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流磁场对埃林瓦合金内耗及负ΔG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玉华 谭延昌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研究交流磁场对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内耗 Q^(-1)和负 △G 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流磁场作用下,这种合金存在负 △G效应,而且与磁弹性效应密切相关。合金的内耗 Q^(-1)明显地取决于振动振幅 A,表明这种内耗主要来源于磁-力滞后损耗。... 研究交流磁场对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内耗 Q^(-1)和负 △G 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流磁场作用下,这种合金存在负 △G效应,而且与磁弹性效应密切相关。合金的内耗 Q^(-1)明显地取决于振动振幅 A,表明这种内耗主要来源于磁-力滞后损耗。在Q^(-1)-A 曲线上出现极小值是 γ′相质点对畴壁产生钉扎作用的结果。与直流磁场相比,交流磁场作用下的 H_((△G/G)min)小于直流磁场作用下的 H_((△G/G)min),但交流磁场作用下的|(△G/G)min|大于直流磁场作用下的|(△G/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磁场 内耗 埃林瓦合金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埃林瓦合金负ΔE效应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延昌 赵玉华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直流磁场作用下Fe-Ni-Cr-Ti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负△E效应和内耗Q^(-1)影响。用γ相析出及对畴壁钉扎效应对其规律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埃林瓦合金 负△E效应 时效温度
下载PDF
埃林瓦合金中γ′相沉淀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
3
作者 钱祥荣 陈付时 金慧娟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测量了淬火、回火和冷变形状态下Ni42CrTi埃林瓦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并由谱计算了内场分布曲线P(H).实验所得的P(H)曲线的分布是很宽的,并可分解为三个高斯分布的曲线,代表了铁原子的三种不同的择优组态.内场的变化可归因于合金中γ’相... 测量了淬火、回火和冷变形状态下Ni42CrTi埃林瓦合金的穆斯堡尔谱,并由谱计算了内场分布曲线P(H).实验所得的P(H)曲线的分布是很宽的,并可分解为三个高斯分布的曲线,代表了铁原子的三种不同的择优组态.内场的变化可归因于合金中γ’相的沉淀,后者导致了铁原子近邻环境的变化.比较P(H)曲线上不同内场处几率峰下的相对面积,可以得出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γ’相的相对量.此外,穆斯堡尔谱的组分的强度比表明了磁矩的择优取向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林瓦合金 穆斯堡尔效应
下载PDF
时效时间对埃林瓦合金负△E效应影响
4
作者 赵玉华 谭延昌 汪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研究在交流磁场作用下时效时间对Fe-Ni-Cr-Ti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负△E效应及内耗Q-1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时效后,在交流磁场作用下出现负△E效应,而且比直流磁场下的负△E效应范围宽.时效时间增加,合金的连续减... 研究在交流磁场作用下时效时间对Fe-Ni-Cr-Ti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负△E效应及内耗Q-1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时效后,在交流磁场作用下出现负△E效应,而且比直流磁场下的负△E效应范围宽.时效时间增加,合金的连续减小,所对应的交流磁场增加.这与团溶体的分解及γ′相对畴壁的钉扎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林瓦合金 时效时间 交流磁场 负△E效应
下载PDF
交流磁场作用下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中的负△E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延昌 赵玉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86-389,共4页
一、前言 铁磁性金属和合金的杨氏模量E由于试样被磁化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E效应.在弱磁场范围,试样因磁化其E值减小或△E/E为负称为负△E效应.文献[1,2]研究了纯金属Ni在直流和交流磁场作用下的负△E效应。
关键词 埃林瓦 合金 交流磁场 负△E效应
原文传递
Some Notable Chinese in Dublin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6
作者 Kevin MACKEOW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78-96,共19页
The careers of three Chinese physicists,Hu Ning,Ma Shijun,and Peng Huanwu at the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ies in the 1940s,and later,are described.A brief history of the foundation and operations of the instit... The careers of three Chinese physicists,Hu Ning,Ma Shijun,and Peng Huanwu at the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ies in the 1940s,and later,are described.A brief history of the foundation and operations of the institute,as well as the roles in it of Erwin Schrodinger,Walter Heitler,Max Born,and others are included.Some details are given of the works carried out there.The three men's post-institute careers are described,Ma eventually in Australia,and Hu and Peng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here they became distinguished leaders of theoretical physic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Eamon de Valera Erwin Schrodinger Paul Dirac Max Born Walter Heit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