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晚白垩世坳陷盆地坡折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江峰 刘招君 +1 位作者 董清水 何玉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通过对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的综合研究,从基底构造、古地理位置、地层产状和厚度、钻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表明,该区在青山口组-嫩江组坳陷期发育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构造坡折带。由于多种类型坡折带... 通过对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的综合研究,从基底构造、古地理位置、地层产状和厚度、钻井和地震资料特征及构造发育情况等方面表明,该区在青山口组-嫩江组坳陷期发育侵蚀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构造坡折带。由于多种类型坡折带的存在,制约着盆地充填可容空间的变化,控制了区内的层序发育、沉积体系展布和非构造圈闭类型。松辽盆地南部西部斜坡区湖盆坡折带附近是非构造油气藏发育的有利部位,可以应用坡折带理论指导本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松辽盆地南部 西部斜坡 坳陷盆地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金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1002,共12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 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 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含油富集程度,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内大喉道发育,物性好,为致密 油运移提供优势通道,同时储集空间相对发育,为致密油提供更广泛的聚集场所,油气最富集,沉积微相是控制高台 子油层“甜点区”发育的关键地质条件.成岩作用控制石油差异分布,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在油气大规模运 聚之前普遍进入致密化,局部胶结作用弱的砂岩及溶蚀作用强烈的砂岩,大孔隙及大喉道发育,后期石油充注储层发 生差异聚集,砂岩呈现不同的含油级别.烃源岩质量控制储层含油的普遍程度,好-最好烃源岩区油源充足、充注动 力强,且就近运聚,虽然砂体薄,物性差,但砂体含油更普遍,含油物性下限低,差-中等烃源岩区砂体厚度大,物性总 体较好,但受烃源岩质量及沉积、成岩作用综合控制,砂体含油普遍性差,主要以砂体中部物性好的层段含油为主,干 砂层增多.甜点区主要分布在成熟烃源岩内部,纵向多套含油层系错叠形成甜点区连片分布,中北部含油砂体累计 厚度大,物性好,向南部变差,计算甜点区资源1.5X108 t,勘探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坳陷盆地 齐家凹 高台子油层 致密砂岩 含油性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坳陷盆地淤浅型成煤模式——湖泊沉积学、煤地质学研究的新突破
3
作者 郭贤才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1年第4期90-90,共1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古代湖泊沉积物大面积出露、且沉积构造保存十分完好的世界少数巨大型内陆盆地之一,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含煤、油、气等多种能源矿产,有C—P、T和J三个时代的煤层,仅陕西境内煤资源总量即达9096.72亿吨。其中... 鄂尔多斯盆地是古代湖泊沉积物大面积出露、且沉积构造保存十分完好的世界少数巨大型内陆盆地之一,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含煤、油、气等多种能源矿产,有C—P、T和J三个时代的煤层,仅陕西境内煤资源总量即达9096.72亿吨。其中侏罗纪煤极为丰富,煤质优良,探明储量达1465.46亿吨。研究区内延安组(J_(1-2y))含可采煤九层,累计单孔见煤最大厚度21.26m,远景储量1234.76亿吨。在地质矿产部组织的“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聚集规律及与油气的成因联系》统一规划下,由陕西省地矿局第八地质队聚煤规律组李智民负责,完成了《鄂尔多斯盆地陕西榆林横山至内蒙古乌审旗一带侏罗纪聚煤规律及资源评价》的二级课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盆地 成煤模式 地质学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及邻区三维地热地质建模与地热资源靶区优选
4
作者 李文靖 肖红平 +4 位作者 饶松 施亦做 张翘然 黄顺德 胡光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8,共14页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能够直观反映地质体温度场分布格局,有助于圈定地热资源有利靶区。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岩石热物性数据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温度场模拟,通过钻孔测温和实测大地热流数据,验证了地热地质模...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能够直观反映地质体温度场分布格局,有助于圈定地热资源有利靶区。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及钻孔资料、岩石热物性数据对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及温度场模拟,通过钻孔测温和实测大地热流数据,验证了地热地质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中央坳陷在1.0~4.0 km深度的温度分别为30.3℃~62.8℃、68.2℃~120.2℃、110.5℃~166.7℃、158.4℃~214.2℃。4.0 km深度内地温梯度介于36.9℃/km~57.4℃/k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48.4℃/km。嫩江组、姚家组二段—三段、青山口组二段—三段和泉三段—四段4套主力热储底板温度分别介于15.8℃~71.4℃、23.6℃~88.6℃、31.8℃~107.4℃和48.9℃~133.4℃,其中华字井阶地、大庆长垣、宾县王府凹陷为热储温度高值区。研究区现今地温场主要受基底起伏的控制,基底和沉积层热导率的差异引起的热流“折射”效应促进了浅部热量的再分配,形成了凹凸相间的地温场分布格局;此外,断裂构造对地温场高异常区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结合热源、通道和储盖组合特征,圈定大庆长垣中部地区泉头组三段—四段为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地热资源开发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热地质建模 地热资源靶区 热储温度 松辽盆地中央
