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丧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解读(一)——以榕垌村壮族新丧首次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分析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梁福兴 陆发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壮族农村礼俗社会拥有一套以既定程式体现其基本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和特定文化价值意义的丧葬制度文化。它以新丧首次葬和拾骨二次葬两段完整的传统仪式完成壮族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和群体宇宙存续方式的展示和理解。其中,在壮族新丧首次... 壮族农村礼俗社会拥有一套以既定程式体现其基本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和特定文化价值意义的丧葬制度文化。它以新丧首次葬和拾骨二次葬两段完整的传统仪式完成壮族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和群体宇宙存续方式的展示和理解。其中,在壮族新丧首次葬仪式活动过程中,丧葬主体(亲属)、客体(死者)、中介(法师)、场域(灵堂、墓地)等众多仪式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程式相对完整、意义相对独立的社会秩序结构体系,人们以一系列象征性的手段,通过这个结构体系,表达对死者的追念和对生者的关怀,实现个体生命存在形式的转场和社会群体关系秩序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垌村 壮族 丧葬仪式 首次葬 象征
下载PDF
壮族丧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解读(二)——以榕垌村壮族二次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分析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梁福兴 陆发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3-89,共7页
通过对一个壮族村落典型的二次葬仪式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叙述,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壮族二次葬仪式的结构、功能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表达,认为壮族二次葬仪式及其墓场实际上就是壮族民间社会基本信仰观念、集体意识、人生价值、心理情绪和社会... 通过对一个壮族村落典型的二次葬仪式过程进行详细的调查叙述,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壮族二次葬仪式的结构、功能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表达,认为壮族二次葬仪式及其墓场实际上就是壮族民间社会基本信仰观念、集体意识、人生价值、心理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象征、展演、寄托、宣泄的庙堂或说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垌村 壮族 二次葬 仪式 结构 象征
下载PDF
榕垌村多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历史成因——兼论大瑶山周边地区壮族与明代广西西部“俍兵”遗民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福兴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 ,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 ,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 ,表现... 广西中部大瑶山周边地区的榕垌村 ,是一个以梁氏壮族为主体的小型自然村落。它融合了壮、汉、瑶等多个民族七大支系的外来民族成分 ,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整体关系。他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心理形态和各族群社会关系上 ,表现出诸多微妙复杂的文化心理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 ,推考这种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心理差异的历史成因 ,并证明以榕垌壮族为典型的广西大瑶山周边地区散居的壮族 ,很可能源于明代广西西部“亻良兵” ,与当地瑶、汉民族一样 ,并非土著 ,他们几乎同期到达 ,激烈的生存竞争 ,三百余年来 ,构成了一个矛盾深远而又互相依凭融合的复杂微妙的多元族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垌村 壮族 汉族 瑶族 文化差异 文化融合
下载PDF
“自下而上”乡村景观建设研究与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马垌村下岜屯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伟伟 叶冬青 《山西农经》 2021年第24期135-136,139,共3页
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时期,建立良好的乡村景观环境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许多景观师研究乡村景观,但多以“自上而下”形式展开。文章试图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马垌村“自下而上”景观建设研究,探索乡村景... 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时期,建立良好的乡村景观环境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许多景观师研究乡村景观,但多以“自上而下”形式展开。文章试图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马垌村“自下而上”景观建设研究,探索乡村景观建设有效途径,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下而上 景观 垌村
下载PDF
榕垌村多语言多方言文化现象调查分析
5
作者 梁福兴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2002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以榕垌村为例 ,阐释多语言多方言文化现象与特殊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意识、文化心理等诸方面的关系 ,指出多语言多方言文化融合发展的规律和目前语言骤变的趋势。
关键词 垌村 多语言 多方言 调查 分析
下载PDF
崛起的新村——小董镇南蛇垌村建设“五个一线”生态家园纪实
6
作者 杨永琪 《农家之友》 2003年第6期14-15,共2页
从钦州至小董的公路上,有一座崛起的新村,村庄设计新颖,清一色的红砖楼房,横成排,竖见巷,花草搭配雅观,还有鱼塘和优美的风景树。车经过村边,旅客不禁回首一望,询问这座新村的佳名。她。
关键词 钦州市 钦北区 多种经营 规划设计 小康社会 小董镇 南蛇垌村 生态家园
下载PDF
“三个代表”在杨垌——荥阳市城关乡杨垌村经济发展纪实
7
作者 王学义 朱国安 《决策探索》 2002年第9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三个代表” 荥阳市 城关乡 垌村 经济发展
