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空间
1
作者 朱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过程中的关键术语,源于摩洛哥埃尔弗纳广场保护实践的文化空间概念,实际上桥接了从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至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转换。既有研究对...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过程中的关键术语,源于摩洛哥埃尔弗纳广场保护实践的文化空间概念,实际上桥接了从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至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转换。既有研究对此关注明显不够,未将其视作非遗演进过程中融通观念与实践的关键性事件,致使非遗的学术史梳理呈现为一种以概念化为中心的单声部叙事。重访文化空间概念,从文本和事件两个维度察看其与非遗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建立国际非遗学术史的立体认知,也有益于破除物质与非物质之间截然二分的固见,进而在非遗领域推动一种以“对观”(比较)为前提和目标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代表作”计划》 埃尔弗纳广场
下载PDF
历时和共时视域下文化空间概念的再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敏承华 朱刚 《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追溯国际非遗保护史中的两根立柱,其一为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奠定的思想基础,其二为1997年《“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开启的实践路径。二者前后继起但互有勾连,共同推动了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追溯国际非遗保护史中的两根立柱,其一为1989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奠定的思想基础,其二为1997年《“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计划》开启的实践路径。二者前后继起但互有勾连,共同推动了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源于人类学的文化空间概念,在《“代表作”计划》的实践中得到全新界定,同时也将《建议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奠基进一步夯实,实际上成为非遗概念化过程中具有实质意义的起点。既有研究对于文化空间概念的解释多集中于其外延即文化表现形式的描述和分析,鲜有从历时和共时维度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虑及当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非遗保护实践与研究之间的区隔,从国际文化政策的历史脉络出发,辅之以共时维度的概念辨析及个案枚举,或可兼顾文化空间的学理性研究以及文化空间保护实践的双重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埃尔弗纳广场 文化空间 文化表现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