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不同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1
作者 刘鉴 姚钦 +2 位作者 刘俊杰 焦峰 王光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为明确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研究按纬度由北向南采集黑土区土壤样品(农业耕作土和未扰动墓地自然土),采用Bremner酸解法测定土壤酸解总氮、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等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研... 为明确农业垦殖对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氮的影响,研究按纬度由北向南采集黑土区土壤样品(农业耕作土和未扰动墓地自然土),采用Bremner酸解法测定土壤酸解总氮、酸解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等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农业垦殖显著影响了黑土区土壤酸解总氮含量,变异幅度约为7.58%~30.43%,且耕作土酸解总氮含量与地理纬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与未扰动自然土相比,农业垦殖明显降低了酸解氨态氮含量4.20%以上,改变了各有机氮组分在酸解总氮中的比例,整体上垦殖耕作土中不同有机氮组分大小关系为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此外,垦殖后各有机氮组分随纬度呈现规律性变化特征,特别是含量较高的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态氮分别与地理纬度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总的来说,农业垦殖显著影响了黑土酸解总氮含量,改变了有机氮不同组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 土壤有机氮 垦殖
下载PDF
安汉与抗战时期西北垦殖运动
2
作者 储竞争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安汉,陕西南郑人,民国著名农学家、垦殖专家。与诸多爱国知识精英一样,抗战时期安汉毅然投身到西北开发大潮之中。不同的是,安汉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科学、系统的西北垦殖思想,还具有躬身实践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指导下的垦殖活动... 安汉,陕西南郑人,民国著名农学家、垦殖专家。与诸多爱国知识精英一样,抗战时期安汉毅然投身到西北开发大潮之中。不同的是,安汉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科学、系统的西北垦殖思想,还具有躬身实践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指导下的垦殖活动,成绩均位列全国垦区之冠。由此可见,人才对于西北开发之重要。但不幸的是,安汉因直言揭露、批评地方政治与军政人员的腐败,而惨遭杀害。安汉之死,突显了战时西北开发实践的复杂与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汉 西北垦殖 抗战时期 西北开发
下载PDF
滇东北山区土地垦殖指数与退耕还林规划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子生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A05期45-48,共4页
在分析研究该区域基于可持续利用的合理耕地规模基础上,确定了全区及各县(市)合理垦殖指数;采用垦殖合理度和不合理度2个指标定量评价了现状垦殖指数的合理性程度。结合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了该区域退耕还林战略规划方案。
关键词 土地垦殖指数 合理性评价 垦殖不合理度 退耕还林
全文增补中
垦殖对新疆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4
作者 徐万里 唐光木 +3 位作者 盛建东 梁智 周勃 朱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3-1779,共7页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质量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有机碳分组技术,研究了干旱荒漠区自然土壤开垦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有机碳含量的自然土壤垦殖...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在土壤质量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有机碳分组技术,研究了干旱荒漠区自然土壤开垦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有机碳含量的自然土壤垦殖后,有利于干旱荒漠区绿洲棉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且垦殖(0-5a)增加显著,年均增加在0.65gkg-1以上,上升幅度为76%-286%,5a后维持在相对平衡的水平;土壤活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在垦殖0-5a显著增加,平均增加72%和99%,5a后下降;颗粒有机碳则表现出垦殖0-10a明显增加,增加在275%以上,10a后下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随垦殖年限的延长显著增加,0-20a内较自然土壤提高了75%。垦殖可能是干旱区绿洲农田潜在碳汇的重要影响因素;但随垦殖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下降,土壤质量又存在一定的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及自然恢复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8
5
作者 徐飞 蔡体久 +2 位作者 杨雪 琚存勇 唐庆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12-7421,共10页
