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6例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晓新 刘丽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第7期42-43,共2页
探讨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全面健康教育、术中配合、重视术中除颤阈值测试、术后精心护理以及坚持术后定期随访程控等。认为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型心... 探讨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性心肌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全面健康教育、术中配合、重视术中除颤阈值测试、术后精心护理以及坚持术后定期随访程控等。认为埋藏式心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精心护理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藏式心脏起搏除颤(crt-d)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戴剑 Teo Wee Siong Ruth Kam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68-270,共3页
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 (BVP ICD)的临床应用。病例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②左室射血分数 <0 .35。③QRS波时限 >130ms。④ 2 4h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监护、腔内电生理检... 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 (BVP ICD)的临床应用。病例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②左室射血分数 <0 .35。③QRS波时限 >130ms。④ 2 4h动态心电图、临床心电监护、腔内电生理检查中 ,任一项记录到明确室性心动过速 (VT)或心室颤动 (VF)。采用经锁骨下静脉和头静脉 ,分别置入右室电极导管到右室 ,右房电极导管到右心耳 ,左室电极经冠状静脉窦到冠状静脉后侧支 ,其中 1例为经静脉埋藏三腔双室起搏器 (BVP)升级为BVP ICD。结果 :双室起搏阈值 1.7± 0 .7V ,R波幅度 10 .3± 4mV ,双室电极阻抗 896 .2± 82Ω。4例先后 2次采用电击T波诱发出VT或VF ,并除颤成功。 3例因心功能差仅诱发 1次并除颤成功。最低有效除颤能量 2例 11J ,5例 2 0~ 2 1J ,手术时间 12 9.2 8± 4 7.3min。 7例随访 3~ 12个月 ,心功能改善 1~ 2级。 2例分别各有 1例除颤事件记录 ,7例全部存活。结论 :BVP ICD临床疗效较好 ,但设定首次电击能量时不宜太小 ,力争尽快转复心律 ,以策安全。慎用快速心室起搏 (Ramp)终止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学 藏式起搏心脏转复除颤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1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新 赵春凤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0期121-121,共1页
在心脏病发展的晚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致死的两大原因,也是两大临床难题,因为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往往死于猝死或心衰。但是,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能减轻双室间因传导延迟引起的左右心室机械性不同步,减少功能... 在心脏病发展的晚期,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是致死的两大原因,也是两大临床难题,因为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人往往死于猝死或心衰。但是,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能减轻双室间因传导延迟引起的左右心室机械性不同步,减少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改善心衰症状,同时带有体内除颤功能,减少因心律失常造成猝死的发生。因此,CRT-D的植入,能改善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除颤 藏式 心脏功能不全患者 心脏再同步化 护理 心律失常 二尖瓣返流
下载PDF
植入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起搏器1例护理体会
4
作者 常芸 刘玲玲 +1 位作者 阚静 郑雪梅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2年第8期42-43,共2页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和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病入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运用射频消融技术;(3)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植入ICD是目前经研究证实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伴陈...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和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病入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运用射频消融技术;(3)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植入ICD是目前经研究证实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伴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ICD植入更能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双腔ICD与单腔相比,能保存心脏顺序起搏的生理特点,保护心功能,且能更准确地识别心律失常,我院于2001年12月安装了华东地区首例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起搏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双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起搏 护理 手术配合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分类及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赵淑萍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S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在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超声心电图诊断为QRS波时限>130ms,左室射血分数<0.... 目的探讨经静脉埋藏式三腔起搏心脏转复除颤器(BVP-ICD)在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例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超声心电图诊断为QRS波时限>130ms,左室射血分数<0.35,且经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为心室颤动(VF)或心动过速(VT)。所有患者均经头静脉及锁骨下静脉,分别于右室及右心耳中置入右室电极导管及右房电极导管,同时于冠状静脉后侧支置入左室电极。结果双室电极阻抗为784.5~987.6Ω,平均阻抗为(896.3±78.6)Ω,R波幅度为9.6~13.8mV,平均幅度为(10.8±4.2)mV,双室起搏阈值为0.78~2.2V,平均阈值为(1.79±0.73)V,除颤能量为11~25J,平均有效除颤为(18.9±4.8)J,手术时间为118.9~135.8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28.5±22.9)min。10例患者中1次性除颤成功7例,2次除颤成功3例,所有患者均全部除颤成功。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其中心功能改善Ⅰ级2例,心功能改善Ⅱ级4例,心功能改善Ⅲ级4例,与置入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982,P=0.000),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BVP-ICD能有效提高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除颤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首次设定电极能量时不应设置太低,同时应尽快对患者完成转复心律的工作,保证除颤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起搏心脏转复除颤 扩心病心衰室速室颤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及心脏自动除颤器植入术的护理
6
作者 李小华 代艳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withimplantablecardioversionde—fibrillator,CRT—D或CRT—ICD)是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和埋藏式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f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withimplantablecardioversionde—fibrillator,CRT—D或CRT—ICD)是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和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两者功能的心脏起搏装置,也称为三腔起搏除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除颤植入术 心脏自动除颤 护理 起搏装置 起搏 藏式 CRT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大事记
7
作者 刘凡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843-843,共1页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德国问世;1977年双腔起搏器应用于临床,因其房室顺序起搏,当年称为“生理性”起搏器;1980年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面向临床,成功挽救了许多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人工心脏起搏 房室顺序起搏 恶性心律失常 起搏 自动除颤 藏式 生理性 植入型
下载PDF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治疗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置入患者电风暴一例
8
作者 宁靓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688-689,共2页
