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船山美学的发掘与垂直接受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谭洪刚
-
机构
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船山学刊》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
文摘
船山美学的挖掘与接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现实的选择,更是船山美学与现实的对接。船山美学中许多理论的垂直接受影响着现代美学观念,对于构建中国现当代美学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船山美学
发掘
垂直接受
-
分类号
B2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谈语文教学中的不同接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宝石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7-60,共4页
-
文摘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分为“垂直接受”、“水平接受”等形式。“垂直接受”是指纵向性的接受。不同时代的读者可以从同一作品中发掘出新的意义。“水平接受”是横向性的,同一时代的不同个人,因主观条件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可以形成不同的接受。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对作品个性化解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
关键词
垂直接受
水平接受
个性化
-
Keywords
'vertical acceptance'
'horizontal acceptance'
individualization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翻译文学接受形式的跨文化性
- 3
-
-
作者
张瑞红
韩久全
李艳玲
-
机构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06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文章从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翻译文学文本的接受形式的跨文化性,利用姚斯的两种接受形式—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说明翻译文学文本的解读是两种文化张力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有机复合。
-
关键词
翻译文学
接受形式
跨文化
垂直接受
水平接受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从接受美学看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
- 4
-
-
作者
谷丽丽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0-23,共4页
-
文摘
鲁迅小说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鲁迅小说自身的内在价值决定了我们无论用何种文学理论,无论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还是从阐释学、语义学的角度都会发现并挖掘出其精神价值与深远涵义。鲁迅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必将显示出永恒的魅力,散发出不朽的光辉。
-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垂直接受
水平接受
艺术空白
召唤结构
-
Keywords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vertical reception
level reception
art blank
summons structure
-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庞德误译
- 5
-
-
作者
翟萍
-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5-188,共4页
-
文摘
庞德的第一部译著《华夏》于1915年问世。自此,其在诠释中国古诗词时所产生的误译不断地招致了翻译评论家的非议。该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究造成宠德误译的原因,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和翻译的跨语言特性,将对庞德翻译文本的接受方式划分为垂直一水平式接受。通过例证,认为,正是与这一接受过程有关的变因,如审美主体(翻译者)、接受主体(接受语读者)和接受环境(接受语的民族心理)等综合因素诱发了庞德的误译。
-
关键词
误译
庞德
接受美学
垂直-水平接受
-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张浩逊先生古代文学研究述评
- 6
-
-
作者
都冬云
-
机构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
-
关键词
唐诗选本
古代文学
先生
垂直接受
李白
张浩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诗经》对中国人的影响和中文学的熏沐
被引量:3
- 7
-
-
作者
魏丕植
-
机构
国家日史编辑委员会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35-142,共8页
-
文摘
《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的奠基石与第一座里程碑,更以其特有的思想、文化意蕴为后世中国文学艺术确立了一种纪元般的范式:"风"蕴含的生活之"真","雅"昭告的典范之"美","颂"彰显的伦理之"善",均被后代的统治者用作教化人心、改善民风的圭臬。诗虽有"六义",但真正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向善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美刺比兴",此由白居易身体力行,后代作家和学者又将其发扬光大。历时地考察各个朝代对"美刺比兴"的接受,正是汉斯·罗伯特·姚斯所谓"垂直接受"方法在"诗经学"研究中的一种合理运用,而在对每个历史时期以及具体的接受者进行考量时,则需要对其中的历史时间和这位接受者所处的社会空间加以辩析,这又是曼弗雷德·瑙曼提出"接受约束"概念时所关注的问题,他的研究方法同样值得借鉴。本文拟从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角度出发,对《诗经》施加于后世文学的影响进行剖析,再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旨给予综合评说,以期为传统文化的递嬗承接提供参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策助力。
-
关键词
美刺比兴
垂直接受
接受约束
文化传承
民族复兴
-
Keywords
irony and analogy
bound acceptance
cultural heritage
national rejuvenation
-
分类号
I207.2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