为量化垦殖对我国东北沼泽湿地的影响程度,于2015年6月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沼泽、耕地、退耕湿地的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高变区域进行测序,并分析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 为量化垦殖对我国东北沼泽湿地的影响程度,于2015年6月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沼泽、耕地、退耕湿地的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高变区域进行测序,并分析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与垦殖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358737条修剪序列且被划分为36个已知的菌门,在11个主要的土壤细菌门类中(相对丰度>1%),芽单胞菌门(P<0.01)、拟杆菌门(P<0.01)、厚壁菌门(P<0.01)和绿菌门(P<0.01)在不同生境类型样地差异显著,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耕地、退耕湿地、原始沼泽。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可以证明,长期的耕作,特别是旱田耕作对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产生显著的影响,土壤p H、含水量、全碳、有机碳、可溶有机碳、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对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产生影响。总之,研究结果发现自然恢复可以显著促进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恢复,但是沼泽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一旦被垦殖干扰改变将很难恢复到原始状态,强调了有效地利用土壤细菌群落对维护土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 垦殖 土壤细菌 Α多样性 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垦殖对沼泽湿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江长胜 郝庆菊 +1 位作者 宋长春 胡必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539-4548,共10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由其垦殖的水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由其垦殖的水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章草甸与毛果苔草沼泽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形式相同,为单峰型,在夏季出现排放峰值,而冬季呼吸速率最低。沼泽湿地垦殖为旱田后,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形式未发生变化,但垦殖为水田后,土壤呼吸速率排放峰值的时间延后在秋季出现。毛果苔草沼泽、小叶章草甸、旱田及水田通过土壤呼吸释放的碳量分别为(3.1±0.4)、(4.8±0.7)、(2.8±0.4)、(2.2±0.3)tC.hm-2.a-1。毛果苔草沼泽土壤呼吸速率低于小叶章草甸是由沼泽湿地的积水环境差异造成的,而沼泽湿地垦殖为农田后土壤呼吸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垦殖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幅降低所致。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和土壤湿度(或积水深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重要因素,温度与小叶章草甸、毛果苔草沼泽以及旱田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指数关系,Q10值分别为2.1、2.5和1.8,沼泽湿地垦殖为旱田后温度敏感性指数降低,主要是由于土壤微生物营养源减少从而对微生物营养供应受限造成的。小叶章草甸、毛果苔草沼泽、旱田以及水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积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或二次曲线方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 垦殖 农田 土壤呼吸
下载PDF
垦殖对沼泽湿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郝庆菊 王跃思 +1 位作者 宋长春 江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17-3426,共10页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其垦殖水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化低平原,同时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剧烈的区域之一.选取三江平原两类典型湿地-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pa)沼泽和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草甸及其垦殖水田和旱田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CH4和N2O的田间原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垦殖导致沼泽湿地CH4排放量大幅度降低,而N2O排放量有所升高.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水田、旱田的CH4排放量分别为329.56、94.82 kg·hm^-2·a-1和-1.37 kg·hm^-2·a-1,N2O排放量分别为1.93、2.09 kg·hm^-2·a-1和4.90 kg·hm^-2·a-1.沼泽湿地垦殖使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降低,在20a到500a的时间尺度上,水田综合GWP为沼泽湿地的30.8%~37.9%,旱田综合GWP仅为沼泽湿地的6.0%~28.7%.垦殖同时也改变了沼泽湿地对大气CO2的源汇功能,2004年,小叶章草甸、水田和旱田碳排放量分别为-3.08、1.79 t·hm^-2和3.35 t·hm^-2,沼泽湿地垦殖为旱田后碳源的功能较水田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垦殖 CH4 N2O
下载PDF
福建山地综合开发中红壤保育研究——Ⅰ.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郑仲登 黄毅斌 +2 位作者 翁伯奇 罗涛 于家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49-151,共3页
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指数方程,水平平台开垦是山地防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有效工程措施,而顺坡开垦种果、果树间种50cm宽禾本科牧草形成草篱带、坡面种植优质牧草平托花生可防止径流发... 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指数方程,水平平台开垦是山地防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有效工程措施,而顺坡开垦种果、果树间种50cm宽禾本科牧草形成草篱带、坡面种植优质牧草平托花生可防止径流发生。果园套种豆科牧草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含量,调节地表和土层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山地综合开发 红壤 保育 垦殖方式 果园生态系统
下载PDF
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空间分布重建 被引量:7
9
