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钟镭 徐志飞 +1 位作者 孙耀昌 赵学维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的方法特点。 方法 采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 15 1例 ,切口长 8~ 12 cm。肺楔形切除术 2 3例 ,肺叶切除术 95例 ,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 2例 ,全肺切除术 3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开... 目的 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的方法特点。 方法 采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 15 1例 ,切口长 8~ 12 cm。肺楔形切除术 2 3例 ,肺叶切除术 95例 ,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术 2例 ,全肺切除术 3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开胸过程中出血量均少于 2 0 ml;术后胸腔引流量 16 0~ 72 0 ml,平均 30 0 ml;共清扫胸内淋巴结 12 4 5个 ,其中转移阳性淋巴结 2 4 3个 ,占 19.5 %。术后伤口疼痛均较轻 ,止痛时间 2~ 3天。术后住院天数平均 12天。结论 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切除术是可行的 ,能完成对胸内淋巴结的清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垂直小切口 肺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 肺外科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光远 赵学维 +2 位作者 徐志飞 钟镭 孙耀昌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8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腋下垂直小切口 肺癌
下载PDF
腋下垂直小切口在普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梁书增 程辉 +1 位作者 周谦让 张雪梅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8期33-36,38,共5页
目的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1例行胸部疾病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壁肌肉的腋下垂直小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开胸切口进行手术。对2组... 目的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1例行胸部疾病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保留胸壁肌肉的腋下垂直小切口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开胸切口进行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时间、止痛剂使用量、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曲马多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呼吸衰竭、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术中出现大出血1例、切口皮瓣下血肿1例;术后发生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6%。对照组术中发生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例;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6例,迟发性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选择腋下垂直小切口能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恢复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腋下垂直小切口 保留胸肌切口
下载PDF
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恒晓 吴文森 +3 位作者 张赋 杨柳山 江毅 范悦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8期1844-1845,共2页
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开胸、关胸时间,较少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较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开胸、关胸时间,较少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生存率较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患者 腋下垂直小切口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书增 程辉 +4 位作者 周谦让 张雪梅 张琮琮 丁峰 张全进 《微创医学》 201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的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施行肺叶切除术的73例患者,分为腋下垂直小切口组(4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引...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的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施行肺叶切除术的73例患者,分为腋下垂直小切口组(4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开始离床活动时间、止痛剂使用量、肺功能指标变化、住院天数等。结果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术后患者肺功能损伤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止痛剂使用量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胸管引流量无差异。结论腋下垂直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肺功能保护较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胸肌切口 肺叶切除术 腋下垂直小切口
下载PDF
腋下垂直小切口用于肺部手术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周颖 王秀华 +2 位作者 冯景荣 彭镜圆 马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2-93,共2页
对1380例行肺部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对照组)和腋下垂直小切口(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拍背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切口... 对1380例行肺部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后外侧切口(对照组)和腋下垂直小切口(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拍背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3 d患侧上肢外展及外旋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认为经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肺部手术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垂直小切口 后外侧切口
下载PDF
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康美和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手术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腋下横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开胸时间(14.1±... 目的探究分析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手术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腋下横切口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开胸时间(14.1±2.6)min、闭胸时间(13.1±2.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3.5±6.3)min、(33.3±5.6)min(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133.1±72.6)ml、术后引流量(433.1±109.9)ml明显低于对照组(198.5±96.3)ml、(583.3±130.6)ml(P<0.05)。观察组患者Ⅱ级疼痛占比1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50.0%(15/30)(P<0.05)。观察组患者肩关节活动障碍、肺部严重感染、切口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3.5%(P<0.05)。讨论肺部手术患者行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手术 腋下垂直小切口 感染 措施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胸外科手术35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涛 张莹 赵晓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经腋下垂直小切口 胸外科手术 食管癌 肺癌 自发性气胸肺大疱破裂
下载PDF
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观察
9
作者 梁维杰 华影 +4 位作者 张合琪 李斌 王露露 董好举 范太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比较小月龄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RVIAT)与胸骨正中切口(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小月龄(≤3个月)患儿221例,117例采... 目的 比较小月龄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RVIAT)与胸骨正中切口(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小月龄(≤3个月)患儿221例,117例采用RVIAT入路者为RVIAT组,104例采用MS入路者为MS组。比较2组性别、日龄、体质量、室间隔缺损直径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ICU治疗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撤机率、撤机后二次插管比率及术后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手术情况;比较2组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6 h动态肺顺应性(Cdyn),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4、48 h氧合指数(OI)。结果 (1)2组性别比例、日龄、体质量、室间隔缺损类型、室间隔缺损直径及术前合并肺炎、机械通气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均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MS组1例因术后出血较多、心包填塞二次开胸,RVIAT组无二次开胸手术病例。MS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RVIAT组发生3例,均经补充电解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3)RVIAT组手术时间[140.00(122.50,170.00)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1.00(8.00,63.75)min]、PICU治疗时间[4(3,6)d]均短于MS组[175.00(145.00,200.00)min、90.00(48.13,115.88)min、7(5,8)d](P<0.05),术后24 h撤机率(59.83%)高于MS组(8.65%)(P<0.05),术后24 h出血量[35.0(20.0,52.5)mL]少于MS组[40.0(30.0,55.0)mL](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撤机后二次插管比率与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RVIAT组术后即刻[298.00(164.00,377.00)mmHg]、术后24 h[348.00(216.00,508.00)mmHg]、术后48 h[(416.02±160.82)mmHg]OI均高于MS组[220.00(138.75,314.50)、178.00(141.50,234.00)、(273.04±134.65)mmHg](P<0.05),开胸前OI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6 h Cdy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月龄患儿经RVIAT或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RVIAT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康复,不增加肺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肺损伤
