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凡能
戴君虎
葛全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及措施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清前期土地垦辟的历史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康熙朝是以恢复因战乱而凋敝的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雍正朝是处于从恢复农业生产向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方向转化的过渡期,而乾隆朝则是以解决“穷民资生”问题为目的;它们反映在垦荒上,即表现为:康熙朝以恢复性垦殖为特征,雍正朝以恢复性垦殖向拓展性垦殖过渡为特征,乾隆朝则是以拓展性垦殖为特征。同时,它们在地域空间及垦殖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政策
垦荒
康雍乾时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垦殖政策与陕北长城外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晗
郭平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93,共8页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外地区逐步认识和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中,制度、政策与权力的结合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垦殖政策
陕北长城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北洋军阀政府的垦殖政策——以民国三年颁布的《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为例
3
作者
王丹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北洋政府时期,旧中国依然处在频繁的战争之中,大量的田地被破坏,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基于这样的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开始酝酿将大量荒芜的土地开垦成良田,而《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政策...
北洋政府时期,旧中国依然处在频繁的战争之中,大量的田地被破坏,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基于这样的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开始酝酿将大量荒芜的土地开垦成良田,而《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政策之一。1913年12月,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他于1914年3月开始拟订《条例》,并随之颁布实行,该条例共29条,该条例对承垦人和承垦权以及垦殖等问题分别做了详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军阀政府
垦殖政策
中华民国
荒地
国有
北洋政府时期
《条例》
土地开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上开发河湟地区的垦殖政策及措施
被引量:
2
4
作者
牛宏瑞
《中国农史》
1983年第4期1-9,共9页
河湟地区即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很少种植五谷。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军修建西平亭(今西宁市),并先后设置破羌县(今乐都县东老鸦城),临羌县(今西宁西镇海堡),从此,湟水流域纳入西汉郡县建制。随着农垦事业的兴起...
河湟地区即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很少种植五谷。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军修建西平亭(今西宁市),并先后设置破羌县(今乐都县东老鸦城),临羌县(今西宁西镇海堡),从此,湟水流域纳入西汉郡县建制。随着农垦事业的兴起,汉族人口逐渐西移与当地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各族劳动人民通过共同辛勤劳动,终于把河湟地区开发建设成为富饶的农业生产基地。回顾这里的垦殖史,研究其政策措施与历史经验,对领导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肯定会有一些裨益。为此,试作以下初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垦殖政策
吐谷浑
屯田
赵充国
乐都县
劳动人民
汉族人
湟水流域
吐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
15
5
作者
赵珍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3,共8页
地处西北的陕甘青宁四省区和内蒙古的一小部分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 ,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清代不同阶段管理层采取的具有传统延续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垦殖政策及其实施 ,使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也导致了这里原本...
地处西北的陕甘青宁四省区和内蒙古的一小部分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 ,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清代不同阶段管理层采取的具有传统延续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垦殖政策及其实施 ,使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也导致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沙漠化加剧 ,水土流失加重 ,生产成本提高 ,投入加大 ,恶性循环 ,经济再度陷入贫困。为当时所认识不及的负面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北地区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垦殖政策
生产成本
原文传递
论民国时期的垦殖政策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6,共6页
民国时期,政府为扩大耕地增加生产,对垦荒予以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制定了诸多政策予以支持。这些政策主要涵盖垦殖制度、垦地地权及垦殖行政等方面。就垦殖制度而言,垦殖可分为国营及私营两大类,但无论国营与私营皆各有利弊,不一而足。...
