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垂直性斜视手术前后立体视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丽 戴兵 +3 位作者 贾延磊 钱富华 宋树云 张凤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5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原在位垂直性斜视的术前后的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同视机图片与Titmus立体视图本,对27例先天性的麻痹性斜视,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代偿头位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 目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原在位垂直性斜视的术前后的立体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同视机图片与Titmus立体视图本,对27例先天性的麻痹性斜视,做手术前正前方与代偿头位方位的、远与近距离立体视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行手术后,再同样做远与近立体视锐度测定,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代偿头位基本消除或改善,视力提高2~5行。立体视从无到有,视锐度从800"~60"逐级提高由周边的体视转变为黄斑体视、以至中心凹体视。结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立体视觉术前正前方可有部分发育,代偿头位方向好于正前方向,经下斜肌完全转位术后,不仅解决了代偿头位、视力问题,而且能使远近立体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转位术 垂直性斜视 立体视功能
下载PDF
水平斜视矫正术继发垂直性斜视的预防 被引量:1
2
作者 牛进宝 权正良 +1 位作者 李乡园 董永鹏 《中国校医》 2001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水平斜视矫正术 继发垂直性斜视 预防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的诊断及手术
3
作者 李霞 王卫平 +2 位作者 李先黎 樊培松 吴红霞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ivergence,D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8例(40眼)DVD者中双跟上斜视度不相等者做双眼不等量上直肌后退;单眼DVD做单跟上直肌后退。后退最大量8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做下斜肌转位...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ivergence,DVD)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28例(40眼)DVD者中双跟上斜视度不相等者做双眼不等量上直肌后退;单眼DVD做单跟上直肌后退。后退最大量8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做下斜肌转位术,伴有的水平斜视也同时矫正。结果12例单跟上直肌后退,术后观察3~5周,出现对侧眼上斜视6例,上斜视度存10^△左右。8例行不等量上直肌后退,效果较好,外观改善,被遮盖眼无明显上漂。6例下斜肌亢进,行下斜肌转位,经半年以上观察,手术效果好。结论采用同视机和三棱镜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做不等量上直肌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垂直性斜视 手术 效果
下载PDF
垂直性斜视手术效果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孙志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垂直性斜视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施垂直性斜视矫治,记录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下斜肌断腱切除的手术量与手术效果具有相关性(r=0.42);下斜肌断腱切除术与肌腱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上下直...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垂直性斜视的矫正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施垂直性斜视矫治,记录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下斜肌断腱切除的手术量与手术效果具有相关性(r=0.42);下斜肌断腱切除术与肌腱切开术的手术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上下直肌后徙手术量与手术效果具有良好相关性。[结论]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方式中,上斜肌断腱切除术及上下直肌后徙术是定量性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性斜视 手术量 手术效果
下载PDF
垂直性斜视临床分析
5
作者 唐宁 杨炜 +1 位作者 张力 王开文 《农垦医学》 2001年第6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垂直性斜视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分离性垂直偏斜并垂直性斜视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许江涛 胡雪篱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总结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并垂直性斜视的诊断要点。在8例DVD 并垂直性斜视患儿的手术治疗中,观察到上直肌后徙后固定缝线术对 DVD的疗效较为肯定。而部份患者在行下斜肌后徙术后,DVD 减轻或消失了。认为:对 DVD 并垂直性斜视的患者,应... 总结分离性垂直偏斜(DVD)并垂直性斜视的诊断要点。在8例DVD 并垂直性斜视患儿的手术治疗中,观察到上直肌后徙后固定缝线术对 DVD的疗效较为肯定。而部份患者在行下斜肌后徙术后,DVD 减轻或消失了。认为:对 DVD 并垂直性斜视的患者,应首先矫正垂直性斜视,根据术后 DVD 的变化情况,再决定是否行 DVD 矫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垂直偏斜 垂直性斜视 上直肌后徙后固定
下载PDF
垂直性斜视63例分析
7
作者 严威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3期37-37,共1页
垂直性斜视是斜视中的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为探讨垂直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现将1994年手术矫正的垂直斜视病人6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病人,男40例,女2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3岁。4例外伤性垂直性斜视,余皆在出生时及出生... 垂直性斜视是斜视中的重要和复杂的一部分。为探讨垂直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现将1994年手术矫正的垂直斜视病人6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病人,男40例,女23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3岁。4例外伤性垂直性斜视,余皆在出生时及出生后早期发病。63例人共表现为13种垂直类型斜视(见表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性斜视 上斜肌麻痹 下直肌 例分析 垂直斜视 手术矫正 眼外肌手术 头位倾斜 诊断和治疗 代偿头位
下载PDF
先天性上睑下垂伴垂直性斜视1例
8
作者 王劲夫 胡双辰 陈丽娜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7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上睑下垂 垂直性斜视 齐齐哈尔市 眼上直肌 悬吊术 眼下斜肌 眼睑裂 立体视觉 斜视弱视 同视机检查
下载PDF
垂直性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克高 张薇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6-227,共2页