原文传递
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行快速扩张术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江 吴玉家 +2 位作者 王标 贺忠文 陈明福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研究适合快速组织扩张术的扩张器置入方法。方法 选用定制的薄壁长管无注射壶扩张器 ,对 4 5例皮肤瘢痕患者 ,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 ,注水导管外置 ,术中大量注水扩张 ,术后进行 3种方式的... 目的 研究适合快速组织扩张术的扩张器置入方法。方法 选用定制的薄壁长管无注射壶扩张器 ,对 4 5例皮肤瘢痕患者 ,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 ,注水导管外置 ,术中大量注水扩张 ,术后进行 3种方式的快速扩张。结果 在局部肿胀麻醉下 ,皮下间隙制作均获成功。术中出血少 ,所有患者均未输血。 4 5例在快速扩张中无切口感染和裂开并发症。结论 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损伤小 ,安全性高 ,适合进行各种快速皮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小切口 扩张器 经瘢痕内入路 经扩张区主轴垂直小切口埋置
原文传递
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书增 程辉 +1 位作者 周谦让 张雪梅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 MSVI)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MSVI组44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传统组)37例,...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腋下垂直小切口( MSVI)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5月淮北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MSVI组44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传统组)3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MSVI组术后患者手术切口长度(10.64±1.43) cm、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4±0.47) d、住院时间(9.16±1.89)d、曲马多用量(160.23±45.21)mg,均少于传统组[分别为(21.95±2.50)cm、(2.36±0.71)d、(12.22±1.90)d和(274.32±66.27)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MSVI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115.14±43.42) min vs (112.97±35.76) min]、术中出血量[(168.11±75.28)mL vs (182.22±78.54)mL]、胸引管留置时间[(3.66±1.27)d vs(4.05±1.51)d]和术中、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7.3%(12/44) vs 32.4%(12/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MSVI开胸手术能够减少胸部手术的创伤,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手术 胸部肿瘤 胸部疾病 腋下垂直小切口 保留胸肌切口
原文传递
垂直小切口及减张缝合术在皮肤扩张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春梅 聂晶莹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能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根据瘢痕类型选用不同型号及形状的可控型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方向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切口皮下做减张缝合,术中注水40%~60%,术后3天开... 目的介绍一种能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并发症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方法根据瘢痕类型选用不同型号及形状的可控型扩张器,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方向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切口皮下做减张缝合,术中注水40%~60%,术后3天开始注水,切口按期拆线。结果在局部肿胀麻醉下,皮下间隙较易剥离,术中出血少。应用于78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裂开及扩张困难,注水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瘢痕内与扩张区主轴方向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及减张缝合技术损伤小,安全性高,注水时间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扩张术 垂直小切口 减张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在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新亚 周红 +3 位作者 姜亦瑶 李建安 雷虹 葛建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 目的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3例,月龄3~34(15.17±7.26)个月,体质量5~15(9.64±2.54)kg。84例患儿均行VSD修补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VRAMT组38例,采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入路;MS组46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分流发生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术后出血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缺损类型、缺损直径、跨缺损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均手术顺利,未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二次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RAMT组患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24.23±5.48)h和(15.37±3.91)d]均较MS组短[(39.23±9.86)h和(17.41±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RAMT入路用于体质量在15 kg以下儿童VSD修补术相较于正中切口入路,更有助于减少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儿快速恢复,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进胸垂直小切口 微创 儿童
原文传递
成人心内直视术右腋下小切口的护理
14
作者 王秋红 曹燕懿 贾红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4期211-212,共2页
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316例成人采用经右腋下垂直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术,很大方面满足了人们爱美的需求,但侧切口增加了肺部并发症的几率[1],护理难度增加,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心内直视术 右腋下小切口 护理 成人 腋下垂直小切口 2009年 肺部并发症 切口
下载PDF
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欧阳天祥 陈惠平 +4 位作者 虞杰 肖燕 林军 黄莹滢 曹颖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采用术中注入扩张器容量30%和术后每天注入约扩张器容量10%的快速扩张方法扩张皮肤,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等修复瘢痕缺损。结果21例患者...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快速扩张法在体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垂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采用术中注入扩张器容量30%和术后每天注入约扩张器容量10%的快速扩张方法扩张皮肤,用滑行皮瓣、旋转皮瓣等修复瘢痕缺损。结果21例患者共埋置扩张器47个,平均扩张时间17.2d,疼痛不明显,一次性修复皮肤缺损区域,扩张皮瓣全部存活。经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垂直于扩张范围小切口埋置扩张器,并早期开始快速扩张,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扩张时间,减轻疼痛,是一种较好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垂直小切口 快速扩张 瘢痕整复
原文传递
早期连续快速扩张法对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惠平 肖燕 +4 位作者 黄莹滢 虞杰 刘军 林军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连续快速扩张法对于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2组20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纤维包膜动物模型,头部皮下埋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分组进行早期连续快速扩张(实验组)及常规扩张(对照组),扩张...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早期连续快速扩张法对于扩张囊外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2组20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纤维包膜动物模型,头部皮下埋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分组进行早期连续快速扩张(实验组)及常规扩张(对照组),扩张完成后取材进行HE、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SMA。结果共埋置扩张器20个,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纤维包膜厚度、胶原组织及α-SM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开始连续快速扩张,可以明显减少扩张器囊外纤维包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皮肤软组织扩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垂直小切口 早期连续快速扩张 纤维包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