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病变的磁共振成象诊断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茂强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4年第5期269-274,共6页
近年随着临床内分泌学的发展和MR成象技术的改进,对垂体的正常及异常表现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了垂体病变的MRI诊断进展,对检查方法及与影象相关的功能解剖亦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垂体肿瘤 NMR 成像 腺瘤 垂体病变
下载PDF
垂体病变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吕发金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垂体位于蝶鞍内,解剖学上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原始口腔管顶颅颊囊的向上移行。神经垂体来源于第三脑室底部脑组织向下的延伸。胚胎第6周时。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在蝶鞍内会合为垂体,会合间可有裂隙残存。
关键词 垂体病变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垂体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3
作者 刘妮娜 王佑民 +2 位作者 杜益君 钟兴 潘天荣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2期17-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合并垂体病变的临床特点,观察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垂体病变的变化。方法:对就诊于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男性患者30例,根据垂体MRI分为有垂体病变组和无垂体病变组。比较... 目的:探讨男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合并垂体病变的临床特点,观察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垂体病变的变化。方法:对就诊于某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男性患者30例,根据垂体MRI分为有垂体病变组和无垂体病变组。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素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观察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垂体MRI变化。结果:与无垂体病变组比较,有垂体病变组年龄下降,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泌乳素水平升高(P<0.05);有垂体病变16例,占53.33%,所有患者治疗后垂体病变均可恢复。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导致垂体影像学改变,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后,垂体病变可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病变 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
下载PDF
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露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197-199,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并分析3.0T MRI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25例,正常儿童25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8月,均接受常规MR平扫和垂体薄层扫描,记录检查结果以及矢状高径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儿童中,有15例垂体前叶发育不良,6例垂体增生,2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和2例颅咽管瘤术后垂体前叶薄小;而且,和25例正常儿童相比,观察组的矢状高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3.0TMRI应用在生长激素缺乏矮小儿童垂体病变中,可较为准确地显示出各种垂体病变的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生长激素 矮小儿童 垂体病变
下载PDF
垂体病变
5
作者 阴捷 彭芸 +1 位作者 程华 孙国强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880,共2页
病例1资料:患儿女,5岁,多饮多尿3个月。 影像学表现:提示垂体增大,垂体柄不均匀增粗,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增强垂体及垂体柄强化不均匀。 影像学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病例1资料:患儿女,5岁,多饮多尿3个月。 影像学表现:提示垂体增大,垂体柄不均匀增粗,神经垂体T1WI高信号消失,增强垂体及垂体柄强化不均匀。 影像学诊断: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生殖细胞瘤?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临床诊断:生殖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病变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细胞性垂体 T1WI高信号 生殖细胞瘤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诊断 多饮多尿
原文传递
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子泽 伍益 +4 位作者 李智斌 董家军 古机泳 彭逸龙 陈志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经鼻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经鼻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45例。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术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术后3?6个月使用鼻内镜检査患者双侧鼻腔情况。分析术中操作与嗅觉损害是否有关。结果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3例(6.7%)出现嗅觉损害,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4例(14.8%)出现嗅觉损害,嗅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例患者的嗅觉功能轻度减退,4例重度减退,1例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2例重度减退者好转,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鼻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鼻腔伤口已愈合,2例患者鼻腔黏液分泌较多,3例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粘连。72例患者术中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6例,均出现嗅觉障碍;鼻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2例,均出现嗅觉障碍。结论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并不罕见,应予重视。鼻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或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可能是嗅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蝶手术 垂体病变 嗅觉损害
原文传递
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芳 齐春晓 +3 位作者 韩韶 李莹 李军 王宁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诊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囊性病变86例、炎性病变4例、良性肿瘤56例和恶性肿瘤10例。临床表现以头痛(50.6%)和视野缺损(41.7%)最常见,内分泌改变以皮质醇增高(32.7%)... 目的探讨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诊治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鞍区非垂体瘤病变的临床资料,囊性病变86例、炎性病变4例、良性肿瘤56例和恶性肿瘤10例。临床表现以头痛(50.6%)和视野缺损(41.7%)最常见,内分泌改变以皮质醇增高(32.7%)和泌乳素增高(20.5%)最常见。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新发一过性尿崩13例,电解质紊乱8例,垂体功能改变3例。术后头痛与视觉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4%和73%,皮质醇增高和泌乳素增高缓解率分别为100%和77%。平均随访35个月,总体复发率为8.2%(13/156),病死率为0.6%(1/156)。结论鞍区非垂体瘤病变,术前鉴别诊断较困难,有一定误诊率。治疗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症状缓解明显,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病变 垂体病变 垂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病变(附7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严琪 余化霖 马以骝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颅咽管瘤、垂体脓肿、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 目的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颅咽管瘤、垂体脓肿、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觉障碍明显或部分改善4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病变 鞍内 经鼻-蝶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病变
9
作者 严琪 余化霖 马以骝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垂体脓肿2例、颅咽管瘤、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病灶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 目的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垂体脓肿2例、颅咽管瘤、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病灶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觉障碍明显或部分改善4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病变 鞍内 经鼻经蝶外科手术