评价垂直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这类患者的病因、诊断特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分别采取斜肌断腱、斜肌断腱联合水平肌肉手术、下直肌缩短联合水平肌肉手术、水平肌肉移位联合水平肌肉手术等手术方式... 评价垂直性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这类患者的病因、诊断特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的选择。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分别采取斜肌断腱、斜肌断腱联合水平肌肉手术、下直肌缩短联合水平肌肉手术、水平肌肉移位联合水平肌肉手术等手术方式。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手术成功获得了正位。大部分患者恢复了立体视。结论 :对于垂直性斜视患者要诊断准确 ,正确选择手术术式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性斜视 手术治疗 病因 诊断
原文传递
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性垂直斜视合并麻痹性垂直斜视临床特点:出现原在位垂直斜视;遮盖会出现高位眼上飘,部分外旋加大或者不稳定,低位眼也可能出现上飘现象;单眼眼球运动时出现明显眼外肌麻痹以及亢进。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33例,总有效可达98.98%。治疗后54例患者的双眼单视功能水平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分离性垂直斜视常同麻痹性垂直斜视合并发生,治疗时需根据所合并的不同类型的麻痹性垂直斜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垂直斜视 麻痹垂直斜视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的垂直性斜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深 范玉香 +1 位作者 杨云东 崔会来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后 垂直性斜视
原文传递
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峰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例数60例,均给予下斜肌减弱手术,同时,按垂直斜度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 目的探讨下斜肌减弱术在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例数60例,均给予下斜肌减弱手术,同时,按垂直斜度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治疗,统计手术效果。结果入选病例垂直斜视度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治愈51例,好转4例,5例轻度欠矫)其中,下斜肌肌腱部分截除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斜度矫正度数3~10°不等,平均(6.32±1.24)°;30例代偿头位患者中,术后25例症状消失或改善;25例患者歪头试验为阳性患者中,术后20例歪头试验转为阴性;此外,术后2例患者有立体视觉,5例患者有融合功能,13例患者有同时视。结论下斜肌截下斜肌截腱术和下斜肌后徙转位前徙术均能有效治疗先天性麻痹性垂直斜视患者,均具备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各级医院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减弱术 先天麻痹垂直斜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垂直性分离性斜视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85-285,共1页
关键词 斜视 眼位 垂直分离斜视
下载PDF
CNP模式对学龄期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患儿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4
作者 杜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对学龄期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DVD)患儿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DVD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下...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对学龄期分离性垂直性偏斜视(DVD)患儿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DVD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儿均采用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CNP模式进行护理,均持续护理两周。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视力与眼压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2日、术后1周两组患儿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儿视力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眼心反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9.0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NP模式可改善学龄期DVD患儿术后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力和眼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学龄期 分离垂直斜视 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
下载PDF
垂直性分离性斜视1例
15
作者 吴辉 《沈阳部队医药》 2003年第4期344-344,共1页
<正>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发现双眼向上向外偏斜20年于2002—03—09入院。专科检查:Vos=4.9,Vod=5.0,双眼球运动外展过强。双眼上转过强,以左眼为重。眼球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角膜映光法检查第一眼位正位,去遮盖:OD注视时,OS-... <正>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因发现双眼向上向外偏斜20年于2002—03—09入院。专科检查:Vos=4.9,Vod=5.0,双眼球运动外展过强。双眼上转过强,以左眼为重。眼球内部结构未见异常。角膜映光法检查第一眼位正位,去遮盖:OD注视时,OS-30~Δ,L/R 10~Δ;OS注视时,OD-15~Δ,L/R 5~Δ。遮与不遮OD注视时,OS外上→中;OS注视时OD外上→中。双眼外直肌亢进,左眼下斜肌亢进。诊断垂直性分离性斜视。施行双眼外直肌后徙,左眼上直肌后徙术,将左眼外直肌后徙10mm,上直肌后徙6mm,右眼外直肌后徙8mm。出院时第一眼位正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离斜视 病例 手术治疗 诊断
下载PDF
下斜肌减弱术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平 吕绍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0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中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分别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或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截腱联合同侧上直肌或对侧下直肌后徙术。结果 ...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斜肌减弱术在治疗上斜肌麻痹性斜视中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上斜肌麻痹性斜视163例,分别行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或下斜肌断腱术、下斜肌后徙术及下斜肌截腱联合同侧上直肌或对侧下直肌后徙术。结果 163例中合并DVD8例。术前118例有代偿头位,术后代偿头位消失73例(61.86),好转40例(33.89),无效5例(4.23)。单纯下斜肌减弱术163例中治愈142例(87.12),好转12例(7.36),无效6例(3.68),过矫3例(1.84)。结论先天垂直性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手术方式不一,灵活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收到较好效果。下斜肌部分切除前转位术的平均矫正量高于下斜肌后徙及下斜肌断腱术。在行下斜肌部分切除转位术时,一定要截除足量的下斜肌,一般为6~8mm,这样才能使下斜肌的上转作用转变为下转作用因而使其减弱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肌 前转位术 垂直性斜视
