效果良好,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复方中草药可提高三穗麻鸭生产性能与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三穗麻鸭 净化 复方中草药 免疫指标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8
作者 陈平平 嵇辛勤 +5 位作者 阮涌 王晗晗 罗晓宇 安而立 龙丹丹 段志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 为了建立一种有效、快速、准确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NCBI发布的DTMUV 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qPCR反应体系。通过制备的标准质粒建立标准曲线,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使用该方法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 5,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特异检测DTMUV;对标准质粒的最低检测限为2.72×10^(2) copies/μL,是普通PCR的100倍;CT值组内变异系数为0.97%~1.32%,组间变异系数为1.24%~1.79%;人工感染DTMUV的20份鸭胚成纤维细胞样本以及12份人工攻毒2 d的雏鸭脾脏组织样本和12份泄殖腔棉拭子样本阳性率为100%(44/44);疑似感染的12份活鸭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25.00%(3/12),14份病死鸭脾脏组织样本阳性率为28.57%(4/14)。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TaqMan探针qPCR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重复性,能特异检测DTMUV,适用于临床快速检测,为DTMU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DTMUV)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下载PDF
板蓝根与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研究
9
作者 王晗晗 嵇辛勤 +4 位作者 阮涌 邓珊珊 杨纯培 吴宗豪 姚碧琼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6,共7页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 为了研究板蓝根及醋五味子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雏鸭的治疗效果,试验将120只7日龄DTMUV抗体阴性雏鸭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每组30只;饲养至15日龄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攻毒DTMUV,同时两个药物组每日按体重口服相应药物1 g/kg,观察并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及存活率并绘制生存曲线;在攻毒后第3,6,9,12天每组处死3只雏鸭,观察剖检病变并检测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的病毒载量,并对第12天的上述组织进行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病毒对照组出现神经症状等典型临床症状并发生死亡,而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无死亡,存活率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病毒对照组脾脏肿大、出现大理石样花纹,心包有纤维素性渗出,脑膜严重充血、出血,肾脏苍白、出血;板蓝根组脾脏、心脏、大脑、肾脏的病变不明显;醋五味子组脾脏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脑膜轻微充血。病毒对照组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坏死,大脑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肝细胞变性程度减轻,大脑未见小胶质细胞结节,脾脏淋巴细胞数增加,其中板蓝根组效果较好。第3天时,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脾脏和肝脏的病毒载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1或P<0.05);第9,12天时,板蓝根组及醋五味子组心脏、肝脏、脾脏、大脑组织病毒载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板蓝根组效果更好。说明板蓝根与醋五味子均可以缓解DTMUV感染引起的机体损伤,降低组织病毒载量及雏鸭死亡率,其中板蓝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中草药 雏鸭 病毒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表达鸭坦布苏病毒衣壳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与鉴定
10
作者 吴庆国 李莎莎 +2 位作者 王安平 卢会鹏 成玉婷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7,共7页
为构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衣壳蛋白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Ad5)为载体的重组腺病毒,研究通过一步克隆技术将DTMUV Capsid基因插入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热休克蛋白70(mHsp70)为佐剂的pShuttle-CMV-Hsp70质粒中,构... 为构建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衣壳蛋白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Ad5)为载体的重组腺病毒,研究通过一步克隆技术将DTMUV Capsid基因插入到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热休克蛋白70(mHsp70)为佐剂的pShuttle-CMV-Hsp70质粒中,构建能够表达DTMUV Capsid和mHsp70蛋白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DTMUV Capsid,并与含有pAdEasy-1腺病毒骨架载体的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DTMUV Capsid。载体质粒经Pac I酶切线性化后转染至HEK 293A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rAdv-DTMUV Capsid。结果显示,rAdv-DTMUV Capsid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病毒滴度可达2.3×10^(8)PFU/mL。Western blot等结果表明rAdv-DTMUV Capsid在HEK 293A细胞中表达了DTMUV特异性蛋白Capsid。DEF细胞感染试验证明rAdv-DTMUV Capsid可感染鸭源细胞,且诱导IFN-α、IL-10和IL-17 mRNA表达。结果表明,研究成功制备表达DTMUV Capsid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v-DTMUV Capsid,能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一种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衣壳蛋白 重组腺病毒 HSP70
下载PDF
坦布苏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明 崔德福 +5 位作者 白小飞 乔仕承 侯世豪 周子彻 王跃扬 刘永相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可引起鸭的急性传染病,导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损伤,该病毒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TMUV除感染鸭外,还可以感染鹅、鸡等禽类,对我国养禽业有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TMUV与天然免...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可引起鸭的急性传染病,导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损伤,该病毒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TMUV除感染鸭外,还可以感染鹅、鸡等禽类,对我国养禽业有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TMUV与天然免疫系统、细胞凋亡、自噬、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微小核糖核酸等的关系,为TMUV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TMUV感染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分子致病机制 天然免疫 细胞凋亡 自噬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下载PDF
