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思考
1
作者 张理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本次实验对人类航天技术、军事科学、宇宙空间研究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深度撞击彗星的目的和意义,认为深度撞击是人类航天技术的突破,提出了军事航... 美国“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射的“撞击器”成功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本次实验对人类航天技术、军事科学、宇宙空间研究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阐述了深度撞击彗星的目的和意义,认为深度撞击是人类航天技术的突破,提出了军事航天和全球合作空间研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撞击 坦普尔1号彗星 航天技术 军事航天 全球合作
下载PDF
坦普尔1号彗星的传奇发现
2
《国外科技动态》 2005年第6期21-22,共2页
1867年发现这颗彗星时,由于它恰好处于最靠近地球(0.568天文单位)和近日点(1.562天文单位)的非常易于观测的位置(分别是在当年5月15日和5月24日)。在它被发现之后的5个月内,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后续观测。起初计算出轨道周期是5.74年... 1867年发现这颗彗星时,由于它恰好处于最靠近地球(0.568天文单位)和近日点(1.562天文单位)的非常易于观测的位置(分别是在当年5月15日和5月24日)。在它被发现之后的5个月内,人们进行了一系列后续观测。起初计算出轨道周期是5.74年,之后更正为5.68年。那一年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它是在8月27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普尔1号彗星 近日点 观测位置 轨道周期
下载PDF
首次人造天象——“深度撞击”“炮轰”彗星
3
《时事资料手册》 2005年第4期99-100,共2页
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炮轰”彗星是首次人... 太平洋时间7月3日22时52分(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炮轰”彗星是首次人造天象,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天文事件,表明人类迈出了走向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壮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 坦普尔1号彗星 彗星 科考工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