下载PDF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组坳陷湖盆岩性油藏成藏模式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4 位作者 郑希民 刘自亮 王峰 王志坤 李树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4,9,共5页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 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位于陕甘宁盆地陕北斜坡的南部 ,其中长 3油组发育了一套坳陷型湖泊三角洲前缘碎屑岩沉积 .该区构造发育简单 ,缺乏断层 ,油藏类型属岩性油藏 .通过对长 3油组岩性油藏的储油砂体成因和成藏要素进行分析 ,认为该区长 3油组油藏特征主要反映在储油层成因和圈闭两种因素上 ;储油砂体下伏深水泥岩、巨厚的坝上河砂体、“无根”的断头砂和单斜背景上的小背斜等是油藏 4种主要组合要素 .油气藏的形成有 4种模式 :古地形巨厚砂岩差异压实小幅背斜成藏模式 ;单斜构造背景上的上倾尖灭油藏成藏模式 ;烃源岩内砂岩透镜体圈闭成藏模式 ;鼻状构造高部位与砂体匹配构成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盆地 坳陷盆地 延长统 圈闭成藏模式 岩性油藏 储油层
下载PDF
板滩井坳陷盆地地下水资源形成分析
6
作者 宝成 贾克力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4-19,共6页
本文据水文地质实地调查资料,利用卫片、航片解释,对板滩井盆地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结构,地下水导水通道的构造,形态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索了这一干旱区地下水开发的稳定补给水资源,就人工绿洲平衡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板滩井坳陷盆地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形成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晚二叠世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翟咏荷 何登发 开百泽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 根据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及地球化学资料,参考盆地周缘构造环境、盆地构造沉降特征及沉积相展布,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二叠世不同时期构造-沉积环境,探讨了盆地性质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北缘经历了洋盆俯冲消减过程,以强烈的挤压构造环境为特征,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期盆地北缘古亚洲洋闭合进入陆陆碰撞阶段,盆地内构造沉降速度缓慢。②中—晚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的克拉通内坳陷盆地,中二叠统石盒子组沉积期基准面呈下降趋势,盆地主体延续山西组沉积期南北高、中部低的古地理格局,南华北地区地势相对更低;周缘隆起区快速抬升且范围逐渐扩大,为坳陷盆地内提供物源,盆地内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浅湖相,向南发育残存潮坪—潟湖,呈南北向展布;晚二叠世基准面趋于稳定,湖相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于盆地南部,潮坪—潟湖环境向南缩小。③研究区油气成藏受控于沉积环境,中二叠世发育的陆相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储集层和盖层,且和下部煤系地层组成中二叠统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上二叠统为氧化干旱的古气候,沉积水体较浅,形成的泥岩厚度小,生烃潜力有限,无法形成大规模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盆地恢复 古亚洲洋闭合 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盆地演化 构造-沉积环境 三角洲沉积 石盒子组 石千峰组 中—晚二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被引量:132
8
作者 曾洪流 朱筱敏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陆相盆地 地震沉积学 研究规范 工作流程 薄层 浅水三角洲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27
9
作者 陈亮 刘振湖 +2 位作者 金庆焕 王英民 袁书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6,共9页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形成期次及活动时间。最终,结合地层的分布特征及钻井资料,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盆地东部 北黄海盆地 构造演化 剥蚀厚度
下载PDF
