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矫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一鸣 陈林玲 廖骞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评估生长期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骨性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8例治疗后获得Ⅰ类尖牙磨牙关系的中、重度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以治疗前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程度分为3组。利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 目的:评估生长期不同程度矢状向和垂直向骨性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8例治疗后获得Ⅰ类尖牙磨牙关系的中、重度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以治疗前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程度分为3组。利用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分析各组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ANB角均减小,第2组、第3组较第1组ANB角减小更多(P<0.01)。第3组治疗后SNA角明显减小(P<0.01),第1组(P<0.01)、第2组(P<0.05)治疗后SNB角明显增加。治疗后3组上前牙均变得直立,下前牙位置基本不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治疗前、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鼻唇角(P<0.05)、面凸角(P<0.05)、Z角(P<0.01)在第3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处于生长期的不同矢状向和垂直向不调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单纯正畸治疗结合矫形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牙骨性及软硬组织改善。重度矢状不调伴垂直向异常的患者,能取得更显著的侧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Ⅱ类1分类错 头影测量 矢状向不调 垂直向不调
下载PDF
应用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的垂直向关系
2
作者 张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ODI)与上、下颌骨垂直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性安氏Ⅲ类错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 目的:探讨颌骨垂直向不调指数(ODI)与上、下颌骨垂直向的位置关系,以利于骨性安氏Ⅲ类错诊断及早期治疗。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成人组20例,正常青少年组20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治疗失败组8例。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指标为腭平面角、下颌-AB平面角、ODI值,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正常人群的ODI均值在70°以上,骨性安氏Ⅲ类错ODI均值在63°以下,青少年的各项测量值较成人小,需行正颌手术的患者ODI均值小于53°。ODI值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ODI均值小于正常标准值越大,上、下颌骨骨性垂直向畸形就越严重。ODI值是评价骨性安氏Ⅲ类错上、下颌骨垂直向关系较为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垂直向不调指数
下载PDF
垂直向骨性错的下颌力学分析
3
作者 刘珺 李宁毅 陈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7期7-8,共2页
采用尸体解剖和静态力系分析方法探讨骨性开和骨性深覆患者的下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1同样咬合力时 ,骨性深覆者后部齿槽承受垂直肌分力明显高于骨性开者。 2骨性深覆者髁突所受反作用力向后下方向倾斜 ,而骨性开者向前下... 采用尸体解剖和静态力系分析方法探讨骨性开和骨性深覆患者的下颌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1同样咬合力时 ,骨性深覆者后部齿槽承受垂直肌分力明显高于骨性开者。 2骨性深覆者髁突所受反作用力向后下方向倾斜 ,而骨性开者向前下倾斜。提示临床垂直向骨性错患者下颌生长及磨牙变异可能与其功能活动时髁突及磨牙区力学作用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不调 生物力学 错HE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高角错与下颌骨旋转
4
作者 谭宇 杨四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2-655,共4页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下颌骨旋转 垂直向不调 正畸治疗 高角病例 水平向
下载PDF
髁突形态与覆he深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邹冰爽 YoungILChang YoungH.Kim 《口腔正畸学》 2004年第2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髁突形态与不同覆he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he者、开he畸形患者、覆he正常的错he畸形患者和深覆he畸形患者各50人,均为18至26岁成人。应用曲面断层片研究左右两侧的髁突形态,分别测量并计算上部髁突高度/升支高度比(UCH... 目的 探讨髁突形态与不同覆he深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he者、开he畸形患者、覆he正常的错he畸形患者和深覆he畸形患者各50人,均为18至26岁成人。应用曲面断层片研究左右两侧的髁突形态,分别测量并计算上部髁突高度/升支高度比(UCH/RH)和髁突高度/宽度比(TCH/CW)。将髁突形态分为四种类型:直立型(类A),前倾型(类B),后倾型(类C)和尖型(类D)。结果 开he组的上部髁突高度相对升支高度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01)。正常he组的髁突形态比较粗壮,高度宽度比明显小于其他各组(P<0.001)。类A和类B属于正常髁突形态,占正常he组的99%。类C和类D属于异常髁突形态,且在开he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覆he组或深覆he组。另外,只有开he组中显示上部髁突高度两侧不对称(P<0.05)。结论 开he组髁突形态与其他各组相比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形态 覆HE 垂直向不调 错HE畸形 颞下颌关节疾病 TMD
原文传递
前牙开(牙合)及深覆(牙合)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正 王华 +2 位作者 潘永初 张卫兵 王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0-44,共5页
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 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通常是由于生长发育、不良习惯或功能性因素等原因所导致的颜面部垂直向不调。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颜面部美观、口腔功能及健康。因此,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有效的矫治理应受到正畸医师足够的重视。然而,正畸治疗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动治疗结束时错(牙合)畸形程度的改善,更体现在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治疗的长期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1-6]。本文即对前牙开(牙合)、深覆(牙合)治疗后的稳定与复发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牙合) 主动治疗 前牙 复发 正畸医师 垂直向不调 功能性因素 错(牙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