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煤层的加积方式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万福 《中国煤炭地质》 2012年第8期5-11,22,共8页
煤层成因是煤地质学的核心。煤层是一种沉积地层,它遵循沉积学、地层学、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其成因并不同于煤的成因。传统煤地质学的核心观点是煤层由泥炭沼泽演化而成,其本质就是成煤物质的垂向加积。通过对煤... 煤层成因是煤地质学的核心。煤层是一种沉积地层,它遵循沉积学、地层学、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的基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其成因并不同于煤的成因。传统煤地质学的核心观点是煤层由泥炭沼泽演化而成,其本质就是成煤物质的垂向加积。通过对煤层垂向和侧向加积的分析对比以及大面积稳定展布的厚煤层低自然伽马多峰现象、层理与条带结构等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成煤物质是机械沉积的,煤层像大多数沉积岩层一样是侧向加积形成的。对于厚煤层而言,多期侧向加积产生了次生垂向加积,其形成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连续的、线性的垂向累加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不连续的、非线性的侧向叠合过程,成煤物质是不连续的、多期多源的,厚煤层中普遍存在的夹矸便是其不连续的证据,同时厚煤层是穿时的。煤层侧向加积与较深水或海相沉积共生,是一个有机连续的整体,符合瓦尔特相律和古生态学原理,符合煤层厚度、形态多变及下伏地层沉积体系多种多样,也符合成煤物质超巨量工业富集、含煤地层灰色灰黑色、煤矿床质量优良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起源 泥炭沼泽 成层过程 垂向加积 向加 全球变化
下载PDF
关于时间、沉积与地层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龚一鸣 史晓颖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5,共9页
地层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可区分为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两类,地层学就是依据这两类时间概念和标志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坐标。选定百万年为地质学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层学的武断和盲从,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 地层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可区分为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两类,地层学就是依据这两类时间概念和标志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坐标。选定百万年为地质学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层学的武断和盲从,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性、严谨性的不懈追求。地层学完全能够在"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中,依据自然规律和需要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单位谱,如天、月、年以及岁差、斜度、偏心率周期等,建立与人类社会接轨的时间单位和地质学时间坐标。地层的形成作用可以区分为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类型——生物加积和热侵位加积作用。由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地层学三定律(上新下老;水平叠置;侧向连续),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平行;由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瓦尔特相律和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原理,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斜交;而由生物加积和岩浆侵位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其岩性界面与等时面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作用 地层学 垂向加积 向加 生物 岩浆侵位 地层叠覆律 瓦尔特相律 岩石地层单位穿时普遍性原理
下载PDF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164
3
作者 张国伟 董云鹏 姚安平 《陕西地质》 1997年第2X期1-14,共14页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基本构造格局,经10—8亿年晋宁期从扩张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为主向以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体制的过渡,于晚元古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在晚古生代早期由于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扬子板块北缘沿秦岭南部扩张打开,形成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及其间的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二缝合带自南向北俯冲消减碰撞,于中三叠世最后全面陆陆碰撞造山,而后又发生了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终成今日之秦岭山脉面貌。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是一正在调整演化中的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上部地壳呈多层逆冲推覆迭置的不对称扇形几何学模式,岩石圈中部则是成水平状流变层,而深部地幔则是最新调整的近南北向的地球物理异常状态与结构,形成从下到上构造方向近乎正交的圈层非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垂向加积增生 板块构造 陆内构造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盛文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4,i0004,共4页
通过对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上第三系馆上段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从沉积机理方面解释了网状河与曲流河在生产动态中表现出明显差异的原因,尤其是由于曲流河侧积体的存在,在垂直于古水流的方向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存... 通过对老河口油田桩106地区上第三系馆上段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研究,从沉积机理方面解释了网状河与曲流河在生产动态中表现出明显差异的原因,尤其是由于曲流河侧积体的存在,在垂直于古水流的方向上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存在见效慢或不见效的现象,这与因为废弃河道造成的边滩砂体间的不连通有本质的区别。地质研究中应区别对待这种具有相似的动态现象而不同成因的砂体,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注水井与生产井分布在同一侧积体垂直于古水流的方向上。储层非均质性的精细研究为该类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网状河 串珠状分布 向加 垂向加积 半连通体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讲座(二)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英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3期54-60,共7页
常见的地震反射构造有十种类型,它们受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过程的影响较小,且一般都具有显著的沉积相意义,因此在地震相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造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征(图6a)。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 常见的地震反射构造有十种类型,它们受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过程的影响较小,且一般都具有显著的沉积相意义,因此在地震相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造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征(图6a)。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的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在陆棚、深海盆地、深湖或浅湖、沼泽等许多相带中都可发育,因此多解性很强,但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的均匀沉积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此反射构造中的连续性一般都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分析 垂向加积 向加 地震资料采集 地层单元 同相轴 地震反射
下载PDF
窄薄砂体储层构型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2 位作者 田敏 李士江 向传刚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101,共8页
通过钻井取心精细描述和对子井对比分析,研究葡北油田萄Ⅰ油组窄、薄砂体的储层构型,并利用检查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水淹解释资料分析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河道砂体可划分为7个构型级别,其构型模式呈现为一种... 通过钻井取心精细描述和对子井对比分析,研究葡北油田萄Ⅰ油组窄、薄砂体的储层构型,并利用检查井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和水淹解释资料分析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河道砂体可划分为7个构型级别,其构型模式呈现为一种垂向加积模式。7级和6级构型界面处发育稳定隔层,垂向上对注水形成层间分割,控制了油层整体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层间差异性。5级和4级构型界面处发育不稳定物性夹层,影响了层内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是剩余油挖潜的研究重点。工区实例表明,储层构型分析在剩余油挖潜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 垂向加积 剩余油挖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