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被引量:136
1
作者 曾洪流 朱筱敏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陆相盆地 地震沉积学 研究规范 工作流程 薄层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特征与隐蔽油气藏勘探——以松辽盆地为例 被引量:55
2
作者 袁选俊 薛良清 +2 位作者 池英柳 陈章明 渠永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15,共5页
坳陷型湖盆沉积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由湖盆四周的河流和冲积扇供给 ,三角洲沉积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沉积中心。湖盆由水退与水进沉积层段交替充填。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为坳陷型盆地重要的生油岩和区域性封盖层。 2个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 坳陷型湖盆沉积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由湖盆四周的河流和冲积扇供给 ,三角洲沉积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沉积中心。湖盆由水退与水进沉积层段交替充填。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为坳陷型盆地重要的生油岩和区域性封盖层。 2个最大洪泛期沉积的湖相泥岩所夹持的砂岩体是寻找隐蔽油气藏的最主要目标。在 2个最大洪泛期之间 ,存在着湖平面升降变化的多次一级旋回。这种频繁的湖平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 ,导致岸线的迁移与三角洲朵叶体的摆动 ,使得大型三角洲前缘相带成为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地区。坳陷型湖盆中发育的隐蔽油气藏 ,大都具有面积大、渗透率和储量丰度低的特点 ,但有构造背景配合 ,就可以形成富集高产区块。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含油层段为这种油气藏的一个典型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湖盆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松辽盆地 勘探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被引量:98
3
作者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 依据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 ,考虑中国中新生代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的盆地结构和沉积物充填序列特征 ,综合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和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和渤海湾盆地第三系为研究实例 ,将坳陷型湖盆沉积层序细分成可以确定首次湖泛面和不能确定首次湖泛面的两种类型 ,建立了这两种类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样式。前者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后者由湖侵和湖退体系域构成。在断陷型湖盆中 ,可将盆地缓坡由同生断裂活动造成的地势变化带作为地形坡折带 (构造坡折带 )并用于确定首次湖泛面 ,进而讨论了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的多种识别标志 ,建立了由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构成的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陆相坳陷型湖盆 湖盆 沉积物 充填序列 地形坡折带 新生代
下载PDF
大型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原型恢复方法——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1 位作者 钟南翀 吴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2-902,共11页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方面资料对其盆地原型进行恢复的方法和流程,具体包括以残余沉积相恢复盆地原始边界、以平衡剖面恢复盆地原始形态、以关键钻井资料与平衡剖面相结合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该方法消除了构造运动对盆地形态的改变,真正将盆地原型纳入到其原始形态框架下进行研究。本文还利用该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各地层沉积时的盆地原型分别进行了恢复,并据此对其新生代的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变化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 盆地原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湖盆层序地层特征及勘探有利区——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清水河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斌 徐文世 丁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3,98-99,共3页
层序识别模式和地层叠置样式的建立对于坳陷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预测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为例,通过研究其不同沉积体系的充填过程及叠置关系,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 层序识别模式和地层叠置样式的建立对于坳陷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预测与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为例,通过研究其不同沉积体系的充填过程及叠置关系,建立了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发育模型:①低位体系域发育,沉积物供给充足,缓坡背景发育广泛的河道侵蚀地貌,下切谷欠发育,在古地貌剥蚀洼陷内(残余可容纳空间)与构造单元转换的斜坡带发育大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和水下分流河道砂砾岩沉积,侧向连续分布,油气勘探上应以寻找背斜构造油气藏为主;②基准面逐渐上升,水进体系域物源供给逐渐减弱,发育退积型的正常河流三角洲体系,易形成上倾尖灭型、盆底滑塌扇型岩性地层圈闭;③高位体系域基准面经历上升—停滞的过程,物源供给逐渐增强,发育进积型的正常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结论认为:水进体系域是该区岩性圈闭勘探的最有利层序,分布在凸凹转换部位凹陷一侧的滑塌体具备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目前现实的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湖盆 层序地层学 层序划分 岩性地层 圈闭 体系域特征 三角洲沉积 准噶尔盆地 早白垩世
