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青年埃可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
作者 俞苏蒙 田冬 +3 位作者 叶晓波 邢云卿 高彦军 冯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09-411,共3页
埃可病毒(ECHO)是一种球形无包膜呈对称20面体的单股正链线状 RNA 病毒,归类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依据抗原和基因结构的差异划分为30多个血清型,且各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反应。该病毒感染遍布全世界,多为儿童散发,夏... 埃可病毒(ECHO)是一种球形无包膜呈对称20面体的单股正链线状 RNA 病毒,归类于微小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一个亚类,依据抗原和基因结构的差异划分为30多个血清型,且各型间存在交叉免疫反应。该病毒感染遍布全世界,多为儿童散发,夏秋季多发,流行时隐性感染者较显性发病者多200余倍,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空气飞沫传播,在同一家庭或集体单位流行,被 ECHO 污染的游泳池水可引起暴发流行。ECHO 对热敏感,50℃能迅速灭活,但对低温却相当稳定,-20℃可以长期保存,耐酸, pH=3时仍能存活,对紫外线相当敏感,75%乙醇和5%皂酚等常用消毒剂不能灭活,但0.3%甲醛可迅速灭活[1,2]。为了解新兵人群 ECHO 感染情况,做好 ECHO 预防工作,笔者从血清标本库中随机抽取近8年入伍的364名新兵标本,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埃可病毒感染 健康青年 ECHO 交叉免疫反应 飞沫传播 肠道病毒 粪-口途径
下载PDF
用ELISA方法检测埃可病毒感染的特异性IgM抗体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民 李晓眠 +2 位作者 宋力 孟英韬 苏征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埃可病毒感染的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埃可病毒混合抗原包被酶标板 ,用抗人γ链处理人脑脊液标本 ,通过酶标二抗及底物显色 ,建立了抗埃可病毒IgM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并用特异性试验、对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方... 目的 研究埃可病毒感染的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埃可病毒混合抗原包被酶标板 ,用抗人γ链处理人脑脊液标本 ,通过酶标二抗及底物显色 ,建立了抗埃可病毒IgM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 ;并用特异性试验、对照和重复性试验证实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 在临床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的 78例患者脑脊液中有 14例阳性 (17 9% ) ,而细菌性脑膜炎的 36例患者脑脊液中仅有 1例阳性 (2 8% ) ,2 8例脑外伤患者脑脊液均为阴性。ELISA阳性的 5份脑脊液中和试验 4例阳性 ,而ELISA阴性的 5份脑脊液中和试验均为阴性 ;该方法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 7型和柯萨奇B组病毒 1~ 6型无交叉反应 ;ELISA阳性的 6份标本经特异性IgM破坏和阻断试验均全部转为阴性。结论 本方法快速、简便、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埃可病毒感染 无菌性脑膜炎 IGM抗体 ELISA
原文传递
人双埃可病毒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脓毒症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3
3
作者 钟华清 徐锦 +2 位作者 苏犁云 曹凌峰 徐梦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浆标本中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其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脓毒症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28例14岁以下患儿的脑脊液标本210份和血浆标本149份,肠道病毒检测均... 目的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浆标本中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其致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脓毒症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28例14岁以下患儿的脑脊液标本210份和血浆标本149份,肠道病毒检测均阴性。所有患儿均有神经系统症状或脓毒症症状。以反转录套式PCR法直接从标本中检测HPeV,进而通过基于VP3/VP1区的套式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期收集99份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浆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结果328例患儿中,HPeV阳性者27例,占8.2%,各个年龄段均能检测出HPeV感染,〈3个月龄组66例患儿,阳性12例,检出率最高,为18.2%。HPeV感染流行高峰为12月份,收集的48份标本中,阳性9份,达18.8%。成功分型的20份标本均为HPeV1型。同时期的99份健康对照血浆标本中未检测到HPeV。结论HPeV是致上海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脓毒症的病原体,对儿童的危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对HPeV的筛查应纳入常规的病毒检测行列。HPeV1是2009年上海地区的主要致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脓毒症 儿童 流行病学 分子
原文传递
儿科系列多解选择试题(一)
4
作者 白汉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3年第4期60-61,共2页
用计算机辅助检测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是近年来兴起的考核医师水平的方法。应试者于计算机前看题、按键回答,以考核应试者的运用各种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的能力。为使医生熟悉这类考核方式,并对自己的临床能力进行测试,从这期起... 用计算机辅助检测医师的临床工作能力,是近年来兴起的考核医师水平的方法。应试者于计算机前看题、按键回答,以考核应试者的运用各种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的能力。为使医生熟悉这类考核方式,并对自己的临床能力进行测试,从这期起,本刊连载“儿科系列多解选择试题及答案”。每份试题由一个病历摘要和若干组检查提示、提问、备选答案组成。围绕一个病例,逐步引申出与该病例有关的一系列临床问题。备选答案中有正确的、无效的和错误的三种答案。“无效”系指与提问有关,但关系不大,属于可做可不做的检查,或属可用可不用的药物等。欢迎广大读者参加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能力 临床工作能力 计算机辅助检测 备选答案 鉴别诊断 用可 应试者 幼儿急疹 埃可病毒感染 药物疹
下载PDF
浅谈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
5
作者 徐正科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6期181-182,共2页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经口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按其病原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和副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第二类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经口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按其病原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和副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第二类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脊髓灰质炎及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等;第三类是由原虫引起的,如阿米巴痢疾和梨型鞭毛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痢疾 病毒性肝炎 防治 埃可病毒感染 消化道侵入 柯萨奇病毒
下载PDF
小儿急性弛缓性瘫痪19例临床诊断回顾
6
作者 崔燕荣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6年第4X期136-138,共3页
小儿急性弛缓性瘫痪19例临床诊断回顾崔燕荣(江西省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上饶334000)1992年1~7月份我科收治小儿急性驰缓性瘫痪(AFP)19例,临床均诊断为“小儿麻痹综合征”。但事后根据地区防疫站1992年9... 小儿急性弛缓性瘫痪19例临床诊断回顾崔燕荣(江西省上饶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上饶334000)1992年1~7月份我科收治小儿急性驰缓性瘫痪(AFP)19例,临床均诊断为“小儿麻痹综合征”。但事后根据地区防疫站1992年9月流行病调查报告,确认广丰、上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瘫痪 非脊髓灰质炎病毒 临床诊断 驰缓性瘫痪 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鉴别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埃可病毒感染 临床分析
下载PDF
2023年6月全球传染病疫情概要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辉 伍波 +2 位作者 邵忠阁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2-764,共3页
2023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0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2个)、登革热(29个)、麻疹(27个)和霍乱(1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 2023年6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70种,涉及236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6个)、猴痘(112个)、登革热(29个)、麻疹(27个)和霍乱(19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83.7%)、拉沙热(17.1%)、鼠疫(13.8%)、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7.9%)和脑膜炎(6.4%)。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麻疹、登革热和脑膜炎。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拉沙热、猴痘和脑膜炎;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猴痘、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猴痘 登革热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埃可病毒11型感染
原文传递
喜炎平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8
作者 刘爱琳 李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162-163,共2页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多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埃可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本病。疱疹性咽峡炎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小儿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多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埃可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本病。疱疹性咽峡炎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发病率最高,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主要特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近年来,研究证实多种中药制剂等对疱疹性咽峡炎明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支持治疗 热毒宁注射液 喜炎平注射液 疗效观察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埃可病毒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