大型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原型恢复方法——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楼谦谦 肖安成 +1 位作者 钟南翀 吴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2-902,共11页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 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通常发育在克拉通的内部差异沉降和裂谷盆地后期的热沉降等不同的大地构造阶段,是一类独特而又十分重要的沉积盆地。本文基于该类盆地的特点,提出了综合利用盆地沉积相、残余厚度图、区域构造大剖面及其平衡恢复等多方面资料对其盆地原型进行恢复的方法和流程,具体包括以残余沉积相恢复盆地原始边界、以平衡剖面恢复盆地原始形态、以关键钻井资料与平衡剖面相结合恢复原始沉积厚度。该方法消除了构造运动对盆地形态的改变,真正将盆地原型纳入到其原始形态框架下进行研究。本文还利用该方法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各地层沉积时的盆地原型分别进行了恢复,并据此对其新生代的沉积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变化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型沉积盆地 盆地原型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层和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为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汪如军 王轩 +6 位作者 邓兴梁 张银涛 袁敬一 谢舟 李婷 罗枭 马小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0,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前期以塔北隆起、塔中凸起、塔中凸起斜坡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为主,并且发现了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但是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北部坳陷却未获得油气发现,对储层发育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足制约了其...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气勘探前期以塔北隆起、塔中凸起、塔中凸起斜坡区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为主,并且发现了多个碳酸盐岩油气藏。但是塔北隆起与塔中凸起之间的北部坳陷却未获得油气发现,对储层发育机制及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足制约了其油气勘探进程。为此,通过对该盆地北部坳陷走滑断裂的解释攻关,在识别走滑断裂的基础上,开展了断裂分层、分段研究,明确了走滑断裂对储层和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北部坳陷走滑断裂活动较弱,双重滤波基础上提取振幅变化率属性,可以大幅度提高走滑断裂识别精度,并在北部坳陷识别出走滑断裂34条;②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的特征,形成寒武纪—奥陶纪以高角度线性走滑为主、志留纪—二叠纪以线性构造半花状构造为主、三叠纪—古近纪以雁列构造为主的3套断裂组合;③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3分段特征,即形成于构造高点呈正花状的压扭段、明显地堑特征呈负花状的张扭段和断裂活动强度最弱的平移段;④走滑断裂控储控藏特征明显,平面上油气藏主要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油气沿断裂带呈多层段分布,形成了9种油气藏模式。结论认为,基于叠后地震资料解释性处理的走滑断裂综合刻画技术实现了对弱走滑断裂的精细解释;上述9种油气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该盆地北部坳陷的油气勘探部署,实现了该区油气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走滑断裂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西部坳陷地层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立飞 王衍棠 胡小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4,共8页
西部坳陷位于北黄海盆地西部,是盆地6个彼此分割的二级构造单元之一。从实际地震资料出发,结合区域地质及盆地东部钻井资料,运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西部坳陷的地层发育及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 西部坳陷位于北黄海盆地西部,是盆地6个彼此分割的二级构造单元之一。从实际地震资料出发,结合区域地质及盆地东部钻井资料,运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对西部坳陷的地层发育及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本坳陷具东西双断的三层结构特征,发育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始新统、渐新统、新近系等地层,中新生代沉积巨厚,最厚达10 200 m,以河—湖—三角洲等陆相沉积为主,具有较好的油气条件及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层学 层序地层学 地层与沉积特征 油气前景 北黄海盆地西部
下载PDF
缓坡坳陷型盆地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明毅 肖欢 +3 位作者 马艳荣 刘仙晴 王辉 王延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0,34,共6页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讨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高频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研究表明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缓坡坳陷沉积盆地具有如下识别标... 以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余油层为例,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讨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建立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高频层序地层对比方法。研究表明以河流-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主体的缓坡坳陷沉积盆地具有如下识别标志:①层序界面底部发育一定规模的河道带;②层序界面附近发育钙质结核、古土壤层等暴露沉积标志;③在层序界面处测井曲线由进积准层序组变为退积准层序组;④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地层不协调关系的地震反射终止类型。