肉鹅坦布苏病毒病免疫程序初探
12
作者 段娜 韦汉群 +3 位作者 何晓露 张文丽 杨凤仪 郝桂英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肉鹅坦布苏病毒病免疫程序,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和弱毒疫苗(FX2010-180P株)对7日龄和14日龄浙东白鹅进行不同疫苗组合(7日龄灭活苗+21日龄灭活苗组(A组)、7日龄弱毒疫苗组(B组)、7日龄弱毒疫苗+21日... 为了制定合理、有效的肉鹅坦布苏病毒病免疫程序,选取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和弱毒疫苗(FX2010-180P株)对7日龄和14日龄浙东白鹅进行不同疫苗组合(7日龄灭活苗+21日龄灭活苗组(A组)、7日龄弱毒疫苗组(B组)、7日龄弱毒疫苗+21日龄灭活苗组(C组)、14日龄灭活苗+28日龄灭活苗组(D组)、14日龄弱毒疫苗组(E组)、14日龄弱毒疫苗+28日龄灭活苗组(F组)、未免疫组(G组))的试验,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含量。结果表明:弱毒疫苗免疫组产生抗体较其他组快,但抗体含量持续时间较短;灭活疫苗+灭活疫苗(A组和D组)抗体含量从免疫完成后第24~36天抗体含量均高于弱毒疫苗(B组和E组)和弱毒疫苗+灭活疫苗(C组和F组),抗体持续时间更长。建议肉鹅可在14日龄用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进行首免,14d后再接种一次,可获得较高的抗体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灭活疫苗(HB株) 弱毒疫苗(FX2010-180P株) 浙东白鹅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赛赛 唐熠 刁有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2,共8页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是由DTMUV引起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暴发和传播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膜蛋白E(Envelope,E)作为DTMUV关键的免疫原性蛋白,在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侵入等方面发挥作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DTMUV E蛋白结构特点、关键毒力位点、潜在抗原表位、蛋白互作及生物制品等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特异性诊断、疫苗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E蛋白 毒力位点 抗原表位 生物制品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治疗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丹娜 乌兰 李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了制备、筛选和评价治疗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的中和抗体,本试验克隆DTMUV E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鉴定重组质粒pET30-E,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 为了制备、筛选和评价治疗鸭坦布苏病毒(DTMUV)感染的中和抗体,本试验克隆DTMUV E基因,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提取质粒,鉴定重组质粒pET30-E,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E蛋白表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E蛋白,将E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乳化,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次后,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在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将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筛选分泌抗E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进行单克隆抗体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DTMUV,病毒中和试验评价单克隆抗体中和DTMUV感染的能力,并评价单克隆抗体治疗DTMUV感染小鼠的能力。结果显示,含质粒pET30-E的E.coli BL21经诱导后可在裂解的沉淀物中表达E蛋白;制备的E蛋白单克隆抗体4A1可以与E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不与鸭A型肝炎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细小病毒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4A1株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对DTMUV具有中和活性,且能够很好地识别DTMUV并与之发生中和反应,可完全清除感染小鼠血液中的DTMUV。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4A1在应对DTMUV感染方面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单克隆抗体 中和活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2群坦布苏病毒NS1蛋白抑制鸭Ⅰ型干扰素产生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黄允真 张俊勤 +4 位作者 李林林 董嘉文 向勇 廖明 孙敏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51-160,共10页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 【目的】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病是重要的水禽传染病,研究发现TMUV感染鸭早期,2群TMUV在肝、肾、脑等组织中的病毒拷贝数显著高于3群TMUV。研究2群TMU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 protein)和3群TMUV NS蛋白对鸭天然免疫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以2群TMUV-JM株和3群TMUV-GX株为研究对象,构建两种毒株NS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研究NS蛋白对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protein I,RIG-I)诱导的β干扰素(βinterferon,IFN-β,为I型)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构建重组嵌合NS1蛋白真核表达质粒,通过激光共聚焦、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技术研究NS1与RIG-I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互作区域。利用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构建NS1重组嵌合病毒,研究NS1在TMUV感染DEF细胞后对IFN-β产生的抑制作用。【结果】TMUV-JM株NS1能抑制RIG-I诱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而TMUV-GX株NS1对其无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为TMUV-JM NS1蛋白抑制RIG-I介导的I型IFN表达的作用节点分子,且NS1蛋白255~352 aa为发挥抑制作用的功能区域。