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的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系血脂亚组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志洁 何津春 +2 位作者 张燕培 王耀东 王占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FHTG)家系成员血脂亚组分的特征。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个符合FHTG家系诊断标准的FHTG家系,纳入该家系13位成员,根据家系成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 目的·分析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familial hypertriglyceridemia,FHTG)家系成员血脂亚组分的特征。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1个符合FHTG家系诊断标准的FHTG家系,纳入该家系13位成员,根据家系成员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AG)水平是否升高(≥2.26 mmol/L)分为高TAG组(n=7)和对照组(n=6)。通过面对面的调查,收集家系成员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生活习惯及病史等一般资料,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家系系谱图。家系成员空腹8~12 h后,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生化项目检测,并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vertical auto profile,VAP)测定研究对象血清血脂亚组分,主要包括TA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3(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3,VLDL_(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高密度脂蛋白2(high-density lipoprotein 2,HDL_(2))、高密度脂蛋白3(highdensity lipoprotein 3,HDL_(3))、中间密度脂蛋白、脂蛋白残粒、脂蛋白a、非高密度脂蛋白;VAP基于LDL最大时间值分析LDL密度模式。用垂直脂蛋白图谱法(vertical lipoprotein profile,VLP)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ow-density lipoprotein particle,LDL-P)。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和高TAG组血脂亚组分水平的差异。结果·FHTG家系高TAG组的身高、体质量、BMI和腰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P=0.000,P=0.001,P=0.000)。2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高TAG组TAG、VLDL、VLDL_(3)、LD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3,P=0.033,P=0.020,P=0.043),HDL-C、HDL_(2)、HDL_(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0,P=0.001,P=0.001)。高TAG组LDL密度模式均为小而密,而对照组LDL密度模式为混合或大而疏。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临床常用的TAG、HDL-C外,VLDL、VLDL_(3)、LDL-P、小而密LDL、HDL_(2)、HDL_(3)有望成为FHTG诊断和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高三酰甘油血症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 血脂亚组分 三酰甘油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清LDL-P与LDL-C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珍珍 邹继华 +4 位作者 王惠民 徐炜烽 丁方 张晶梅 王占科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垂直密度梯度离心(VAP)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与生化均相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17例和健康体检者154名,采用VAP法检测LDL-P,采用生化均相法检测LDL-C。... 目的探讨基于垂直密度梯度离心(VAP)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与生化均相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417例和健康体检者154名,采用VAP法检测LDL-P,采用生化均相法检测LDL-C。分别以3.37mmol/L和1000nmol/L作为LDL-C和LDL-P参考区间的上限。将LDL-C和LDL-P结果一致的样本纳入A组,再细分为A1组(LDL-C和LDL-P结果均正常)和A2组(LDL-C和LDL-P结果均升高);将LDL-C和LDL-P结果不一致的样本纳入B组,再细分为B1(LDL-C正常、LDL-P升高)和B2组(LDL-C升高、LDL-P正常)。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DL-C与LDL-P呈正相关(r=0.666,P=0.000)。A组合计为181例(31.70%),其中A1组95例(16.64%)、A2组86例(15.06%);B组合计为390例(68.30%),其中B1组373例(65.32%)、B2组17例(2.98%)。结论LDL-C与LDL-P不一致的情况主要为LDL-P升高,临床应关注LDL-P检测结果,避免对LDL-C水平正常人群的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 一致性
下载PDF
VAP检测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新进展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梁纯子 朱满 涂建成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6-81,共6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如脂蛋白残粒(RLP)、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HDL2、HDL3)以及颗粒浓度,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sd-LDL-P)等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指标型别和数量上... 越来越多的证据强调特殊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如脂蛋白残粒(RLP)、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HDL2、HDL3)以及颗粒浓度,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sd-LDL-P)等在心血管疾病(CVD)进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指标型别和数量上的改变与CVD风险和治疗选择密切相关。垂直梯度离心(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血脂检测原理,能较为完整地分离血浆脂蛋白颗粒,并对其内部的胆固醇水平、体积、密度和型别进行综合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风险评价和治疗选择提供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测数据,弥补了传统血脂项目的空白。过去20年,北美地区在VAP的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科研及临床资料。文章简要介绍了VAP在血浆脂蛋白亚组分和颗粒检测方法学上的特点及其在CV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梯度离心 脂蛋白 脂蛋白亚组分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下载PDF
VAP+技术在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血浆LDL-C和LDL-P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梁纯子 朱满 +1 位作者 伍仕敏 涂建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0-94,共5页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紧密相关,二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LDL-C和LDL-P常用的Friedwald公式间接法受到外周血中三... 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紧密相关,二者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临床实验室检测LDL-C和LDL-P常用的Friedwald公式间接法受到外周血中三酰甘油(TG)水平的干扰,而高三酰甘油血症(HTG)又是我国最常见的脂质代谢紊乱类型之一。为避免HTG的干扰,垂直梯度离心法血脂检测技术(VAP+)参考经典的超速离心原理,将血浆脂蛋白连续稳定分层,还原较真实的脂蛋白状态,进而独立检测出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含量。该文通过总结VAP+的技术特点,综述目前该技术在HTG状态下LDL-C/LDL-P检测的研究,评价其在中国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垂直梯度离心法血脂检测技术 VAP+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苏珍珍 董国锋 +3 位作者 王占科 孙卫 胡巍 陈协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5期2115-211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高脂血症人群通过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VAP)技术检测血脂亚组分的特点,并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与AI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鄞州区中...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高脂血症人群通过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VAP)技术检测血脂亚组分的特点,并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与AI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鄞州区中医院体检中心390例通过VAP技术检测血脂亚组分的高脂血症人群病例资料,将纳入人群根据AIP分为低风险组186例(AIP<0.11)、中风险组48例(AIP:0.11~0.21)、高风险组156例(AIP>0.21)。比较3组间人群年龄、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的差异。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分析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与AIP、TG和HDL-C定量指标的相关系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IP、TG、HDL-C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的诊断价值。结果3组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与AIP和TG呈正相关(r=0.769、0.569,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411,P<0.05)。TG、HDL-C及AIP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0.769~0.878,P<0.01),0.673(95%CI:0.603~0.744,P<0.01)和0.875(95%CI:0.839~0.911,P<0.01)。AIP、TG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P<0.05)。AIP预测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的最佳截断值为0.30,此时灵敏度为82%,特异度为88%。结论AIP与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有相关性。当AIP为0.30时,对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阳性的预测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 低密度脂蛋白表型B 垂直密度梯度离心全自动血脂谱检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