作者 颉耀文 余林 +2 位作者 汪桂生 王学强 史志林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6-312,319,共8页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绿洲进行重建的证据.以这些论据为基础,复原出了垦殖绿洲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量算出了数量,从而获得了详尽的垦殖绿洲分布情况.重建结果表明:汉代垦殖绿洲在全流域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黑河干流和几条支流的下游;汉代上游和中游绿洲面积小而分散,下游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古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面积达到1 755 km^2.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能够得到大规模和全区域的开发是由国家政策、农业技术、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绿洲 空间分布 汉代 黑河流域
下载PDF
清代关中地区土地垦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凡能 田砚宇 葛全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7-697,共11页
根据清代文献资料 ,探讨关中地区有清一代土地垦殖过程及时空特征。分析认为清代册载田亩数据不能反映本区土地垦殖的真实情况 ,并与实际情况有相悖之势 ,但在反映地域变化情况时 ,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出关中地区清代土地垦殖过程的... 根据清代文献资料 ,探讨关中地区有清一代土地垦殖过程及时空特征。分析认为清代册载田亩数据不能反映本区土地垦殖的真实情况 ,并与实际情况有相悖之势 ,但在反映地域变化情况时 ,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出关中地区清代土地垦殖过程的五个阶段 :即明末清初的抛荒期、顺治十年至乾隆六年的复垦期。乾隆六年至咸丰末年的拓垦期、同治元年至光绪六年的新抛荒期和光绪六年至清末的新复垦期 ,大致在雍、乾之际宜农土地即已复垦完毕 ,耕地面积可达或接近原额水平 ,道、咸年间出现耕地数的历史峰值。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不同地域土地垦殖的差异性 ,认为关中地区清前期的复垦是以平原、原为主 ,中期拓垦则以山地、丘陵为主 ,晚期复垦与康、雍复垦相比 ,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类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土地垦殖 时空特征 关中地区
下载PDF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凡能 戴君虎 葛全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及措施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清前期土地垦辟的历史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康熙朝是以恢复因战乱而凋敝的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雍正朝是处于从恢复农业生产向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方向转化的过渡期,而乾隆朝则是以解决“穷民资生”问题为目的;它们反映在垦荒上,即表现为:康熙朝以恢复性垦殖为特征,雍正朝以恢复性垦殖向拓展性垦殖过渡为特征,乾隆朝则是以拓展性垦殖为特征。同时,它们在地域空间及垦殖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政策 垦荒 康雍乾时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湿地垦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允龙 吕宪国 +1 位作者 于洪贤 王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4,共3页
综合利用DEM数据、地貌数据和1954—2000年5个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该流域近50a来的湿地垦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0年的沼泽湿地面积仅为1954年面积的36.7%,而且80%左右的沼泽湿地都开垦为耕地。自然环境要素与农场... 综合利用DEM数据、地貌数据和1954—2000年5个时段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了该流域近50a来的湿地垦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2000年的沼泽湿地面积仅为1954年面积的36.7%,而且80%左右的沼泽湿地都开垦为耕地。自然环境要素与农场建设对整个湿地的开垦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与不同坡度上的沼泽湿地被开垦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其规律为:林地>居民地>耕地>草地>水域;从地貌特征来看,湿地开垦过程遵循由高河漫滩到河流阶地,再到低河漫滩的过程;从农场建设的角度来看,1954—1995年期间,湿地开垦距农场的距离逐渐增大,1995—2000年期间主要集中对农场周边残留湿地的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挠力河 湿地 垦殖 地形 地貌
下载PDF
黑龙江海伦地区垦殖前后典型黑土剖面主要养分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运红 张哲寰 +4 位作者 杨凤超 梁帅 魏明辉 刘凯 许江 《地质与资源》 CAS 2020年第6期543-549,共7页
垦殖前后典型黑土主要养分元素特征研究对东北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东北大粮仓具有重要作用.在松嫩平原东部海伦地区对比研究了典型黑土区40年间土地利用未发生改变的地区(本次对比研究林地和耕地),布设了4条典型黑土剖面,对垦殖... 垦殖前后典型黑土主要养分元素特征研究对东北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东北大粮仓具有重要作用.在松嫩平原东部海伦地区对比研究了典型黑土区40年间土地利用未发生改变的地区(本次对比研究林地和耕地),布设了4条典型黑土剖面,对垦殖前后典型黑土剖面中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元素(有机质、全氮、全磷、C∶N及pH值)分别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表现为随土壤深度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基本稳定的变化趋势;垦殖虽然改变了各土层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但是并未改变其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垦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层黑土土壤的pH值,导致耕地表层黑土土壤慢慢酸化.研究结果可为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黑土 土壤养分 土壤PH值 垦殖 海伦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土地坡度构成及垦殖率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1 位作者 刘莉 卫海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6,共4页