在此基础上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扶杨油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缓坡坳陷型沉积盆地层序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界面 缓坡盆地 松辽盆地 下白恶统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勘探突破对我国近海残留“黑色侏罗系”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国林 蔡来星 +2 位作者 郭兴伟 董贺平 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 最新的勘探和研究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了中、上侏罗统2套有效烃源岩并以上侏罗统为主力烃源岩层,在其供烃范围内形成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下生上储式"和中—上侏罗统"自生自储式"2类成藏组合,取得了我国东部海域以侏罗系为唯一源岩的含油气盆地勘探突破。为进一步探索我国近海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本文采用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烃源岩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近海主要盆地残留"黑色侏罗系"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残留侏罗系暗色泥岩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多属"中等"级别,局部发育"中等—好"、"中等—差"级别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大多存在早(J_3—K_1)、晚(E_2末—N_1)2期生、排烃高峰,生烃总量达1.4×10^(11 )t,资源前景乐观,预测可形成侏罗系"自生自储式"和侏罗系—白垩系(或新生界)"下生上储式"2类源储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侏罗系” 烃源岩评价 油气成藏组合 北黄海盆地东部 中国近海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间与破坏范围分布特征——来自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启示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钟福平 钟建华 +3 位作者 艾合买提江.阿不都热合曼 王毅 由伟丰 杨伟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5-456,共22页
克拉通破坏的时间和范围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但是在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间与破坏范围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内采集的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 克拉通破坏的时间和范围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的重要基础问题,但是在华北克拉通破坏时间与破坏范围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内采集的火山岩进行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苏红图火山岩年龄为105~113 Ma,为一套钾质碱性系列玄武岩,其形成机制是由于岩石圈发生减薄,软流圈地幔岩浆上涌,经分离结晶而形成的,而动力学机制主要是由于西伯利亚板块、内蒙古褶皱带和华北板块在晚侏罗世发生的碰撞拼合。此外,本文还在前人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研究基础上,依据作者对苏红图坳陷火山岩做的一些工作,粗浅地探讨了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与范围的问题,认为华北克拉通周缘均为构造薄弱带,北缘为兴—蒙造山带,南侧为大别—秦岭造山带,东侧为苏鲁带和太平洋俯冲带,河套裂陷、汾渭裂陷分别与古元古代高温变质孔兹岩带及约18.5亿年前华北克拉通东、西部块体拼合时形成的中部造山带内位置大致重合,而苏红图坳陷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同时也处于两板块拼合交汇处。这些构造薄弱带处在不同时期发生的俯冲与碰撞的结合部位,它们可能是岩石圈减薄的起始位置,并且它们的俯冲与碰撞时间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克拉通破坏范围主要发生在太行山以东地区,太行山以西的河套裂陷、汾渭裂陷发生了减薄,而苏红图坳陷在早白垩世也发生减薄,所以,破坏范围分布在地理上呈不连续分布特征,造成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区域的破坏时间与破坏的动力学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 破坏范围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洪安 李曰俊 +7 位作者 白忠凯 杜治利 赵岩 文磊 张强 赵甜玉 高艳艳 朱湘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8-1067,共10页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 通过认真、系统的地震资料解释, 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首次发现晚新生代正断层。 这些正断层发育于西南坳陷的东北部, 走向 NE-SW, 剖面上组合成堑垒构造, 个别剖面上显示负花状构造特征。 正断层主要发育于新生界, 向上断至的最高层位是第四系更新统下部。 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向下交汇后断距消失, 断层继续向下延伸的情况不清楚。 根据断距 变化和生长指数计算, 正断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 持续演化至更新世早期。 正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与以往在阿瓦提凹陷、巴楚隆起和塘沽孜巴斯坳陷发现的晚新生代正断层基本一致, 正断层活动时间为 ca. 3~2 Ma。 它们形成于一个区域性弱伸展构造应力场, 代表印度—亚洲碰撞远程效应下, 塔里木盆地脉式挤压冲断过程中的一个构造间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伸展构造 正断层 印度-亚洲碰撞的脉动式远程效应 构造间歇期 西南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咸水层CO_2储存场地适宜性评价与储量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伟 张洋 +1 位作者 刘宁 成建梅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5期52-58,共7页