民国时期,政府为扩大耕地增加生产,对垦荒予以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制定了诸多政策予以支持。这些政策主要涵盖垦殖制度、垦地地权及垦殖行政等方面。就垦殖制度而言,垦殖可分为国营及私营两大类,但无论国营与私营皆各有利弊,不一而足。而垦地的地权形态则比较复杂,包括国有、公有、私有及有争议者四类,垦殖事业所需之垦地,总不外上列四类,但其取得之方式及方法则因其地权之关系不同而大异其趣。而该时期,由于政局变幻不定,行政制度常改,故垦殖行政系统与组织问题皆未臻完善,而有重加调整修正之必要。兼以垦殖人才缺乏,垦殖立法未能与时俱进,致使垦殖成效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垦殖政策
垦殖
地权
垦殖
行政
原文传递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
被引量:
21
7
作者
赵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3期27-46,共20页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赵冈一清代的人口增殖与农垦政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人民一直在缓慢地,但继续不断地破坏森林及其他自然植被,但是最严重的破坏是发生在清代中期不到一百年的时期内,这种局面之出现有许多原因。最基本的原因...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赵冈一清代的人口增殖与农垦政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人民一直在缓慢地,但继续不断地破坏森林及其他自然植被,但是最严重的破坏是发生在清代中期不到一百年的时期内,这种局面之出现有许多原因。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清代人口之迅速膨胀。人口增加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殖政策
棚民
玉米品种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传统农作物
自然植被
生态环境
围湖造田
人口压力
人口增殖
原文传递
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
被引量:
8
8
作者
萧正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4-82,共9页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忽视种植业自身的规律,同时不利于全面认识导...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忽视种植业自身的规律,同时不利于全面认识导致种植业盛衰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即使以人口论,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事实上也取决于其自然的和经济的条件以及政治环境。故此,考察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的原因,应当看到包括人口变动在内的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种植业的内在规律予以充分注意。鉴于清代陕南种植业变迁的具体情况,本文着重从农业政策和农业垦殖方式两个方面探讨种植业盛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山区
垦殖政策
乾隆年间
政治环境
种植业
农业
垦殖
陕南地区
道光
地主阶级
清前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代秦岭、大巴山区的农业开发与生态变迁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向红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在人口迅速膨胀、巨大生存压力的驱动下,清政府积极调整垦殖政策,推广玉米的种植,使自然条件优越的秦岭、大巴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然而,大规模毁林开荒,过度垦殖,又造成了秦岭、大巴山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
清代
秦岭、大巴山区
农业开发
垦殖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战时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职能分析
10
作者
李丽霞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1期198-200,共3页
陕西黄龙山垦区是在战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陕西省政府多次调整政策及设立的相应机构,为该垦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对难民进行合理安置并分配土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该垦区管理机构在管辖区域内实施...
陕西黄龙山垦区是在战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陕西省政府多次调整政策及设立的相应机构,为该垦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对难民进行合理安置并分配土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该垦区管理机构在管辖区域内实施乡镇、保甲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垦民的管理。黄龙山垦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在移民垦殖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黄龙山垦区
难民
垦殖政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
被引量:
13
1
作者
何凡能
戴君虎
葛全胜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8-888,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0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1-09)资助
文摘
垦荒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清代,这种关系尤为密切。因而详尽分析与合理把握有清一代垦殖政策的内涵与取向,是深入了解清代垦荒态势及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康雍乾三朝垦殖政策及措施的比较分析,阐述了我国清前期土地垦辟的历史过程及其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康熙朝是以恢复因战乱而凋敝的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雍正朝是处于从恢复农业生产向解决“人多地少”矛盾方向转化的过渡期,而乾隆朝则是以解决“穷民资生”问题为目的;它们反映在垦荒上,即表现为:康熙朝以恢复性垦殖为特征,雍正朝以恢复性垦殖向拓展性垦殖过渡为特征,乾隆朝则是以拓展性垦殖为特征。同时,它们在地域空间及垦殖强度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垦殖政策
垦荒
康雍乾时期
Keywords
cultivation and reclamation policies
reclamation land
the Qing Dynasty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垦殖政策与陕北长城外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晗
郭平若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9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
方式和力度"(90302002
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成果
文摘
陕北长城外地区位于蒙陕农牧交错带,属于典型的脆弱生境地带。清代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针对当地汉民承租蒙民土地从事农牧业生产这一环节,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垦殖政策,经历了封禁、招垦、禁垦、拓垦四个阶段,这既是清政府对陕北长城外地区逐步认识和开发的过程,同时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在政策—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过程中,制度、政策与权力的结合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具有根本性的驱动作用。
关键词
清代
垦殖政策
陕北长城外
生态环境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reclamation policy
outside the Great Wall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X3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北洋军阀政府的垦殖政策——以民国三年颁布的《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为例
3
作者
王丹
机构
辽宁大学
出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59,共1页
文摘
北洋政府时期,旧中国依然处在频繁的战争之中,大量的田地被破坏,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基于这样的原因,北洋军阀政府开始酝酿将大量荒芜的土地开垦成良田,而《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是北洋军阀政府颁布的政策之一。1913年12月,张謇出任中华民国农商总长,他于1914年3月开始拟订《条例》,并随之颁布实行,该条例共29条,该条例对承垦人和承垦权以及垦殖等问题分别做了详细的规定。