土地坡度构成和土地开垦情况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重要方面。利用 GIS方法对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进行分析 ,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确定黄土高原县域不同坡度级的土地面积比例、耕地面积比例和垦殖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 :黄土高... 土地坡度构成和土地开垦情况是影响土壤侵蚀强度的重要方面。利用 GIS方法对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进行分析 ,探讨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确定黄土高原县域不同坡度级的土地面积比例、耕地面积比例和垦殖率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和耕地≥ 15°和≥ 2 5°比例较大的县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几条支流流域和六盘山及以西地区。在这些地区 ,≥ 15°陡坡地的垦殖率在 0 .1以上 ,有些地区达 0 .5 ,是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主要集中区 ,也是侵蚀严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坡度 陡坡耕地 垦殖 GIS 黄土高原 地域分异
下载PDF
垦殖对川西北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泽鹏 胡玉福 +4 位作者 何剑锋 舒向阳 姜正博 李正青 阳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2,共6页
为了解垦殖对川西北高寒天然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高寒草地垦殖年限为3a和10a的蔬菜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开垦的天然草地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垦殖年限下0—6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 为了解垦殖对川西北高寒天然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高寒草地垦殖年限为3a和10a的蔬菜地作为研究对象,以未开垦的天然草地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垦殖年限下0—6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为垦殖导致天然高寒草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显著下降,且随着垦殖年限的增加土壤质量进一步降低。垦殖10a后,0—60cm土层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分别增加了21.1%和8.0%(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粘粒含量分别下降了38.4%,44.1%,39%,46.7%和19.2%(p<0.05)。表层(0—20cm)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碳氮养分含量的降低最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趋于减弱。0—20cm土层土壤大部分碳、氮养分的损失发生在垦殖前3a,而在底层(20—40cm和40—60cm)土壤垦殖前3a土壤碳、氮的变化未达差异水平,土壤碳、氮养分的损失主要发生在垦殖3~10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 川西北 高寒草地 碳氮养分
下载PDF
新垦殖紫色土果园土壤熟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学伍 李质怡 +3 位作者 吕斌 陈学年 徐利均 易永文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对紫色土新垦殖果园理化性状的测试和不同有机物料配比对土壤改良效果及对植株生长影响的观察,提出了对新垦殖果园土壤的改良应以有机营养为主。鲜体绿肥、秸秆能迅速分解提供果树所需的矿质氮素及其它营养元素,同时能有效地改善... 通过对紫色土新垦殖果园理化性状的测试和不同有机物料配比对土壤改良效果及对植株生长影响的观察,提出了对新垦殖果园土壤的改良应以有机营养为主。鲜体绿肥、秸秆能迅速分解提供果树所需的矿质氮素及其它营养元素,同时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提高新形成的腐殖质与土壤无机部分的复合;饼肥分解缓慢。适量的秸秆与绿肥配合施用,既有利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改土效果,又能增加腐殖质的矿化性,促进幼树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果园 紫色土 土壤熟化 果园土
下载PDF
垦殖方式对小叶章湿地表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霍莉莉 吕宪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1-1717,共7页
研究了2种垦殖方式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表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垦殖后,粒径>0.25mm的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大豆田中0.053~0.25mm微团聚体增加;水稻田中主要增加的是<0.053mm微团聚体.垦殖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 研究了2种垦殖方式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表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垦殖后,粒径>0.25mm的大团聚体呈降低趋势,大豆田中0.053~0.25mm微团聚体增加;水稻田中主要增加的是<0.053mm微团聚体.垦殖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中,>1mm及0.053~0.25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降幅均呈现大豆田大于水稻田,<0.053mm团聚体与之相反;而0.25~1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10cm土层水稻田中降幅大,10~20cm土层大豆田降幅大.0~20cm全土和<0.25mm微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分别为:小叶章湿地>水稻田>大豆田,小叶章湿地>大豆田>水稻田.水稻田比大豆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稍高,但其微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及其占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例低于大豆田,开垦为大豆田比开垦为水稻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长期存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团聚体 垦殖 湿地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宫超 宋长春 +1 位作者 谭稳稳 张加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2-977,共6页