下载PDF
缓坡坳陷型盆地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明毅 肖欢 +3 位作者 马艳荣 刘仙晴 王辉 王延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0,34,共6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讨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高频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研究表明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缓坡坳陷沉积盆地具有如下识别标...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讨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高频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研究表明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缓坡坳陷沉积盆地具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层序界面底部发育一定规模的河道带;②层序界面附近发育钙质结核、古土壤层等暴露沉积标志;③在层序界面处测井曲线由进积准层序组变为退积准层序组;④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地层不协调关系的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层序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缓坡坳陷型盆地 松辽盆地 下白恶统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新近系三亚组沉积相 被引量:7
7
作者 蔡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54,共9页
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物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 长昌凹陷是琼东南盆地东部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的地区,新近系三亚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砂泥岩地层,可分为2段,均是重要的储层。综合应用测井、重矿物、古生物、地震剖面等资料对物源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长昌凹陷三亚组共识别出5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滨海、浅海、三角洲、半深海、海底扇。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长昌凹陷在三亚组沉积期是中国南海北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海盆,在古地貌、物源输入等2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海底扇,厚度大,物性好,沿中央坳陷带轴向展布。三亚组大面积海底扇的发育形成了长昌凹陷最大规模的优质储层,具有成藏的独特优势,其与构造叠合所形成的构造-岩性油气藏是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获得突破最现实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扇 坳陷型海盆 物源体系 三亚组 琼东南盆地
下载PDF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志强 郭金瑞 +5 位作者 田琨 刘静静 张忠民 田纳新 吴高奎 宫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7-974,共18页
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 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谷找油,近年发展了坳陷型、转换型陆缘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提出在被动陆缘半封闭—封闭的局限大型坳陷周缘、转换型被动陆缘转换坳陷带、地幔出露带洋壳上覆远洋浊积砂领域找油的观点,在南大西洋西非段、西南非段、地中海东部、中北大西洋两端、东非海上均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在勘探领域上横向呈现由陆上—浅海—深水—超深水,纵向由斜坡水道—斜坡扇—坡底扇—盐下碳酸盐岩—深水扇发展趋势;在工程技术上随着深水钻探、盐下目标地震识别刻画等技术发展,带动了水深3000 m以上目标钻探和勘探突破。全球被动陆缘早期勘探主要在墨西哥湾周缘、南大西洋两岸中段,近年来逐步向中-北大西洋两岸、东非沿岸、北极等领域转移,未来被动陆缘油气勘探越来越走向远洋超深水、盐下、深层、极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陆缘盆地 坳陷型 转换 勘探领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勘探新技术 被引量:39
9
作者 杨华 窦伟坦 +1 位作者 喻建 宋江海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1期32-4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生界延长组为一套内陆湖盆沉积,其形成的三角洲隐蔽性油藏主要受控于大型三角洲砂体的展布,油藏类型以岩性油藏为主,具有储集条件差、非均质程度高、油水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特点。针对盆地油藏特点,长庆油田应用陆相三角洲成藏理论不断深化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同时积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测井精细解释、压裂改造、油层保护等勘探技术,使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低渗透油层勘探中,发现亿吨级整装西峰油田;在陕北三角洲油藏勘探中,含油范围不断扩大,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幅度增加,勘探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油气勘探 中生代内陆坳陷型盆地
下载PDF
湖盆斜坡生长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俊峰 白斌 +4 位作者 郭懿萱 侯云超 李一凡 夏勇 龙盛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7-996,共10页