下载PDF
浅析遥感助建规划方法在广西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以广西防城港市东兴镇河洲大垌村为例
8
作者 黄烨伟 黄邦贵 曾新武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期191-192,共2页
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农村建设更为重视,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农村经济,且诸多地区都收获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了促进农村规划的全面推进,可将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遥感技术成为重要工具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农村建设更为重视,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农村经济,且诸多地区都收获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了促进农村规划的全面推进,可将具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其中,遥感技术成为重要工具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针对"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提出了战略要求,遥感助建规划方法在建设广西美丽乡村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以广西防城港市东兴镇河洲大垌村为例,针对遥感助建规划方法的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助建 广西 规划建设 防城港市 河洲大垌村
下载PDF
广西桂林垌村上泥盆统碳同位素正偏移与全球一致性的记录 被引量:8
9
作者 许冰 顾兆炎 +2 位作者 刘强 王成源 李镇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前的研究显示,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 目前的研究显示,欧、美等大陆晚泥盆世地层中普遍存在碳同位素δ13C的正偏移,这种偏移已被推测为全球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快速增加的结果,并与晚泥盆世弗拉阶(Frasnian)-法门阶(Famennian)之交发生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密切相关.华南上泥盆统是研究F-F事件理想地层之一,其中是否存在δ13C正偏移,直接关系到全球范围内是否存在与F-F事件有关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问题.对广西桂林垌村具有生物地层控制的晚泥盆世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13C在F-F转换时期总体呈逐步增加趋势,这种趋势由两次明显的δ13C正偏移组成:第1次正偏移出现在linguiformis带的底界,δ13C增加幅度达1.5‰;第2次正偏移出现在triangularis/linguiformis带(F-F)的界线,增幅达2.1‰.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位素记录对比发现,在生物地层时限上,垌村剖面第1次出现的δ13C正偏移较晚,而发生在F-F界线的第2次正偏移,无论在生物地层上还是在变化幅度上都是基本一致的,支持F-F时期全球性的有机碳埋藏增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桂林市 垌村 上泥盆统 碳同位素 正偏移 全球一致性 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生物地层
原文传递
红色小山村 美丽大变身——粤西革命老区信宜市茶山镇榕垌村发展纪实
10
作者 高干 《源流》 2016年第12期38-39,共2页
榕垌村位于粤西革命老区信宜市茶山镇东部,距镇墟10公里多,海拔800多米高,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950亩,总人品3500多人、700多户。榕垌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榕垌村曾有杨万绿等一批前辈参加著名的怀... 榕垌村位于粤西革命老区信宜市茶山镇东部,距镇墟10公里多,海拔800多米高,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950亩,总人品3500多人、700多户。榕垌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榕垌村曾有杨万绿等一批前辈参加著名的怀乡起义。早在“二战”时期,该村就已建立地下党组织,是地下党活动的革命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垌村 信宜市 茶山 粤西 地下党组织 纪实
原文传递
养鱼致富 西垌巨变
11
作者 李桂麟 《源流》 2000年第1期30-31,共2页
西垌,近来成了化州市小有名气的山村。从各地到这里来参观、采访的人络绎不绝。西垌有什么力量吸引着这么多人?因为这个小小的村庄近年来发生了巨变。解放前,这里住着几户人家,是清一色的贫雇农,西垌成了共产党游击队出没的地方,后来国... 西垌,近来成了化州市小有名气的山村。从各地到这里来参观、采访的人络绎不绝。西垌有什么力量吸引着这么多人?因为这个小小的村庄近年来发生了巨变。解放前,这里住着几户人家,是清一色的贫雇农,西垌成了共产党游击队出没的地方,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烧村,西垌更变得一贫如洗。解放后,大家翻了身,做了主人,但辛勤耕耘了三十年还未能脱贫。改革开放之前,能在三两天内吃一顿干饭的也算是村中上等生活水平。至于住的全是泥砖房,其简陋程度,可以用外村人的比喻来说明:这里"连挂斗笠的地方也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州市 西垌村 渔业 养鱼场 文明新农
原文传递
访“怀乡起义”惟一健在者
12
作者 杨常青 杨豪明 《源流》 2002年第8期16-17,共2页
怀乡起义75年了。参加起义健在的只有杨万禄老人了。当年他任起义突击队长,亲自逮捕并亲手枪毙反动区长周植盛,为怀乡起义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在信宜对敌人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人"而载入青史。"七一"前夕,信宜... 怀乡起义75年了。参加起义健在的只有杨万禄老人了。当年他任起义突击队长,亲自逮捕并亲手枪毙反动区长周植盛,为怀乡起义立下汗马功劳,被誉为"在信宜对敌人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人"而载入青史。"七一"前夕,信宜市委党史办和市老促会安排我们去拜访杨万禄老人。我们怀着十分激动而崇敬的心情,乘车过琼州海峡前往海南五指山下的保亭黎苗族自治县看望、慰问、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保亭县南林乡新民队在苍翠的群山环抱下,集中居住着500多名由信宜迁来的耕山农民。20世纪60年代信宜茶山镇榕垌村143名青壮年农民过海迁居保亭南林乡,被分插6个队,他们以勤恳朴实吃苦耐劳而远近闻名。70年代初,为便于生产和生活搬在一起,村民住的由茅草房改为泥砖瓦房直至现在的部分楼房。杨万禄是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寿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义军 海南五指山 信宜市 突击队 无产阶级专政 琼州海峡 垌村 老人 苗族自治县 保亭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