深部含水层CO2地质储存可以有效缓解CO2排放压力,而合理的场地评价和选址工作是有效、安全和经济储存CO2的先决条件。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区级深部咸含水层CO2储存场地评价级别,建立了6个一级指... 深部含水层CO2地质储存可以有效缓解CO2排放压力,而合理的场地评价和选址工作是有效、安全和经济储存CO2的先决条件。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区级深部咸含水层CO2储存场地评价级别,建立了6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目标区级场地优选方法。优选方法重点考虑了地质因素的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评判法对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北部5个二级构造单元开展了场地适宜性评价,并计算了各二级构造单元的CO2封存储量。结果表明:各二级构造单元的适宜度指标相差不大,埋存适宜性皆较好,其中齐家—古龙凹陷CO2埋存适宜性最优;储量上,齐家—古龙凹陷最高,朝阳沟阶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地质储存 场地适宜性评价 储量计算 层次分析法 二级构造单元 松辽盆地中央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两翼侏罗系隐蔽性油藏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幽雅 陈守民 +3 位作者 侯景涛 屈乐民 徐宁 刘玉峰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99-102,10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坳陷以西受燕山运动构造影响,地层挤压形成多个断裂,断层以逆断层为主,而逆断层上盘形成牵引形成褶皱背斜构造,油气主要沿断层面运移,在褶皱背斜(穹隆)部位成藏。复杂地理环境导致了油藏的复杂与隐蔽,具有油藏个数多、...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坳陷以西受燕山运动构造影响,地层挤压形成多个断裂,断层以逆断层为主,而逆断层上盘形成牵引形成褶皱背斜构造,油气主要沿断层面运移,在褶皱背斜(穹隆)部位成藏。复杂地理环境导致了油藏的复杂与隐蔽,具有油藏个数多、含油层系多、油水关系复杂、断块分散的特征,这就给勘探开发及油藏产能建设带来很大困难。该文主要针对隐蔽油藏特征研究有针对性总结出复杂隐蔽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富集规律,从规律中找认识,从富集区找潜力,为下步增储建产评价方面提供部署依据及建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两翼 隐蔽性油藏 古地貌恢复 成藏富集规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新生代古近纪地层水特征及其成盐成钾信息
19
作者 赵艳军 刘成林 +2 位作者 王立成 王鑫 赵宪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07-508,共2页
古近纪特别是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是我国中新生代最重要的成盐期,有广泛的石盐沉积,很多地方有加盐矿物和矿层发现(刘群等,1987)。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阶段,中国板块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在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以东发育... 古近纪特别是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是我国中新生代最重要的成盐期,有广泛的石盐沉积,很多地方有加盐矿物和矿层发现(刘群等,1987)。燕山运动及喜山运动阶段,中国板块东部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在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断裂以东发育成边缘活动带,构成裂谷盆地系,含盐盆地多发育在造山带前或山间断陷内,箕状凹陷是本区古近系断陷盆地的主要型式,膏盐分布于靠近主断层的深凹部位,向缓坡一侧膏盐层变薄尖灭,最后相变为碎屑岩沉积(漆家福,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济阳 地层水 地下水 古近纪 成盐 水矿化度 沙河街组 东营凹 盆地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在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油气地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旭彤 吴志强 张训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6,共8页
以多道反射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开展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地层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地层在坳陷内保存较完整,厚度较稳定,斜坡部位变形微弱,连续性好,坳陷沉... 以多道反射地震剖面和钻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合成地震记录和地震属性分析的方法,开展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地层沉积及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垩系地层在坳陷内保存较完整,厚度较稳定,斜坡部位变形微弱,连续性好,坳陷沉积中心变形强烈,小断层发育、密集,连续性较差,各层组厚度变化不大,可在全坳陷追踪对比。泰州组为良好的烃源岩,赤山组下部和浦口组为良好的储集层,泰州组和赤山组上部构成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内部及上、下地层之间形成了多类型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关系。断裂构造发育的凹陷深部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采用三维地震资料进一步开展本项研究工作对南黄海前新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合成记录 油气地质 南黄海盆地北部 白垩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