TMUV-JM NS1与TBK1不存在直接相互作用,是间接降低TBK1磷酸化水平从而降低I型IFN的表达量。【结论】2群TMUV NS1具有抑制RIG-I信号通路的活性,并鉴定出其抑制功能的关键活性区域及作用的通路节点分子,明确2群TMUV NS1通过间接抑制TBK1磷酸化而影响鸭I型IFN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非结构蛋白 RIG-I信号通路 I型干扰素 TBK1磷酸化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病原学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淑英 赵光平 +1 位作者 肖发沂 朱绍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69-74,共6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DTMUV所包含的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各有其重要功能,对于DTMUV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病毒性脑炎(雏鸭、育成鸭)及产蛋下降(产蛋鸭)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DTMUV所包含的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各有其重要功能,对于DTMUV致病机制和疫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多种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病临床诊断或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如检测病毒颗粒的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蛋白或抗体的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以及检测病毒核酸的常规RT-PCR和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本文就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原学和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病原学 诊断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鹅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遗传进化分析
17
作者 许凤明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11期9-17,共9页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一鹅场雏鹅出现软脚、瘫痪、精神麻痹的症状,为确定该鹅场的发病原因,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通过采集发病鹅肝脏、脾脏、脑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病理剖检变化、RT-PCR检测、病毒的分离、基因遗传...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一鹅场雏鹅出现软脚、瘫痪、精神麻痹的症状,为确定该鹅场的发病原因,对送检的病死雏鹅进行剖检和实验室诊断,通过采集发病鹅肝脏、脾脏、脑等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通过病理剖检变化、RT-PCR检测、病毒的分离、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鹅场分离到一株鹅源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命名为SDHZ-G株,SDHZ-G株毒力较强,可致死鸭胚,ELD 50为10-3.6/0.2mL。分离株与参考毒株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9.8%~99.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均在95.6%~99.8%之间,未发生明显遗传变异。该分离株属于TMUV基因2型2.2分支,是山东地区主要流行分支。本研究明确了引起该鹅场发病的病原为TMUV,并分析了致病原TMUV的遗传进化特点,为该鹅场雏鹅疫病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培养特性 E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一例鸭坦布苏病毒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樱桃谷肉鸭的病例报告
18
作者 潘彦林 张俊勤 +2 位作者 孙敏华 徐志宏 廖明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71-76,共6页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 2023年8月,广西某养鸭场鸭子突发软脚、腿部肌肉震颤等神经症状,为探究该场鸭群致病病原,对该鸭场的患病鸭进行调查。剖检结果显示:患病鸭肝脏轻度肿大、质脆,呈黄褐色,肾脏肿大。病理切片显示: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微小圆形空泡,可见少量淤血;脾脏组织见较多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DTMUV)、鸭圆环病毒(DuCV)为阳性,细菌及其他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序列分析发现,该场流行的DTMUV与SCS01毒株遗传距离最近,属于Cluster 2.1;DuCV与山东毒株YF180401遗传距离最近,属于DuCV-1型,确定该养殖场鸭群突然发病为DTMUV混合感染DuCV所致。这两种病毒都是临床中常见危害鸭群的病原,但混合感染情况却少有报道。该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展DTMUV和DuCV的检测和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苏病毒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樱桃谷肉鸭
下载PDF
鸭H9亚型禽流感和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综合防控技术
19
作者 王涛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2期84-85,共2页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 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是两类危害较为严重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中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大批量的鸭发病死亡,对一个地区的鸭养殖业安全构成危害,因此需要明确上述两种疾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措施,做到及时处理,确保养殖安全,更好地推动鸭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鸭H9亚型禽流感和坦布苏病毒病感染的综合防控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H9亚型禽流感 布苏病毒 综合防控技术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控要点
20
作者 陆明活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肉鸭和蛋鸭造成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特征包括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患病的鸭子通常会表现出站立困难、喜欢卧倒、头部颤抖等神经症状。疾病可持续1~2个月,并且淘汰率在... 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坦布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肉鸭和蛋鸭造成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特征包括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等。患病的鸭子通常会表现出站立困难、喜欢卧倒、头部颤抖等神经症状。疾病可持续1~2个月,并且淘汰率在15%~30%左右,甚至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立困难 神经症状 淘汰率 传染性疾病 布苏病毒 布苏病毒 传播速度 肉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