下载PDF
小脑性眼球反向偏斜和旋转性眼前庭反射
17
作者 Wong A.M.F Sharpe J.A 杨秀梅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12期2-2,共1页
Background: Skew deviation is typically caused by brainstem damage, and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with focal cerebellar lesions. This vertical strabismu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symmetric disruption of vestibuloocular r... Background: Skew deviation is typically caused by brainstem damage, and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with focal cerebellar lesions. This vertical strabismu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symmetric disruption of 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 projections from otolithic receptors of the utricle to ocular motoneurons, but asymmetry of the utriculo-ocular counter-roll reflex has not been detected. Methods: Lesions localized to the cerebellum were identified by MRI in five patients with vertical strabismus. Their skew deviation was measured by prism cover tests in all patients and by search coils in three patients. The angular VOR was tested in patients and 10 controls during sinusoidal ± 10 degree torsional,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head-on-body rotations at 0.5, 1, and 2 Hz. Static torsional VOR gain was measured by the change in torsional eye position divided by change in head position during maintained head tilt. Results: Static torsional VOR gains were asymmetric in each patient. Three patterns of asymmetry were identified: 1) decreased static gain in one eye in both directions; 2) decreased gains in both eyes in one direction; and 3) asymmetric gain in one direction in one eye alone. Dynamic torsional VOR gains were symmetrically reduced in both directions in both eyes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s: Focal cerebellar lesions can cause skew deviation. The static torsional vestibuloocular reflex (VOR) is linked to cerebellar control of vertical vergence. Asymmetry between the eyes or in direction of the static torsional VO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monocular or binocular imbalance of the utriculo-ocular reflex leads to cerebellar skew dev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庭反射 反向偏斜 垂直性斜视 旋转 头位倾斜 椭圆囊 脑干损伤 聚散度 眼位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知觉性斜视2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霞 赵堪兴 郭新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7-879,共3页
目的主要总结分析知觉性斜视的类型与视力障碍发病年龄的关系及知觉性斜视中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诊治的264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视觉损害的病因分布,患眼视力情况,视觉障碍年龄与斜视类型... 目的主要总结分析知觉性斜视的类型与视力障碍发病年龄的关系及知觉性斜视中分离性垂直性斜视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诊治的264例知觉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致视觉损害的病因分布,患眼视力情况,视觉障碍年龄与斜视类型的关系,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VD)的检出率等。结果在264例知觉性斜视中,屈光参差、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害、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占知觉障碍病因的前五位;患眼矫正视力为0.1-0.01者比例最高(50.38%);小于1岁组33例(44.6%)发生内斜视,41例(55.4%)发生外斜视;1-5岁组10例(18.5%)发生内斜视,44例(81.5%)发生外斜视;大于5岁组8例(5.9%)发生内斜视,128例(94.1%)发生外斜视,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107,P=0.000。分离性垂直性斜视(DVD)的检出率为8.33%。结论屈光参差、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害、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是导致知觉性斜视的主要病因;其中小于1岁与大于1岁者相比,发生内斜视的比例较大,1岁以后主要发生外斜视;知觉性斜视者可伴有DVD的存在,在水平斜视的手术中要考虑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斜视 斜视 斜视 分离垂直性斜视
原文传递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谢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5-240,共6页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 旋转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始终是斜视专业较为复杂、令眼科医师即使是斜视专业的眼科医师也感到困难的临床问题之一。旋转性斜视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水平性或垂直性斜视直观,而且检查方法相对特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易漏诊或误诊。本文从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造成的旋转性斜视入手,着重对旋转性斜视的分类和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临床认识和处理旋转性斜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医师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垂直性斜视 旋转斜视 诊断和治疗 漏诊或误诊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眼肌外伤的手术治疗探讨
20
作者 徐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2期625-626,845,共3页
本文通过对2例较复杂的眼肌外伤后的手术治疗,指出正确诊断、重建麻痹肌功能、作牵引缝线及将收缩的球结膜后徙祼露巩膜区是手术成功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 眼下直肌 代偿头位 垂直性斜视 肌功能 眼上斜肌 内直肌 同视机检查 眼位偏斜 外直肌 上直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