下载PDF
鼻内镜下筛窦切除术并发脑垂体病变1例
10
作者 焦福全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861-861,共1页
关键词 内镜术 筛窦切除术 手术并发症 垂体病变
原文传递
垂体病变经鼻蝶术后继发性垂体柄损伤
11
作者 王守森 林昆哲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65-68,共4页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垂体病变经鼻蝶术后常见并发症,常与神经垂体损伤有关。经鼻蝶入路鞍内病变切除术后易发生鞍内空虚和鞍膈下沉,可使垂体柄受到向下的拉力,导致继发性垂体柄损伤,进而引起抗利尿激素排泌异常,呈现尿量与血钠的异常...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是垂体病变经鼻蝶术后常见并发症,常与神经垂体损伤有关。经鼻蝶入路鞍内病变切除术后易发生鞍内空虚和鞍膈下沉,可使垂体柄受到向下的拉力,导致继发性垂体柄损伤,进而引起抗利尿激素排泌异常,呈现尿量与血钠的异常变化进程。本文针对垂体病变经鼻蝶术后继发性垂体柄损伤及相关水、电解质紊乱表现形式作一述评,以期为围术期管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尤其有利于正确认识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之后的"报复性多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病变 经鼻蝶入路 垂体柄损伤 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功能性垂体——肾上腺病变一例报告
12
作者 王少娟 《河北精神卫生》 1993年第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功能性垂体-肾上腺病变 病例报告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糖尿病垂体血管病变的临床诊疗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谌剑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8期2081-2083,共3页
对糖尿病垂体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进行探讨,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为糖尿病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且常以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频繁出现低血糖表现为主,而其垂体血管病变的诊疗却多被忽视。早期的内分泌与MRI、CT影像检查,对糖尿... 对糖尿病垂体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进行探讨,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为糖尿病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且常以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频繁出现低血糖表现为主,而其垂体血管病变的诊疗却多被忽视。早期的内分泌与MRI、CT影像检查,对糖尿病的垂体血管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可预防严重后果,降低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垂体血管病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二赫 贾建平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5-746,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垂体 临床分析 内分泌疾病 垂体病变 自身免疫 发病比例 临床诊断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泽文 朱玉春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第7期250-251,共2页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 目的研究MRI对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瘤患者,使用0.5T的MRI机,选用自旋回波序列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增强后行矢状位、冠状位及轴位T1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8例示侵袭性垂体瘤并瘤体卒中,9例坏死或囊变,9例出血;累及海绵窦15例,突入蝶窦8例。肿瘤多为等、高、低混杂T1信号,增强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向周围组织浸润,表现为海绵窦受累,颈动脉被包绕,鞍底受侵,部分肿瘤突入蝶窦,突破鞍隔。结论MRI为诊断侵袭性垂体瘤并瘤卒中提供了依据,对协助临床手术选择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病变 肿瘤 瘤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垂体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心得体会
16
作者 康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罕见,术前影像表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某些垂体病变仍难以鉴别。笔者通过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1例、继发性2例垂体脓肿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例1男,69岁。间...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罕见,术前影像表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某些垂体病变仍难以鉴别。笔者通过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1例、继发性2例垂体脓肿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临床资料 例1男,69岁。间断头痛、复视2个月。查体双眼外展受限,视力及视野正常;术前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影像学检查:平片显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吸收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表现 垂体脓肿 心得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影像表现 垂体病变
下载PDF
内科疾病处方用药解析(53)
17
作者 葛建国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第7期35-36,共2页
6.4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在出生后或儿童期起病,因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对生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但比例匀称。有特发性和继发... 6.4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在出生后或儿童期起病,因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对生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表现为生长缓慢,身材矮小,但比例匀称。有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处方用药 内科疾病 生长激素不敏感 垂体性侏儒症 生长发育障碍 激素分泌 垂体病变
下载PDF
侏儒症知否?
18
作者 殳雪怡 《健康促进》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侏”指身材矮小,而“儒”则指智慧,侏儒是指身材矮小但智能发育不差的人。引起侏儒症的病因很多,由下丘脑一垂体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GIT)分泌不足或对生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称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 “侏”指身材矮小,而“儒”则指智慧,侏儒是指身材矮小但智能发育不差的人。引起侏儒症的病因很多,由下丘脑一垂体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GIT)分泌不足或对生长激素不敏感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称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为身材矮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往往始于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男性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生长激素不敏感 身材矮小 生长发育障碍 垂体性侏儒症 智能发育 垂体病变 发病率
下载PDF
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内非垂体瘤病变23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胜 石德金 +3 位作者 王辉 郭英 梁朝峰 龚瑾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9-411,I0001,共4页
目的总结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Rathke囊肿7例,垂体脓肿5例,颅咽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结核性肉芽肿2例,空蝶鞍2例,脊索瘤2例。全部采用经唇下-鼻-蝶窦入路,C-臂机透视监测下,手术... 目的总结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23例鞍内非垂体瘤病变:Rathke囊肿7例,垂体脓肿5例,颅咽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结核性肉芽肿2例,空蝶鞍2例,脊索瘤2例。全部采用经唇下-鼻-蝶窦入路,C-臂机透视监测下,手术显微镜放大10~15倍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病灶全切除14例,大部切除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力及视野明显及部分好转13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者。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病变 鞍内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空泡蝶鞍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莹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9-289,共1页
关键词 空泡蝶鞍综合征 失明 先天性鞍隔不完整 鞍区蛛网膜粘连 垂体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