探讨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手术后电风暴的解决方法。患者,男,37岁,因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行CRT-D置人术,手术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129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24次,其中治疗成功121次,短阵快速起搏(Burst)治疗成功117次,B... 探讨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手术后电风暴的解决方法。患者,男,37岁,因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行CRT-D置人术,手术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129次,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24次,其中治疗成功121次,短阵快速起搏(Burst)治疗成功117次,Burst及阵内递减起搏(Rmap)治疗成功4次,5次ATP治疗失败后电转复成功。手术后电转复共9次,一天最多电击3次。经过程控CRT-D,强化药物治疗(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并配合其他抗心力衰竭及对症治疗,电风暴最后得到适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起搏除颤 电风暴
原文传递
三腔ICD临床应用5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涛 杨西云 +3 位作者 韩明华 赵玲 李淑敏 刘中梅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结果分析.方法 应用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4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1例为冠心病,2例有昏厥史.4例植入INSYNC 7272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目的 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结果分析.方法 应用三腔ICD治疗5例心衰同时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患者,4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1例为冠心病,2例有昏厥史.4例植入INSYNC 7272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1例植入V-350ICD.结果 随访时间1~14月,心功能得到改善,未发生室速,均未发生昏厥,5例中1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发作(简称室颤)均被ICD识别并进行放电除颤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 三腔ICD是治疗猝死、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ICD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下载PDF
三腔ICD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赵玲 郭涛 +2 位作者 韩明华 李淑敏 刘中梅 《云南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三腔ICD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有基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QRS波时限≥120ms,心脏彩超证实心腔扩大,LVEF≤35%,有二尖瓣返流,临床记录到明确VT或VF。ICD脉冲发生器均为美敦力INSYNCICD7272,置入... 目的探讨三腔ICD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有基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QRS波时限≥120ms,心脏彩超证实心腔扩大,LVEF≤35%,有二尖瓣返流,临床记录到明确VT或VF。ICD脉冲发生器均为美敦力INSYNCICD7272,置入冠状窦(CS)左室电极至CS左室侧支静脉或后侧支静脉分支。诱发VF和测试除颤阈值时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后在心脏超声指导下进行AV间期优化。结果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例患者为单腔ICD改为三腔ICD,随访心功能改善,未再出现VT或VF;1例为保证手术安全,术中未测除颤阈值,术后ICD成功治疗心律失常"风暴";1例不经引导长鞘而直接将左室电极送入冠状窦进而到达左室静脉分支。3例均1次测定除颤阈值为15J。所有患者均在心脏彩超指导下进行了AV的优化,并随访1~14月,术后心功能改善1~2级,术后QRS波时限缩短0.02~0.06s。结论对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三腔IC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伴His束起搏纠正右束支阻滞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郇强 王赛华 +3 位作者 方明 王温慧 赵志宏 宁忠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6期610-612,共3页
患者男性,48岁。心脏超声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常规心电图显示有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显示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室速发作时有一过性黑矇,遂行双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治疗。心房电极接入Hi... 患者男性,48岁。心脏超声诊断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常规心电图显示有室内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显示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室速发作时有一过性黑矇,遂行双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治疗。心房电极接入His束起搏,术后右束支阻滞图形改善,并辅助β受体阻滞剂等药治疗,随访12个月,日常活动正常,无室速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肥厚型心肌病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His束起搏
原文传递
经静脉起搏电极导线相关的三尖瓣反流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健民 盛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4期351-354,共4页
1959年,Furman和Schwedel首次报道了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的心内膜起搏电极植入术[1],此后经静脉的起搏电极导线植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永久起搏器(permanentpacemaker,PPM)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1959年,Furman和Schwedel首次报道了用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的心内膜起搏电极植入术[1],此后经静脉的起搏电极导线植入技术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永久起搏器(permanentpacemaker,PPM)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而经静脉起搏电极导线植入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发现中度及以上的三尖瓣反流(包括起搏导线相关)可导致右心衰竭,明显增加远期死亡率[2,3]。本文就心内膜导线植入术后三尖瓣反流的现状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电极导线 尖瓣反流 静脉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电极植入术 心内膜起搏 永久起搏 阻滞治疗
下载PDF
联合应用VVI与单腔ICD一例报道
13
作者 樊世明 柳茵 +3 位作者 刘维军 李琳 刘连军 吴青霞 《青海医药杂志》 2008年第12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VVI与单腔ICD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VVI起搏器置入术。本次因缺血性心肌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置入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结...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VVI与单腔ICD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经右锁骨下静脉途径VVI起搏器置入术。本次因缺血性心肌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而置入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结果:术后随访1年,无晕厥发作。结论:置入VVI起搏器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肌病患者,联合应用ICD,可有效防治心源性晕厥的发生,但对心功能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VVI起搏 室性心动过速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下载PDF
腋静脉穿刺技术 被引量:40
14
作者 王龙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技术 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单极电极 起搏 锁骨下静脉 挤压综合征 腋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 介入治疗 起搏技术
下载PDF
学科
15
《中国医院院长》 2015年第18期22-22,共1页
天津市人民医院 完成首例ICD起搏器植入手术 日前,该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了一台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此手术为该院首例。区别于普通双腔永久起搏器,ICD自带除颤功能... 天津市人民医院 完成首例ICD起搏器植入手术 日前,该院血管疾病诊疗中心成功为一名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植入了一台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此手术为该院首例。区别于普通双腔永久起搏器,ICD自带除颤功能,患者发生室速、室颤时可放电除颤,预防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式心脏复律除颤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ICD起搏 永久起搏 植入手术 远程监控 血管疾病 天津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