沼泽湿地垦殖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可以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反馈调节作用。土壤微生物学指标是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最敏感的指示因子,可以在早期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情况。以我国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湿地垦殖为水田(15a)和旱田... 沼泽湿地垦殖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可以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反馈调节作用。土壤微生物学指标是反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最敏感的指示因子,可以在早期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情况。以我国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湿地垦殖为水田(15a)和旱田(25 a)3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沼泽湿地垦殖对土壤微生物学性质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垦殖为水田和旱田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降低(P=0.001),其中有机碳平均降低了31.50%、51.38%,全氮降低了49.81%、63.88%,旱田减少量显著高于水田,垦殖后全氮损失量高于有机碳引起土壤质量的下降。湿地开垦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基础呼吸显著降低(P〈0.001),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可利用性下降,微生物活性降低,但开垦后二者在0~10和10~20 cm土层间的差异变弱;微生物熵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旱田和沼泽湿地0~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728),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05),反映出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分配比例的降低;湿地垦殖后,水田土壤呼吸商(q CO2)升高,而旱田q CO2值显著降低(P=0.003),说明微生物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对底物基质碳源利用策略发生改变;经回归分析发现,q CO2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微生物对基质碳利用率随土壤质量的改善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土壤呼吸商 三江平原 垦殖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垦殖年限农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万里 马正强 +4 位作者 顾美英 宋素琴 梁智 葛春辉 唐光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研究垦殖对农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计数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两组不同垦殖年限(0~200年和0~20年)绿洲农田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荒地一经开... 【目的】研究垦殖对农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计数法对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两组不同垦殖年限(0~200年和0~20年)绿洲农田耕层土壤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1)荒地一经开垦耕种,微生物数量高于荒地。(2)随着垦殖年限的延长,耕层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真菌则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随着垦殖年限延长,土壤细菌生理菌群的数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垦殖50年后,土壤微生物种群趋向单一,有益生理菌群数量减少,农田土壤生物肥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垦殖年限 微生物群落 细菌生理菌群 多样性
下载PDF
历史时期中国草原垦殖原因初探 被引量:7
20
作者 苗阳 卢欣石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124-129,共6页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中国草原的开垦情况进行介绍,并将历史上垦殖草原的原因归纳为3点:1)为战争提供粮草或守卫边疆而进行的移民戍边,以秦代、汉代、明代为典型;2)为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粮食短缺而进行的垦殖,以唐代、清...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中国草原的开垦情况进行介绍,并将历史上垦殖草原的原因归纳为3点:1)为战争提供粮草或守卫边疆而进行的移民戍边,以秦代、汉代、明代为典型;2)为解决人口增长造成的粮食短缺而进行的垦殖,以唐代、清代为典型;3)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对草原进行开垦,以民国时期为典型。特别对秦、汉、唐、明、清、民国几个时期的草原垦殖情况进行论述,指出开垦对草原破坏严重,历史上这几次大规模的草原开垦,对草和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时至今日仍无法恢复。最后结合当代中国的草原现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原,科学地管理草原,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历史 垦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