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斜坡生长理论,对于理解海洋和湖盆的沉积充填过程、构造—气候—沉积的耦合响应关系及深水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重要发展。湖相盆地的斜坡生长现象近年来才被关注。斜坡生长现象提供了... 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斜坡生长理论,对于理解海洋和湖盆的沉积充填过程、构造—气候—沉积的耦合响应关系及深水储层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重要发展。湖相盆地的斜坡生长现象近年来才被关注。斜坡生长现象提供了丰富的沉积学指示。通过斜坡生长过程分析,可恢复大陆边缘或湖盆边缘古地形、水体深度,获取地层加积、进积的速率等有关沉积体系演化的定量信息;进而揭示海/湖平面变化、气候变化、物源供给特点以及沉积物传送和分散样式。近年来,对匈牙利Pannonian盆地、罗马尼亚Dacian盆地以及中国渤海湾盆地秦南凹陷和东营凹陷等湖相沉积斜坡,已开展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对坳陷湖盆等重要类型盆地的斜坡生长方式的认识尚不清楚;关于湖盆斜坡生长与三角洲前缘-深水区沉积物分散样式的过程与响应关系,尚不明确;对湖盆斜坡体的成因及其控砂机理研究尚为薄弱。以上几个方面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生长 滨线迁移轨迹 沉积物分散样式 深水砂岩 坳陷型湖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清一段非构造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云雷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石新朴 王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在精细研究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已知油气藏进行解剖,认为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油气藏为重力流水道成因的岩性油气藏,并根据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特征把清水河组底部的砾岩... 在精细研究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已知油气藏进行解剖,认为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油气藏为重力流水道成因的岩性油气藏,并根据岩心、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特征把清水河组底部的砾岩划分为底砾岩和滑塌砂砾岩,为该地区的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开辟了一条道路。用实例介绍了利用地震属性确定含砂率拟合技术、三维可视化雕刻技术、储集层反演等技术如何识别非构造油气藏。所提出的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思路,适用于在"断坡、阶地、重力流"地质体中勘探非构造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坡湖盆 重力流水道 底砾岩 滑塌砂砾岩 三维可视化 储层反演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12
作者 陈湛溪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3年第9期993-1004,共12页
近期川北陆内坳陷型的SZY1井和川中、川西南地区“拉张槽”型Z201井、JS103井皆获得突破,展示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不同类型页岩储层差异性及发育主控因素仍不清楚,亟需开展储层特征对比研究。文章基于三... 近期川北陆内坳陷型的SZY1井和川中、川西南地区“拉张槽”型Z201井、JS103井皆获得突破,展示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但不同类型页岩储层差异性及发育主控因素仍不清楚,亟需开展储层特征对比研究。文章基于三口井资料,对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不同类型页岩储层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储集性及可压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川北地区陆内坳陷型寒武系页岩TOC及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以有机质孔和片状粘土矿物孔为主,比表面积与孔径较大,孔隙发育主要受有机质丰度和成岩作用控制;川中地区拉张槽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TOC与含气量较高,以有机孔为主,孔隙度与有机质丰度呈良好正相关性;川西南拉张槽浅水陆棚相粉砂质页岩TOC较低,含气量低,片状粘土矿物孔、粒间孔和微裂缝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发育主要受成岩作用控制。川北陆内坳陷与川中拉张槽深水陆棚相沉积的筇竹寺组富有机质页岩具有一定相似性,TOC较高,优质页岩段以有机孔为主;川西南拉张槽浅水陆棚相粉砂质页岩TOC较低,以无机孔为主,但孔隙度较高、可压性较好,具备一定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寒武统 筇竹寺组 储层特征 拉张槽 坳陷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岩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杜芳鹏 刘池洋 +8 位作者 宁树正 乔军伟 赵晓辰 贺小元 李亚婷 张萍 杨剑羽 王浩杰 王子策 《地质学报》 EI CAS 2024年第12期3751-3772,共22页
盆地级宏观视角的煤岩特征研究,有助于深化盆地控煤理论、全面认识盆地演化过程,同时也对于煤层生物气、直接液化用煤、富油煤等资源的分布预测及整体利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炭资源丰富,经历了数十载的勘查... 盆地级宏观视角的煤岩特征研究,有助于深化盆地控煤理论、全面认识盆地演化过程,同时也对于煤层生物气、直接液化用煤、富油煤等资源的分布预测及整体利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炭资源丰富,经历了数十载的勘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煤岩资料,可供开展盆地视角的煤岩特征研究。系统收集、整理了前人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岩显微组分数据,并于宁东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分别采取了代表性煤岩样品,开展了煤岩研究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煤层具有富惰质组的特征,惰质组含量与镜质组含量相当,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含少量结构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和团块镜质体;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含少量氧化丝质体、粗粒体和碎屑惰质体;壳质组以小孢子体为主,还有树脂体、角质体和木栓质体。煤岩组分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特征,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惰质组含量降低、镜质组含量增高。延安组各煤层呈中部煤层惰质组含量较低,向上部煤层和下部煤层惰质组含量增高。对比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为典型的坳陷型盆地环带状聚煤模式,聚煤中心与沉积中心完全分离;远离盆地中心方向,泥炭遭受的氧化时间、氧化范围和氧化强度均逐渐增大,导致惰质组含量增高;反之,靠近湖盆方向惰质组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煤岩组分 坳陷型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组 富惰质组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