关键词
北洋军阀政府
垦殖政策
中华民国
荒地
国有
北洋政府时期
《条例》
土地开垦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上开发河湟地区的垦殖政策及措施
被引量:
2
4
作者
牛宏瑞
机构
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
出处
《中国农史》
1983年第4期1-9,共9页
文摘
河湟地区即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很少种植五谷。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汉军修建西平亭(今西宁市),并先后设置破羌县(今乐都县东老鸦城),临羌县(今西宁西镇海堡),从此,湟水流域纳入西汉郡县建制。随着农垦事业的兴起,汉族人口逐渐西移与当地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各族劳动人民通过共同辛勤劳动,终于把河湟地区开发建设成为富饶的农业生产基地。回顾这里的垦殖史,研究其政策措施与历史经验,对领导好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肯定会有一些裨益。为此,试作以下初浅探讨。
关键词
河湟地区
垦殖政策
吐谷浑
屯田
赵充国
乐都县
劳动人民
汉族人
湟水流域
吐蕃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
被引量:
15
5
作者
赵珍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3,共8页
文摘
地处西北的陕甘青宁四省区和内蒙古的一小部分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 ,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清代不同阶段管理层采取的具有传统延续性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垦殖政策及其实施 ,使这一地区的农牧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也导致了这里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沙漠化加剧 ,水土流失加重 ,生产成本提高 ,投入加大 ,恶性循环 ,经济再度陷入贫困。为当时所认识不及的负面效应 。
关键词
清代
西北地区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垦殖政策
生产成本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民国时期的垦殖政策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俊
机构
西南大学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1-166,共6页
文摘
民国时期,政府为扩大耕地增加生产,对垦荒予以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并制定了诸多政策予以支持。这些政策主要涵盖垦殖制度、垦地地权及垦殖行政等方面。就垦殖制度而言,垦殖可分为国营及私营两大类,但无论国营与私营皆各有利弊,不一而足。而垦地的地权形态则比较复杂,包括国有、公有、私有及有争议者四类,垦殖事业所需之垦地,总不外上列四类,但其取得之方式及方法则因其地权之关系不同而大异其趣。而该时期,由于政局变幻不定,行政制度常改,故垦殖行政系统与组织问题皆未臻完善,而有重加调整修正之必要。兼以垦殖人才缺乏,垦殖立法未能与时俱进,致使垦殖成效并不理想。
关键词
民国
垦殖政策
垦殖
地权
垦殖
行政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
被引量:
21
7
作者
赵冈
出处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3期27-46,共20页
文摘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赵冈一清代的人口增殖与农垦政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人民一直在缓慢地,但继续不断地破坏森林及其他自然植被,但是最严重的破坏是发生在清代中期不到一百年的时期内,这种局面之出现有许多原因。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清代人口之迅速膨胀。人口增加自...
关键词
垦殖政策
棚民
玉米品种
《宫中档乾隆朝奏折》
传统农作物
自然植被
生态环境
围湖造田
人口压力
人口增殖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
被引量:
8
8
作者
萧正洪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4-82,共9页
文摘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忽视种植业自身的规律,同时不利于全面认识导致种植业盛衰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即使以人口论,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事实上也取决于其自然的和经济的条件以及政治环境。故此,考察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的原因,应当看到包括人口变动在内的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种植业的内在规律予以充分注意。鉴于清代陕南种植业变迁的具体情况,本文着重从农业政策和农业垦殖方式两个方面探讨种植业盛衰的原因。
关键词
陕南山区
垦殖政策
乾隆年间
政治环境
种植业
农业
垦殖
陕南地区
道光
地主阶级
清前期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代秦岭、大巴山区的农业开发与生态变迁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向红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政法系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文摘
在人口迅速膨胀、巨大生存压力的驱动下,清政府积极调整垦殖政策,推广玉米的种植,使自然条件优越的秦岭、大巴山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然而,大规模毁林开荒,过度垦殖,又造成了秦岭、大巴山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关键词
清代
秦岭、大巴山区
农业开发
垦殖政策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Qinling and Daba mountainous are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ultiplying policies
分类号
F02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战时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职能分析
10
作者
李丽霞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1期198-200,共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政治视野中的小煤矿问题"(项目编号:09czhs013)相关成果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抗争时期难民群体的社会救济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qn-328)成果
文摘
陕西黄龙山垦区是在战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陕西省政府多次调整政策及设立的相应机构,为该垦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对难民进行合理安置并分配土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该垦区管理机构在管辖区域内实施乡镇、保甲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垦民的管理。黄龙山垦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在移民垦殖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
陕西
黄龙山垦区
难民
垦殖政策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康雍乾垦殖政策看中国清前期垦荒发展趋势
何凡能
戴君虎
葛全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清代垦殖政策与陕北长城外的生态环境
王晗
郭平若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北洋军阀政府的垦殖政策——以民国三年颁布的《国有荒地承垦条例》为例
王丹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历史上开发河湟地区的垦殖政策及措施
牛宏瑞
《中国农史》
198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
赵珍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5
原文传递
6
论民国时期的垦殖政策
李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7
清代的垦殖政策与棚民活动
赵冈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
21
原文传递
8
清代陕南种植业的盛衰及其原因
萧正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清代秦岭、大巴山区的农业开发与生态变迁
王向红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战时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职能分析
李丽霞
《黑龙江史志》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