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南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
4
1
作者
裴英茹
杨竹森
+5 位作者
郑远川
侯增谦
田世洪
刘英超
赵晓燕
周金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28,共14页
彭措林岩脉群位于藏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段的西侧,宽约3~5m,呈近南北向穿截冈底斯岩基。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7±0.2Ma和9.9±0.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以高SiO_2(67.05%~69.96%)、K_2O(6.05%~6.88%)和低MgO...
彭措林岩脉群位于藏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段的西侧,宽约3~5m,呈近南北向穿截冈底斯岩基。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7±0.2Ma和9.9±0.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以高SiO_2(67.05%~69.96%)、K_2O(6.05%~6.88%)和低MgO(0.47%~1.27%)为特征,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表现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合性。相对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而言,该岩脉更加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同位素(^(87)Sr/^(86)Sr_((i))=0.7120~0.7123,^(206)Pb/^(204)Pb=18.812~18.844,^(207)Pb/^(204)Pb=15.705~15.728,^(208)Pb/^(204)Pb=39.424~39.523)、具更低的Nd同位素值(εNd(t)=-10.9^-9.8)和更为古老的Nd模式年龄(tDM=1.36~1.43Ga)。以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彭措林岩脉很可能起源于加厚的古老下地壳,相较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其他的中新世斑岩而言,其岩浆源区含有更少的幔源组分和更多的古老地壳组分。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岩脉的氧逸度较低(ΔFMQ=-6.7^+2.1,平均值为-1.4)。故而,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不具备区域成矿潜力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下地壳岩浆源区中新生幔源组分含量较少,指示了古老下地壳中岛弧幔源岩浆注入量较少,因而岛弧期堆晶至下地壳的金属硫化物极为有限;(2)较低的氧逸度导致岩浆萃取金属的能力相对较弱。结合前人研究可知,下地壳中新生幔源组分的贡献率是影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后碰撞埃达克岩能否成矿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脉
中新世
岩石成因
成矿作用
藏南彭措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南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
4
1
作者
裴英茹
杨竹森
郑远川
侯增谦
田世洪
刘英超
赵晓燕
周金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5-52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3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403104)
+1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379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1A04)联合资助
文摘
彭措林岩脉群位于藏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段的西侧,宽约3~5m,呈近南北向穿截冈底斯岩基。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7±0.2Ma和9.9±0.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以高SiO_2(67.05%~69.96%)、K_2O(6.05%~6.88%)和低MgO(0.47%~1.27%)为特征,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表现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合性。相对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而言,该岩脉更加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同位素(^(87)Sr/^(86)Sr_((i))=0.7120~0.7123,^(206)Pb/^(204)Pb=18.812~18.844,^(207)Pb/^(204)Pb=15.705~15.728,^(208)Pb/^(204)Pb=39.424~39.523)、具更低的Nd同位素值(εNd(t)=-10.9^-9.8)和更为古老的Nd模式年龄(tDM=1.36~1.43Ga)。以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彭措林岩脉很可能起源于加厚的古老下地壳,相较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其他的中新世斑岩而言,其岩浆源区含有更少的幔源组分和更多的古老地壳组分。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岩脉的氧逸度较低(ΔFMQ=-6.7^+2.1,平均值为-1.4)。故而,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不具备区域成矿潜力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下地壳岩浆源区中新生幔源组分含量较少,指示了古老下地壳中岛弧幔源岩浆注入量较少,因而岛弧期堆晶至下地壳的金属硫化物极为有限;(2)较低的氧逸度导致岩浆萃取金属的能力相对较弱。结合前人研究可知,下地壳中新生幔源组分的贡献率是影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后碰撞埃达克岩能否成矿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脉
中新世
岩石成因
成矿作用
藏南彭措林
Keywords
Adakitic dykes
Miocene
Petrogenesis
Metallogenesis
Pengcuolin, southern Tibe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南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
裴英茹
杨竹森
郑远川
侯增谦
田世洪
刘英超
赵晓燕
周金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